晚清最后的“御林军”,面对清朝的灭亡,为什么会冷眼旁观?

如题所述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很快,革命的形势如燎原野火,瞬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已势成必然。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清朝灭亡之际,一万多名由旗人组成的、负责保卫京师,并有着晚清最后“御林军”之称的“京旗常备军”为什么会冷眼旁观?

这一切还得从晚清风云变幻的局势和野心勃勃的袁世凯说起。

羸弱的晚清,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持续在割地赔款中不断走向衰亡,甚至英法联军的一把火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烧了个干净,紧随其后的八国联军在占领紫禁城,搅得煌煌帝都鸡飞狗跳,叫多少后世之人无不对腐朽无能的清王朝爆吐口水。

 尽管清王朝被折腾得奄奄一息,但在政治强人慈禧的掌舵下,这艘半仓进水的破船依旧如故地航行在汹涌的历史沧海中,而在内外忧患的多方蹂躏下,以湘军、淮军和楚军为代表的汉人势力逐渐由幕后走向前台,清廷的军政开始逐渐被地方封疆大吏所掌控,尤其是“东南互保”后,汉人秉政更是削弱了清王朝的中央集权。


也就是在这种诡异的政治风云角逐的历史环境下,袁世凯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仓皇西逃,史称“太后西狩”,由于逃得太过狼狈,一路灰头土脸的慈禧心惊胆战,直到《辛丑条约》签订苟延残喘的清廷暂时回过血后,慈禧等人开始将创建一支近代化的军队提上议事日程。

而在之前,袁世凯的小站练兵已经训练出了一支近代化的军队,八国联军退出北京后,京师的安全保卫重任几乎都落到了袁世凯的“新建陆军”头上。

然而,“新建陆军”毕竟是袁世凯一手带起来的嫡系部队,且士兵尽数都是汉人,对于崇尚“以满制汉”的满清统治者来说,将京师交由袁世凯来掌控,无异于羊入虎口,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京旗常备军”诞生了。

 1902年11月,清廷从八旗子弟中精选了壮丁3000人组成了第一期京旗常备军,此后,经过两次扩编,京旗常备军的人数高达1.25万人。

 为了,进一步加强清朝统治力量,清廷施行军制改革,将各常备军统称为“北洋六镇”,将“京旗常备军”编入第一镇,另外五镇皆由汉人统领,然而,整个北洋六镇,只有第一镇属于旗人的部队,显然满人的力量不足以抗衡袁世凯。


于是,政治手腕老辣的慈禧将北洋六镇中的一、三、五、六镇尽数划归铁良统领,而袁世凯只掌管着第四、第六镇,倘若继续沿此操作运行下去,以后逼迫满清退位也就没有袁世凯的事儿了。

慈禧死后,溥仪即位,溥仪的生父载沣做了摄政王,而此时的铁良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暗中鼓动隆裕太后垂帘听政,企图架空摄政王载沣的权力。

铁良的举动彻底惹恼了载沣,于是载沣将铁良赶出京师,并将兵权收归皇室,但这个时候,满人当中懂得治军的没有几个人了,唯一的外援蒙古人凤山也在广州被革命党炸死,清廷只好将北洋第一镇军权交由袁世凯的心腹何宗莲。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廷陆军部大臣荫昌率北洋军南下镇压起义军,由于北洋六镇都是由袁世凯一手训练出来的,因此荫昌无法指挥北洋军作战,清廷只得起用袁世凯为内阁总理,袁世凯趁机掌握了北洋六镇的全部军权。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号称晚清最后“御林军”的“京旗常备军”(北洋第一镇)负有保卫皇室的重任,为什么在辛亥革命爆发后,这支由满人组成的军队,却对清朝的灭亡冷眼旁观呢?


首先,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北洋六镇,只有第一镇是由满人组成的所谓的“京旗常备军”,但其它六镇全部都是汉人,一旦头脑发热跟袁世凯对着干,“京旗常备军”无异于是以卵击石。

其次,袁世凯在虽然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并没有掌握“京旗常备军”,但他始终负责对这支部队的训练工作,且在练兵时,袁世凯采取各种近代化的方式打破了“京旗常备军”中旗人以旗为作战单位的模式,同时有意地瓦解旗人保卫皇室的意识,几番政工的板斧砍下去,善于收拢人心的“京旗常备军”就变成了私人军队。

最后,清廷腐朽使得大清王朝风雨飘摇,革命党起义风起云涌和列强的入侵又加剧了清王朝的崩溃,内忧外患的清朝成为了时代唾弃的对象,“京旗常备军”自然也不会选择宁可陪葬清王朝,也要与袁世凯血战到底的道路。


因此,综上所述,满清的灭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民主共和深入人心的必然结果,无论“京旗常备军”是否介入,都改变不了清朝灭亡的定局。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9
因为随着清朝政府的没落和衰亡,御林军的实战能力也衰退很多,最后也逐渐消失。
第2个回答  2020-12-19
因为他们已经知道清朝的灭亡是不可能被阻止的,所以他们也不想搭上自己的性命。

晚清最后的“御林军”,面对清朝的灭亡,为什么会冷眼旁观?
最后,清廷腐朽使得大清王朝风雨飘摇,革命党起义风起云涌和列强的入侵又加剧了清王朝的崩溃,内忧外患的清朝成为了时代唾弃的对象,“京旗常备军”自然也不会选择宁可陪葬清王朝,也要与袁世凯血战到底的道路。因此,综上所述,满清的灭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民主共和深入人心的必然结果,...

清朝晚期有一只世界顶级部队,为什么还是挽救不了灭亡的地步?
清朝晚期实力最强的军队就是八旗军了,但是八旗军依旧挽救不了清朝灭亡的局面。主要是因为当时八旗军虽然实力比较强,但是经过长期养尊处优实力大大下降。当时满族人夺取天下成功之后,八旗军的地位就大大上升了。当时的清朝可以说战斗力非常的强大,而八旗军又是整个清朝部队的主力,所以他的战斗力也是极其强...

清朝灭亡后,高手如云的数万御林军怎样被安置的呢?
首先在这里,我们先来说一下御林军这一称呼,其实历史上并没有御林军这一称呼,这一词来自于民间,是民间对皇帝禁卫军的俗称,民间多以小说中出现,而其来源,最具有参考性的就是因西汉汉武帝时期创立的皇家禁军“羽林军”,这两词在读音上有些相同,从而出现御林军一词。清朝禁卫军的分类比...

李自成拥有十倍于清军兵力,为何还是一败涂地?
明朝的最后一任崇祯皇帝虽然有着拯救大明的抱负,但是无奈生性太过多疑,在面对重要决策时往往会判断错误,这也使得明朝与清军的对抗中常常处于劣势地位。但是清军的人数还是非常有限的,当时明朝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农民起义,严重的土地兼并让大量的农民加入起义军,而依靠人海战术农民军也总是能够获胜。不久...

清朝专制帝国是如何走向灭亡的2011
就连清朝中期的曹振镛,虽历事三朝,也只有多磕头少说话的认识。第二个原因,皇帝一代不如一代。为什么单单说皇帝,而不说大臣呢?因为在君主专制政体下,皇帝掌握着最高权力,居于权力金字塔的顶端。条条权力线索、不同的官僚系统,最后都要归结到皇帝那里。随着朝代更替,君主专制的程度越来越高,到了清朝,相当于丞相...

海冬青是什么?
矛隼因为体态雄伟、羽色奇特,在辽、金和清朝时,被北方的古代帝王用于狩猎,视为珍禽,称为“海东青”。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皇帝在北京南郊校场阅兵,当他看见臂架海东青的御林军从身边飒爽走过的时候,不觉龙颜大悦,诗兴大发,遂口占一诗赞美海东青,其中有“羽虫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数海东青。性秉金灵含火德,...

海冬青是什么?
海冬青的生长环境:海冬青主要生长于沙地和卵石滩等极端环境之下,历经干旱、阵风、温度上升和贫瘠土壤等极端环境的考验,使其进化为一种生命动能极其强大的盐生植物。这种植物会绽放带毛边的蓝色花朵,粗糙而多刺的银色叶子令其外观异常漂亮。法国西部的布列塔尼海岸沙地从 1987 年起,海冬青的生存环境开始受...

秦国为什么灭亡?
他的灭亡与以往及以后的历朝历代都不同,历朝历代的腐败乃至灭亡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绝不会一蹴而就,到最后都是因为军队战斗力低下而被农民起义军推翻或被外敌入侵。而秦帝国在统一六国后只存在了短短的十五年,在仍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的情况下被推翻了,他的覆灭很像一瞬间就完成了。以上是主流说法,也...

专制王朝如何走向灭亡
可见,腐败问题不仅放大了其他社会矛盾,对晚清乱象推波助澜,还要为清朝的灭亡和晚清中国的沉沦负上很大的责任。这样的“腐败周期律”并不只存在于清朝,放到其他朝代也同样有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周期?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套用现代用语,就是官场中人的“信仰”不断丧失。所谓的信仰,在古代官吏的身上...

专制王朝如何走向灭亡
可见,腐败问题不仅放大了其他社会矛盾,对晚清乱象推波助澜,还要为清朝的灭亡和晚清中国的沉沦负上很大的责任。这样的“腐败周期律”并不只存在于清朝,放到其他朝代也同样有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周期?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套用现代用语,就是官场中人的“信仰”不断丧失。所谓的信仰,在古代官吏的身上...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