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三立和侯宝林同为相声界的巨鳄。但是马三立却被称为泰斗侯宝林只是大师。这样称呼,主要是由师承和辈分、个人成就及两人的风格所决定。
一、师承和辈分
马三立和侯宝林两人在相声界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相差三岁的两人在相声这个领域开辟了新时代。马三立是中国第五代相声演员,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大师。其父亲是相声八德之一的马德禄。母亲恩萃卿所学是京韵大鼓。立马桂元师承李德钖。可以说马三立一家都是从事文艺行业。侯宝林自幼家境贫寒,12岁时学京剧,后改说相声,拜师常宝臣。其在1940年赴天津演出成名。在近20年的演艺生涯中为观众带来近百个作品。在辈分上来说,马三立出生世家,而侯宝林只是普通人。马三立的辈分要在侯宝林之上。
二、个人成就
马三立一生都贡献给了相声。其16岁登台,88岁谢幕。其一生创作的作品无数,演出的传统相声有200多个。改编出演的新相声节目有六七十个。多年来,他培养了班德贵、常宝华、高校林等多位优秀相声演员。侯宝林被尊为具有开创性的相声界一代宗师。在他漫长的60年艺术生涯中,其潜心研究发展相声艺术,并积极推广相声艺术走进千家万户。除了创作和改良相声之外,还对相声和曲艺源流、规律和艺术我进行了理论性研究,培养了一代相声舞台名家。
三、个人风格
马三立和侯宝林的相声表演,各具特色。其中马三立的相声给人以亲切质朴、从容隽永之感。他对相声艺术的优秀传统有着全面的弘扬和深刻继承。因此,他的相声总给人一种余音绕梁的感觉。他为相声艺术优秀传统做了开创性的示范。侯宝林的相声表演儒雅大方。宇宙时代的江湖腔和低俗气彻底告别。在相声艺术的审美趣味和品味思想上做了很大的改革,被公认为是相声艺术改革的先锋。二人的相声表演为中国的艺术创造、审美体现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相声的三大发源地分别是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还有一个是南京的夫子庙。近几十年里,之前的三足鼎立变成了京津对峙的局面,侯宝林代表的是北京新兴相声,而马三立则是在天津听众的心里是封神的存在。这两位在相声界可以说是两根台柱子了,但在后来的称谓中,都叫侯宝林为大师,马三立直接叫成了泰斗,这是什么原因呢?
先说马三立老师,很遗憾的一件事是马三立老师已经去世了,他的一生可以说都献给了相声,在16岁的时候就开始登台表演,一直到88岁才离开相声这个舞台,是一位备受人们尊重的老艺人。 马三爷则是立身于民间,他的相声则是以俗为主,是一种亲民、通俗化、口语化、题材平常、内容朴素、语言平实、结构简单,也使得他的很多的段子妇孺皆知。 他的贯口最为让人津津乐道,开创了著名的“马氏相声”,代表作有《逗你玩》、《吃元宵》、《卖挂票》。马三立是一个大胆、正直的人,他的相声不但取材于市井民间,让人民有很深的代入感,亲切力加倍,在人民心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侯宝林和马三爷的路子有点不一样,首先侯宝林本身就是京剧演员出身,倒嗓改学的相声, 侯宝林的内容比较高雅,他擅长曲腔唱调,相声的四门功课中以学和唱最为著称。侯宝林首先提出改良传统相声,剔除一些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包袱,将相声从街头卖艺提升为与京剧同等地位的艺术殿堂,这对于相声来说是一次极大的飞跃。如果没有侯宝林当初的主动求变,相声很可能在解放以后被彻底取缔,和各种旧社会陋习一样被遗忘在历史的洪流中。所以,是侯宝林让相声不仅活了下来,而且活的更好。 因为有了官方支持,所以侯宝林很顺利的把相声带入了千家万户。可以说是相声如今还活跃在我们生活娱乐中的一大功臣了。
曲艺理论家薛宝琨这么评价马三立——相声就是马三立,马三立就是相声!还有别这更高的评价吗?有!侯宝林的得意门生马季曾评价一位老艺术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个人也是马三立!
侯宝林在相声创新和取材上更胜一筹,而马三立在传统继承和幽默表现回味上功底深厚,这两位都是相声界能够青史留名祖师爷级别的人物,他两一个是出自相声世家,一个是普通人通过努力改变了相声发展的格局,只是辈分上马三立在侯宝林之上,所以这就是称谓不同的原因吧,艺术造诣上都是顶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