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
并济刚柔簇簇生,
清风飘动颤金藤。
翩跹仙鹤凌空舞,
雪朵洁姿绽玉容。
——七绝 吊兰 元代谢宗可《挂兰》
第二首:
江浦烟丛困草菜,灵根从此谢栽培。
移将楚畹千年恨,付与东君一缕开。
湘女久无尘土梦,灵均旧是栋梁材。
午窗试读离骚罢,却怪幽香天上来。
——元代诗人谢宗
第三首:
何年一掬草,婆娑在盆中。
叶瘦轻拖绿,花小不飞红。
根疏杯水淡,格高冷意浓。
无关冬与夏,飘洒自得风。
——《咏吊兰》
第四首:
江浦烟丛困草菜,灵根从此谢栽培。
移将楚畹千年恨,付与东君一缕开。
湘女久无尘土梦,灵均旧是栋梁材。
午窗试读离骚罢,却怪幽香天上来。
第五首:
金心吊兰
柔姿最爱绽清幽,叶叶心怀爱意稠。
默默无言情永在,清芬烂漫醉中秋。
扩展资料:
花语
吊兰的花语是“无奈而又给人希望”。
这来源于一个传说,说有个妒贤忌才的主考官为了让他的干儿子魁名高中,下决心要捺着那个姓林的才子,在批改林德祥的卷子时恰好碰到皇帝微服来访,主考官慌忙之中把卷子藏到案头那盆长得茂盛的兰花中,被相中这盆开得漂亮的皇帝在不经意中看到并得知了实情,结局大家都能猜得到,不仅免了他的官职,还把那盆花“赐”给了他。主考官又羞又恼,心生郁闷,不久就死了。从此以后,这种兰花的茎叶就再也没有直起来过,且渐渐演变成今天的吊兰,而它的花语也是取其意而来。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吊兰
元代谢宗可写有《挂兰》诗:
江浦烟丛困草菜,灵根从此谢栽培。
移将楚畹千年恨,付与东君一缕开。
湘女久无尘土梦,灵均旧是栋梁材。
午窗试读离骚罢,却怪幽香天上来。、
此诗一联,写吊兰生活的环境。“江浦”,水滨;“烟丛”,指花丛茂密;“困”,吊兰被荒草包围。“灵根,”灵异的植物,此指吊兰。二联,兰花谢绝在江浦栽培,移植楚国,借用屈原《离骚》典故,以兰喻贤才,以草莱喻小人。
屈原极力培养有用人才,他特爱“蕙兰”,然而不如人愿,所以“楚畹千年恨”,但这丛丛吊兰到底随东君(日神)的司春而开放生长。三联,“湘女”,指传说中舜之二妃,舜死后,二妃痛哭流涕,泪染于竹而成斑竹。由于久远,湘妃也忘记了自己的故土。“灵均”,即屈原,屈原是旧时代的栋梁之材。写了吊兰的高洁与超尘脱俗,同时也是在写人。四联,赞颂屈原,赞美吊兰。吊兰幽香自天上来。希望当权者用贤才远小人。
扩展资料
谢宗可(约公元1330 年前后在世),元朝诗人,字、号均不详,金陵(今江苏南京)人。生卒年及生平全不可考,约元文宗至顺初前后在世,能诗。
参考资料谢宗可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吊兰的古诗:
1、元代谢宗可《挂兰》
江浦烟丛困草菜,灵根从此谢栽培。
移将楚畹千年恨,付与东君一缕开。
湘女久无尘土梦,灵均旧是栋梁材。
午窗试读离骚罢,却怪幽香天上来。
吊兰花无法在江边的荒草丛栽培,移植楚国,诗人借用屈原《离骚》典故,以兰喻贤才,以草来比喻小人。屈原极力培养有用人才,他特爱“蕙兰”,然而不如人愿,所以“楚畹千年恨”,表达了希望当权者用贤才远小人的情感。
2、《咏吊兰》
何年一掬草,婆娑在盆中。
叶瘦轻拖绿,花小不飞红。
根疏杯水淡,格高冷意浓。
无关冬与夏,飘洒自得风。
吊兰的花语是“无奈而又给人希望”。
3、《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从而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4、《饮酒》东晋·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此诗写对菊饮酒的悠然自得,实际蕴藏着深沉的感伤。
5、七绝 吊兰
并济刚柔簇簇生,清风飘动颤金藤。
翩跹仙鹤凌空舞,雪朵洁姿绽玉容。
此诗写出了吊兰的清新优雅,在空中蹁跹的模样,从而表现洁白的遗世精神。
扩展资料:
吊兰(学名:Chlorophytum comosum(Thunb.)Baker.),又称:垂盆草、挂兰、钓兰、兰草、折鹤兰、空气卫士,西欧又叫蜘蛛草或飞机草,原产于南非。
药用价值:
药材基源:为天门冬科植物吊兰的全草或根。味甘;微苦;性凉
主治化痰止咳;散瘀消肿;清热解毒。主痰热咳嗽;跌打损伤;骨折;痈肿;痔疮;烧伤。用于小儿高热,肺热咳嗽,吐血,跌打肿痛等功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吊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挂兰》[元] 谢宗可
并济刚柔簇簇生,清风飘动颤金藤。翩跹仙鹤凌空舞,雪朵洁姿绽玉容。
释义:写吊兰生活的环境,兰花谢绝在江浦栽培,移植楚国,写了吊兰的高洁与超尘脱俗,同时也是在写人。借用屈原《离骚》典故,以兰喻贤才,以草莱喻小人。赞美吊兰的同时,也赞颂屈原。由吊兰幽香自天上来,暗指希望当权者用贤才远小人。
《咏吊兰》[元]谢宗可
何年一掬草,婆娑在盆中。叶瘦轻拖绿,花小不飞红。根疏杯水淡,格高冷意浓。无关冬与夏,飘洒自得风。
释义:这首《咏吊兰》正是诗人对身边事物的描摹,诗人在序言中说:“此草花已养多年,仍然生意盎然,故作。”看来,诗人是惊叹吊兰的生命力顽强而命笔,此诗虽然咏物,却又是涉及植物的题材,而与花草树木相关的范畴又扩展了文字本身的叙事空间,诗人对主题和文字的把握恰到好处,类似于工笔花鸟的细致雕琢,全篇以小处见长。
吊兰的花语是“无奈而又给人希望”。
这来源于一个传说,说有个妒贤忌才的主考官为了让他的干儿子魁名高中,下决心要捺着那个姓林的才子,在批改林德祥的卷子时恰好碰到皇帝微服来访,主考官慌忙之中把卷子藏到案头那盆长得茂盛的兰花中,被相中这盆开得漂亮的皇帝在不经意中看到并得知了实情,结局大家都能猜得到,不仅免了他的官职,还把那盆花“赐”给了他。主考官又羞又恼,心生郁闷,不久就死了。从此以后,这种兰花的茎叶就再也没有直起来过,且渐渐演变成今天的吊兰,而它的花语也是取其意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