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关于圆明园的文章

如题所述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先生,您问我对这次远征中国的看法,您觉得这次远征值得称誉,干得漂亮,而且您很客气,相当重视我的感想。按照您的高见,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的双重旗帜下对中国的远征,是英法两国的光荣;您想知道我对英法两国的这一胜利究竟赞赏到何等程度。

既然您想知道我的看法,那么我答复如下:

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为幻想——从中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圆明园。圆明园是规模巨大的幻想的原型,如果幻想也可能有原型的话。只要想像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像力之大成的宝岛,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为了建造圆明园,人们经历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后来又经过几世纪的营造,究竟是为谁而建的呢?为人民。因为时光的流逝会使一切都属于全人类所有。艺术大师、诗人、哲学家,他们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亦曾谈到过它。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它仿佛在遥远的苍茫暮色中隐约眺见的一件前所未知的惊人杰作,宛如亚洲文明的轮廓崛起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一样。

这一奇迹现已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从他们的行为来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真是丰功伟绩,天赐的横财!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对他们我要提出抗议,并且谢谢您给了我抗议的机会。统治者犯下的罪行同被统治者是不相干的;政府有时会是强盗,可是人民永远不会。

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现在它又天真得仿佛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似的,将圆明园辉煌的掠夺物拿出来展览。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摆脱重负,清洗罪恶,把这些财富归还被劫掠的中国。

先生,这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赞赏。
维克多.雨果
1861年11月25日
于高城居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1-17
我不愿意追怀你往昔的繁华,只愿意睁开眼,看看你这繁华的残迹,民族的伤痕。

感谢近百年的风风雨雨,没有卷走这伤痕与残迹,着意留下了祖国第一园的悲剧。

伤痕是痛苦的,但抚摸伤痕,可以使心常常醒着,昨天的血与繁华不会白白地流逝。

残迹并不美,它是美的灰烬。但是,灰烬保存着美在受难时的苦味。

我在繁华的残迹里,看到了我们民族那些羞耻与屈辱,想起了战争中悲哀的鬼魂,古老的心被戳

成碎片的条约,狗与洋人蹂躏的可怜的大街,想起了败走的“九·一八”和被烧杀的海岛与大陆。呵

,繁华的残迹,轩辕子孙们的尊严常常哭泣着的残迹。

抚摸着残迹,我不再漂浮,社稷深重地压在我的心里。如果不是这些残迹,我也许会趁年轻气盛

的时候,盲目地唱着浅薄与浮滑的歌。

我并不沉沦。在残迹里,我看到伤痕,也看到强健;看到灰烬,也看到烧不尽的美,烧不死的文

化,烧不死的精神。圆明园的繁华死了,但缔造繁华的民族还充满生机地活着,它在世界的大森林里

,已挺立起伟岸的躯干,并正在创造着再也不会衰败的繁华。

呵,圆明园,你叫我悲愤,也叫我奋发……
我不愿意追怀你往昔的繁华,只愿意睁开眼,看看你这繁华的残迹,民族的伤痕。

感谢近百年的风风雨雨,没有卷走这伤痕与残迹,着意留下了祖国第一园的悲剧。

伤痕是痛苦的,但抚摸伤痕,可以使心常常醒着,昨天的血与繁华不会白白地流逝。

残迹并不美,它是美的灰烬。但是,灰烬保存着美在受难时的苦味。

我在繁华的残迹里,看到了我们民族那些羞耻与屈辱,想起了战争中悲哀的鬼魂,古老的心被戳

成碎片的条约,狗与洋人蹂躏的可怜的大街,想起了败走的“九·一八”和被烧杀的海岛与大陆。呵

,繁华的残迹,轩辕子孙们的尊严常常哭泣着的残迹。

抚摸着残迹,我不再漂浮,社稷深重地压在我的心里。如果不是这些残迹,我也许会趁年轻气盛

的时候,盲目地唱着浅薄与浮滑的歌。

我并不沉沦。在残迹里,我看到伤痕,也看到强健;看到灰烬,也看到烧不尽的美,烧不死的文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817489.html

参考资料:百度

圆明园的毁灭作者
《圆明园的毁灭》是**王英琦**的作品。王英琦是一位著名的中国作家,其作品以深刻的历史反思和强烈的民族情感著称。在《圆明园的毁灭》中,她运用了反衬手法,通过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壮观,来唤起读者对那段屈辱历史的记忆,从而增强民族使命感并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圆明园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座重要皇家...

雨果对圆明园的毁灭评价
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火烧圆明园这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描述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信(全文)
雨果(1802—1885)是法国著名文豪。在英法侵略者纵火焚毁我国圆明园以后,1861年11月,他曾复信给一个名叫巴特勒的上尉,怒斥这桩丑行。下面是他复信的摘要。先生,您问我对这次远征中国的看法,您觉得这次远征值得称誉,干得漂亮,而且您很客气,相当重视我的感想。按照您的高见,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

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法国作家雨果作品介绍
圆明园图片雨果这样评价圆明园:“这是一个超人民族创造的建筑,这里凝聚了所有的智慧。它就像一个仙境”。雨果也在自己的作品中写道:在这个世界的某个地方,有超乎想象的世界奇迹,圆明园艺术有效地将理想与幻想结合在一起。它是由大理石,玉石和雪松作为房屋的横梁。整体外观由宝石制成,用黄金装饰,内部...

关于圆明园的文章
法兰西帝国将一半战利品装入了自己的腰包,而且现在还俨然以主人自居,炫耀从圆明园抢来的精美绝伦的古董。我希望有一天,法兰西能够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将这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掠的中国。在此之前,我谨作证:发生了一场偷盗,作案者是两个强盗。先生,这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赞美之辞。维克多·雨果 1...

圆明园的毁灭王英琦写作背景。
《圆明园的毁灭》作者,王英琦,女,安徽寿县人。198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作家班。历任麻纺厂及安徽省机械施工公司、省微波总站和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工人、干部、创作员,安徽省文联文学院作家,省作协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散文集《守望灵魂》、...

圆明园的毁灭作者简介
该文章作者简介如下:王英琦女,1954年生,安徽寿县人。是当代著名的散文家(一级作家),也是安徽省文学院的专业作家。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历任安徽省文联文学院作家,省作协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她出版过《守望灵魂》、《求道者的悲歌》、《热土》、《漫漫旅途上的独行客》...

圆明园有怎样的美称被什么国的作家语称为东方的凡尔赛宫?
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在中国园林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盛名远播至欧洲,被赞誉为“东方的凡尔赛宫”。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1861年对圆明园进行了描述,他将其视为一座令人神往的月宫般的建筑,称赞它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人们常常提及,希腊有帕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而...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这把火腾空燃起的时候,一个曾拥有黄河与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几亿双有力的手和泪眼汪汪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这是英国著名作家雨果在1861年对我国圆明园毁灭的评价。在他的笔下,英法联军是那样狼子野心。泱泱中华,却被他们叫做“支那国”,地广物博的...

...写在圆明园罹难130周年之际>.我要文章的原文
法国著名的作家维克多·雨果,翌年就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一个胜利者把腰包塞满,另一个赶紧把箱子装得饱鼓鼓;他们手挽着手,心满意足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历史。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展览馆里,有...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