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赏析

如题所述

鲁迅先生为了纪念“左联”五烈士,于一九三三年写下了《为了忘却的纪念》,这篇著名散文。仔细阅读,我们可以发现,文章并没有全面的写五位烈士的事迹,而是着重写了两位,其余的三位只简约的点到而已。作者回忆自己与白莽(殷夫)、柔石在文学事业与生活上的多次交往和感触,特别记叙了他们被捕后的狱中生活以及遇害的情景,既深情地颂扬了革命青年的革命精神与人品,有有力地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屠杀人民的罪行。同时还抒发了作者怀念烈士、憎爱分明、坚信革命一定胜利的思想感情。这深深的感染着我们。

此外,散文给我们另一深切的感受是严谨、有序的组织结构,笔法特别洒脱自如,既很好地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尤其是恰当的采用了委婉曲折的表情达意方法,鲜明而深沉地抒写了作者丰富的感情内涵。

作者当时身处白色恐怖之中,面临“未敢翻身已碰头”的险境,为了让文章得以发表,不得不采用委婉曲折的笔法,来表达复杂深处的思想感情。但它含蓄而不晦涩,委婉而富有情致。鲁迅先生在运用曲笔时,也是不拘一格,异彩纷呈。

一、 矛盾冲突,悲愤交织。

请看文章的题目及第一段文字,作者在“纪念”与“忘却”的心理矛盾冲突中,一方面表达对几个青年作家的遇害,心情极为沉痛,悲愤之情始终不已,所以两年之后仍写文章悼念他们;另一方面又表达了我们不能只陷入悲痛之中,要将悲痛化为力量,完成先烈未竟的事业,这是对烈士最好的纪念。要忘却的是什么?一味的悲痛,要纪念的是什么?烈士的精神。其实,我们可以感触到,两种感情犹如两股烈焰,同时迸发。如此之曲笔,显得深沉有力。

二、 旁征博引,借古讽今。

作者善于引用古人、古事,或作比喻或隐射今人今事和今时。请看文章在叙写柔石的“硬”和“迂”的性格时,自然的联想到他的同乡明儒,正直而刚烈的方孝儒,耐人思索;写到柔石被捕、作者逃跑时,引出《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的故事,既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滥杀无辜的罪行,也表达了作者反对“坐以待毙”,主张保存实力、坚持战斗的精神,这使文章波澜起伏,富有情趣;写到作者文章“无写处”时,又提到魏晋时文人向子期和他的文章〈〈思旧赋〉〉。其用意是在于揭露蒋介石统治的黑暗凶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在“禁锢得比罐头还密”的情况下仍要悼念烈士的心曲。旁征博引,曲妙有致,借古讽今,含蓄深沉。

三、 借题发挥,弦外有音。

文章在写到与白莽的交往中,作者赠送给他的两本彼得斐的诗文、不幸被巡捕没收了一事,文章据此就叙说,这两本书如何来之不易。不仅表达作者对白莽真挚的友谊,并借此倾诉对巡捕之流的厌恶之情。借题发挥,弦外有音,耐人寻味。

总之,作者运用了委婉曲折的笔触,表达作者丰富多彩的情愫,是这篇文章重要的特色之一。当然,文章的的语言的含蓄,也同样色彩鲜明,耐人咀嚼。

正如先生在〈〈南腔北调集、题记〉〉里所说到,“打杂的笔墨,是也得给各个编辑者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于是文章也就不能划一不二,可说之处说一点,不能说之处便罢休。”这也许就是——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使用曲折的笔墨和含蓄的语言的缘由吧。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0-07
你好,楼主。
以下是这篇文章的赏析

鲁迅先生为了纪念“左联”五烈士,于一九三三年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著名杂文。仔细阅读,我们可以发现,文章并没有全面的写五位烈士的事迹,而是着重写了两位,其余的三位只简约的点到而已。作者回忆自己与白莽(殷夫)、柔石在文学事业与生活上的多次交往和感触,特别记叙了他们被捕后的狱中生活以及遇害的情景,既深情地颂扬了革命青年的革命精神与人品,又有力地控诉了反动派屠杀人民的罪行。同时还抒发了作者怀念烈士、憎爱分明、坚信革命一定胜利的思想感情。这深深的感染着我们。 此外,杂文给我们另一深切的感受是严谨、有序的组织结构,笔法特别洒脱自如,既很好地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尤其是恰当的采用了委婉曲折的表情达意方法,鲜明而深沉地抒写了作者丰富的感情内涵。 作者当时身处白色恐怖之中,面临“未敢翻身已碰头”的险境,为了让文章得以发表,不得不采用委婉曲折的笔法,来表达复杂深处的思想感情。但它含蓄而不晦涩,委婉而富有情致。鲁迅先生在运用曲笔时,也是不拘一格,异彩纷呈。 一、 矛盾冲突,悲愤交织。 请看文章的题目及第一段文字,作者在“纪念”与“忘却”的心理矛盾冲突中,一方面表达对几个青年作家的遇害,心情极为沉痛,悲愤之情始终不已,所以两年之后仍写文章悼念他们;另一方面又表达了我们不能只陷入悲痛之中,要将悲痛化为力量,完成先烈未竟的事业,这是对烈士最好的纪念。要忘却的是什么?一味的悲痛,要纪念的是什么?烈士的精神。其实,我们可以感触到,两种感情犹如两股烈焰,同时迸发。如此之曲笔,显得深沉有力。 二、 旁征博引,借古讽今。 作者善于引用古人、古事,或作比喻或隐射今人今事和今时。请看文章在叙写柔石的“硬”和“迂”的性格时,自然的联想到他的同乡明儒,正直而刚烈的方孝儒,耐人思索;写到柔石被捕、作者逃跑时,引出《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的故事,既揭露***反动派滥杀无辜的罪行,也表达了作者反对“坐以待毙”,主张保存实力、坚持战斗的精神,这使文章波澜起伏,富有情趣;写到作者文章“无写处”时,又提到魏晋时文人向子期和他的文章〈〈思旧赋〉〉。其用意是在于揭露蒋介石统治的黑暗凶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在“禁锢得比罐头还密”的情况下仍要悼念烈士的心曲。旁征博引,曲妙有致,借古讽今,含蓄深沉。 三、 借题发挥,弦外有音。 文章在写到与白莽的交往中,作者赠送给他的两本彼得斐的诗文、不幸被巡捕没收了一事,文章据此就叙说,这两本书如何来之不易。不仅表达作者对白莽真挚的友谊,并借此倾诉对巡捕之流的厌恶之情。借题发挥,弦外有音,耐人寻味。 总之,作者运用了委婉曲折的笔触,表达作者丰富多彩的情愫,是这篇文章重要的特色之一。当然,文章的的语言的含蓄,也同样色彩鲜明,耐人咀嚼。 正如先生在〈〈南腔北调集、题记〉〉里所说到,“打杂的笔墨,是也得给各个编辑者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于是文章也就不能划一不二,可说之处说一点,不能说之处便罢休。”这也许就是——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使用曲折的笔墨和含蓄的语言的缘由吧。

为了忘却的记念赏析
总的来说,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运用委婉的笔触和含蓄的语言,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这是他独特文风的体现。正如他在《南腔北调集、题记》中所言,他写作时兼顾读者的感受,使文章具有多样的表达形式和深刻的意义。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忆
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是一篇充满深刻情感和严肃思考的散文。通过这篇文章,鲁迅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时代、历史和人性的独到见解。鲁迅在这篇散文中提到了自己与几位亡友的交往经历,这些亡友不仅是他个人的朋友,更是那个时代、那个历史背景下的代表性人物。他们的逝去,让...

为了忘却的记念人物分析
《为了忘却的记念》是近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创作的一篇杂文。此文是为了纪念“左联”五烈士而写。作者通过对烈士生平的回忆,赞美他们的伟大精神和崇高的品质;通过和烈士交往的回忆,表现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通过对烈士遇难的回忆,暴露国民反动派残酷无耻的兽行,亦表达了作者对的坚定信念。全文严谨有序...

为了忘却的记念七言律诗长夜意义
1、“为了忘却的纪念”是作者不愿自己老沉浸在悲痛之中,所谓“忘却”就是要“摆脱”悲哀的重压,即不能光用悲痛来“记念”死者,而应该用别样的方式:化悲痛为力量,以战斗来“记念”死者。题目似乎矛盾的这两层意思,正表现了作者深沉的悲愤和坚韧的战斗精神。2、此文是为了纪念“左联”五烈士而...

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深情地赞颂了革命青年的革命精神与人品,强烈地谴责了反动派屠杀人民的罪行。同时,作者表达了对烈士的怀念、爱憎分明的情感,以及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原文摘录:原来如此!……在一个深夜里,我站在客栈的院子中,周围是堆着的破烂的什物;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沉重地感到我失掉了很好...

为了忘却的记念人物分析
《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鲁迅为纪念“左联”五烈士而作的一篇杂文。文中通过回忆烈士的生平,赞美他们的伟大精神和崇高的品质;通过与烈士的交往,表现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通过对烈士遇难的回忆,暴露国民反动派的残酷无耻。全文严谨有序,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含蓄而不晦涩,委婉而富有情致。四、文章的...

为了忘却的记念分几个部分?
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和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赏析 —— 一、引用典故。引用向子期《思旧赋》等三个典故,是在揭露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是极端黑暗腐朽的。二、象征手法。“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为了忘却的记念》阅读 一、作者在全文呼应上怎么周密安排的? 二、本来...

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的写作特色?
鲁迅先生为了纪念“左联”五烈士,于一九三三年写下了《为了忘却的纪念》,这篇著名散文。仔细阅读,我们可以发现,文章并没有全面的写五位烈士的事迹,而是着重写了两位,其余的三位只简约的点到而已。作者回忆自己与白莽(殷夫)、柔石在文学事业与生活上的多次交往和感触,特别记叙了他们被捕后的狱中...

为了忘却的纪念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为了忘却的纪念作者不愿自己老沉浸在悲痛之中,所谓“忘却”就是要“摆脱”悲哀的重压,即不能光用悲痛来“纪念”死者,而应该用别样的方式:化悲痛为力量,以战斗来“纪念”死者。《为了忘却的纪念》是近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创作的一篇杂文。作者写此文是为了“纪念”死者,既然是“纪念”...

《为了忘却的记念》是怎样的一篇文章?
《为了忘却的记念》简介《为了忘却的记念》是近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创作的一篇杂文。此文是为了纪念“左联”五烈士而写。作者通过对烈士生平的回忆,赞美他们的伟大精神和崇高的品质;通过和烈士交往的回忆,表现他们之间深厚的革命友情。以上内容参考: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创作杂文) - 百度百科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