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军实力强盛轻取两炮台,那琦善是怎么处理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30


以英军轻松击破大角炮台和沙角炮台的表现,这时英军如果想占领广州,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英军的刀,现在已经顶到了广州城的喉咙上,但关键时刻,英军却自己放下了刀。非但没就此发起进击,而且释放了所有的清军战俘,并让战俘给清军主帅关天培带回一封照会,声称清方若有“顺理讲和之议”,英方亦同意停战。

因为在义律看来,达成一个和谈协议,要比把广州城打成一堆废墟还重要。

因为英国发动这次远征,归根结底的目的,还是求财。他们没有沙俄那种扩张领土的欲望,也不讲面子工程,要的就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还有长远的财路。

所以哪怕把定海和广州都打成稀巴烂,这也绝不是英军的画风,相反占的城市越多,英军兵力分散,就等于抱着烫手的山芋。局面也就越发被动了。

以义律自己书信里的说法:“我希望我们不再流血就能解决此事。钦差大臣(琦善)知道,只要我们乐意,我们所获得的会比他希望给出的更多。”

所以在和平这件事上,义律的猴急程度,确实可以和琦善“媲美”。

在义律看来,已经展示了实力,不怕琦善不就范。而拿到照会的关天培也不敢怠慢,赶紧复照,称自己已将英方照会转交琦善,称谈判之事,只要“缓商办理,未有不成”。

这也意味着,号称清军中一代名将的关天培,也彻底明白了彼此之间的巨大差距,不等琦善表态,他就先表了态,只求对方早日退兵。他在照会上就以英方退兵为重开和谈的条件。

英方随即提出了停战的五个条件。

一、英军占领了沙角,现将沙角视为寄居之地;

二、广州重新开始贸易,贸易地就选在沙角;

三、英商应当缴纳的税费,暂时交在沙角;

四、从即日开始,清军的炮台建设必须停止,否则英军将立即开战;

五、以前商议的内容不会因为英军战胜而改变,英方的要求还是开设口岸,赔偿烟价,且英军还是会按时缴还定海。(原文见英国外交部档案,F.O.682/889.佐佐木正哉编:《鸦片战争研究(资料篇)》,第56页)

义律强调,所列各款,不能更改,琦善必须在三日内给予明确答复,否则“必仍行动兵交争”,攻破虎门,直逼广州。

关天培虽然有意以谈判解决双方争端,但他只是一名地方军事长官,对和谈说不上话,只有把和谈的希望寄托在琦善身上。

那琦善又在想什么呢?

此时的琦善,什么也想不了,继林则徐之后,他也体会到啥叫夹板气。

一边是英军咄咄逼人,一边是道光皇帝义正词严,不许丢脸。

实事求是说,他的局面,比林则徐还困难,林则徐做钦差的时候,义律还在装孙子。而现在的情况,却是刀把子在人家手上,说砍就能砍,自己却连装个孙子,都必须要请示道光皇帝。

可现在沙角沦陷,广州危急,不装孙子,就极有可能被打跪,可要装孙子,请示道光皇帝也来不及,三天答复时间,电报都没发明,长了翅膀奏折也送不到北京去,于是琦善一咬牙,那就先装孙子再请示!

一月十一日,琦善照会义律,表示可考虑英方原来的要求,“代为奏恳”,在外洋给予一“寄居地”,以替代沙角,进出口关税则必须在广州上缴。且既然已经提供了寄居的地方,那么就不再增设口岸。

并且,琦善还顺势提出自己的要求,广州开放贸易必须在归还定海之后。


这个照会在后人眼里,同样被当做琦善“卖国”的证据,可看看当时的情况,能折腾出这么个方案,琦善讨价还价的本事,已经发挥到高水平了。

而义律的还价水平,也是进步明显,不再是开初被琦善杀价到六百万银元的光景了,立刻轻松回复,也不用那么麻烦,就拿“尖沙嘴面所滨之尖沙嘴、红坎即香港等处,代换沙角予给。”也就是用香港来换沙角炮台。

义律所说的“香港”一词,彼时并非香港全岛的总称,而是专指香港岛上的西南一隅。岛的西北部称裙带路,东北部叫红香炉,中部是大潭,东面是赤柱。

这个条件,就是后人所说,英国逼迫清政府割让香港的由来。

但在当时,香港还是个鸟不生蛋的地方,就算是整个香港岛,也是一片荒芜,最多用来存点鸦片烟土。整个的香港岛只有只有黄竹坑旧围一个渔村,共计五个大姓二百多名村民。这样一个荒岛,根本不能跟把守广州门户的沙角相比。同意让英国人寄居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小渔村里,就收回了地理位置更加重要的沙角、大角以及定海,从而保证广州的安全,琦善觉得是可以接受的。

对照很多后人抨击琦善“卖国割地”的论调,放在当时看,舍弃一个小岛,在大清并非没有先例。

琦善是个认真的人,早在赴任的路上,就详细搜集了广州当地的情况,得知这个叫香港的地方,早在乾隆年间的时候,就差点被乾隆皇帝放弃。

而且就整个大清来说,出让一个并不重要的领土,换取边境长期的安定,这个并非没有先例,十七世纪的时候,康熙皇帝就放弃过原属于中国的尼布楚,换取了和沙皇俄国的长期和平,那还是在清军战场告捷,狠狠教训了沙俄军的情况下。所以在琦善看来,这个擦边球是可以打的。


当然最重要的一条,恰恰也是好多后人忽略最多的:义律要求的是“寄居地”,并非勒令清政府割地。所谓“寄居地”,就是指租赁一个落脚点。典型如澳门,说是葡萄牙人住着,但是1849年以前,主权一直板上钉钉归中国,当初林则徐一声令下,说驱逐在澳门的英国人,葡萄牙总督半个不字也不敢说,因为这是大清的地盘。

所以琦善认定,仿照澳门的例子,给义律一个地方,既不伤大清的国体主权,妨不着道光皇帝灵牌进宗庙,又能结束战争,真是一举多得。

英军实力强盛轻取两炮台,那琦善是怎么处理的?
四、从即日开始,清军的炮台建设必须停止,否则英军将立即开战;五、以前商议的内容不会因为英军战胜而改变,英方的要求还是开设口岸,赔偿烟价,且英军还是会按时缴还定海。(原文见英国外交部档案,F.O.682\/889.佐佐木正哉编:《鸦片战争研究(资料篇)》,第56页)义律强调,所列各款,不能更改,琦...

鸦片战争是怎么回事?
二月初六日,英军向虎门炮台发起总攻,首先占未及设防的下横档岛,虎门守将关天培向琦善请求增援,琦善消极敷衍,军心因此受到影响。在面对强敌孤军作战不利的情况下,关天培当众宣誓:“人在炮台在,不离炮台半步”,决心与炮台共存亡。在激烈炮战中,年已花甲的关天培身负数十处创伤,血流如注,仍坚守炮位,亲燃大炮,与英军...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