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6-07-14
1《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被历代诗人公认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2《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3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明代胡应麟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紧扣夔州特定环境.首联对起,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句中自对,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奇妙无比.颔联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情怀,透过沉郁苍凉的对句,显示了出神入化的笔力.四句诗闻与见,山和水,两两间隔,妙语天成.后四句写登高时触发的感慨,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操,跃然纸上.颈联从纵(时间、“百年”)、横(空间、“万里”)两方面着手,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使人深深感到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脉搏,并和上联的“无边”、“不尽”,在意境上互为呼应.尾联也以对作结,并分承五六两句,盖久客则艰苦备尝,多病则潦倒日甚,所以白发频添,酒杯难举,同时点出了此时艰难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4
《秋兴》(二)杜甫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这首诗章法严密:从白天写到日暮,从日暮写到天黑,从月光的移动写出时间的消逝.这是时间的结构.另外还有一个空间的结构:第一首几乎全是写夔州的秋天,只有“故园心”三个字遥遥呼唤了长安;到第二首中,“每依北斗望京华”是长安,“画省香炉违伏枕”也是长安,对长安的怀念开始一点点地增加.杜甫不是只用理性来安排他的结构,他是随着他感情的感发来写他对长安之思念的.从现实夔州的秋天一直写到心中往昔长安的春日,杜甫的描写既反映了现实又超脱出现实.他不被现实的一事一物所拘限,就好像蜂之酿蜜,那蜜虽然采自百花,却已不属于百花中的任何一种.
5《秋兴》(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通过对巫山巫峡秋声秋色、秋景秋意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寄寓着诗人自伤漂泊、忧国思乡的心情.其气概和风韵,堪称压卷. 起笔两句,最称警挺,已摄秋景之神.前两联极写绝塞萧森秋景,有笼盖八章之势.江间塞上,状其悲壮;丛菊孤舟,写其凄紧.从眼前丛菊的开放,联系到故园.追忆故园的沉思,又被白帝城黄昏的砧声打断,这中间有从夔府到长安,又从长安到夔府的往复.诗人用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抚今追昔之感.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的时光如流,人世的生命不永.
6《春夜喜雨》杜 甫
好 雨 知 时 节,当 春 乃 发 生.
随 风 潜 入 夜,润 物 细 无 声.
野 径 云 俱 黑,江 船 火 独 明.
晓 看 红 湿 处,花 重 锦 官 城.
这首诗写的是“雨”,诗人敏锐的抓住这场雨的特征,从各个方面进行描摹.第一句写了下雨的季节,直接赞美了这场及时雨.仿佛知晓人们的心思,在最需要的时候悄然来临.后面三句集中写“夜雨”.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点渔火若隐若现.诗人于是兴奋地猜测:等到天明,锦官城里应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7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
8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这首小诗,是托景言志的.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此诗的艺术构思很讲究,诗人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千山万径之广远衬托孤舟老翁之渺小;鸟绝人灭之阒寂对比老翁垂钓之生趣;画面之安谧冷寂衬托人物心绪之涌动.孤处独立的老翁实际是诗人心情意绪的写照.
9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写山居所见秋山雨后黄昏的迷人景色和融怡陶醉的心境,大约是诗人隐居终南或辋川别墅时所作.诗的境界清澄透明,玲珑剔透,恰似一泓秋水,其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诗歌于诗情画意当中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从全诗所用意象也可看出作者的思想情趣.皎皎明月,纯洁空明;郁郁青松,亭亭净植;幽幽清泉,潺潺流淌;森森翠竹,修直挺拔;卓卓清莲,污而不染;……凡此种种,在传统诗文里面,都是一些清闲雅致,高洁不俗的意象,由此不难看出王维对理想生活的念念不忘之心.
10《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