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在思想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如题所述

他在位期间,推行府兵制、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并积极推行科举制. 630年,击败突厥,被突厥各部尊为“天可汗”.641年嫁文成公主给吐蕃的松赞干布. 649年,命太子李治到金液门代理国事.李世民于649年7月病死于长安含风殿.葬于今陕西礼泉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的昭陵.谥号为“文皇帝”. 唐太宗善于听从大臣的批评和见解,魏征直谏200多次直陈他的过失. 唐太宗还精擅书法,以行书写碑,为后世鼻祖.著名作品有《温泉铭》《晋祠铭》等.死后更以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所作《兰亭集序》为陪葬品.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由于唐太宗能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与后来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并肩而立.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使唐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由于他在位时年号为贞观,所以人们把他统治的这一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时期. 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原因,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他强调以民为本,常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唐太宗爱惜民力,从不轻易征发徭役.他患有气疾,不适合居住在潮湿的旧宫殿,但他一直在隋朝的旧宫殿里住了很久. 贞观之初,在唐太宗的带领下,君臣和谐,全国上下一心,经济很快得到了好转.到了贞观八九年,牛马遍野,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升平景象. 太宗在位20多年,进谏的官员不下30余人,其中大臣魏征一人所谏前后200余事,数十万言,皆切中时弊,对改进朝政很有帮助. 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严格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太宗认为只有选用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达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贤若渴,曾先后5次颁布求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以便使更多的人才显露出来.?由于唐太宗重视人才,贞观年间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可谓是“人才济济,文武兼备”.正是这些栋梁之才,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贞观之治”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太宗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说:“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法律制定出来后,唐太宗以身作则,带头守法,维护法律的划一和稳定.在贞观时期,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执法时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太宗又反复思考,慎之又慎.他说:“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由于太宗的苦心经营,贞观年间法制情况很好,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更少.据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到了封建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 以民为本的思想,广开言路,虚怀纳谏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准则;铁面无私,依法办事的气度;构成了贞观之治的基本特色,成为封建治世最好的榜样.使唐朝在当时与西方国家相比,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7-14
唐太宗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
贞观初年,李世民诏令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图籍,在弘文殿聚四部群书20余万卷,在弘文殿旁建“弘文馆”以储图籍。并任命虞世南、褚无量、姚思廉、欧阳询等充任学士,以魏徵、虞世南、颜师古等著名学者、硕学之士相继为秘书监,主管国家的图书馆和藏书事业,选五品以上工书者为书手,又在弘文馆设立检校馆藏的官员,将缮写、整理、校勘图书,藏于内库,以宫人掌管。官府藏书机构除“弘文馆”外,另有“史馆”、“司经局”、“秘书省”和“崇文馆”等,其藏书质量和数量远远超过前代,史称“群书大备”。晚年因连年用兵,营造宫殿,杂税日益苛重。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 】-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第2个回答  2016-07-06
从谏如流,任用贤能,存百姓,

唐太宗为体现上述思想采取了哪些措施
(1)虚心纳谏;完善科举制。(2)曲辕犁;筒车。(3)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鉴真东渡;玄奘西游;日本留学生和留学僧到中国;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日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日本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等。

唐太宗为体现上述思想采取了哪些措施
虚心纳谏、完善科举制

唐太宗在思想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唐太宗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1、贞观初年,李世民诏令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图籍,在弘文殿聚四部群书20余万卷,在弘文殿旁建“弘文馆”以储图籍。2、并任命虞世南、褚无量、姚思廉、欧阳询等充任学士,以魏徵、虞世南、颜师古等著名学者、硕学之士相继为秘书监。3、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

唐太宗在思想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唐太宗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贞观初年,李世民诏令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图籍,在弘文殿聚四部群书20余万卷,在弘文殿旁建“弘文馆”以储图籍。并任命虞世南、褚无量、姚思廉、欧阳询等充任学士,以魏徵、虞世南、颜师古等著名学者、硕学之士相继为秘书监,主管国家的图书馆和藏书事业,选五品以上工书者为...

唐太宗李世民有哪些开明的治国思想和措施
一、开明的治国思想 轻徭薄赋、均田制、法治天下 以民为本 二、开明的治国措施:以隋亡为鉴,以民为本,与民休养生息 重贤任能,虚怀纳谏 君臣关系上的共治 宽刑简法,缓和社会矛盾 补充: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

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和措施
治国思想:轻徭薄赋、均复田制、法治天下;措施:以隋亡为鉴、以民为本、与民休养生息制。根据《唐太宗的治国方略》显示,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有;轻徭薄赋、均复田制、法治天下,措施有:以隋亡为鉴、以民为本、与民休养生息制。措施,意思是针对某种情况而采取的处理办法。

唐太宗为体现于民为本的治国理念采取了哪些措施
唐太宗确定了“安百姓”、“重人才”、“强政治”的治国思想,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政策、措施和不懈的实践去实现.首先,唐太宗认识到了统治者与人民是“舟与水”的关系,通过土地赋税制度的调整以“安百姓”;二是认识到了重用人才,虚怀纳谏的意义,得人善任,从谏如流,营造出政治清明的氛围,保证了较为...

概括唐太宗统一学术思想的做法
唐太宗统一学术思想的主要措施是从尊儒崇文入手,崇尚文化、推尊孔教,统一注疏儒家经典,奖劝读经,援礼入律。(一)崇尚文化。 唐太宗崇尚文治,在其《崇文》篇中,一开始就指出,“夫功成设乐,治定制礼。礼乐之兴,以儒为本。宏风导俗,莫尚于文。”唐太宗早在继位之前为秦王时,眼看着天下渐渐...

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和措施他对历史贡献
一、总结经验教训,选官任贤,大度纳谏。二、节俭自律,厉行法制,发展国家经济 三、和睦相处,融洽的民族关系 四、对外交流,传播世界的盛唐气象 “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之所以成为我国古代杰出政治家的业绩。唐太宗的主要政绩,教材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进行了阐述。这些措施构成了“贞观之治”的主要...

列举唐太宗在加强中央集权和统一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后人称这统治叫什么...
加强中央集权方面:实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的实行,使宰相的人数比秦汉时期增多,便于皇帝控制。统一思想方面:(1)强了国内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联系,加强对西北等地区的管辖,另外还加强了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2)完善科举制度、大力兴办学校、重视教育活动、普及官吏选聘。后人称之为“贞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