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两篇现代诗的比较赏析怎么写?

一篇是《再别康桥》一篇是《沙扬娜拉》。两首离别诗作比较,写赏析。该怎么写?要题目、开头、结尾吗?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十一月六日   

注: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
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
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
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
文化》)
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可
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
一篇。
第1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
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
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第2节至第6节,描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披着夕
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
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
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
“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志,直觉得“波光里
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
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第5、6节,诗人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
借用“梦/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
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
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跣足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此时的沉
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啊!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潇洒地来,
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既然在康桥涅槃过一次,又何
必带走一片云彩呢?全诗一气呵成,荡气回肠,是对徐志摩“诗化人生”的最好的描述。
胡适尝言:“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
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
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追悼徐志
摩》)果真如此,那么诗人在康河边的徘徊,不正是这种追寻的一个缩影吗?
徐志摩是主张艺术的诗的。他深崇闻一多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而
尤重音乐美。他甚至说:“……明白了诗的生命是在它的内在的音节(Internal 
rhythm)的道理,我们才能领会到诗的真的趣味;不论思想怎样高尚,情绪怎样热烈,
你得拿来澈底的‘音乐化’(那就是诗化),才能取得诗的认识,……”(《诗刊放假》
)。反观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
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
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
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
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问题:
1.本诗和课文所写的离别对象各是什么?
答:
2.本诗主要是通过描写人物的什么来表现人物的?
答:

3.分别时的日本女郎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

4.你认为用“蜜甜”来修饰“忧愁”恰当吗?为什么?
答:

赏析点拨:这是一首情意绵绵的离别诗。诗人没有从自己的角度来写,没有正面写自己如何不愿意离别对方,而是从对方的角度来写,写对方的动作情态和语言,写自己对对方的感受,表现对方对自己的依依不舍,写对方的温柔娇羞情意绵绵蜜甜可爱,正是以彼写此,以少胜多,互为补充,表现了丰富的含蕴,扩大了诗歌的容量,丰富了诗歌的意境。这一点,在《再别康桥》里写“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也有所体现。
1.本诗所写的离别对象是人,课文的离别对象是物。 点拨:说本诗离别对象是“日本女郎”、课文离别的对象“康桥”“景”“自然”等等也可以。
2.主要是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情态和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 点拨:要注意诗中“一低头的温柔”“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的语句。
3.温柔、娇羞、声音甜美、情意绵绵、不愿分别的形象。 点拨:从诗人对女郎的描绘和感觉两个角度来判断。
4.恰当。这里的“蜜甜”主要是用通感写女郎声音的甜美和对“我”情意绵绵,“我”对这声音的感觉是“蜜甜”的,即便是有分别的“忧愁”,而这正是她对我的情意的表现,因而我感到是“蜜甜”的。同时,尽管她的性情是“蜜甜”的,但是,她在分别的时候却是“忧愁”的,这声音和性情的“蜜甜”里蕴涵着她的不愿分别的“忧愁”,“忧愁”而仍“蜜甜”,则更显女郎之甜美可爱! 点拨:从两个词语矛盾的原因来分析。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两两篇现代诗的比较赏析怎么写?
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 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 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 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

现代诗歌赏析怎么写
现代诗歌赏析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抓诗眼 诗眼是诗中最富表现力、最能开拓诗歌意境的关键词句,是能使诗歌生辉的聚光点。诗眼的锤炼和设置在诗歌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古今诗评家无不从这点出发赏析诗歌。2、析意象。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意念和外界客观物象撞击的产物,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

两首著名现代诗 诗歌鉴赏
第一章:最核心的语言是两个“从明天起”,并点出“幸福”这个中心意念。很显然,今天的海子是没有幸福感的。海子通过自己的描述,将明天的幸福生活降低到俗世生活的最低限,点明了今天的生活太为世俗繁琐所羁绊了。第一章主要讲营造幸福生活所做的物质层面的事,二三两章主要讲精神层面的事:通信,...

如何比较赏析再别康桥和沙扬娜拉两首诗?
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

现代诗两首分别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秋晚的江上》描写了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宁静优美的景色浸透着诗人的瞬间感受,流露出诗人对自由的向往。《花牛歌》描写了花牛在草地上坐、眠、走和做梦的情形,表现了花牛生活的自由自在。感悟:一首诗,一幅画。 一幅画,一份情。 读完这两首诗,我们眼前浮现出一幅幅美丽...

搜集两首现代诗,并写写赏析 拜托啦
这首诗表现出“三美”。动态美:火焰、摇曳、渴求、拥抱、等词展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静态美:绿色、土地、草与花朵等词是春天亘古不变的特征;对立美:“醒”与“迷惑”的对立,是人生青春期躁动的欲望与诗人沉思形象的对立。这些构成了诗歌的沉挚、坚实、富有现代感的抒情基调。同时诗人将对生命中的...

求两篇现代诗的鉴赏 每篇200字就行
名作赏析:这是一首情诗,写于1847年诗人和乡村少女森德莱.尤丽娅恋爱的时期。诗歌以流畅的言辞和激昂的感情抒发了诗人心中对爱人热烈诚挚的爱。裴多菲的诗如同裴多菲的生命、爱情胸怀,一样的豪情壮志,一样的激昂慷慨。诗人愿意是急流,顺着山中窄窄的水道,穿越崎岖的小路,流过峥嵘的岩石。诗人这样愿意,...

要现代诗两首,写推荐理由和赏析,
这首诗很轻盈,细碎。而且不失联想,意境丰满。《仲夏》主题,我们对诗主题的认识有时可以展开联想,而在这首诗里,仲夏可认为是一段时间的开头所发生的事。即在仲夏,诗人所产生的联想。这样便不会失作者的根本了。诗很连续。亲切。在表达上采用了一系列夸张,拟人的习惯用法。加入了现代诗的元素,...

现代诗歌的赏析
赏析:(1)诗中运用象征进行抒情。《雨巷》中的许多意象诸如“雨巷”“姑娘”“颓墙”等都被赋予象征意味。就是其中的情节——在雨天里遇到一个姑娘,并和她失之交臂的过程,也都具有象征意蕴。诗的意象既具有古典情调又具有现代性。(2)这首诗具有音乐美。作品音节优美,韵脚铿锵,每节压韵两到三...

现代诗歌赏析 赏析内容介绍
1、 《乡愁》席慕蓉。赏析: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