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月光曲》课文原文

如题所述

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他的钢琴曲《月光曲》最为人们所熟知,它的创作背后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一个秋天的夜晚,贝多芬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他在这条安静的小路上散步,忽然从一所茅屋里传出了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弹奏的正是他自己的曲子。
贝多芬好奇地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屋子里传来了谈话声。一个年轻姑娘说:“这首曲子真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就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先生亲自弹奏,那该有多好啊!”一个男子回答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门票太贵了,我们又穷买不起。”姑娘安慰道:“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他看到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一个男子正在做皮鞋,而窗前有一架旧钢琴,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坐在钢琴前,她的脸庞清秀,但眼睛却失明了。
皮鞋匠看到一个陌生人进来,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是不是走错门了?”贝多芬回答说:“不,我是来弹奏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听到这话,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开始弹奏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盲姑娘听得如痴如醉,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而是问盲姑娘:“您喜欢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突然,一阵风吹灭了蜡烛。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仿佛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宁静。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月光,又开始弹奏。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的心好像被带到了大海边,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微波荡漾的海面上,顿时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突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亮的浪花,一个接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未见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完全陶醉了。当他们从琴声中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回到客店,花了一夜的时间,把刚才即兴弹奏的曲子记录了下来,这就是后来的《月光曲》。
《月光曲》的教学体会
《月光曲》这一课讲述的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课文第九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描述了贝多芬在月光下即兴创作曲子的情景。这一部分的意境深远,音乐语言较为抽象,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因此,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感悟,运用电教手段营造情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主动感知,深入领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专注于月光曲的内容,并多次朗读和品味。学生带着感情去读,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情景,随着作者的描写,文中的情景在脑海中浮现。这时,学生感受到的大自然的美,可能比老师的分析讲解还要丰富,还要动人。当学生情感投入时,我及时引导,播放《月光曲》的录音,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朗读和品味,想象大海的变化,揣摩月光曲的具体内容,感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诗意。此时,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的音乐融为一体,再让学生听音乐,一位学生朗读描写月光曲的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学生们眼前的情景变得更加具体,接着让他们把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色用画画出来,学生们兴趣盎然,主动地去感知,主动地领悟,纷纷展示自己的画作。通过展示和评议,学生们相互丰富对月光曲内容的理解。
不同的画面自然反映出贝多芬情感的变化,因为贝多芬用音乐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这时让学生看着画面再朗读这段话,去体会贝多芬当时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学生比较容易地从音乐所描绘的情境中领悟,他的情感是由平静到激动的变化。结合上下文,学生能具体说出引发贝多芬情感变化的内容。当学生用理解的语气再读这段话时,他们能够体会出贝多芬是一个同情穷人,热爱大自然的音乐家。
学生能够读出《月光曲》的意境,是因为在理解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营造气氛,以境激情的做法,激发了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培养了他们敏锐的感悟能力。这种教学设计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部编版《月光曲》课文原文
《月光曲》这篇课文叙述了贝多芬从了解到盲姑娘的家境及爱好从而走进茅屋为她亲自奏了两曲,从而产生激情,在月光如水的夜晚谱写了《月光曲》的情景。下面由我为您整理出的部编版《月光曲》课文原文,一起来看看吧。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

部编版《月光曲》课文原文
被月光照亮的浪花,一个接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未见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完全陶醉了。当他们从琴声中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回到客店,花了一夜的时间,...

部编版《月光曲》课文原文
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宁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未见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深深吸引。当他们从陶醉中醒来,贝多芬已经离开了茅屋。他急忙返回旅店,花了一夜的时间,将刚才即兴创作的曲子记录下来,这就是后来的《月光曲》。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下一句是什么?
出自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3课《月光曲》。“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多么娴熟的曲子在语文课本第几课
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3月光曲,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美丽皎洁的月光照进屋子,一切显得格外清幽。在这个安静的小屋子,贝多芬正坐在椅子上弹着他为一对穷兄妹创造的——月光曲。教者紧紧抓住二至六自然段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乐曲,第九自然段贝多芬记性创作《月光曲》两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进入...

多么娴熟的曲子在语文课本第几课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课文内容改写:1. 在一个美丽的夜晚,皎洁的月光洒满了房间,给四周带来了一片宁静与祥和。2. 就是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小屋里,贝多芬坐在钢琴前,弹奏着专为一位穷困的兄妹创作的曲子——月光曲。3. 课文详细描述了贝多芬为那位视力受损的姑娘演奏的情景,以及他在那...

《月光曲》听后感
《月光曲》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的一篇讲读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课文内容意境隽永、文质兼美,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无论是乐曲、语言、情感,都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时,潘老师主要从以下三...

部编版五上语文24课全文翻译?
《月迹》被选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新编大学语文》、《大学语文》等课本中。作品原文 月迹 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得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奶奶是会说故事的,...

《月光曲》这篇文章中从“那有多好啊”和“随便说说”中你可以感受到...
“那有多好啊!”强烈的感叹语句,突出了盲姑娘想听贝多芬演奏的迫切心情。“随便说说。”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善解人意,感受到了淡淡的凄楚和酸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那种为生活所迫而强压住内心对音乐的热爱的无奈。

月光曲一文中,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
在《月光曲》一文中,皮鞋匠观察到妹妹脸上的表情,这让他想起了月光下波涛汹涌的大海。盲姑娘虽然没有视力,却似乎也感受到了同样的景象,这是因为贝多芬的琴声让她在心中描绘出了那幅画面。文章讲述了大约两百年前,贝多芬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进行演出。夜晚,他被一阵断断续续的钢琴声所吸引,最终...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