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阅读题

一位哲学家带着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满腹经纶。

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杂草。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若干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1、哲学家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主要内容是什么?
2、联系上下文解释“饱学”意思,再写出两个含有“饱”的成语。
3、哲学家对于四个弟子除掉杂草的方法的态度各不同,对于后两种方法的态度却只字未提,这是为什么?
4、一年后的相聚,哲学家未到,是否是言而无信呢?
5、想想四个弟子在来原地的情形。他们的心理活动会有哪些变化?

1.要告诉学生们,如何才能除掉旷野里的杂草。
2.学到的东西已经很多了,快满了;饱读诗书,饱餐一顿。
3.他想要学生们自己领悟如何才能除掉旷野里的杂草,而只字未提的原因是因为,他想要学生们自己领悟这其中的道理。
4.看起来似乎是言而无信,但事实非也,他的心已经到了。
5.他们会想:原来老师这样做是有原因的,他是想让我们知道,要想让一个空虚的地方变得繁荣,只有用美好的东西来填满它。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01
1 以杂草为例,询问除草的方法,以此引弟子深思感悟人生哲理,隐隐地告诉了弟子想要让灵魂无纷扰需要用美德去占据。
2 学识丰富。 饱经风霜,饱食终日。
3 前两种的方法比较实际,而后两种则实行起来费资,费力。他得到的答案越来越不符他的原意,因此不值一提。
4 哲学家并不是言而无信,这是最后一堂课,哲学家希望弟子们可以从眼前的景物中自己探讨到人生哲理,只有自己学会思了才是真正的饱学了!
5 想:原来杂乱无章的杂草,现竟变成了庄稼,对啊,为什么我们没有想到,无论我们的哪一种除草方法只能除一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有种上庄稼,才能让杂草永无栖身之地!老师我们知道了!

这都是我自己写的,我语文还是不错的,希望现在还有帮助!回答要结合原文仔细思考哦!(很重要)我的老师是这样教育我的!楼上那位好像浅显了一点!

阅读《最后一课》“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散学了,你们走吧...
一、答:因为”我“被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感动了。二、1)答:烘托了教室里爱国气氛。2)答:反映了孩子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3)这是心理描写,是小弗朗士对敌人的讽刺。三、体现出了此刻韩麦尔内心的凄怆和无比失落,他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无法自拔。(都是标准答案哦。)...

求课内文《最后一课》的阅读答案?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1.给文中带点字注音 祈___哽___2.从小说情节看,选文属于什么部分?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最后一课》课内语段阅读答案。”钟响了,意味着什么?4.“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号声...

阅读《最后一课》选段,完成1—4题。 最后一课(节选)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
1、(1)老师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  (2)郝叟等人坐在教室里,是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2、坐在教室里上最后一堂法语课。 3、这是韩麦尔先生对祖国必胜信念的体现,也是法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意志的集中体现。4、神态 ...

阅读《最后一课》选段,回答下面问题。(共13分)“我也不责备你,小弗朗士...
小题1:先生对大家和自己的责备;先生对法语的赞美;先生上的语法课和习字课;“我”的心理感受。小题2:法兰西是祖国,阿尔萨斯是家乡,阿尔萨斯永远属于祖国,热爱法语就是热爱祖国和家乡。小题3:因为是最后一课,老师讲得耐心细致,“我”听得细心专注。小题4:表现了韩麦尔老师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和对最...

阅读《最后一课》节选,完成小题。(15分)可怜的人!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 ...
小题1:外貌、语言、行动、神态 强烈的爱国感情、痛恨敌人、有祖国必胜的信念。小题1:“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这句话的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小题1:表现了先生强烈的爱国感情和...

最后一课 阅读
(6)如果结尾处改成他举起拳头高呼:“法兰西万岁!”好不好?你是怎样理解“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这一举止和表情的?参考答案:(1)语言、动作 (2)C (3)钟声、号声宣告着最后一课的结束,从此将和祖国语言告别。(4)高潮和结局 (5)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心和对祖国必胜...

《最后一课》郑振铎3道阅读题求解,不用太长
1.外面的气氛依然如故,从“太阳光很红亮地晒着,街上依然地熙来攘往,没有一点异样。”一句可以看出来。 2.日本鬼子的车在大街上肆意横行,中国人的内心怎能不沉重?这是心里的感受。 3.日本是帝国主义国家,他们的侵略充满了血腥味,所以觉得他们的国旗也充满了血腥味。

都德的《最后一课》的阅读答案是什么?
11、在“最后一课”里,师生心心相通的原因是什么?答:12、作者写钟声和号声有什么作用?答:13、“他呆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这表明了他怎样的心理状态?答:参考答案:9、主要从听觉上写,钢笔轻响,鸽子低叫,金甲虫受冷落。10、a、挂在铁杆上的字帖; 教室里的安静 b、飞进的...

最后一课郑振铎阅读题及答案
《最后一课》是现代作家郑振轩写的一篇 散文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关于《最后一课》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最后一课》阅读原文(一) 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讲下去。学生们照常记着笔记,默默无声的。 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觉得格外的恋恋。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

郑振铎《最后一课》的阅读问题
1.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的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摩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涂写着,刻划着许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一旦离别了呢!2.此时无声胜有声 2、文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