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请教十地位的各种说明,各各境界。

请最好说明出处,我好仔细看看。
赞叹分佛子发心。
随喜佛子发心

一.欢喜地:
处在欢喜地的菩萨,是刚刚开悟了的行者。他对世间的一切生灭法,有了自己正确的体验。除去了一般凡夫的妄执,真正明白了一切法本空、无我、与万法唯心的真实意义。并且亲历了出世间的妙境,进入了一个与世间凡夫有别的,崭新的精神领域。而内心喜不自胜,所以称为欢喜地。
二.离垢地:
处在这一地阶位的菩萨,了知你我同体的意义,思想言行因而得到了净化。从前的染污行为不再生起,一切身口意的活动,已经不再有过失污垢。自然地依圣道而行事,成为了天人的楷模。
三.发光地:
处在这一地阶位的菩萨,通过实相的体证,看破了一切的虚妄,内心能忍一切凡夫所不能忍的一切事情,而且内心始终保持着湛然不动不受干扰,反而伺机度化一切愿得解脱法的众生。
他的智慧,对一切众生的种种愚痴与过错,都能了解。并且能够无尽的宽容、容忍与怜悯。
他的智慧,如同照亮愿得解脱法的众生的一盏明灯,光芒四射。照现众生的痴迷颠倒,以智慧的光芒驱散黑暗与无明。
四.焰慧地:
处在这一地阶位的菩萨,已经亲身证得了诸法与众生的虚妄不实。对一切都无所畏惧,能起完全的勇毅。他能为解脱众生而赴汤蹈火,粉身碎骨,而没有丝毫的退却。他越是为众生做事吃苦,他的智慧与力量就越会相应地增长。他在救世的事业中,能够锻炼出极高的智慧,他的智慧力量如同高涨巨大的火焰。
五.极难胜地:
处在这一地阶位的菩萨,由于智慧得到了高涨,不再为虚妄而颠倒,修行到了极深的禅定境界。他在定中能够全凭智慧的力量,观照世间与出世间一切微妙难宣的法。他掌握了宇宙运行的原理,所以善能分别真伪,并且能以慧力引用禅定之力起极大的神通变化。他的慧力与神通,难测难量,宇宙之内能胜过他的已是寥寥无几。
六.现前地:
处在这一地阶位的菩萨,已经得到了完全的三昧定力与智慧,一切世间与出时间法的本相,都难逃他的法眼,都会如实的出现在他的眼前,没有蒙骗欺诈他的可能。他的慧力与定力,使他能够随心所欲地应用宇宙的法则,成就他心中所想的一切现前。(不能违反宇宙法则)
七.远行地:
处在这一地阶位的菩萨,私心泯灭,为了众生无处不到,无时不在,恒以大慈悲之心、方便智慧,点化愚痴众生,救灾解困。又以智慧与定力指导后学菩萨,使他们能够增长慧命,疾得圣果。他肩负着极重要的任务,他要教育与救度已发心和未发心修行的众生,所以他任重而道远。
八.不动地:
处在这一地阶位的菩萨,虽然道行深远难测,且功德宏大。却不恃己得一切智慧与神通,而生一点点的怠慢之意,对救世度生的努力,不减丝毫的松懈。对圆满度世的宏愿,能够恒久的乐此不倦,道心永不动摇,永不腿转。
九.善慧地:
处在这一地阶位的菩萨,能够善用一切智慧与神力,起无量的神变,进入了一个至善的境界之中。能够弘法度生于十方无碍,为一切菩萨所敬重,他能教化菩萨与凡夫一体无误,堪作大菩萨之师。
十.法云地:
处在这一地阶位的菩萨,智慧、力量与解脱已达究竟,而且更加能够善于运用这些能力。因此他的济世功德便没有穷尽,能够利乐有情永无止境。
他的智慧与法力如同浮云法雨一样,为众生遮去苦恼的逼迫,滋养众生的慧命令得增长。他已经成为一切众生的守护者,一切解脱智慧的源泉。
法云地阶位的菩萨,是菩萨修行的最高境界,实际上法云地菩萨的境界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佛。法云地阶位的菩萨,他的智慧、神通与解脱已达究竟。已经成为了一切解脱智慧的源泉,成为了一切想要求得解脱之法的众生的守护者,成为了六道众生的救世主,成为了一位法身遍满宇宙的觉者---佛陀。
佛,传法给我们是为了引发众生原本善良的本性,让众生脱离六道苦恼的逼迫与束缚,建立人间极乐。而不是想成为众生心中虚妄不实的神,让众生给他整日地磕头烧香,求得庇护。求佛庇护那是邪念!佛不可能为有邪念的众生提供庇护的!为有邪念的众生提供庇护,那是断人慧命。佛是不会做断人慧命的事情的!
我们上面业力中不是讲了吗,每个众生的业果只有自己承担,任何人也不可能通过神通.智慧来回避业力的因果规律。而业力中有抑制业,抑制业它可以制碍其他的业果,可以使一些业不能结果。而抑制业只有通过修行佛法,通过解脱道的修行才能得到。所以,您想真正地摆脱苦恼的逼迫与束缚,只能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任何一个佛、菩萨也不会保佑您的。
只有那些行为不端、心存邪念的阿修罗、夜叉、罗刹才会为众生提供庇护,他们为众生提供庇护与“利益”是有条件的,是暂时的,是短暂的!是不长远!是为了他们自己的私利!而往往受他们庇护与“利益”的众生,最终都是要付出惨痛的代价的!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求佛不灵的原因。所以,只有想求得解脱之法的修行者,才能得到佛的真正加持。
而这十个阶地的菩萨境界,是佛的方便说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次第规律,只是依菩萨功德、道行的深浅,而划分的十个不同的境界。是为激励修行者的精进心而设,是为修行者作以指南的。所以修行者不要拘泥文字,固执地执着十地菩萨的等级,以免阻碍修行的进程。
在修行者的群体中没有什么阶级与等级,没有谁大谁小!只有众生功德、智慧、思想境界的不同!“佛. 菩萨.罗汉.出家人.在家人.皈依者.未皈依者”都是平等的!没有什么先修一地再修二地之说!
只要您真性大开,也可以不需要刻意修行前九地菩萨的境界,直接进入第十地法云地菩萨的境界。这就是所谓的顿超直入,这就是所谓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意义。六祖慧能,就是因为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开悟的。
所以大家修行佛法,不要被文字语言束缚住。在当下,在今生“您”就可以达到佛的境界,您就可以在今生进入“极乐世界”。
但是,必须要通过自己对佛法的精进修行。
通过自己对佛经的思辩,对我们身边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观察思考去得到智慧!
通过自己自觉主动的运用佛法,来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来净化自己的身心,来除去自己身心的污浊,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通过自己为一切众生解除苦难的束缚,为众生弘扬佛法的真理,为度化众生而能忍他人所不能忍,行他人所不能行,从为度化众生勇猛无畏中得到功德。
只有在今生“慧(智慧)、净(思想境界)、德(功德)”具备,才可以当下成佛,当下进入极乐世界。
http://www.folou.com/thread-119154-1-1.html
http://www.chandao.com/zangchuanfojiao/79/83221.htm
这样的内容还有很多的,自己也可以再找一找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佛教:请教十地位的各种说明,各各境界。
只要您真性大开,也可以不需要刻意修行前九地菩萨的境界,直接进入第十地法云地菩萨的境界。这就是所谓的顿超直入,这就是所谓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意义。六祖慧能,就是因为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开悟的。所以大家修行佛法,不要被文字语言束缚住。在当下,在今生“您”就可以达到佛的境界...

佛教五道十地的分别是什么?
佛教五道十地是佛教修行阶次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五道指的是修行者从凡夫到成佛所要经历的五个阶段,而十地则是菩萨修行过程中的十个层次。五道包括:1. 资生道:这是修行的起点,指的是众生在生死轮回中为了生存而不断努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众生主要通过积累财富、名声和地位等外在资源来追求幸福...

佛教的十法界 四圣六凡是什么?
佛法界,自觉觉他觉行共满之境界也;菩萨法界,为无上菩提修六度万行之境界也;缘觉法界,为入涅槃修十二因缘观之境界也;声闻法界,为入涅槃,依佛之声教修四谛观法之境界也;天法界,修上品十善,兼修禅定,生于天界,受静妙之乐之境界也。人法界,修五戒及中品十善,受人中苦乐之境界也;阿修...

十地修行阶位
1. 梵文《大事》中的十地:(1)难登,(2)结慢,(3)华饰,(4)明辉等,这些阶位强调了菩萨修行中的不同境界和成就。2. 大乘初期的十地,包括初发心、治地、应行等,这些阶段从发愿、净化到深入修行,逐步提升菩萨的觉悟和坚定性。3. 华严十地则是另一套详细的阶位,如欢喜地、离垢地等,每...

请问佛教中为什么会有“十界”?他们都代表了什么?
” 这段话的意思是:吾人现前一念心性,具十法界。每一界又互具十法界,便成百法界,界界各具十如是,则成千如是,此千如是中又各具五阴、世间、众生三种世间,则成三千如是矣,所以说:心具十界,一念三千。设有人问:这一念具足十法界,是作意才具足呢?还是天然自己具足呢。答道,三千...

佛学中对应佛教的各种境界的解读是什么?
佛学中对应佛教的各种境界的解读是什么?佛教里讲的十法界众生是指:佛、菩萨、缘觉、声闻、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鬼道、地狱道。 其中,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鬼道、地狱道又合称为六道,未

十地附二《显扬圣教论》卷三(摘录)
以下是改写后的文章内容:在佛教的修行体系中,菩萨十地被详细阐述,主要见于《显扬圣教论》卷三。以下是十地的简要说明:1. 极喜地:菩萨在此阶段,通过深入法行,超越声闻和独觉的境界,获得菩萨特有的现观,内心充满无比欢喜,因此称为极喜地。2. 离垢地:在此地,菩萨通过修炼初地的修行,达到极...

佛教的有什么境界?
佛有十地(佛的每一地都是平等的无有高下之分),可惜鄙人手头上没资料。鄙人的师傅书籍里面有。密宗宁玛巴把佛、菩萨境界划分为十六地。第十六地为普贤王如来(英译有:Samanthabadra Tathagata、Vajradhara、Adi Buddha、Primordial Buddha、Dorje Chang Buddha)所在的境界,处在此地的佛菩萨被称为金刚...

菩萨的境界一地至八地各有不同境界
分为十个阶位:一、欢喜地 (Skt. pramuditābhūmi; Tib. rabtu gawa; Wyl. rab tu dga’ ba),谓菩萨智同佛智,理齐佛理,彻见大道,尽佛境界,而得法喜,登于初地。经云:“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二、离垢地 (Skt. vimalābhūmi; Tib. drima mepa; ...

佛界的各位佛祖和菩萨地位高低是怎么排列的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八地位时,成就念不退,得无生忍,念念流入萨婆若海。 九地名善慧地,得法、义、辞、辩四无碍解,于诸地菩萨中说法第一。九地菩萨圆满力波罗密,力有两种,一是思择力,属于理解方面的,一是修习力,属于实践方面的,二者合一,则解行相应。 十地名法云地,圆满智波罗密,以佛法之雨滋润众生,以慈悲之云隐蔽万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