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请教十地位的各种说明,各各境界。
只要您真性大开,也可以不需要刻意修行前九地菩萨的境界,直接进入第十地法云地菩萨的境界。这就是所谓的顿超直入,这就是所谓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意义。六祖慧能,就是因为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开悟的。所以大家修行佛法,不要被文字语言束缚住。在当下,在今生“您”就可以达到佛的境界...
佛教五道十地的分别是什么?
佛教五道十地是佛教修行阶次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五道指的是修行者从凡夫到成佛所要经历的五个阶段,而十地则是菩萨修行过程中的十个层次。五道包括:1. 资生道:这是修行的起点,指的是众生在生死轮回中为了生存而不断努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众生主要通过积累财富、名声和地位等外在资源来追求幸福...
佛教的十法界 四圣六凡是什么?
佛法界,自觉觉他觉行共满之境界也;菩萨法界,为无上菩提修六度万行之境界也;缘觉法界,为入涅槃修十二因缘观之境界也;声闻法界,为入涅槃,依佛之声教修四谛观法之境界也;天法界,修上品十善,兼修禅定,生于天界,受静妙之乐之境界也。人法界,修五戒及中品十善,受人中苦乐之境界也;阿修...
十地修行阶位
1. 梵文《大事》中的十地:(1)难登,(2)结慢,(3)华饰,(4)明辉等,这些阶位强调了菩萨修行中的不同境界和成就。2. 大乘初期的十地,包括初发心、治地、应行等,这些阶段从发愿、净化到深入修行,逐步提升菩萨的觉悟和坚定性。3. 华严十地则是另一套详细的阶位,如欢喜地、离垢地等,每...
请问佛教中为什么会有“十界”?他们都代表了什么?
” 这段话的意思是:吾人现前一念心性,具十法界。每一界又互具十法界,便成百法界,界界各具十如是,则成千如是,此千如是中又各具五阴、世间、众生三种世间,则成三千如是矣,所以说:心具十界,一念三千。设有人问:这一念具足十法界,是作意才具足呢?还是天然自己具足呢。答道,三千...
佛学中对应佛教的各种境界的解读是什么?
佛学中对应佛教的各种境界的解读是什么?佛教里讲的十法界众生是指:佛、菩萨、缘觉、声闻、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鬼道、地狱道。 其中,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鬼道、地狱道又合称为六道,未
十地附二《显扬圣教论》卷三(摘录)
以下是改写后的文章内容:在佛教的修行体系中,菩萨十地被详细阐述,主要见于《显扬圣教论》卷三。以下是十地的简要说明:1. 极喜地:菩萨在此阶段,通过深入法行,超越声闻和独觉的境界,获得菩萨特有的现观,内心充满无比欢喜,因此称为极喜地。2. 离垢地:在此地,菩萨通过修炼初地的修行,达到极...
佛教的有什么境界?
佛有十地(佛的每一地都是平等的无有高下之分),可惜鄙人手头上没资料。鄙人的师傅书籍里面有。密宗宁玛巴把佛、菩萨境界划分为十六地。第十六地为普贤王如来(英译有:Samanthabadra Tathagata、Vajradhara、Adi Buddha、Primordial Buddha、Dorje Chang Buddha)所在的境界,处在此地的佛菩萨被称为金刚...
菩萨的境界一地至八地各有不同境界
分为十个阶位:一、欢喜地 (Skt. pramuditābhūmi; Tib. rabtu gawa; Wyl. rab tu dga’ ba),谓菩萨智同佛智,理齐佛理,彻见大道,尽佛境界,而得法喜,登于初地。经云:“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二、离垢地 (Skt. vimalābhūmi; Tib. drima mepa; ...
佛界的各位佛祖和菩萨地位高低是怎么排列的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八地位时,成就念不退,得无生忍,念念流入萨婆若海。 九地名善慧地,得法、义、辞、辩四无碍解,于诸地菩萨中说法第一。九地菩萨圆满力波罗密,力有两种,一是思择力,属于理解方面的,一是修习力,属于实践方面的,二者合一,则解行相应。 十地名法云地,圆满智波罗密,以佛法之雨滋润众生,以慈悲之云隐蔽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