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中的《夏书·禹贡》记载,大禹的时候,天下分为“九州”,分别为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
《禹贡》所叙述的九州的范围,北有燕山山脉、渤海湾和辽东,南至南海,西至甘肃接西域,东至东海。九州也是当时学者对未来统一国家的一种规划,反映了他们的一种政治理想
九州之称,由来已久。从字面上看,“州”字金文中写作“A”,正像河流环绕的高地(山丘)之形,《说文解字》第十一下曰:“水中可居曰州。”
可知其本意当与《诗经·王风·关雎》中“在河之洲”中的“洲”字略同,与行政区划无关。古时降水丰沛,人们往往居于傍水的高丘之上。因而“州”又成为居住区域的名称,遂有“夏州”、“戎州”、“平州”、“阳州”、“外州”、“瓜州”、“舒州”、“作州兵”之说,犹如“商丘”、“雍丘”、“作丘甲”之类。
“九”字之意有二:一是确指,如“八年之中,九合诸侯”之“九”;一是虚指,表示很多,如“九山”、“九川”、“九泽”、“九薮”、“九原”等之“九”。既然“州”是很小的地理存在,“茫茫禹迹,画为九州”。
而“九”可能是确指,而不是虚指。所以从本意上讲,“九州”是指九个大型的地理人文区划的总称,也是众多有河流环绕的高地(山丘)的总称;由人之故,又引申为“全国”的代称,犹“天下”、“四海”之谓。
到后来,“九州”终于具体化为九个大型的行政区划。因在现有流传下来的文献中,具体的“九州”只见于战国,而未见于春秋,所以其时间可能在战国初期。《禹贡》虽然托名为大禹所作,其实却是战国后期的作品。具体的证据很多,最主要的理由是《禹贡》中所记的不少地理状况都是战国时的现象。
扩展资料:
“九州”最早见于《禹贡》,相传古代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又有 一说,为黄帝始创“九州”之说),于是九州就成了古代汉地的代名词。九州区域范围划分也不同。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方圆”是指范围。因此,“九州方圆”,即“中国这块地方”。 即九州方圆、地大物博、气势磅礴的一种景象。
其中冀州的范围极大,按马融曰:“禹平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广大,分置并州。燕、齐辽远,分燕置幽州,分齐为营州。于是为十二州也。”即并州、幽州、营州是由冀州所分出来的,加上原来的九州,是以九州有时又被称为十二州。
《周礼》派各家虽然也略有差异,但“九州”所包括的地域基本符合周朝的统治范围,并且各州分布亦与汉晋分布大致相同,易于理解,并无多少疑点,疑点最多的是《河图》派。
《河图》派既曰“正西弇州”,而弇州就在山东西部(或曰济、河之间),古来如此,至今仍然,那“九州”范围岂不只限山东地区了吗?并且《河图》派有八个州均按以东南西北确定的八个方位分布着,正中则是冀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九州
八大王朝
燹朝
燹 xiǎn:国祚九百年左右。由于年代久远史料缺乏,燹朝的具体情况不详。燹朝是九州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燹朝是多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是在原始社会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
晁朝
晁 cháo:国祚约八百年,开国皇帝为晁高帝。燹朝方国晁国君主晁高帝灭燹后,以晁为国号,将全部国土划分为九个州,设置都护府,这就是“九州”名称的来源。晁朝末年,由于云望运河开凿引起海水倒灌,原本连在一起的九州大陆被内海分隔为东陆、西陆和北陆。作为九州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晁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朱颜记》、《青蘅传》故事发生在晁朝初期。
贲朝
贲 bēn:国祚约四百年。贲朝是九州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从贲朝开始,境内各个人族民族与部落不断融合,在这期间,华族逐步形成。为了巩固统治地位,贲朝采取了“众建诸侯、裂土为民”的分封制。贲朝后期社会矛盾包括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激化,对土地以及政权的争夺,加速了贲朝的灭亡。贲宁帝两次北伐瀚州蛮族造成国力空虚,贲朝逐渐陷于内乱之中。
胤朝
胤 yìn:国祚约七百年,开国皇帝为胤始帝白胤。胤朝的政治制度多沿袭贲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地方实行分封制,而此时的牛耕和铁器普遍流行。胤朝时期东陆人民的文化交融使华族正式成型,同时也是东陆的黄金时代。《白雀神龟》故事发生在胤朝中晚期,《旅人》《羽传说》《风起云落》《缥缈录》故事发生在胤朝末年。
燮朝
燮 xiè:国祚约一百二十年,开国皇帝为燮太祖姬野。姬野一生并未称帝,其死后由胤共帝禅让于其弟燮敬德帝姬昌夜,此后燮朝皇位一直由姬昌夜一脉流传。姬野谥号燮羽烈王,庙号燮太祖。
晟朝
晟 shèng:国祚约三百年,开国皇帝为晟太祖姬云烈。燮朝末年,皇帝昏庸,权臣干政,东陆各地流寇四起,民不聊生。燮羽烈王后裔姬云烈趁势率天驱起事,推翻燮朝建立晟朝,故晟亦称后燮。《锁河山》故事发生在晟朝末年。
端朝
端 duān:国祚三百余年,开国皇帝为端太祖牧云雄疆。晟朝末年,瀚州蛮族牧云部和穆如部在雪炽原决战后结盟,两部狼主牧云雄疆和穆如天彤约定先入帝都天启城者为天下主。后牧云部率先进入天启,穆如天彤表示遵守盟约,不需要封地,无条件交出兵权,牧云雄疆与穆如天彤相约,端室江山由牧云穆如两家共享。端朝末年,邺王叛乱,穆如氏战败,明帝流放穆如全族于殇州,牧云穆如三百年盟约彻底破裂,十年后穆如氏最后一位遗孤穆如寒江率军重返中州。后穆如寒江攻占宛州,定都宛州城,史称“西端”;牧云笙为寻找出走的盼兮,传位给牧云陆的遗孤牧云涣,离开天启,其治下的中州称“东端”。
徵朝
徵 zhēng:国祚约280年。开国皇帝为徵太祖褚荆,端朝分裂后历经两百年乱世,徵朝再次统一东陆。《斛珠夫人》、《缬罗》故事发生在徵朝中后期。
参考资料:中国一直以来的别称,每朝每代都有.
九州是哪个朝代的称呼
九州,这个称呼源自中国古代,是对汉族地区的一种古老划分。在《尚书·禹贡》一书中,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划分为九个大的行政区域,后人称之为“九州”。这些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自战国时期起,九州便成为古代中国的别称,到了晋朝,这一称谓更是成为汉族...
为什么我国在古代称为“九州”?
与“九州”同义的词汇还有九囿、九围、九域、九区、九有、九牧、九隅、九垠、九宇、九垓等,这些名称在历史长河中形成,部分至今仍在使用。
中国为何又称九州
一直以来都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山海经》中所记载的,是上古时期的黄帝划分了九州。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尚书·禹贡》中所记载的,夏朝的创建者大禹划分了九州。一般来说,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大禹划分了天下九州。大禹是黄帝的玄孙,名叫姒文命,史书上称其为帝禹、神禹。他是夏朝的开国君王,也是历...
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
“九州”是中国古代对汉族原居地的划分,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典籍《尚书·禹贡》中。自战国时期起,“九州”便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至迟在晋朝时期,这一称谓已明确指代汉族地区,也称作“汉地九州”。一、九州的划分及发展 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
中国古代为什么叫做九州?
中国古代会叫九州是因为在过去汉族地域被划分成了九个部分,它们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后来还有两州被分出来三个州,因此也有十二州的说法。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它经常被人们称为华夏、九州、神州大地等,其中“九州”这个名字自战国以来就存在,它又可...
古人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不存在的“九州”?
根据先秦时期的古籍记载,从战国时期开始,九州就成为了中国古代时期的代称,但是有人认为,九州是不存在的。既然不存在,为何古人要虚构这个不存在的地方呢?九州这个代名词最早是出自古籍的《禹贡》,传说是古代时期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了九州,从此九州就成为了我国古代的代名词。《山海经·海内经》...
中国九大州分别是哪几州
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1、冀州是汉地九州之一,在我国绵长的历史中,曾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传说远在四千年之前,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轩辕氏黄帝在征服蚩尤、炎帝两个部落之后,定居晋南 ,依山川大势,“割地布九州”。2、兖(yǎn)州(古作“沇州”),...
中国以前代称“九州”,说的是哪九个州?
中国古代的九州说的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这个说法来自《尚书禹贡》,相传是大禹所说。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九州的范围有增有减,到了西汉,逐渐扩张成十三州,中国的领土越来越大。此外,九也是古代中国的代称。一、九州的来源九州这一说法最早来自于《尚书禹贡》。
我国古代被称为九州,这九州分别是现在的哪些地方?
“九州”的称谓起源于大禹治水时期。根据《左传》等古籍记载,大禹在治水成功后,将中国划分为九州,以便于管理和居住。在《说文解字》中提到:“水中可居之地称为州。”因此,州在古代的概念中,指的是高于水面的可以居住的陆地。大禹因此被尊为九州的划界者。关于九州的具体划分,不同历史时期和文献...
为什么中国又被称为九州?
1912年起,“中国”一词指的是一个包含汉地、藏区等各民族地区,总面积达960万平方公里的多元民族国家。关于“九州”的词语来源,它最早出现在《禹贡》中。传说中大禹治水时,将“天下”划分为九州,这一概念随后成为古代汉地的代名词。九州的范围划分在历史上有所不同,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