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历史问题,高手来帮忙解决一下··

1,大蒙古国的兴起的特点
2,西汉御史大夫和丞相的关系
3,蒙古大汉地位独尊的原因何在
4,面临贵族威胁,魏晋南北朝时南朝最高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维护皇权?如何评价这些措施
5,魏晋南北朝的局面,最终以北朝统中华而结束及原因何在。
6,如何理解元代行省权重这一现象。

一、蒙古的兴起,首先是草原骑兵的强大,然后是整个欧亚大陆上就没有真正强大的政权来抗衡他。假如是遇到秦始皇时代...或者是遇到罗马的凯撒跟屋大维...结局都一样,横不起来。
二、西汉的丞相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总理,御史大夫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副总理。
三、军权、君权、神权(世俗权力)都在成吉思汗一人身上,不服从的都被杀了。他死后,窝阔台是唯一一个能协调四大汗国的人物,相对来说,大家都比较容易接受他的管理,所以还能继续“独尊”的现象。窝阔台以后就没有这种状况了。
四、南朝历代皇帝基本就没有什么好政策。南朝宋后期“台军”(皇帝的御林军之一,是南朝皇帝直属部队)最为精锐,皇权的维护很多时候都是靠“台军”来镇压。南朝后期就是在不断的火拼、内讧。谁的兵更多谁就是老大。结果是越来越弱。要有解决方法,不至于后来领土日益窘迫。
五、北朝在前秦、北魏的经营下恢复比较快,而且内讧次数也比较少,军队素质比较高。而一系列诸如“均田制”的制度得以推行之后,经济上也相当有保障能打得起战争。北朝的皇权一般比南朝更巩固,而南朝除了有“士族”问题之外,内讧问题过于严重,不等别人来攻击,自己先收拾自己人...比如宋文帝杀檀道济,杀了之后后悔说假使有檀道济在,怎么可能让鲜卑人横行到这地步。“内讧”是南朝灭亡的最重要原因。北朝自孝文帝改革以后,汉族文化无是在上层统治者还是下层百姓都基本接受,也就是说,不再是草原汗国,而是实在的中原帝国。异族问题,已经非常次要。到杨坚时代,北周已经拥有四分之三的中原,南朝陈国仅仅残存江南而已,连四川都不领有。加上陈后主只知道享乐,政治混乱,所以能重归统一,实在不是侥幸得来。
六、元朝的行省制度,原先是承袭金代,同时蒙古人更多是从军事管理上来考虑,而不是优先从政治治理上来考虑的。蒙古人以少数民族统治多数民族,统治基础其实是很不牢固的,一旦没有军事上的优势,根本就无法维持日常统治。而且在历史上,蒙古和很多马背民族包括后来的满族一样,草原民族的制度一般既是政治制度,又是军事制度。即便是模仿汉族的政治制度,元朝也是比较单纯的。中央的长官叫“丞相”正一品,行省的长官还叫“丞相”从一品。有政权之外尚有军队的调动权,论及地方常备官员,可谓是空前绝后的权重。一句话,假如没有这样的制度,难以保证元朝在地方上的基本统治秩序。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08
1兵马强盛
2从属关系大夫是丞相的下属
3大汉相当于皇帝
4扶植新势力,但是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5南朝在江南生活富足容易失去斗志而贪图安逸
6元朝疆土太大不便管理,所以就有行省得重权
第2个回答  2009-06-08
大蒙古国的兴起的特点是当时整个欧亚大陆农耕文明都已经达到极致,遂后来蒙古人扫平了欧亚大陆
第3个回答  2009-06-08
元朝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由蒙古族统治者忽必烈(即元世祖)于1271年所建,国号大元,1272年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市),1279年灭南宋,完成南北统一。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并于同年进行的北伐中推翻了元朝。北迁的元政府后退居漠北,与明朝对峙,史称北元。

目录[隐藏]

蒙古高原时期
元朝的建立
元朝统一后四等人的划分
元朝中期
概述
元朝的政治军事制度
经济
科学文化
行省制度
元朝的灭亡
元朝帝王年表 蒙古高原时期
元朝的建立
元朝统一后四等人的划分
元朝中期
概述
元朝的政治军事制度
经济
科学文化
行省制度元朝的灭亡元朝帝王年表

[编辑本段]蒙古高原时期
蒙古高原地区的众多蒙古部落原为金朝的臣属民族,随着金朝的逐渐衰落,蒙古的势力也开始壮大起来,逐渐脱离金朝政权的统治。金泰和四年(1204年),蒙古族领袖铁木真通过残酷战争统一了蒙古高原各蒙古部落。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铁木真被各部落推举为“成吉思汗”,建立政权于漠北,国号“大蒙古国”(Yeke Mongghol Ulus),即大蒙古帝国。建立大蒙古国后,不断发动征服战争扩张其疆域,1217年灭亡西辽、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一直进攻到伏尔加河流域。于1225年东归,1227年又灭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对西夏的远征中病逝。蒙古军队的对外战争具有征服性质,为了减少蒙古军队的伤亡,加快战争的进度,蒙古军队在战争期间对敌人采取了残酷的屠杀政策。战争的结果是蒙古部族对欧亚各国造成了空前的掠夺,破坏和杀戮,并在这些国家的废墟之上,建立起了疆域空前广阔、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影响力空前的蒙古帝国,虽然帝国存在时间短暂,但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编辑本段]元朝的建立
蒙古帝国大汗蒙哥于1259年在四川驾崩,享年52岁。其四弟忽必烈与七弟阿里不哥开始争夺汗位。1259年11月,阿里不哥在宗王阿速台等大多数蒙古正统派的支持下于蒙古帝国首都哈拉和林通过“忽里勒台”大会即大汗位。与此同时,忽必烈与南宋议和后返回开平(今内蒙古多伦),在中原儒臣及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持下集会自称大汗。1260年4月,忽必烈设立中书省,总管国家政务。1260年5月,忽必烈颁布《即位诏》法令,并建元中统。由于忽必烈在中原汉地自行集会称汗,并且推行汉法,明显违背了蒙古传统,引起了阿里不哥和蒙古正统派的强烈不满,忽必烈与阿里不哥随即展开了四年的汗位战争。成吉思汗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兵败投降,忽必烈定为一尊,但他推行的“行汉法”主张却造成许多蒙古贵族的不满,拒绝归附忽必烈汗国,结果导致其他几个蒙古汗国纷纷敌对,忽必烈的政权遂只包括“中国”(并非完全今天意义上的中国)与蒙古高原地区。
1206年到1635年的是蒙古帝国,不是元朝。元朝成为中国的中央王朝的标志是1271年忽必烈迁都大都,今北京。此前仍是大蒙古帝国。1368年,大都被常遇春攻破,1370年元惠宗去世,元朝不再是中国的中央王朝,而是退成了只是蒙古帝国的中央大汗国。
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忽必烈公布《建国号诏》法令,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国号为“元”。这是蒙古帝国政权由世界性大一统帝国转为中原王朝的分水岭,蒙古政权之前对中原地区推行的是极具游牧性质的掠夺式统治,中原地区仅是其属地的一部分,到忽必烈时才转型为以中国为主要占领地的王朝,且在这之前“元”之名尚未出现,故“大元”的建立应由此算起。
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在刘秉忠规划下,建都于中原的大都(今北京市)。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军攻陷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俘虏6岁的宋恭帝及谢太皇太后。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了南宋最后的抵抗,陆秀夫背着9岁的小皇帝赵昺投海而死,南宋灭亡。
之后,元军曾进攻过周边一些地区,如越南和日本等,其中以试图征服日本的战争最为著名,为忽必烈建造战舰的高丽人有意建造和设计质量极其低劣的船只是导致忽必烈的蒙古舰队葬身鱼腹的主要原因。
[编辑本段]元朝统一后四等人的划分
蒙古征服中国全国后,将其政权下的人民划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和南人4个等级。但是社会的基本基本矛盾还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蒙古族在各等人中名列第一等,是元朝的“国姓”。
色目人继蒙古人之后名列第二等,主要指西域人,如钦察、唐兀、畏兀儿、回回等。
汉人为第三等,指淮河以北原金朝境内的汉、契丹、女真等族以及较早被蒙古征服的云南(大理)人,东北的高丽人也是汉人。
南人为第四等,也叫蛮人、新附民,指最后被元朝征服的原南宋境内各族(淮河以南的人民)。
[编辑本段]元朝中期
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加封孔丘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对孔子的家族、弟子等加封了种种称号。
大德十一年(1307年),成宗死,前太子真金之孙海山即位于元上都,是为元武宗。并立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约定兄终弟及,同时又约定爱育黎拔力八达死后,帝位复归武宗之子和世剌。
至大四年(1311年),仁宗即位,但违背前约,封和世剌为周王,令其出镇云南,而改立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
延佑二年(1315年),元仁宗下令恢复科举制度,将儒家学说中的程朱理学定为考试的主要内容。从此程朱理学成为元朝(以及其后的朝代)的官方思想。
延佑七年(1320年),仁宗死,硕德八剌即位,是为元英宗。
至治三年(1323年),元英宗下令编成并颁布元朝正式法典——《大元通制》,共2539条。
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至治三年,英宗从南返途中,驻跸南坡,被权臣铁失等人杀死。谋乱诸王大臣拥立当时镇守漠北的前太子真金之孙也孙铁木儿即位[2],改元泰定,是为泰定帝。
泰定五年(1328年),泰定帝死。丞相倒剌沙在上都奉泰定帝之子阿剌吉八为帝,而与此同时,元武宗的旧部重臣燕帖木儿与河南行省丞相伯颜则分别秘密向漠北和江南遣使,同时迎接周王和世剌与其弟图贴睦儿。结果,图贴睦儿先至大都,在天历元年(1328年)自立为帝,是为元文宗。而和世剌抵达和林后,也宣布即位,是为元明宗。文宗表面上表示愿意退位,奉兄为帝,两人遂相会于上都之南,文宗毒死明宗后称帝。
至顺三年(1332年),文宗卒。临终下诏立明宗子为帝。权臣燕帖木儿为了控制朝政,故意舍长立幼,立懿璘质班为皇帝,是为元宁宗,但宁宗即位未及一月就病逝,其兄妥欢贴睦尔才得以即位。
至正三年(1343年),元惠宗下令修撰《辽史》、《金史》、《宋史》三史,至1345年修成。
[编辑本段]概述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阔的王朝,国力最强盛的王朝之一。元朝统一全国后,强盛时期的疆域是:北到蒙古、西伯利亚(一说到达北冰洋),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部,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元朝总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千米;若到达北冰洋,则超过2200万平方千米。
全国划分为中书省和11个行中书省,以及总制院(1288年更名为宣政院)所管辖的吐蕃地区。
《元史·地理志》言元朝的疆域是:“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包括蒙古全境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及泰国、缅甸北部的一些地方。面积相当于今天中国疆土的两倍。
魏源《元史新编》说:“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元朝人对自己国家的强盛是充满了自豪感的。
虞集在《庐陵刘桂隐存稿序》中评价当代文人说:“国朝广大,旷古未有。起而乘其雄浑之气以为文者,则有姚文公其人。”
贯云石在散曲《双调·新水令·皇都元日》中歌颂:“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忠孝宽仁,雄文壮武。功业振乾坤,……赛唐虞,大元至大古今无。”
蒙古帝国作为一个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在经过对欧亚非广大地区的征服后,在文化思想领域也主动或被动地吸收集合了多种文明长处,因此,到了整个元朝统治时期充满了“汉法”与“色目法”的主导地位之争。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不仅在中华文化史上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诸多领域出现了新的飞跃,推进了中国多元一体文化的发展进程,开创了中国各民族文 化全面交流融合的新局面,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元朝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空前繁荣,使不同地区、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文化双向交流加速。中国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传入阿拉伯和欧洲,推进了这些地区的文明进程。阿拉伯的医学、天文学、农业技术,欧洲的数学、金属工艺,南亚的雕塑艺术等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元代中西文化交流信息量之大、传播范围之广、对当时及未来历史影响之大,都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可以说,中西方文明成就第一次出现了全方位共享的局面。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为中华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过贡献,在中国王朝序列中,尽管该政权存在的时间较短,但它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还是非常重要的。13世纪初,蒙古族统治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征服战争,先后消灭西夏、金、大理、吐蕃、南宋等政权,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空前统一,形成了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交流发展的有利环境,中国多民族文化并存的格局进一步得到肯定。自春秋时代开始,中原地区所形成的“夏夷”之说,强调“尊夏攘夷”、“以夏变夷”的思想,对各民族之间的平等交往形成障碍。例如在史学领域极具影响的“正闰”说,主张“四夷不得正统”,将北方民族入主中原的政权,与“窃国”、“篡国”者并列,纳入非“正统”序列,事实上对其他民族政治文化形成排斥。由于元朝亦属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为了确立自身地位的合法性,需要努力扭转这一传统观念。在编纂《辽》、《宋》、《金》史时,三史都总裁官、中书右丞相脱脱力排众议,“独断曰:‘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议者遂息。”这一举措结束了自辽朝灭亡后200多年的“正统”之辩,同时也在中国史学史上,第一次以中央政府的名义肯定了各民族政权的合法地位。其意义正如韩儒林先生所总结的那样:“这一决定确定了三史以平等看待的基本原则,它符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客观实际,也符合辽、金、宋三朝互不相属的历史状况,因而是正确的,所以脱脱对三史的贡献不能忽视。”。
[编辑本段]元朝的政治军事制度
中央机构:中书省,领六部,主持全国政务。
枢密院,执掌军事。
御史台,负责督察。
地方行政机构:
行省,行省是朝廷委派重臣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的派出机构,“行中书省”的简称,后面会详细介绍。
军事机构:
宿卫军队,由皇帝或亲信大臣直接节制。担任京城(大都和上都)防卫的军队是侍卫亲军。
三十馀卫,卫设都指挥使或率使,隶属于枢密院。
镇戍军,负责镇守全国各地。军队包括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等。
[编辑本段]经济
由于蒙古的势力扩展到了西亚地区,使得欧洲与元代中国的交往更加频繁,技术交流更加迅速。元朝的经济仍以农业经济为主,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以及棉花泛种植等都超过了前代。因漕运、海运的畅通及纸币的流行,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以纸币作为流通货币的朝代,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纸币流通制度,比欧洲早了400多年(元末时因滥发纸币而造成通货膨胀),商业在元朝也极度繁荣起来,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之一。
[编辑本段]科学文化
推进了中国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进程
13世纪初,蒙古族统治者经过70多年的对内对外征服战争,先后消灭西夏、金、大理、吐蕃、南宋等政权,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空前统一,形成了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交流发展的有利环境。
中国多民族文化并存的格局进一步得到肯定。自春秋时代开始,中原地区所形成的“夏夷”之说,强调“尊夏攘夷”、“以夏变夷”的思想,[3]对各民族之间的平等交往形成障碍。例如在史学领域极具影响的[4]“正闰”说,主张“四夷不得正统”,将北方民族入主中原的政权,与“窃国”、“篡国”者并列,纳入非“正统”序列,事实上对其他民族政治文化形成排斥。由于元朝亦属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为了确立自身地位的合法性,需要努力扭转这一传统观念。在编纂《辽史》、《宋史》、《金史》时,三史都总裁官、中书右丞相脱脱力排众议,“独断曰:‘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议者遂息。”这一举措结束了自辽朝灭亡后200多年的“正统”之辩,同时也在中国史学史上,第一次以中心政府的名义肯定了各民族政权的合法地位。其意义正如韩儒林先生所总结的那样:“这一决定确定了三史以平等看待的基本原则,它符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客观实际,[5]也符合辽、金、宋三朝互不相属的历史状况,因而是正确的,所以脱脱对三史的贡献不能忽视。”
加速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元朝统治者实施的民族政策和文化政策,使古代中国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气象。蒙古族文字产生于这一时期,并沿用至今;北方游牧民族历史上第一部用本民族文字撰写的历史著作《蒙古秘史》诞生;在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元朝政府官员的民族成份最为复杂;元朝也是中国统一王朝史上第一个多民族文字并用的王朝;《辽史》、《宋史》和《金史》,是廿四史中仅有的、由多民族史家共同编修的史籍,也在中国史学史上首开一朝官修三朝历史之先河,为后世保存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原文化在边疆民族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儒家经典著作被翻译成蒙古文出版,漠北、云南等偏远地区首次出现了传授儒家文化的学校;中国首次出现了由中心政府批准成立的、全国性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机构——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蒙古、契丹、女真和色目人中间涌现出一大批汉文著述家;西域各民族文化进一步向中原社会流传,藏传佛教在中原得以传播,海南黎族的木棉种植和纺织技术推动了中国棉纺业的发展;在宽松的政治文化氛围下,各民族间的交融也进入又一个高潮期,契丹、女真、党项等民族悄然融入到蒙古族、汉族和周边其他民族之中,而一个全新的民族——回回族在中华大地上诞生。对于元朝各种文化和谐并存的局面,中世纪欧洲“四大旅行家”之一的鄂多利克,曾感慨地称之为“世界上最大的奇迹”。
由此可见,元朝的建立,打破了此前历史上出现过的人为的文化屏蔽现象,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现实得到普遍认可,“四海为家”、“天下一家”的观念深入人心,多元一体格局在统一的环境里变为事实。
兼容务实的文化政策推进了中国封建文化的发展
第4个回答  2009-06-11
你这么多问题就不晓得分开问么?蒙古的归一类,汉朝归一类,魏晋归一类。
不然你这样答案根本没保障,悬赏也是徒有其名啦

像我只答魏晋南北朝的问题。

历史问题,请广大历史高手前来回答。
①秦统一中国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客观要求的。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消除封建割据,实现全国大一统,人民普遍厌战,要求结束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极大破坏。②秦国具备了统一中国的客观条件。秦与关东六国不同,它的变法比较彻底,政治上已基本建立起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废除了领主制的农奴...

几道历史题,历史高手快来
1, 神农氏的传说 神农就是炎帝神农氏。五谷台就是神农氏遍尝百草、教发稼穑、播种理事长谷的地方,它是淮阳“七台八景”之一。 炎帝是中华民族“三始祖”之一。伏羲建都宛丘,后来,神农氏也在此建都,沿其旧而称陈。意思是这里曾是太昊伏羲氏建都的地方,比较古老,因此而称陈。这就是淮阳...

一道历史题目,各位高手来看看,知道的顺便答上,谢谢,最好说明理由
交子发行以三年为一界,界满以新交子收回旧交子。每界发行控制在125万余缗(贯),以铁钱为钞本,币值较稳定, 对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夜市,在我国大约始于殷、周之际。至汉代,市场名目繁多,有直市、狱市、肉市、军市、宫市、关市等;按经营时间来划分,则有早市、大市、夕市、夜市4种。隋唐...

一个历史问题,高手路过请点击一下。
旁边的船工见霸王项羽来了,立即解下渡船,准备载项羽过河。如果此时项羽渡过了乌江,凭借其个人威望,振臂一呼,还可以组建一支大军,继续与刘邦争夺天下的。只是,项羽当时的心情异常复杂,他最喜欢的女人虞姬刚刚自杀,而他的军队也烟消云散了。项羽,这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再也受不了折磨了。他在想...

历史问题,高手帮忙解答
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近代中国的历史概述 1 、从 19 世纪 40 年代起,即鸦片战争后,来华商船增多,为了维修船舶,外国商人投资擅自设立船坞料和劳动力,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非法开办了一批加工厂,如砖茶厂、缫丝厂等。从此,外商企业在主义经济在华产生。 2 、 19 世纪 60 年代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在中国投资...

历史问题…求高手解答
先说无产阶级出现的前提,无产阶级是指失去土地被迫沦为雇佣工人的一群人。要想成为工人就必须有工厂的出现,而工厂怎么出现那?工厂是由资产阶级创办的,所以说无产阶级的出现前提必须要有资产阶级的出现。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无产阶级出现都是在本国资产阶级出现以后出现的,这个只是大部分国家。还有一...

历史问题...【高手进】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一、1929-1933世界经济大危机(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2)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激化(3)具体原因:盲目生产、无序竞争、自由放任主义盛行、财富...

中国近代史的有关问题,望高手来解答!!!
1:清末,内忧外患;民国,软弱的资本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人民站起来。2: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人物:林则徐,应该还有义和团吧.3:共产党,国民党,同盟会,兴中会。4:这个···发展的基本规律?应该是根据时代发展吧!

历史高手进,帮忙,谢谢
(1)最重要的发明:蒸汽机;意义: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带动了纺织业、运输业以及交通业的革新。(2)蒸汽机、蒸汽机车、汽船、珍妮机、水力纺纱机、水力印刷机等等 (3)同意。因为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的大批建立,所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液造成严重的污染,使人民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1-2,历史高手来,急
1、十九世纪 美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应该是1861年4月至1865年4月的南北战争,影响——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使美国迅速成为工业化强国。俄国应该是1861年废除了农奴制 影响——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