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随便一个名人!就可以 不要复制的 看好给分!2000字以上的

正反面都可以!关键是不要复制的!
我顶 要中国的 !再说一次 不要复制的!2000字++++的 我结课论文! 1840年到2009年的人物

曹操,是三国时期地主阶级中颇有才干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对曹操的评价,历来有毁有誉。五十年代末,史学界对曹操评价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多数同志同意为曹操翻案。近年来,有的同志又对曹操的评价提出了新的看法,本文拟就新近对曹操的评价问题的论讨作一概述。

一、关于曹操镇压黄巾起义的问题

刘知渐在《评郭沫若同志的〈替曹操翻案〉》(《重庆师院学报》1983年第1期。)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指出曹操镇压黄巾起义并未“继承了黄巾的事业”。黄巾起义的主要目的是要推翻东汉政权。而曹操则代表着东汉统治阶级的利益,全力镇压黄巾,致使黄河南北的黄巾军主力很大部分都葬送在他的手里。他还利用阴谋手段把投降的黄巾余众三十余万变成维护东汉王朝的地主武装。他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是镇压人民的郐子手。他就是以此而登上当时的历史舞台的。周桓《再论曹操》(《河北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也认为,曹操不仅镇压黄巾,而且对黄巾起义的余波——屯田民起义也不手软,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的向前发展。

高光复在《曹操评价中的两个问题》(《北方论丛》1984年第6期)一文中则认为,就曹操一生来说,他的主要活动不是打黄巾,而是消灭群雄,统一北方。他崛起之时,黄巾起义的主流早已扑灭。他虽接受青州黄巾军降众,但不是消灭他们,而是加以改编,使他们为自己的统一事业服务。以后他讨伐的对象已不是农民军,而是那些分裂割据势力。

二、曹操与曹魏屯田制

刘知渐认为,“曹操的屯田是倒退的,因为曹操的屯田和西周封建主的井田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曹操在其《度关山》诗中公开歌颂井田制,司马朗也曾向他建议恢复井田制。他屯田的做法,是镇压黄巾起义中夺占的“资业”,强迫失败的起义战士耕种;同时又借“招募”为名,强征自由民作屯田客。在当时“客”、“奴”同义。屯田客实质上就是曹魏政权的官有农奴,毫无人身自由,故客多逃亡。由上可见,曹操的屯田是历史的倒退,不值得赞扬。

高光复则认为,曹操屯田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军粮。兼并群雄,克平天下。他把失败的起义农民与土地重新结合起来,解决了汉末以来严重存在的流民问题,使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发,有利于水利事业的兴修,对汉末经济的恢复有重要意义。他不同意刘知渐对曹魏屯田制的看法,指出“井田制偏重于劳动力对土地的依附,曹操的屯田偏重于国家对劳动力的控制”,二者不能相混。而且,屯田制之外还有大量的自耕农经济,它并不能确定一个朝代生产方式的性质。韩国磬《曹魏的屯田》(《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2年第1期)强调不能忽视当时的历史条件而完全否定曹魏的屯田制。曹操实行屯田制,其目的固然在于把劳动力束缚在农业生产上,以利于封建统治和封建剥削,但其作用是巨大的(作用同前)。

高敏在《关于曹魏屯田制的几个问题》(《史学月刊》1981年第1期)中认为,曹魏屯田制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应过高估计。他指出,在屯田制度下,农民阶级除纳高额地租外,还得服役甚而纳税。他们并没有因为屯田而得到任何好处。他们被严格束缚于土地之上。无人身自由,因而“民不乐,多逃亡”;同时,屯田民还以武装斗争的方式,反对曹操的屯田制。黎虎在《略论曹魏屯田的历史作用与地位》(《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1期)一文中也同样指出,不应该过高评价曹魏屯田的历史作用与地位。他认为,屯田对支援战争,安置流民,保证曹魏政权的财政收入等方面都起了很大作用。但是,支持曹操克服群雄并最后统一北方的,更重要的还是州郡编户。真正解决流民归农问题也有赖于州郡编户。

三、曹操政权的性质及其阶级基础

过去一般认为,曹操在统一北方过程中,唯才是举,打击豪强,抑制兼并,诛杀世族名士,是庶族或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中小地方。

柯友根在《世族地主是曹操集团的主要阶级基础》(《厦门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一文中指出,曹操集团的主要阶级基础是世族地主,而不是中小地主。世族地主势力自东汉以来就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虽经黄巾起义的打击,但已根深蒂固,到东汉末形成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为了能够在群雄逐鹿的战争中夺取胜利,统一北方,曹操对世家大族采取了争取、依靠的方针和策略。他笼络、擢用了一批世家地主,充实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统治机构,有效地稳定了统治秩序。在他属下,名士儒者是他的谋略智囊,豪强地主是其集团的军事骨干因此,曹操集团是以世族地主为主、包括庶族豪强在内的大地主的政治代表。其政权主要是维护这些大地主的利益。杨德炳《试论曹操政权的性质》(《中国古代史论丛》1983年第二辑)也持类似看法。他指出,曹操虽选用寒人,但其政权的核心是高门,代表的是世家的利益。

漆泽邦《驳“四人帮”在评价曹操问题上的几个谬论》(《西南师院学报》1979年第3期)认为,曹操的统治集团既不只是中小地主,也不只是豪强地主,而是一切地主,代表整个地主阶级的利益。曹操提倡“唯才是举”,是针对整个地主阶级,并未有中小地主与豪强地主之分。曹操集团中,担任各种官职的有中小地主,有豪强世族地主,曹操对他们全部加以利用。他打击豪强,抑制兼并,只是迫于农民反抗而作的一点让步,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稳定封建秩序。

四、曹操与“唯才是举”

成新文、王怀中在《略论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路线》(《晋阳学刊》1981年第1期)中认为,曹操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为了扩大自己的阶级基础,在割据混战中扫除群雄,冲破了东汉以来“以位命贤”的察举、征辟制的束缚,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大量提拔地主阶级中一切有才之士。对他们加以笼络利用,使曹操集团中出现了“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曹操依靠这些人最终统一了北方。

李则纲在其遗作《曹操的翻案与定案》(《江淮论坛》1981年第2期)中认为,曹操并没有真正唯才是举,破格用人。在曹操手下的人,顺他则生,逆他则死。曹操本人就曾杀死了许多有才之士。特别是他称为“吾之子房”的荀彧也因持有不同意见而被逼死。许多号称才智之士,有功于他,也因一言见疑而被他所残杀。他还设立“校事”特务组织,刺探吏民情事,任情诬陷、杀害士人。

五、曹操是否为杰出的军事家?

钟文在《军事家曹操》(《文史知识》1981年第6期)一文中认为,曹操是“亡国时第一流的军事家”。曹操一生戎马生涯,东征西讨,荡平天下,克成洪业,不仅在政治上统一了北方,而且在军事上也取得了赫赫战绩,他曾先后消灭了吕布、袁术、韩遂、袁绍等军阀割据势力。他还为《孙子兵法》作注,发挥或补充了其中的一些作战指挥原则。他善于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取得了很多胜利。赤壁之战的失败主要在于他的骄傲自满。他在军事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应给予肯定。

吴荣政《关于曹操军事才能的评价问题》(《湘潭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认为,曹操在军事上有一定的才能,但并没有杰出的军事天才,称不上是一个大军事家。曹操在一般战争中,不仅有投降、逃跑的打算,而且有多次冒险的表现。由曹操指挥的对统一全局真正起决走作用的战争,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汉中之战等等,只有官渡之战获得胜利,其余二役都以失败告终。官渡之战中,曹操表现了一定的军事才能,但他获胜的最主要原因,并不是由于他的军事天才,而是袁绍内部产生了致命的弱点。他注释《孙子兵法》虽有贡献,却不能以理论指导实践。李则纲也认为,曹操只能称得上一般的军事家,而不是杰出的军事家。他固然打了不少胜仗,但也吃了不少败仗。他所以能够统一中国,并非完全是由于他的军事上的胜利,给他有利的重要条件,还和迁主刘协,建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关。

六、曹操与建安文学

刘知渐在《评郭沫若同志的〈替曹操翻案〉》以及后来发表的《建安文学编年史》(《重庆师院学报》1984年第1期)二文中认为,曹操的作品“糟粕多于精华”,“曹操对建安文学的消极作用是多于积极作用的”。他指出,建安七子早在没有依附曹操以前,就已成名,并非曹操培养了他们。相反,曹操对文人的网罗,使得建安七子培养和影响了曹丕、曹植的写作;同时也给他们的写作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使他们脱离实际,远离生活,只能写出一些歌功颂德的作品了。李则纲也认为,不应该把曹操对建安文学的作用估计过高。当时的建安文学集团对民生疾苦等并未有多大补益。曹操虽然在他的诗中描绘了一些人民的痛苦,但他本身就是造成人民痛苦的根源。他对他所笼络的文人也多有残杀,如孔融就因讥讽他而被杀。

胡世厚等在《曹操与建安文学——兼与刘知渐同志商榷》(《重庆师院学报》1984年第1期)一文中不同意刘知渐的观点。他们认为,曹操是个杰出的诗人和作家,他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他推动了建安文学的积极发展。曹操注重真才实学,轻视儒家仁孝道德,提倡活跃思想,使文学脱离经学而得到发展。他十分重视文学,延揽和招集了大批文人团结在他周围,并鼓励他们创作。他自己的诗风和文风对“建安风骨”的形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他对乐府诗歌的改造也作出了贡献。

七、曹操的思想

漆泽邦认为,曹操的思想是儒法杂用,二者结合。他采用法家思想,一是为了消灭割据,统一全国;二是为了加强对农民阶级的镇压以巩固地主阶级专政。他十分推崇儒术。北方统一后,他下令兴办学校,传播儒家思想,他的儒法并用思想是两汉以来封建统治者采用的传统手段。

柳轩《从曹操的诗文看他的政治思想》(《重庆师范学报》1984年第1期)认为曹操的思想以儒家为主。他为父报仇,屠杀徐州人民,是他尽“孝”的表现。他不是法家,因为他不可能象法家那样废除宗法制度,反对儒家的“亲亲”观点。不管在教育思想上,还是人才问题上,他都以儒家思想为标准。

吴其昌在《曹操思想浅谈》(《北方论丛》1985年第1期)一文中认为,曹操思想中包括儒、法、道、兵、名等各家思想,他是杂家的代表人物。曹操在运用这些思想时,能够根据不同的形势变化,把它们区分为主次两个方面。在他的思想中,有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深刻矛盾。这应该从他的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中去解释。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15
这个问题,好象我答过类似的!

袁崇焕一直被视为"民族英雄".他也的确是个值得被尊重的"英雄".但是,"崇敬"归"崇敬",我觉得他并不值得"同情"或"可怜".他虽然战功卓著,一心报国,但性格上都存在缺陷,给皇帝造成了功高震主的假象,这也是他致死的原因!

皇太极的"反间计"和崇祯皇帝的昏暴,固然是袁致死的原因,但是性格上的缺陷也是导致他悲剧的内因!

袁孤耿廉直的性格正好与崇祯皇帝刚愎暴戾的性格相冲突.袁是忠君爱国的,但是也是极有个性的.他的"忠君"可以表现在他的作战勇敢,不惜死上;而他的个性则是"敢犯上司"、"敢触圣颜"!!

"敢范上司":例如,他于经略王在晋,本是深受王的倚重,并被王提拔为兵备佥事,但是袁却"薄在晋无远略,不尽遵其令";他于大学识孙承宗,也是深受孙之赏识,并被其委任筑守宁远,但是当孙承宗、马世龙出击后金,兵败柳河后,袁却不顾及孙的情面揭斥道:"前柳河之失,皆缘若辈贪功,自为送死.乃因此而撤城堡,动居民,锦、右动摇,宁、前震惊。”他于经略高第:高第是继孙承宗之后的统帅,谓关外必不可守,令尽撤锦、右将士入关。袁却抗旨说:"我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我必不去!"他于督师王之臣,先是请移满桂往它镇,桂被召还,王之臣又奏留桂,袁却"以之臣奏留桂,又不与协";他与厂臣魏忠贤"矫昭遣其党太监刘应坤、陶文、纪用镇山海关,收揽兵柄."袁则上书拒抗.因此,从上述总总,可以看出,袁是不非常不注重与上级搞好关系的!!

"敢触圣颜":如果说"敢范上司"是袁一心报国,以社稷为重的表现,那么,在君权至上的封建社会,"敢触圣颜"足以至他死命!!这里讲两件袁"敢触圣颜"的例子.

讲款 讲款就是与后金议和,通过向后金赔款的方式达到明王朝的暂时安定.这本事朝堂大事,但袁却私自做主.天启末年,后金汗努尔哈赤病逝,袁遣使吊唁,探其虚实,与后金讲款.此事虽由内大臣主持,且是与后金虚以委蛇,并无真正讲款意图,但是袁却并没有先行请奏圣旨.致使御史智铤、刘徽、李应荐等交章奏劾,甚至王之臣与袁也因此“意见异同,遂成水火”。天启帝逝,崇祯帝即位,袁又议.但是仅崇祯二年到天聪三年的一年间,袁与皇太极来往书信12封,却都没有向朝廷奏报过此事.

斩帅 斩帅同样是朝堂上的大事,但是袁同样是自作主张,“先斩后奏”。明朝东江总兵毛文龙率部据守皮岛,集流民、建房舍、采人参、行贸易、备器用、编营伍,朝廷调拨粮饷,势力渐大,自据一方。天启三年被朝廷提拔为左都督挂将军印,赐尚方宝剑,设军镇于皮岛,号“东江镇”。因东江位于辽东、朝鲜、后金三方之间,明朝是向以东江形势牵制后金,但毛文龙却不称职。他镇守东江八年,没有打过一次大捷,也没有恢复半寸辽东土地,且热衷于“广招商贾,贩易禁物,名济朝鲜,实阑出塞”,就是通过投机倒把、走私,获取大量的私人利益。并且,毛文龙独树一帜,不受朝廷的节制,又向朝廷索要粮饷;同时还投附阉党,在东江为所欲为,无所顾忌,实则该杀!

但是,不管怎样,毛文龙作为一名明王朝的朝廷大员,袁在计杀他之前,虽与辅臣钱龙锡私商过此事,但是却并为事先请旨于朝廷,而是“先斩后奏”,留下了“擅杀”的罪名。连袁自己在事后上疏崇祯帝的奏折中都写道:“但文龙大帅,非臣所得擅诛……”

所以,这以上种种,累积到一定时候,就会终极爆发。而这爆发的导火线就是皇太极的“反间计”。这正给了崇祯帝杀袁的一个借口,于是袁也就必死了!!

其实,我们喜欢某个历史人物,无非是在他们身上投注了许多美好的愿望与幻想,因为他们是英雄。之所以是英雄,就是他们做了许多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这是他们的人格魅力,也是他们性格的悲剧!(我这么认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6-15
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Иосиф.В.Сталин)原姓朱加什维利,(1879—1953),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主要领导人。1894年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899年因积极参加革命活动被学校开除。从此,他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1917年二月革命胜利后,他从流放地返回彼得格勒,领导了《真理报》的工作,并参加了全俄布尔什维克党第七次代表会议,当选为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同年七八月间,布尔什维克党秘密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在列宁不能参加会议的情况下,斯大林代表党中央做了中央委员会的总结报告和关于政治形势的报告。10月,党中央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了武装起义的决议,斯大林被选进领导起义的党总部。在列宁领导下,他积极参与和组织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俄国开始了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斯大林多次受列宁的委派,前往最关键的战线,指挥战斗。1922年4月,在党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根据列宁的建议,斯大林当选为俄共(布)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此后30年他一直担任党的这一最高领导职务。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成为苏联党和政府的最高领导人。
1925年4月在党的十四大上,斯大林代表俄共(布)中央提出把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主持召开了党的十五大,这次大会通过了农业集体化的建议。1936年12月,斯大林在苏维埃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新宪法草案》的报告。这个宪法草案被通过并被称为“斯大林宪法”,而且之后的苏联宪法也基本以此为版本,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一体制也是造成苏联后来解体的原因之一。1941年5月,斯大林担任了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
正当苏联人民为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而奋斗时,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向苏联发动了闪电战。斯大林于7月3日发表演说,号召苏联人民不仅要消除本国面临的危险,还要帮助在德国法西斯奴役下的欧洲各国人民。他担任了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和苏联武装部队最高统帅。11月初,德军逼近莫斯科。7日,斯大林照常在红场举行阅兵式,受阅部队从红场直接开赴前线。1943年2月,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歼敌33万人,是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他先后出席了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同美、英领导人罗斯福、丘吉尔等人会谈,为二战以反法西斯力量的完全胜利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1946年3月,斯大林担任了部长会议主席。1952年10月,他又当选为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和书记处书记。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因脑溢血逝世。
斯大林在一生中也犯过许多错误。在20世纪30年代的肃反运动中,由于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导致了肃反扩大化,使一大批党和军队的优秀干部遭到残酷迫害;在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时,由于他把苏联一国的经验绝对化,忽视了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采取了不少不妥当的做法,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但是古巴领袖卡斯特罗也曾指出:“把所有错误都归咎于斯大林是对历史的简单化”。

乔治·华盛顿1732年生于美国弗吉尼亚的威克弗尔德庄园。他是一位富有的种植园主之子,二十岁时继承了一笔可观的财产。1753年到1758年期间华盛顿在军中服役,积极参加了法国人同印第安人之间的战争,从而获得了军事经验和威望;1758年解甲回到弗吉尼亚,不久便与一位带有四个孩子的富孀——玛莎·丹德利居·卡斯蒂斯结了婚(他没有亲生子女)。

华盛顿在随后的十五年中经营自己的家产,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1774年他被选为弗吉尼亚的一位代表去参加第一届大陆会议时,就已经成为美国殖民地中最大的富翁之一了。华盛顿不是一位主张独立的先驱者,但是1775年6月的第二届大陆会议(他是一位代表)却一致推选他来统率大陆部队。他军事经验丰富,家产万贯,闻名遐迩;他外貌英俊,体魄健壮(身高6英尺2时),指挥才能卓越,尤其他那坚韧不拔的性格使他成为统帅的理所当然的人选。在整个战争期间,他忠诚效劳,分文不取,廉洁奉公,堪称楷模。

华盛顿于1775年6月开始统率大陆军队,到1797年3月第二届总统任期期满,他的最有意义的贡献就是在这期间取得的。1799年12月在弗吉尼亚的温恩山,他在家中病逝。

首先,他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是一位成功的军事领袖。但事实上他决非是一位军事天才,当然也决不能与亚历山大和凯撒一类的将军相提并论。他的成功至少有一半是由于同他对垒的英军将领的出人意料的无能,另一半才是由于他自己的才能。但是应记住几位其他美国将领均遭惨败,而华盛顿虽说打了几个小败仗而最终却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其次,华盛顿是立宪会议主席。虽然他的思想对美国宪法的形成没有起重要的作用,但是他的支持者和他的名望对各州批准这部宪法却起了重大的作用。当时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反对新宪法,要不是华盛顿的影响,很难说这部宪法能实行得了。

再其次,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美国有一位华盛顿这样德才兼备的人作为第一任总统是幸运的。翻开南美和非洲各国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一个以民主宪法为伊始的新国家,堕落成为军事专制国家也是易如反掌。华盛顿是一位坚定的领袖,他保持了国家的统一,但是却无永远把持政权的野心,既不想做国王,又不想当独裁者。他开创了主动让权的先例——一个至今美国仍然奉行的先例。

与当时的其他美国领袖如托马斯·杰弗逊、詹姆斯·麦迪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等相比,乔治·华盛顿缺乏创新的精神和深刻的思想。但是他比所有这些雄才大略的人物都重要得多,无论在战争还是和平期间,他在行政领导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他任何政治运动都不会达到目的。对美国的形成,麦迪逊的贡献是重大的,而华盛顿的贡献几乎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

乔治·华盛顿在本册中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怎样认识他给美国所带来的历史意义。要求一个当今的美国人对那种历史意义做出不偏不倚的评价自然是困难的。

虽然美国在二十世纪中叶具有甚至比鼎盛时期的罗马帝国还要大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影响,但是其政权也许不会象罗马帝国那样行之久远。另一方面,美国所取得的技术成就有几项将来也会被其他民族视为有重大意义的,这一点看来是有目共睹的。例如飞机的发明和人类在月球上的登陆就代表了过去世世代代人们梦寐以求的成果;很难想象核武器的发明将来会被看成是无足轻重的成就。

既然乔治·华盛顿大体上可以和罗马的奥古斯都·凯撒相媲美,在本册中把他与奥古斯都排得很接近似乎不无道理。如果说把华盛顿排得略低了一点儿,那主要是因为他比奥古斯都领导的时间要短得多,还有许多其他人如托马斯·杰弗逊和詹姆斯·麦迪逊对美国的形成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华盛顿比亚历山大大帝和拿破仑这样的人物排得高些,因为他的功劳比起他们的来说是更加不可磨灭的。 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华盛顿

大家都知道,美国的首都是华盛顿,它位于大西洋岸的波托马克河畔。其实,在1800年以前美国并没有这样一座城市,它是美国人民为纪念美国的开国元勋——乔治·华盛顿而专门建立的,由此可以看出他在美国人民心目中的是多么崇高。
1732年12月22日,乔治·华盛顿生于弗吉尼亚的一个种植园主家庭。他自幼丧父,只继承了少量的田产和10个黑奴。16岁的时候,就去西部作土地测量员,后来又在俄亥俄河流域领做过土地买卖,靠着自己的艰苦奋斗,华盛顿成为当地有名的大种植园主。
当时,英法两国为争夺北美殖民地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英国为战胜法国,竭力争取北美大种植园主的支持,1754年,弗吉尼亚总督答应把20万英亩土地给参加反法战争的富人,华盛顿积极参加了英国方面对法作战,指挥弗吉尼亚地方武装英勇战斗,屡立战功,协助英军把法军赶出北美。但战争结束后,英国却立刻翻脸,宣布西部土地为王室私产,不准垦殖。这一禁令使华盛顿一下子丧失了3万多英亩土地,从此,他成为英国殖民政策的坚决反对者。
1775年4月19日,波士顿人民在列克星顿打响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第一枪,北美各州人民纷纷响应,轰轰烈烈的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了。
1775年6月,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在费城召开“大陆会议”,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这时,波士顿义军正和那里的英军激战,华盛顿立即骑马出发,于7月3日抵达波士顿,他亲临前线指挥战斗,给英军以严重打击。
在战争初期,美军打得非常艰苦,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临时招集来的农民,衣服破烂不堪,没有武器,没有受过正规军事训练,根本不像一支军队,另一方面,美军的后勤供应也极度的困难,士兵们经常吃不饱、穿不暖,有时一连五六天吃不到面包,只好吃马料,在寒冷的冬季,有许多士兵不得不赤脚行军。
相反,他们的对手英军却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后勤供应充足。所以,美军一败再败,纽约等要塞相继失守,到1777年9月,连首都费城也被英军占领,有些意志不坚的将领竟率兵向英军投降。
在极端严峻的形势下,华盛顿始终忠于北美人民的独立事业,从来没有动摇过。他以非凡的才干,把原来自由、散漫,缺乏组织纪律和统一指挥的美军组织起来,在战斗中锻炼成长,逐步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正规军。他鼓励美军士兵,号召他们为自由而战,指出:美利坚人是自由的,还是奴隶;我们的田产应当归自己,还是被劫夺、被毁坏;两条路,一条是勇敢地反抗,一条是驯服,正摆在独立军将士面前。
他努力将各州团结、联系起来,共同作战。1777年10月,美军在萨拉托加大败英军,从而扭转了整个独立战争的局面。与此同时,为了孤立英国,美国又多方展开了外交活动,争取法国等国的援助。1778年6月,法国军舰开进美国,英军被迫从费城撤退,把主攻方向转向南方。1780年,英军把主力转移到南方港口城市约克镇。法国和美军两路并进,直逼约克镇。法军用海军封锁海港,切断英军海上补给线,断绝了英国军队退路,华盛顿则率部从正面猛攻。
1781年9月,英军统帅康华理率部上千余人向华盛顿投降,美国独立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独立战争胜利后,华盛顿解甲归田,回到弗吉尼亚继续经营自己的种植园,在葡萄树和无花果树的绿荫下享受宁静的田园生活。1787年,华盛顿再度出山,主持制宪会议,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1789年4月,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当他担任美国总统八年后,发誓不再连任,坚决回到芒特弗农山庄,过平民生活。1799年12月14日,华盛顿病逝
第3个回答  2009-06-16
兄台。。。这玩意没点专业知识怎么搞啊。。。要有专业知识的也不来给你干这事了,,还是建议你上网参考一下,自己写一篇。。
早写完早轻松。。
第4个回答  2009-06-17
李世民是一个明君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随便一个名人!就可以 不要复制的 看好给分!2000字...
他不同意刘知渐对曹魏屯田制的看法,指出“井田制偏重于劳动力对土地的依附,曹操的屯田偏重于国家对劳动力的控制”,二者不能相混。而且,屯田制之外还有大量的自耕农经济,它并不能确定一个朝代生产方式的性质。韩国磬《曹魏的屯田》(《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2年第1期)强调不能忽视当时的历史条件而完全否定曹魏的屯...

论文:对某位历史人物的评价 2000字左右 写得好定再加分
而且操用人不重虚誉,他选用的官员要“明达法理”,能行法治。操还提倡廉洁,他用崔琰、毛玠掌管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于是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与推行法治政策相辅而行的是操力图集权于己...

对中国古代某个事件或人物评价 最好自己写的 不要大面积的复制 800到1...
2.对于人才的限制。诸葛亮辅政后,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这看上去很令人钦佩,但无意中却限制了人才的发展。经如任免一个县官的小事,诸葛亮也要亲自处理;军中“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结果诸葛亮死后,蜀国人才青黄不接,造成“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局面。3.用兵上的失误。“诸葛一生唯...

请你评价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人物(注意看说明!)
“国父”孙中山先生 从1894年开始,开始为中国前途发展劳心劳力。并于1905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宣传民主共和的口号,为中国的前途注入了一线生机。而后又领导革命,发动武昌起义,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效仿美国建立“三权分立”的制度,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自此,...

我眼中的雷锋,两千字,不要跟我说上网搜,你搜好了复制粘贴过来就行,字数...
历史长河,历经沧桑。许多风光一时的人物,随风雨而淡去,但雷锋这个名字,在历史进程中始终焕发着光彩!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于湖南省望城县简家塘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从他呱呱坠地的那时起,他的一生注定就要坎坷不平,因为在他还不满7岁时,小雷锋就失去了父母和亲人,好心的叔祖母收养了他...

求一篇中国近代名人传记的读后感,2000字左右!急用
林彪如果有野心,大可以让锦州之敌逃回去,这样,淮海战役要改写,整个共产党,就四野老大了。所以说,林彪是一个标准的军人。“野心家”的称号,无论如何不能加到林彪头上。毛泽东的贡献,在抗日战争,坚持在敌后扩张。无视日寇就在面前,坚决以保存实力,发展地盘为主。这种战略需要毛泽东这样的政治人物...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诸葛亮 作文500字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诸葛亮 作文500字历史上,人们对于诸葛亮都有很高的评价。今天,本人斗胆也来谈谈我对诸葛亮的一些看法。 诸葛亮智。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不但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空

评价诸葛亮的作文400字左右,急急急!
此怎可“情义”二字所能尽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对于历史人物,由于立场的不同,后代的评价带有高有低、有好有坏、有正有邪,但数千年来人们对诸葛亮的评价却都是正面的,或许有程度的高低,但基本立场则是清一色的赞扬、钦敬及仟念。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求评价秦始皇的小论文,200字
总的来说他统一六国功不可没,但后期实行的暴政使得秦朝变成了一个短命王朝,所以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从历史的发展看,他有力的推动了中国封建历史的发展。从他统一六国的过成看,他有着出色的军事才能。而统一后统一度量衡,首推儒家学派,罢黜百家,统一了人们的思想等政策又体现出他的政治才能的杰出。但在这...

公正的评价一下康熙皇帝
明武宗正德帝是个不一般的荒唐家伙。以在河北、山西一带微服出行,嬉游无度,强抢民女,建豹房以供其淫乐而闻名。这样的一个家伙,屡次想下江南,却总是遭到群臣谏阻而无法成行。后来终于逮到机会,南昌宁王造反,他宣布御驾亲征。孰不料中途就接到叛乱平定的报告了,正德帝为了继续南游,竟然对留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