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保障体系不同
相比较我国,英国拥有优越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福利社会中,英国学生上学不用交学费,国家免费为他们提供学习平台。
这也导致了他们思维上形成一种定势:学习最初是没有代价的,国家让来学习。所以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英国学生为什么自我动机没有中国学生那么强。
二、中英文化差异。
西方社会是个体主义,东方是集体主义,这在文化心理学中是首要强调的。在英国,孩子们从小就认为我是一个个体,对于集体没有强烈的观念。
三、教育的侧重点。
英国经济发达,社会保障体制完善,就业压力远小于中国。所以传统的英式教育的侧重点在于发展孩子的长处、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但在中国严峻的竞争形势下,中国的教育方向不得不转向英式教育,素质教育仅存在于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平台优越的发达地区。
侧重点的差异也说明了为什么在中英同龄学生群体中,英国学生的基础知识落后中国学生,但英国学生的创造力、探索能力比中国学生要强。
扩展资料
国民教育体系
国民教育体系主要是指主权国家通过制度或法律的形式,对本国所有享有公民权利的人所提供的一种不同层次、不同形态和不同类型的教育服务系统。
终身教育体系则是针对人生各个阶段的发展需求以及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变化而建立的教育服务系统。
终身教育体系
终身教育是贯穿人一生、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石,没有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作为依托,终身教育体系也就难以建立。
可以说,国民教育体系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育体系
1、英国教育体系中,孩子们的学习压力相对更小
通过以上对比表格,我们不难分析得出“英国中学的课业压力的确小于中国中学”这样一个客观事实。
2、老师教学方式差异
英国人口相对较少,其中能支付得起孩子读传统私立寄宿学校学费的家庭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英国传统私校的师生比率较高。
而中国人口较多,家长们为了不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会想方设法让孩子读好学校,所以越是升学率高的学校,学生越多,师生比例也就越低。
再加上英国的课业压力的确要比中国小很多,英国学生课后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而中国学生经常忙于写作业、考试,有时连最基本的运动和休息时间也很难保证。
中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把更加深入的知识点整理好教给学生,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那只能因人而异了。
而英国的老师虽然在课堂上讲的东西很概括,但他们通常会留下一些阅读任务,鼓励学生通过阅读、上网查资料等方式深入学习。
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同学的基础、思维方式、关注点都不一样,所以大家的问题也不一样,老师只能引导大家去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帮大家解决问题。
尽管这种教学方式的效率不高,但对于那些善于钻研的学生而言却能起到“事倍功倍”的效果,毕竟通过自己研究而得到的知识,更容易理解,也比较不容易忘记。
所以从长远的眼光来看,英国的这种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拓展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试想一下,未来大家毕业后,无论做什么工作,想要长久地获得成功,都需要不断的学习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而这时你在英国所获得的学习技能就能让你“事半功倍”!
3、学制差异
英国从小学到高中,一共13年,所以他们的大学是三年制;中国从小学到高中一共12年,大学是4年制。
所以一般去非苏格兰地区读大学,需要先读一年预科;去苏格兰地区读大学,虽然也需要读预科,但除了个别学科在预科结束后还需要读大一,其他都是读大二。
在这里,站在不同的教育形式对孩子的影响上,我们把中英教育最显著的区别分为7点
1. 班级人数。在我国,虽然明文规定每个班级最多45人,但乡镇及县级学校班级人数平均却达60人之多。一些重点学校班级人数甚至突破70人。通常好学生被安排在教室的前排,受到老师的照顾会比较多,而稍差的学生则坐在教室的后排,很少有老师会主动关照到他们。
在英国,学校采取小班制授课,班级的人数一般在10~15人之间。英国私立学校的师生比例为6%~16%。上课时,学生通常围坐在老师的周围,学习环境和氛围好,老师能够关注到所有的学生。
2. 授课方式。人们往往喜欢用“应试”、“填鸭式”、“满堂灌”来形容中国的授课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其实是逼迫式教育,老师不停地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如此授课方式往往使学生缺乏主动探求知识的愿望,学生为考试而学,为老师而学,为家长而学,唯独不为自己而学。
英国的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启发,引发孩子的兴趣、激发其探求知识的欲望。授课大都采用小组活动、演讲、辩论、调研等形式,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直接交流,以此来不断增长知识。学生爱学、为自己而学。
3. 课程选择。中国学校的课程都是固定不变的,唯一可选择的是文科理科,其各项课程也都是固定不变的。不同水平的学生所上课程完全一样。
英国学校普遍实行选课制和学分制。一般每学期至少选4、5门课程。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一般设有英语、数学、科学等等。除必修课外,学生完全自主选择学校提供的所有课程。另外,不同水平的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不同水平的课程。
4. 课堂氛围。中国的课堂很严肃,讲求纪律性。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老师在教授知识,很少与学生产生互动,学生需要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在课堂上遇到问题需要举手,经允许后方可站起来向老师提问。对课堂上老师的结论表示反对可能会遭到老师的批评与打压。
英国的课堂很活泼,多采用分组讨论、演讲等形式,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老师只是起引导与贯穿的作用。课堂中学生如有问题可随时自由发言,学生如对老师的结论表示反对非但不会受到责备反而会受到表扬。英国老师不管对错,注重的是学生是否在真正的思考。
5. 家庭作业。中国的学校学生总是有写不完的作业,基本都是课内外试卷、辅导书一类的书面作业,不断的题海战术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
英国学校的家庭作业具有启发性,根据课程特色会有不同的形式。就以演讲课为例,老师留的作业是就校园内的某一建筑发表演讲。那么下节课老师会直接把同学们带出教室,来到演讲者所要发表演说的建筑前,演讲者开始演讲,其他同学要记录该演讲者的观点,并准备质疑发难,提出有关建筑物的建筑背景、历史、艺术等多方面的问题,如果准备不充分是过不了这一关的。同学们交流评论完之后,老师会要求学生把今天评论的议题整理出来写成论文提交给老师。这种看似玩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开拓自身思维的同时完美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
6. 课余活动。中国的学生课程很紧,每周只有半天到一天的时间休息,晚上还要上晚自习。尤其是到了考试前,仅有的一点课余时间都会被各种补习班占据,学生几乎没有课余活动。
英国学校一般下午三点放学,放学后学校会安排种类繁多的课外活动和社区服务。比如网球球、板球、高尔夫球、足球、游泳、攀岩、橄榄球、皮划艇、艺术、舞蹈、合唱团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发掘自身兴趣、提升自己的动手及实践能力。这是英国学校非常重要的一块,并不比学科学习的比重轻。
7. 教育理念。中国学校的教育是为了大学而存在的,一切只向高考看齐。不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自己,都以成绩衡量一切,这其中往往忽视了孩子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这种教育理念下的学生,缺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而这正是当今社会不竭发展的动力。
英国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的培养。学校注重启发式教学,特别重视个性发展和自我表现,注重培养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不偏重考试成绩,鼓励学生发展特长、爱好。课堂气氛活跃,老师侧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一旦表现出创造的思维或特殊的能力就会得到奖励。英国学校的孩子经过学习与实践,能够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擅长什么,进而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