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如何中兴大明?

崇祯该如何做才能中兴大明,具体步骤啊~
最好逐字逐句,分条回答。谢谢~
回答好的追加~
呵呵,后面说的不错。后面说的不错。arthe1890写的很好。有没人再总结条列,澄清历史,使崇祯能够振兴我泱泱大汉民族的?
最主要的是崇祯皇帝的铁腕手段和睿智~很喜欢铁血大明这本书,但是我要的是崇祯皇帝的振兴!而不是其他人, 大家就当是写穿越小说提纲来写~
分继续+100~
拜谢!

首先,我不看中你的分,只想表达一下个人的见解而已。
就明朝当时的情况,改革问题楼上的谈的都很详细也很有道理,理论上是行的通的,但实际呢?
第一,改吏制,惩贪官,这个道理估计老朱懂,要不也不会杀了魏阉人。但实际情况是全国上下贪污成风,莫非全杀了?明开国时,其官员薪水低的吓人,虽然后有改观,但仍然不能满足部分高级官员的生活开支,这里主要是指排场方面,吃饭当然没问题。所以,高薪养廉和恩威并济相结合,有可能改变官场贪污之风,贪污腐败问题直接关系到民生问题,所以只要这个解决好了,民怨不能平至少也能挽回个五六。至于开科取士方面,八股之风由来已久,不是说能改就能改的,不能说所有读书人都是迂腐的,他们之中必定有些人有安邦定国的才能,所以,在官吏上任人唯闲,并从思想上倡导一种唯才为尊的概念,并通过新增如军机处一类的机构来形成一种新的势力来对抗目前朝廷中的外庭势力和内庭势力,让他们相互制约。沿用东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改变其组织结构与权限,让他们形成一个秘密的监察机构而不再有执行权利,由皇帝亲自掌握,以制约御史台,形成一个从地方到中央的监督体系。
第二,解决土地问题。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土地的大规模兼并是一个社会动荡的开始,解决不好必定带来严重的后果,这有是中国历来个朝代衰亡的病因。故有盛极必衰之说。到了明末的时候土地问题尤其严重,饥民编野。可学习汉初徙强的方式,对大地主及地方豪族进行卖爵位而迁徙到其他地方,比如,张县的王家,500万买得一李县的千户侯,则全家迁徙到李县,张县的产业可以带走。但土地严禁买卖,没收充公。并采取一定的强制手段,那么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内,买爵位的钱能抵消一部分王家封地内的税赋损失。因此为朝廷赢得了时间。而王家原有的土地则分给了无地少地之人。而这些人和他们已得的土地又将是赵家封地。这个措施能让朝廷迅速解决暂时土地问题。避免民变的加剧。这个措施对各阶层都有一定的利益,实施起来阻力相对较小。
第三,军事冲突问题。在当时外有后金内有闯匪的情况下,如果是在军队上做文章意义不大,楼上有一位说的很好,其实军队的问题实际上是他老朱自己的问题,任人唯才,用人不疑。这些都需要他自己解决,明军虽然当时来说谈不上最强悍,但至少不至于完全没有战斗力。所以关键是如何用将的问题。但真正要解决问题,我个人看法,赞同楼上的说法,联金抗闯。1。金对明的战争在一开始的时候并非想吞掉明朝,而是想取得一些如经济贸易,主权等利益。所以,完全可以用空间换时间的概念,迅速稳定北方局势,集中优势兵力对付内乱,所谓攘外必先安内,避免两线作战。而对内,叛乱分子虽然皆因暴政饥荒而起,但首领必有登九五之尊的野心,注意分化对手,感化暴民,争取不战而曲人之兵。减小阶级矛盾,必要的时候招安一部分。首先稳定全国局势,然后逐个妥当处理,不能一味的杀,也不能一味的放纵,杀之则复乱,纵之,则复复乱也,避免有些别有用心的人,认为朝廷软弱,动辄以起事为要挟。
完成以上目标则全过局势暂时稳定,然后韬光养晦,发展生产,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加强皇权,整顿吏治。朝廷有了实力,方可以大胆改革,如果一开始就贸然如楼上诸位所说的大改,则会激化矛盾,加速灭亡。待时机成熟的时候,再来处理后金问题方为上策。
以上方略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指正,大家一起探讨。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22
1.宽赋税。当时税务非常重,许多老百姓就是因为这样而铤而走险。
2.选贤臣。贤臣辅政才能有好局面,不能单靠皇帝,皇帝还要听臣的建议。
3.诛贪官。明朝后期吏治很腐败(除了海瑞),官员集体贪污,各个州县在征收
上缴国家的征税外还向百姓征得不少钱粮,一个下级地方官每年应该
向上司进贡几次,数额大约多少,都有一定惯例可循。这已成为明朝
官僚体制腐败的一部分。诛杀贪官务重!
4.改革科举。朱元璋以八股文取士,使无数知识分子死攻八股文,至死不悟。八
股文取士制度,束缚人民的头脑。改革科举就是广选人才。
5.计划生育。别笑。明初全国才1亿多人,土地够用。但到了明末,全国就有2
亿多人,而且明末土地比明初少了很多(才350多万平方千米),且
农业技术并没有飞速发展,许多饥民而走上起义之路。
6.不大幅度裁撤驿站。大量驿卒因事业而加入起义军,其中一个就是闻名天下的
李自成。而裁撤驿站所节约的开支才30万两,约是皇宫一个月的开支
7.剿起义。崇祯帝虽然对起义军狂征猛剿,远远猛于对清军的抵抗,明军剿起义
时也打了不少胜仗:奇瑜险些把李自成,张献忠困死在车厢峡; 孙传
庭潼关大捷,俘虏高迎祥(老闯王); 卢象升滁州大捷…………
但崇祯帝急功近利,明将稍有败绩,非死即贬,帮助了起义军。这样
注定明亡。所以应该重用剿起义将领。
8.诛杀宦官。他虽然杀了魏忠贤,但未除余党。
9.我认为应该保住袁崇焕。袁崇焕是东北唯一的屏障,他在东北时满清还不怎么
敢乱打,是名副其实的抗清英雄。崇祯帝不仔细思考就冤杀袁崇焕
袁崇焕一死,满清势如破竹(仅在巨鹿与卢象升血战),进山东,围
锦州(大败洪承畴等人),杀鲁王……
10.练精兵。清军强悍,不仅要有勇将,还要有精兵。而且要提高士兵素质。
11.严厉限制地主大户占土地。
12.大规模开禁。打开国门,引进外国人较为先进的技术,发展经济,这样对后
世发展极有影响。
13.鼓励民间搞发明创造。科技兴国。
14.允许官民上书,提出意见,广纳良言。
15.取消东西厂,罢免大量宦官、宫女,节约开支,只留锦衣卫。
第2个回答  2009-06-17
1、改吏治,惩贪官(只诛其首,抚其众)保留内阁,由皇帝兼内阁首辅大学士,废八股,废科举,改为政府统一考核,实行物尽其材、人进其用。废除皇亲贵族世袭荫封制,皇族中能者入朝为官,爵传三世则废。

2、改革教育,兴办官学,除四书五经,礼仪外,开设制造,冶炼,种植,纺织,火器,航海,武术等课程,学员毕业,国家择优录用。

3、改革税法,继续贯彻一条鞭法,政府收银不收粮,国家宏观调空国内粮、油、盐、茶价格。在西北减免赋税,推行新的粮食作物-玉米、土豆。开辟商路,增加税收,实行皇商制度(只对外贸易),限制土地买卖,限制土地占有量,限制皇亲贵族圈占土地,移民减税开垦无人与多余之地,增加国库收入。

4、改革军事,改兵制,实行义务兵与雇佣军相结合的形式,军队大量装配火器,民间私人不允许拥有武装,不可私藏兵械。

参考资料:http://www.hanminzu.com/bbs/dispbbs.asp?boardid=9&id=140289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21-01-14
虽然历史没有如果,虽然这样要求一个没有从政经验的年轻人有点苛刻,不过权当是意淫玩玩吧。

崇祯没有中兴,当然是犯了很多的错误,首先是两线作战,历来兵家之大忌。崇祯不是没考虑过和后金议和,但一怕朝臣,二怕青史,畏首畏尾,终至毁败。以当时皇太极的心理价位,一亲王足矣,加上财帛,贸易优惠,谈的好,皇太极反过来帮明朝打闯献流贼都不一定。此其一也。

其次是用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崇祯朝杀了多少督抚,兵部尚书?难道都是草包?崇祯不知人,也没有容人的度量,所以很多大大小小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还没成功就被他给咔嚓了,谁来帮他做事啊?想想曾国藩的发家史吧,前面吃了多少败仗啊。

第三是政策问题了,这个比较大,而且有点超现实,权当是意淫吧。其实明末的情况,比之清季要好一些。首先闯献是流贼,洪杨是政权,号召力不一样;其次闯献糜烂的都是穷地方,能够把河南首府打下来已经是过年了,而洪杨占据的是清廷财税中心的江南地带,不可同日而语。
但清廷也有占便宜的地方,就是外援和政策。外援明朝没有,后金先不算。政策上如果允许地方编练新军,自己设卡抽税,是否局面可以改观?起码可以分流不少流贼的兵员,曾左当年就是这样干的。要不是吃不上饭,谁会去做贼啊?给那些饥民一点出路,闯献就没出路了。

先说这么多吧,以史为鉴,不是要意淫过去,而是要面向未来,共勉之。
第4个回答  2009-06-17
1、改吏治,惩贪官(只诛其首,抚其众)保留内阁,由皇帝兼内阁首辅大学士,废八股,废科举,改为政府统一考核,实行物尽其材、人进其用。废除皇亲贵族世袭荫封制,皇族中能者入朝为官,爵传三世则废。

2、改革教育,兴办官学,除四书五经,礼仪外,开设制造,冶炼,种植,纺织,火器,航海,武术等课程,学员毕业,国家择优录用。

3、改革税法,继续贯彻一条鞭法,政府收银不收粮,国家宏观调空国内粮、油、盐、茶价格。在西北减免赋税,推行新的粮食作物-玉米、土豆。开辟商路,增加税收,实行皇商制度(只对外贸易),限制土地买卖,限制土地占有量,限制皇亲贵族圈占土地,移民减税开垦无人与多余之地,增加国库收入。

崇祯皇帝如何中兴大明?
.宽赋税。当时税务非常重,许多老百姓就是因为这样而铤而走险。2.选贤臣。贤臣辅政才能有好局面,不能单靠皇帝,皇帝还要听臣的建议。3.诛贪官。明朝后期吏治很腐败(除了海瑞),官员集体贪污,各个州县在征收 上缴国家的征税外还向百姓征得不少钱粮,一个下级地方官每年应该 向上司进贡几次,数额...

崇祯皇帝如何中兴大明?
崇祯皇帝在位期间,面对大明帝国的衰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意图中兴国家。首先,他减轻赋税,以减轻民众负担,减少因赋税重而铤而走险的情况。其次,崇祯皇帝重视贤臣辅政,认为不能单靠皇帝决策,需听取臣下的建议。同时,他主张诛杀贪官,以整治腐败的官僚体制,保障国家税收的合理使用。为了广纳人才,崇...

崇祯如何中兴大明?
第一,改吏制,惩贪官,这个道理估计老朱懂,要不也不会杀了魏阉人。但实际情况是全国上下贪污成风,莫非全杀了?明开国时,其官员薪水低的吓人,虽然后有改观,但仍然不能满足部分高级官员的生活开支,这里主要是指排场方面,吃饭当然没问题。所以,高薪养廉和恩威并济相结合,有可能改变官场贪污之风...

评价下祟祯帝
崇祯帝很勤政,有志向,登基后很想有所作为,中兴大明皇朝。上任的第一板斧,砍向客、魏集团。客,是客氏;魏,是魏忠贤。这一举措,既得心应手,又颇得人心。但是,关内的农民军,关外的八旗军,两拳打击,双重困扰,导致崇祯帝内外交困,焦头烂额。本来,崇祯帝应当在“中兴之路”上一步一步地前进...

明朝中后期的哪一段时期内朝廷出现了短暂的"众正盈朝"局面
是崇祯时期。在打垮了魏忠贤阉党后,崇祯开始了按照自己心中的理想去中兴大明。首先就是给在天启时被迫害的东林大臣们正名,以表示新人、新气象。向天下人表明,天启时代笼罩在朝廷之上的阴霾已经被我朱由检一扫而空了。然后就是针对天启时保守帝国政治精英们诟病的一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比如撤除天下...

说说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
崇祯下旨停江南织造,自己用的器物都是木头铁器。他把全部的内帑都用来充当军饷,他宠爱的田妃墓葬里的金银器都是铜铁,万年灯只有上面两寸是油。(崇祯连宫里的人参和器具都变卖了凑军饷。可怜这样一位帝王,因为他的政治意义,而被扣上太多不属于他的罪名。其中有一条就是,他有内帑数千万银子,他...

崇祯皇帝该怎么做才能挽回大明基业?他错过了哪些机会?
从军事角度来说,对大明威胁最大的是东北关外女真,而当时明军又不具备与其野战之能力。所以,崇祯得如此操作,在财政充足(从东南弄到)之基础上安抚好北方饥民缓解国内矛盾,而后在遵化、蓟门、古北口、喜峰关一带修筑防线,配置红夷大炮与西南狼兵,防止敌军破关而入。同时,重点扶植蒙古林丹汗,以财力...

明朝末帝崇祯是怎样一个皇帝
明思宗朱由检,即崇祯皇帝登基之时,正值大明王朝内忧外患之际:内有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烽火四起;外有满清八旗劲旅,虎视眈眈。历经二百多年的大明王朝,此时社稷零落,山河破碎。作为希望成为中兴大明王朝一代明主的崇祯皇帝,虽然决事果断,雷厉风行,但却有心细多疑,优柔寡断;他也经常征求左右的意见...

怎么评价明末崇祯皇帝这个人,他是正面还是负面的
二、崇祯自身节衣缩食崇祯从自己堂兄手中接过的大明江山,已经是千疮百孔、风雨飘摇。但崇祯也不想让大明的基业,就此断送在自己的手中,这样自己也无颜去见列祖列宗。于是便效仿明太祖朱元璋的工作狂模式,不仅自己勤勉与朝堂之上;就连自己和家人也开始带头过着紧巴巴的日子。据说崇祯的皇后,还会...

崇祯做了什么,为什么大家都觉得他是个可怜的皇帝?
崇祯即位的时候整个国内就已经乱成一片了,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努尔哈赤,关键是自己内部还不和谐,朝臣之间勾心斗角,空耗国力,这让有心中兴大明的崇祯帝也无能为力,只能在临死前大喊“我非亡国之君,尔等皆亡国之臣”。崇祯帝即位之初,在对金作战上是处于优势的,大明边军强悍的实力让金人不得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