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如题所述

  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据国家建设部《2003年城市建设统计公报》显示,至2003年末,我国设有城市660个,城市人口近3.38亿,城市面积39.9万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为33%左右。世界城市化的平均水平1998年为55%。在工业革命之后,中国的城市化之所以长期处于落后的状况,是因为 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走的是一条十分曲折,时而又不断反复的艰难道路

  一、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一个阶段

  近代史之前的中国城市化,因为它对中国今天城市化的发展不具有现代化意义上的启示作用,因此本文不予涉及。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100年内,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具有近、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一个阶段。它的发展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

  城市化的发展十分不平衡。东南部城市化进程较快,而中西部地区则远不如
  东南沿海,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今天。

  城市工业化特征差距悬殊。比如东南沿海的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
  等城市不仅在城市规模上迅速扩张,而且其工业化进程也较迅速。而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甚至不处在工业化进程之列。东南沿海城市的建筑、通讯、工厂、商业、交通已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有了相当程度的联系。譬如上海外滩一条街的高楼大厦,青岛的洋楼区。而其他不发达地区城市则不具备这些工业化的明显特征。

  城市的商业化功能不显著。有一种说法,西方资本主义的每个城市都是以市
  场为中心的,而中国城市是以官府、衙门为中心的,象北京,紫禁城是它的中心。而市场则散布在四周,比如菜市口、花市、瓷器口都在边上而不在中心。这一阶段的城市中心是属于官府,城市的政治、军事的特征和意义更为显著和重要,也就是说,中国城市形态上商业化的功能不占主导地位。

  城市文化畸形发展。由于列强的入侵,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已经受到了西方
  文化较大的影响。同时,由于长期的封建文化的熏陶,中华民族的一些风俗、传统习惯、戏剧、本土文化也占有一定的空间,这二种不同的文化在同一个城市空间里共存,相互影响但又并行发展着,实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种奇特现象。例如:这一阶段的上海已经与传统的中国城市距离很远,西方的文化随处可见,并且占主流地位,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顽强地在这个城市中生存着。如沪剧、越剧这些地方剧种也拥有大量的观众,这种文化畸形发展的现象令人十分费解,不过,人们认为这个现象与上海日后形成的海派文化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二个阶段

  这个时期大约是1949年~1980年左右,这30年间,中国的城市化道路走得非常艰难,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处在一种“反城市化”的状态。例如:对农村与城市在户口的管理上实行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模式,限制农民向城市的流动,甚至出现过大规模地把城市的人口向农村转移的现象,这些做法在客观上使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长期处于停滞、缓慢,有时甚至是倒退的状态。这一阶段的城市化的状态有如下特点:

  城市的发展具有规划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30年间实行的是计
  划经济,因此城市的发展也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划性。除了关注东南沿海城市的发展,还考虑国家整体战略的需要,新建了一些工业城市,另外,还从备战的角度出发,从一些大城市搬迁了许多工厂和人员,新造了一些三线城市。这些新增的城市在客观上为中国的城市布局,特别是中西部城市化的进程提供了一些积极的因素。

  城市的生产功能凸显。这一阶段过程中,城市的建设与工业生产的发展不可
  分割,不管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办工业,办交通运输业是城市的最主要的任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全国的省会城市基本上也是该地区工业生产最发达的城市。消费、商业、第三产业这些功能仅占城市次要功能的地位。

  过分强调生产功能,特别是工业生产的功能给城市化的发展埋下了一个极大的隐患环境污染的问题,给今天的城市化发展遗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包袱。
  城市仍然是行政的中心。也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习惯,在这一阶段里,各个
  省会城市基本上都是该省最大的城市。以次类推,各级地方政府所在地也基本上都是该地区最大的城镇。不仅如此,政府的办公地往往还占有该城市的中心地段、黄金市口。这种现象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略有改变。

  城市的市区与郊区界限分明。在这30年的时间内,城市的市区与郊区的人
  们在户籍管理上泾渭分明,按计划供应的商品也有相当的区别,而且在建筑物景观、交通、商业、电讯设施等方面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某种程度上也妨碍了城市化的进程,而且市区人口、工厂、建筑物高度密集,给城市未来的发展增加了很大的麻烦。

  可以这样认为,这30年间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在观念指导上,具体实施时基本上是一种反城市化的战略,致使城市化发展的进展缓慢,时而还处于停滞状态,并且还积累了大量的矛盾,给中国未来的城市化发展留下了许多包袱和难题。

  三、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三个阶段

  这个阶段大约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允许农民进城”。再加上我国开始逐步地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被当作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方针得以全面的重视和实施。。因此,这一阶段城市化与前二个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

  城市化与现代化相联系。 一些发达的国家,其城市化程度均80%以上。而且在当代社会中,城市化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它在市场经济丰富的商品生产的支持下,由城市居民所创造的一种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它能极大地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某种意义上讲,城市化与现代化是同一个词。一个国家如果有绝大多数的人口都是居住在城市里,也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因此,中国的政府开始抛弃以往反城市化的观念,改革并大力推进城市化,而且把它与实现现代化紧密相连。

  城市的消费性功能趋强显现。中国城市以往的主要功能是政治行政中心,生产中心,也许这些功能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还会存在相当长的时间,但在今天,城市消费性的功能开始显现,而且有逐步走强的发展趋势,其标志是一些大中城市中金融、贸易、通讯、运输和第三产业服务业开始迅猛的发展,其增长的速度,发展的规模均超过了工业产业。当然各个城市的消费功能所处的地位有着一定的差异,但令人欣慰的是,各级政府开始清醒地意识到城市的消费性功能是城市的主要功能之一,推进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离不开加强城市消费性功能的建设。

  城乡一体化战略得以实施。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曾经实施过在世界上少见的严格户籍制度,这个户籍制度也许在当时因为某些因素不得已而为之,但客观上却限制了人与人、人与资源之间的流动关系,对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因素,特别是造成了城郊或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别。

  20世纪80年代,户籍管理制度的社会屏蔽功能大大削弱了。进入21世纪,有的省、市宣布取消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之间的差别,也许这不仅仅是对人权的尊重,同时也意味着长期以来反城市化政策的终结,中国开始了从人口的城乡逆向流动转变为城市化的正向流动。

  这一流动的直接结果,使得城市开始了在规模上的扩张,一些大中型城市开始重视卫星城镇的建设。在现代化立体交通的基础上,一些特大型的城市开始出现了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的第二阶段“分散化”的特征。城乡之间一体化的战略得以实施,城乡之间可以共享城市化发展所带来的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
  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逐步形成。前30年间,人们对大型城市的发展一直持批评的态度。但是,在当今世界上,一些国际性大都市,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飞跃,却呈现出许多令人不可忽视的优越性。

  大型城市往往是经济贸易活动的中心城市,它的集聚效应带来了经济上的高度繁荣。而人口的密集与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创造出无数的就业机会,它的发散效应还形成了连片的城市群、广阔的区域经济增长地带,其结果还往往带动了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与腾飞。

  中国已初步形成了三个大都市圈、其中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最有望成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这一地区的城市将以上海举办2010年世博会为平台,共同努力打造上海大都市圈。

  这些以大型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的崛起与以往分散、独立、规模不大的城市相比较,它能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能源,完善交通的设施,提供良好的教育,控制环境的污染,提升人口的质量。而且从全球范围来看更具备可比较的现代意义
  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的逐步形成和不断地完善发展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国要珍惜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发展收获的成果,坚定地加速推进城市化的进程,增强协调发展,因为城市化与祖国的现代化紧密相联,城市和大都市圈代表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资料:http://www.tt91.org/csj_wenzhang_detail.asp?id=38788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城镇化进程的四个阶段
(1)1949 ——1957年,是城市化起步发展时期;(2)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不稳定发展时期;(3)1966——1978年,是城市化停滞发展时期;(4)1978至今,是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

城市化四个基本阶段
法律分析:第一阶段是缓慢发展期 第二阶段是停滞发展期 第三阶段是平稳发展期 第四阶段是快速发展期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五条 城市规划必须符合我国国情,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的关系。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第六条 城市规划...

城镇化进程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1. 城镇化进程的四个阶段分别是缓慢发展期、停滞发展期、平稳发展期和快速发展期。2.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的转变。3. 城市化的概念多维度,包括人口从农村向城镇的转移、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转变,以及经济模式和社...

城市化进程的四个阶段
1. 法律分析:城市化发展的四个基本阶段可以划分为缓慢发展期、停滞发展期、平稳发展期以及快速发展期。2.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五条规定,城市规划必须符合国家国情,合理处理近期与远期发展的关系。在城市规划区域内进行建设时,必须遵循适用和经济的原则,执行勤俭建国的方针。3. 法...

城镇化过程的三个阶段
法律分析: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如下:初始阶段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30%以下;中期阶段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0%~70%;后期阶段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70%以上。初始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释放缓慢。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四条 ...

我国的城市化进入了怎样的发展阶段?
1. 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三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时期,城市化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以城市人口增长为标志的城市化率稳步提高。2.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贫困问题、公共安全管理问题、资源短缺问题...

城市化的四个阶段
2、郊区城市化阶段: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升高,土地利用趋向饱和,城市边缘及周围乡村地区快速城市化,形成新的城市区域,商业和工业活动也随之向外扩展,交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以适应远距离通勤的需求。3、逆城市化阶段:城市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后,市中心可能会出现衰退现象,环境污染和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

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初始阶段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30%以下,这一阶段农村人口占绝对优势,生产力水平较低;中期阶段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0%~70%;后期阶段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70%以上。

城镇化进程的四个阶段
1. 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农业向工业的转化,农村经济逐步起步,城镇建设开始规模化的展开。在此时期,城镇人口增长较为缓慢,工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为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基本动力。2. 加速阶段:工业化进程显著加快,...

城市化发展有哪些阶段
一、城市化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城市的发生和发展速度较慢,城市人口比重很低,通常不超过25%。这个时期,社会经济以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散居在农村。二、城市化加速阶段:此阶段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城市人口比重显著增加,达到60%至70%。城市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