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取自pixabay)
近日注音符号是否该废除成为热门话题,很多人也因此才知道古中国没有标音字母,注音符号的历史仅百年余。那么,古中国人如何为生字标音呢?
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形容一个生字如何发音、用其他已知汉字的发音去模拟生字的发音,又细分为「读若」与「直音」,以及较为成熟的「反切法」。
因为汉字不是拼音文字,所以古代人没有拼音的概念,当时要让别人得知一个字的发音,会用发音的长短(古音有分长短音)、缓促、舌位、嘴巴的形状等方式来形容。比如《春秋公羊传》里有一句话「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此句中的两个伐的意义不同,而古代人怎么区别呢?古代读书人标注「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见伐者为主,读伐短言之」。
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攻击别国的伐与被攻击者的伐,是靠读音的长短来区别的。
又比如《淮南子·修务训》中有句话「胡人有知利者,而人谓之駤。」古代读书人标注「駤读似质,缓气言之者,在舌头乃得」,完整地说明其发音方式。
如果古人持续精研、标准化对发音的描述方式,或许古代中国会发展出语音学,但多费唇舌的譬况法毕竟不比读若法与直音法来得好用。
读若法就是「某字读若某字」,对粗识文字的人来说十分好用;若两个字读音完全一样,那就直接指明某字读起来与某字相同即可,即是直音法。
虽然好用,但一些无同音字,或同音字极冷僻的字,如丢、耨、咳等等,用读若法、直音法总是不方便。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中国开始出现反切法,利用汉字的声母、韵母去拼出一个生字的音。举例而言,像丢这个字没有同音字,那就用「得」的声母与「鸠」的韵母去拼出其读音,即「得鸠切」(或称「得鸠反」),取上一字的声、下一字的韵与声调。
这个方式虽然还称不上完美,总是比譬况、读若、直音法好用多了,所以反切法出现后就广泛流传,成为字书的常用标音方式。但反切法还是有它的问题,毕竟反切法能生效的前提是大家须具备一定数量的汉字发音知识,不像音标法,只要掌握少数字母的发音就能一法通万法通,藉之模拟所有生字的读音。总而言之,对象形文字的中文来说,没有统一标准读音的前提下,反切可能已是最适合大众识读生字的方法。
立即下载KNOWING新闻APP,给你移动世代的阅读体验
古代没有汉语拼音的时候人是怎么认字的
一、老师口传。二、用同音字注音。三、用反切法注音,即用两个字给另外一个字注音——取第一个字的声母,取第二个字的韵母和声调,拼出另外一个字的读音。中国第一部字典、也是世界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就是用反切法注音的。四、后来出现的各种注音符号就有点与现在的汉语拼音相似了。
古代没有拼音,古人都怎么给汉字注音
1、直音法:找一个与要被注音的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汉代以前最常使用。如:笄,读若急,甜,音田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来拼出另一个汉字的拼音,是名符其实的“拼音”。自东汉以来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找一个字作为反切上字,代表用的声母,再找一个字作为反切下字,代表用的韵母和音调。
当时没有注音怎么办?古代人用这四种方法标音
读若法就是「某字读若某字」,对粗识文字的人来说十分好用;若两个字读音完全一样,那就直接指明某字读起来与某字相同即可,即是直音法。虽然好用,但一些无同音字,或同音字极冷僻的字,如丢、耨、咳等等,用读若法、直音法总是不方便。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中国开始出现反切法,利用汉字的声母...
古代没有“拼音”,古人如何“识字”,老祖宗有何大智慧?
是直音法。直音法盛于汉代。这一点在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古代的时候,没有拼音人们如何认字?
2、双拼制 用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示“声”,用另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示“韵”和“调”,把它们拼合成被注字的读音的方法。其中,反切法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流传最久的一种双拼制注音法。即反切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比如:缓,胡管切。(《广韵》)“缓”字的读音,就是取...
古代没有拼音,怎么认字?
1、古代没有拼音字母,则是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汉字虽然有大量的形省字,但是不能像拼音文字那样,可以通过文字符号本身,直接表示出正确...
古代有拼音吗古人是怎么识字的
古代没有拼音,古人识字的方法包括:形声字、直音法、读若法。形声字:汉字中有很大一类字是形声字,这类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形旁表示类别,而声旁就是表示读音。直音法:找一个与被注字读音,完全相同的汉字来注音,就像小时候不认识字时,就用认识...
古代常用的注音方法有哪些
古代工具书的注音方法有四种,分别是直音法、读若法、叶音法、反切法。1、直音法 用同音字来注音,如:父音甫;不足:没有同音字的字无法注音,如果同音字比被注音字还难认读,则无注音的作用,如肮。2、读若法 即用打比方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读得像某字音”,如:宋,读若送;砉,读如...
古代人没拼音,他们用什么代替拼音
1. 在古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拼音系统,人们采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这种方法称为“直音法”。例如,字“梁”注音为“音凉”,因为“梁”与“凉”发音相同。2. 由于直音法的局限性,后来发展出了“反切法”。这种方法通过将一个字的发音分解成几个部分,然后将这些部分快速连续地读...
古代拼音最早出现在清朝,古人之前是怎么认识字的?
在使用拼音读字之前,当时的古人有4种识字的方法:分别是形声字、直音法、反切法、读若法。一,形声字形声字是4种方法中最简单的,即使放到现在,仍然是许多老师教授学生认字的一种方法。这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从基础上形成的。通常是有表示意义范畴的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旁组合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