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对实用性会计人才的需求
中小企业要求实用性会计具有的知识和能力有:(1)职业能力,包括沟通才能、认识和分析才能、人际才能等;(2)知识,包括一般性知识、组织和经营知识、会计知识;(3)专业认同,包括专业思想、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在我国,通常认为,会计师的能力与知识包括:(1)基本技能:记账及编制报表的能力、财务分析的能力;(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财务软件的能力,掌握互联网技术;(3)交流能力:对下达任务的理解能力、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4)决策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对机会和风险的判断能力、资源配置中的筹划能力;(5)领导能力:组织能力、激励成员的能力、协调和解决矛盾的能力;(6)一般的工商、法律和经济知识。
现实经济生活中有一个误区,好像会计就是记帐、算帐、报帐,就是财务会计。实际上现代会计是由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组成的,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财务会计解决一个委托代理的问题。通过财务会计,充分向投资者披露企业资产与经营情况以及现金流量信息以保护投资者的权益,提高产权效率。但另一方面,企业的绩效来自内部的管理,而管理会计正是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控制,来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的。应该说,由于我国产权制度的不完善,对管理会计的重视不够,管理会计还停留在比较低下的水平上。但是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经济融入国际市场这个大环境,管理会计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这样会计的职能将会极大的拓展,从单纯的记帐、报帐发展到成本控制、资本预算、营运资本管理、风险控制、业绩考核与评价、战略管理、跨国投资决策、跨国营运资本管理等等。这样就要求会计人员有较强的综合控制能力。随着财务会计处理的自动化,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能将集中在报表的分析与预测、会计的控制与决策上来。因此,我国会计教育必须向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方向转变。美国会计教育改进委员会(AECC)在其第一号公报中就强调所谓“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1989年,八大会计公司在他们出版的白皮书中指出:“必须把重点放在培养全面能力上,只有这样才能支持一个人一生在执业上的成功。”
根据我国的实际,我们认为,21世纪的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能力与知识包括:(1)基础能力和知识,包括语言、交流,计算机和网络,经济、法律以及职业道德;(2)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关财务软件应用;(3)管理知识和技能,包括组织和协调、分析和决策能力;(4)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这样,与之对应的会计教育目标实际上是通才加专才的培养目标。
虽然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同属高等教育,但在会计教育目标上各自有所侧重。目前我国综合大学本科会计教育的目标侧重于通才加专才,而财经类大学的目标由于受到学科设置的限制,大多定位在专才教育。相对本科会计教育,高职教育目标定位一般都定位为专才尤其是技术能力的培养上。
随着科技和教育的发展,会计人才市场对人才的层次、素质和结构需求也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因此,会计高职教育目标的定位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各个时期的目标要根据形式的变化而调整。目前,从全国人才市场的整体看,在招聘的会计人员中,会计主管,财务经理等中高级会计人才越来越多,记账报账的会计员越来越少;一些外资企业、大型国有企业要求有行业经验,注册会计师证书,甚至要有五大经验,ACCA证书和较高的英语水平。按照这个趋势,以原有教育目标来培养的高职学生将难以立足,而中、高级会计人员却供不应求。因此,未来的会计市场中,做基础工作的会计人员会减少,中、高层次会计人员将增加。这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印证。据调查,美国企业中只有29%的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报表及相关工作等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工作,71%的会计人员从事资本运作、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等管理工作,美国约有70%的公司总裁是来自于财经方面的专家,而且是以会计行业的专家为主。因此,高职会计教育目标已不能定位于电脑记账报账的技术性专才教育,应将目标定位在综合技术应用能力上。
传统的高职培养目标单纯定位于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强调单一专业技术应用。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强调复合知识的运用和实践,注重会计人员今后的自我生存、应变和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会计人才市场和会计职业资格。该目标定位已不仅仅是针对某一岗位,而是扩展到整个职业生涯。因此,在新形势下,会计高职教育目标将面临重新定位问题,那种“高职教育就是要以操作和实训为主”,“高职教育不需要系统的理论,也不需要创新”等观点已经不适应当今高职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会计高等职业教育只有以市场为导向,关注市场需求,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教育目标,才能更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