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颈肌型颈椎病
1.1 什么是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临床上极为常见,是最早期的颈椎病,也是其他各型颈椎病共同的早期表现。 以颈部症状为主,故又称局部型。由于症状较轻,往往重视不够,以致反复发作而使病加重,不少反 复落枕的病人多属此型。以往不少人不承认此型.因而在文献中提到的较少。
颈型颈椎病,又称韧带关节囊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时常被俗称落枕。该型颈椎病多因睡眠时枕头高度不合适或睡姿不当,颈椎转动超过自身的可动限度,或由于颈椎较长时间弯曲,一部分椎间盘组织逐渐移向伸侧,刺激神经根,而引起疼痛。落枕也不排除非颈椎因素。如颈部股肉受寒出现风湿性肌炎、项背肌劳损或颈部突然扭转等,亦可导致落枕样症状。
1.2 颈型颈椎病症状
以颈部本能、痛、胀及不适感为主,常在清晨醒后出现或起床时发觉抬头困难,患者常诉说头颈不知放在何种位置为好。约半数以病人颈部活动受限或强迫体位,个别病人上肢可有短暂的感觉异常。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可以缓解。
此型颈椎病病程较长,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且常反复发作或时轻时重。慢性病程患者主诉头部转动时发生奇异的响声。发作时,患者头部偏向患侧,以缓解疼痛及不适。
从大量的临床观察证实, 此型实际上是颈椎病的最初阶段,也是治疗的最有利时机。因而这个类型的提出,对于颈椎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本病源于颈椎退变的开始,由于髓核与纤维环的脱水、变性与张力降低,进而引起椎间隙的松动与不稳。椎节的失稳不仅引起颈椎局部的内外平衡失调及颈肌痉挛,且直接刺激分布于后纵韧带及两例根袖处的窦椎神经末梢,并出现颈部症状。
临床上以青壮年发病居多,少数人可在45岁以后才首次发病。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颈部不适感及活动受限等。常诉说不知把头部放在什么位置为好,症状常于晨起、劳累、姿势不正及寒冷刺激后突然加剧。早期可有头颈、肩背部疼痛,有时疼痛剧烈.不敢触碰颈肩部,触压则痛,约有半数病人头颈部不敢转动或歪向一侧,转动时往往和躯干一同转动。
颈项部肌肉可有痉挛,有明显的压痛。急性期过后常常感到颈肩部和上背部酸痛。病人常自诉颈部易于疲劳。不能持久看书、看电视等;有时可感头痛,后枕部疼痛,或晨起后脖子发紧、发僵,活动不灵或活动时颈部出现响声,少数病人可出现短暂的反射性上肢和手部疼痛.胀麻。
1.3 颈型颈椎病的治疗
颈型颈椎病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各种自我疗法均有效,尤其是自我牵引疗法、肩颈部的理疗、按摩及中草药外敷。症状较明显的病人,也可用颈围保护,如果选用间断性颈椎牵引疗法则更为有效。
颈型颈椎病一般无需手术,除非症状持续、久治无效,而病人又想在短期痊愈,以免影响工作的,但应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施术,因为手术成功率要求较高,否则将得不偿失。
绝大部分病人可以治愈或自愈。在日常生活、工作时应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尤以注意睡眠及工作时的体位,避免外伤、劳损及寒冷等不良刺激。平时只要注意保护颈部,避免各种诱发因素,一般少有复发者;但如果不注意养颈之道,或是继续增加颈部负荷,则有可能再发,使病情进一步发展或使病程延长。
2、神经根型颈椎病
2.1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1)颈肩部疼痛和手指麻木感
疼痛为根性病变的主要症状。急性期病人活动头颈部可以引起颈、肩、臂部痛,或呈上肢放射痛,常伴手指麻木感,晚间痛重,影响休息。少数病人为防止触碰颈部加重症状,用手保护患部。对急性发病病人,需注意检查是否为颈椎间盘突出病变。慢性发病病人多感颈部或肩背部酸痛,上肢根性疼痛或指端有麻木感。
此外尚有上肢肌力减弱、肌肉萎缩。部分病人患肢可呈现肿胀,皮肤呈暗红或苍白色。风寒及劳损可为发病的诱因,部分病人无明显诱因而逐渐发病。
臂丛神经根部不同病变部位引起不同的疼痛区:颈5神经根病变其疼痛区为三角肌分布区,颈6神经根病变,其向三角肌部及前臂桡侧及拇指放射;颈7神经病变,沿上臂及前臂后方向中指放射;颈8神经根病变,沿上臂及前臂内侧向无名指、小指放射;而胸襟的神经根病变引起上臂内侧疼痛。
(2)肌力减弱
上肢肌力减弱为运动神经受损引起的症状,表现为病人持物时费力,部分病人持物时易脱落。肢体骨骼肌由2根以上的神经共同支配,单独神经受损表现为轻度肌力减弱,主要的神经根受累可出现明显的运动功能障碍。
(3)颈部肌肉紧张
颈椎病病人常有颈部发板的症状。颈神经根受到刺激,可反射地引起所支配的颈、肩部肌肉张力增高或痉挛。在急性期,检查多可现病人后颈部一侧或双侧甩肉紧张,局部有压痛。
2.2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
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根据病人主诉中的根性症状、上肢腱反射及痛觉改变等体征、后颈部棘突位置等触诊及颈椎X线片,大部分病人可以得到及时诊断。
(1)症状及体征
一般患者都主诉颈、肩、臂部的疼痛和手指的麻木。急性期会出现颈肌紧张,颈部活动受限。颈部体位改变可以诱发或加重症状。部分病人前臂及手部肌肉出现萎缩现象。椎间孔压迫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可呈阳性。部分病人伴有眩晕症状。
(2)后颈部触诊检查
患椎的棘突大多数都有病理性移位、压痛,相应的关节突关节肿胀,明显压痛,这是重要的诊断依据。
(3)颈椎X线平片检查
通过观察患者的正侧位片和斜位片,除发现椎体后缘及Luschka关节部骨质增生外,部分病例可邮患椎移位而引起的颈椎位置改变。临床医生可以依据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而对其颈椎病的定位作出诊断。
2.3 颈椎神经根型的发病机理
(1)神经根局部的刺激和压迫因素
颈椎因为退行性病理变化,在病程较长时,病人的颈椎容易引起颈椎骨质增生,而转变为神经根病变的因素之一,在椎间孔部Luschka关节或关节突部骨质神经根硬膜袖部可继发炎症反应导致局部血管渗透性增加和循环障碍,根袖部继发肥厚,粘连及纤维化病变。神经根可呈扭曲变形,为引起神经根性颈椎病的重要因素。
(2)患椎移位
因为颈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关节囊及其周围的韧带等软组织劳损,常可促使一部分颈椎失去其稳定性。颈、肩部肌肉部组织损伤,导致双侧软组织肌力失去平衡,而引起颈椎发生移侠,临床上常见患椎向一侧呈旋转移位,使椎间孔横径变小,因而刺激和压迫神经根而产生症状。
(3)神经根动脉供血不足
颈神经根动脉是一根营养动脉,可以因为Luschka关节产生肌赘或患椎的旋转和后移,而使椎间孔横径变小,使其神经根前面的前根动脉受压,这样,因为神经根的缺血性病变而出现症状。
(4)颈部前斜角肌痉挛
前斜角肌收缩时,位于前、中斜角甩间的臂丛神经和锁骨下脉受压,病人有自肩部至上肢的放射痛症状,尺神经支配区有麻木感,上肢皮温较低,并因为肌肉的痉挛而颈部活动受限。
2.4 神经根型颈椎病如何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以非手术疗法为主,98%以上的病人可以治愈或好转。牵引疗法再配合合适的颈围制动及止痛解痉类药物如索密通等有明显效果。推拿按摩等手法操作亦有一定疗效,但应请富有临床经验且操作轻柔的正规医师治疗,切忌粗暴操作,否则容易引起意外,尤其是颈椎椎管狭窄和以骨刺增生为主的病人更要小心,因推拿失误引起医疗纠纷的事例每年都可遇到。
目前,手术病人仅占此型的1%左右,但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和医保制度的改革,手术所占比例正在逐渐提高。凡具有以下情况者应考虑手术:一是非手术疗法4周以上无效,而且在临床表现、影象学检查所见及神经定位检查一致的病人;二是进行性肌肉萎缩及剧烈疼痛而诊断明确者;三是非手术疗法虽然有效,但症状反复发作,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者。
3、椎动脉型颈椎病
3.1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诊据是什么?
(1)中年以上的病人,经常因为头颈部体位的改变而致眩晕,恶心,头痛及视力减退。另外,病人可以伴有神经根刺激症状。
(2)发病时病人颈部活动常常受限;作颈部较大的旋转、后伸活动时引起眩晕症状。
(3)作后颈部触诊检查时,可以发现部分病人上颈椎或其他患椎有移位,相应的关节囊部肿胀和压痛。
(4)颈椎正侧位及斜位X线平片可以发现患椎病理性移位。
(5)部分病人在患侧锁骨上部可以听到椎动脉血流受阻的声音。
3.2 椎动脉型颈椎病有什么典型症状?
(1)眩晕
眩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的常见症状。病人因为颈部的伸展或旋转而改变体位诱发眩晕症状。前庭神经核缺血性病变引起的眩晕,一般持续时间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即消失,发病时病人可有轻度失神及运动失调,表现为行走不稳或斜向一方;迷路缺血性病变引起的眩晕不伴意识障碍。
前庭神经病变引起的眩晕性属中枢性眩晕症;迷路缺血性病变属周围性眩晕症。部分病人恶心感,急性发病时病人不能抬头,少数人有复视、眼颤、耳鸣及耳聋等症状。
在体征方面,发病时病人颈部活动受限,作颈部旋转或活动可引起眩晕、恶心或心慌等症状;部分病人在患侧锁骨上听诊检查能听到椎动脉因为扭曲、血流受阴引起的杂音。后颈部拇指触诊能摸及患椎向一侧呈旋转移位,同时棘突及移位的关节突关节部有明显压痛。
(2)头痛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人在发病时,头痛和眩晕症状一般同时存在。其中枕大神经病变是引起头痛的主要原因。因为椎动脉分支枕动脉供给枕大神经,临床上椎动脉痉挛引起枕大神经缺血而出现枕大神经,临床上椎动脉痉挛引起枕大神经缺血而出现枕大神经支配区头痛症状,为间歇性跳痛,从一侧后颈部向枕部及半侧头部放射,并有灼热感,少数病人有痛觉过敏,摸及部即感疼痛明显。
另外,副神经周围支配的斜方肌,其根性的病变或该肌外伤后可引起斜方肌痉挛,而从斜方肌穿出的枕大神经支受到挤压诱发临床症状,寰椎或枢椎发生移位时出可刺激从中穿出的枕大神经而发头痛。
3.3 如何认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生理病理?
(1)骨刺的影响
因为颈6以上有增生的骨刺时,如椎间盘病变,可以刺激椎动脉痉挛,也可以压迫使其管腔狭窄。
(2)血管的变异
在正常情况下,椎动脉管径大小是颈动脉的二分之一。约为4mm,且左右动脉相等,保证脑部正常的供血量,在病理情况下,如椎动脉受到刺激。发生痉挛或狭窄,可以出现供血不足的症状。
(3)血管的病变
颈椎病与动脉硬化的发病年龄相同,均在中年以上,动脉硬化的粥样斑好于椎动脉从锁骨下动脉的分支处即第一段见于两横突之间;第三段、第四段更次之。基底动脉中间不拐弯,在其起点、终点及分支处由于血液汇流、形成旋涡,容易损伤血管的内膜而形成粥样斑。这样,动脉粥硬化之后很容易受到颈椎病骨刺的影响而产生供血不足的症状。
另外,因为颈椎间盘发生变性而椎间隙变窄时,颈椎变短而椎动脉相对变长,当椎动脉有畸形或动脉硬化时,无论是颈部活动的牵拉,还是血流的冲击,都可以使颈动脉变长而扭曲影响正常血液循环。
3.4 颈部活动与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有何关系?
(1)在正常情况下,转头时虽可使一侧椎动脉的血运减少,但另一侧椎动脉可以代偿,因而不会出现症状,在病理情况下,关于转头使一侧椎动脉的血运减少有两种解释。
①同侧供血减少:当向右侧时,左侧的寰椎下关节面则向前向下方滑动,右侧椎动脉扭曲变窄。
②对侧供血减少:由于椎动脉绕经寰椎横突,由枕骨大孔穿人硬脑膜,因此它相对固定。当转头时,寰椎也随之活动,将对侧椎动脉推出横突孔而阻碍血流。
3.5 锥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
非手术疗法可以使80%―90%的病人好转和治愈。轻者可用颈围保护,重者则需要采用牵引疗法,一般需卧床持续牵引3―4周,再用颌―颈石膏颈部制动4―6周,有效率可达90%以上。10%――20%的病人需要做减压性手术。
手术疗法适用于个别久治无效或反复发作已影响工作、生活者,尤其是伴有脊神经根或脊髓受压时,手术率更高。
椎动脉型颈椎病预后大多良好,尤其是因椎节不稳致病的病人。症状严重者经手术治疗,效果也大多满意,少有复发者。
4、交感型颈椎病
4.1 如何认识交感型颈椎病的生理病理?
因为颈椎病的患者椎间盘发生了变性,局部稳定性减少,加上椎间孔变小,小关节重叠,关节囊应力增加及骨质增生因素,而引起局部出现创伤性反应,激惹了神经根及关节囊和项韧带上交感神经末梢以及椎管内脑膜反支,产生一系列病理性反射症状。其主要有二条反射途径:
(1)脊髓反射
支配颈部的交感神经一般位于脊髓的胸1、胸2节段,发生变异可能向上达颈8、向下达胸4。传入纤维将信息传递到脊髓的侧前角细胞后,反射信号经由侧角细胞的节前纤维到达颈下节、颈中节和颈上节,在此进行交替后发出多组节后纤维。
第一组通过颈外动脉支配面部的汗腺及血管;第二组通过颈内动脉支配大脑及眼部血管及瞳孔、眼睑平滑肌附皮肢的汗腺;第三组通过椎动脉支配脑干、小脑、大脑颞叶和枕叶底部、内耳的血管;第四组为颈部三个神经节共同发出的节后纤维组成心脏支,控制心律。
(2)脑一脊髓反射
颈椎病的病理性刺激经过交感神经传入纤维及躯体神经的感觉纤维到达大脑皮层,再由皮层细胞发出信号,通过视丘中下部、中脑被盖、红核以及下方的网状结构而到达颈交感神经节进行交替后,发出节后纤维而到达效应器官。
4.2 交感型颈椎病有何临床体征?
(1)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①头部症状:头痛或偏头痛、头沉、头昏、枕部痛或颈后痛;但头部活动时这些症状并不加重。
②面部症状:眼裂增大、视物模糊、瞳孔散大、眼窝胀痛、眼目干涩、眼冒金星等症状。
③心脏病症状:心跳加快、心律率乱、心前区疼痛和血压升高。
④周围血管症状:因为血管痉挛,肢体发凉怕冷,局部温度偏低,或肢体遇冷时有刺痒感,或出现红肿、疼痛加重现象。还可见颈部、颜部和肢体麻木症状,但痛觉减退并非按神经节段分布。
⑤出汗障碍:表现为多汗。这种现象可局限于一个肢体、头部、颈部、双手、双足、四肢远端或半侧身体。
(2)交感神经抑制症状
交感神经抑制也是迷走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是头昏眼花、眼睑下垂、流泪鼻塞、心动过缓;血压偏低、胃肠蠕动增加等。
4.3 交感型颈椎病需与哪几种疾病鉴别?
(1)冠状动脉供血不全
其症状是心前区疼痛剧烈。伴有胸闷气短,只有一侧或两侧上肢尺侧的反射疼痛而无上肥颈脊神经根刺激症状。心电图有异常改变。服用硝酸油类药物时,症状可以减轻。
(2)神经官能症
没有颈椎病的X线改变。无神经根和脊髓压迫症状,应用药物治疗有一定效果。但需长期观察,反复检查,以鉴别诊断。
4.4 交感型颈椎病的治疗
交感型颈椎病也是应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大多数病人可以经非手术治疗获得缓解和痊愈。治疗方法包括卧床休息、颈椎牵引、颈围领制动保护、理疗等。卧床休息、颈围领制动保护和颈椎牵引可以缓解颈项肌的痉挛,增大椎间隙,减轻对交感神经的刺激。
颈托和围领可限制颈椎过度活动,轻柔的手法按摩及理疗有加速局部炎性水肿消退,松弛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对于顽固病例,保守治疗无效者,在颈椎高位硬膜外封闭或者交感神经节封闭明确诊断后,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及部分增生的钩椎关节及骨刺,椎间植骨以使不稳定的颈椎得到稳定,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5、脊髓型颈椎病
5.1 脊髓型颈椎病感觉障碍
(1)躯干有感觉障碍而下肢感觉正常,这种病人的躯干可有条带状痛觉过敏区、痛觉减退区及痛觉消失区;亦有痛觉过敏区及痛觉减退区同时存在者,常表现为上方条带区痛觉过敏而下方条带区痛觉减退或痛觉消失。
(2)躯干有感觉障碍而整个下肢亦有感觉障碍,常常躯体的感觉障碍部位和下肢感觉障碍的部位相连,下肢感觉障碍可以表现为单侧或双侧。
(3)躯干有感觉障碍而上肢或下肢仅有局部感觉障碍,肢体的感觉障碍或表现为外套状,片状,或仅在指(趾)端。
5.2 脊髓型颈椎病诊断
(1)多发于中年以上,症状初期为肢体或躯干麻木、无力及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体征。症状反复,同时呈进行性加重。
(2)脊髓型颈椎病颈部疼痛及活动受限的体征不明为单纯的下肢运动障碍者(如无力、发抖、腿软或易摔倒);有表现为单纯下肢感觉障碍者(如双足感觉异常、双下肢麻木)也有向时为感觉、运动障碍者。
(3)偏侧症状:出现于侧上下肢的感觉运动障碍,如右臂发胀,同时有右腰、右下肢疼痛及肌肉震颤。
(4)交叉症状:出现于一侧和对侧下肢感觉或运动障碍,如侧上肢发麻而对侧下肢疼痛。
(5)四肢症状:出现于四肢的神经机能障碍,有表现为单纯感觉障碍者(如双足小趾及双手尺侧麻木);有短期内四肢陆续出现感觉、运动障碍者,如有一病人在长时间低头工作后,次日出现左手4、5指发麻,第三天出现右手4、5指发麻,第四、第五天感到双下肢麻木、无力、抬腿困难、步态不稳。
(6)头部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
(7)骶神经症状:表现为排尿或排便障碍,如龟头部感觉异常、尿频、尿急排尿不尽、腰腿酸软、排例无力或便秘等。
5.3 脊髓型颈椎病如何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早期可试用非手术疗法,主要是休息、颈部牵引、颈围保护及药物疗法等。颈部可行轻手按摩或理疗,但切忌推拿,尤其是手法较重的推搬及复位等动作。
凡是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该考虑手术:
①颈脊髓受压症状明显(急性、进行性),磁共振或CTM等也已证实脊髓明显受压;
②病程较长,症状不断加重而又诊断明确者;
③脊髓受压症状虽为中度或轻度,但非手术疗法治疗1~2个疗程以上没有改善而又影响工作和正常生活者。
由于脊髓型颈椎病病情一般较重,手术的范围一般也较大,因此,病人及家属都应重视手术前的准备与手术后的注意事项,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以求最佳疗效。
病情不同、治疗时间的早晚不同,同是脊髓型,预后可能相差很大。一般来讲,椎间盘突出或脱出致病的病人预后大多较佳,痊愈后如能注意防护,少有复发者;中央型颈椎病治疗收效快、效果好;如果椎管矢状径明显狭小,再同时伴有较大骨刺或是后纵韧带钙化者,预后普遍较差;病情发展到后期处于重度状态者,尤其是脊髓接近完全变性、已失去恢复可能的病人,预后最差。
因此,一旦患病,切勿拖延。此外,伴有全身严重疾患或主要脏器(心、肺、肝、肾等)功能不佳者,预后亦差。对于后两种病人在选择手术疗法时,医生都比较慎重。
6、治颈椎病的药物
颈椎病以综合治疗为主。凡能解除肌肉痉挛,使椎间隙增大,减少椎间盘压力,减轻对供应脑部血管的刺激相对神经的压力,减轻炎性水肿等方法,都可以起到治疗作用。这些方法包括:颈椎牵引、颈椎围领固定、推拿、按摩、理疗、颈部经常改变姿势等,有时还可以手术治疗。
目前还没有治疗颈椎病的特效药物。一些药物的治疗属于对症治疗,可以使疼痛减轻,而不能从根本上解除病因。这些药物大致有:
1.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这一类药物主要是针对神经根受到刺激引起的损伤性炎症,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主要药物有:阿司匹林、扑热息痛、保泰松、消炎痛、奈普生、布洛芬、芬必得、奇诺力、扶他林等。其中芬必得胶囊对胃肠损害较小,作用时间长,每次服0.3―0.9克,每天2次,症状消失后逐渐停药,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常用于颈痛、肩痛、上肢麻木的病人。
2.使肌肉松弛的药物。这类药使肌肉的痉挛得到缓解,解除了对脊髓、神经、血管的刺激。妙纳就是这样的一种口服片剂,每次服50毫克,每天3次。
3.镇静剂。镇静剂能减轻神经的兴奋性,也能使肌肉的紧张得到缓解,适于精神兴奋、紧张、激动的病人。一般常用安定2.5―5.0毫克,睡前口服,或洼静安定0.8毫克,睡前口服,也可用健脑安神的中成药。
4.改善脑部血流供应的药物。常用的药物有:维脑路通片:每次0.2克,每天3次口服。维脑路通注射液:0.4克,每天1次静脉点滴。尼莫通片:每次30毫克,每天3次口服。尼莫通注射液:10毫克,每天1次静脉点滴。脑通片:每次10毫克,每天3次口服。脑通注射液:4毫克,每天1次静脉点滴。
5.神经营养药。这是对任何一种类型的颈椎病都有治疗意义的药物。常见的药物有维生素B1片,每次10毫克,每天3次,以及其他复合维生素。
6.中药热敷。用祛风、活血、通络、止痛的中药,如当归、桂枝、红花、接骨木、路路通、川羌活各50克,五加皮、虎杖根、络石藤等各100克,放在布袋内用蒸笼蒸,待水烧开15分钟后取出来,置于颈部热敷30分钟。
7.外用剂型的药物。对一些颈痛、僵硬等有一定疗效。比如波菲待液体药膜(布洛芬的外用剂型)、扶他林乳膏等,每天涂抹患处3―5次,可以起到消炎止痛作用。
颈椎病分型-临床执业医师
2、 神经根型 病 变:椎间孔变窄致颈脊神经受压、多见于 4-7颈椎;高发年龄段:30-50岁 主要症状:早期症状为颈痛和颈部发僵;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此疼痛和麻木沿着受压神经根的走向和支配区放射,有时症状的出现与缓解和患者颈部的位置和姿势有明显关系;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出现持...
颈椎病分几种类型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颈椎病怎么分型
1、颈型 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部肌肉、韧带、关节囊急慢性损伤,小关节错缝,是本病的基本原因。引起颈椎局部或反射性地引起头、颈、肩部疼病。2、神经根型 颈椎间盘突出、颈椎增生、钩椎关节和后关节退变,刺激、压迫脊神经根,引起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又分为急性、慢性二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
颈椎病的临床分型有哪些?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颈椎病的分型
颈椎病共分六型。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混合型。1、颈型型颈椎病 颈痛为主,活动受限,一般晨起后出现。常常因为受凉或强迫体位引起。2、神经根型颈椎病 因颈椎间盘本身退变及继发性病理改变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导致人体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和体征,称为神经根型颈椎病。3、...
请问劲椎病应如何治疗。_百度拇指医生
回答:你好,根据你的提示,颈椎病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分型及临床症状治疗。如果症状较轻可以通过1、口服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疼痛、局部消炎、放松肌肉治疗,对于颈椎不稳等继发的局部软组织劳损等疗效较明确,但不能从根本上治疗颈椎病。对于伴有四肢无力或麻木的患者来说,还可以使用神经营养药物辅助康复,促进受...
颈椎病怎么治疗好
颈椎病常规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混合型,按照书上的分类一般是分为以上几种。如果是神经根型,首先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如牵引、推拿、针灸进行局部的对症处理,如反复治疗3-6个月仍无明显好转,需考虑手术治疗;如果是脊髓型颈椎病,当病人出现行走时双下肢无力,有踏棉花感,一般建议患者...
颈椎病分几种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颈椎病如何分型
一、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是在颈部肌肉、韧带、关节囊急、慢性损伤,椎间盘退化变性,椎体不稳,小关节错位等的基础上,机体受风寒侵袭、感冒、疲劳、睡眠姿势不当或枕高不适宜,使颈椎过伸或过屈,颈项部某些肌肉、韧带、神经受到牵张或压迫所致。多在夜间或晨起时发病,有自然缓解和反复发作的倾向...
临床上颈椎病是怎么分型的?
根据颈椎病压迫的组织不同,产生的症状不同,最全的可以分为七型,包括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韧带骨化型,还有一种食管压迫型。也有人提出两种以上混合的叫混合型,实际上是7-8型,分型比较多的。颈型要就是脖子疼,压到窦椎神经,包括颈椎的不稳定,牵拉着颈椎的筋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