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依法治理的思想源于先秦儒家
儒家创始人孔子怀念周初的礼乐文化,提出“克己复礼为仁”。而此时的“仁”,已经由“仁者爱人”发展为仁政、徳政的政治理想,通过“为政以德”,达到“天下归仁”的终极目标。与儒学并称“显学”的法家学派提出法治理论,其主要内容是:建立以法为治的国家制度,由国家制定成文法,设置于官府,公之于...
法家的思想和儒家的思想的异同
1、两者的思想不同 儒家坚持传统的治道,认为治理百姓应该以礼以德,不应该以法去刑。而法家认为应该以法治国,人性是好利恶害的,从历史进化的角度来推行法治的重要性。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主张“以法治国”的一个学派。法家往往讲究乱世要重典,着重强调法的重要性。2、两者的理论依据不同 儒家思想产...
我国古代历史上统治者曾经使用过哪些思想治国,如儒家等?
先秦儒家治国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思想为孔子所创立,中经孟子的发展,荀况集大成.孔子坚持"礼治",主张"宽猛并济";孟子倡导"仁政",主张"推恩于民";荀子"隆礼重法",礼法结合.他们治国思想之间的承继关系基本反映了先秦儒家治国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脉络,对秦汉以后封建正统治国思想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已赞过 已...
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是指什么?
一、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 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是指秦汉以后以儒家法律思想为主,结合法家以及其它各家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法律思想而形成,在中国封建社会占居主导地位的官方法律思想.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比较复杂和曲折的过程. 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在法家思想的指导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君主...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出现的主张“法治”的思想家是谁?这一思想出现的背景和...
思想家:韩非、李斯 重大历史事件:百家争鸣 出现背景: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急剧的变革。当此社会转型之时,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士”最为活跃。他们对变革的态度不同,思考方向各异,为治理社会、安定人心提出了各不相同的方案,形成了诸子百家竞相争鸣...
论述先秦儒法两家法律思想上的异同
先秦儒法两家法律思想之比较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激烈的社会动荡和急剧的历史变革,让春秋时期的思想界出现了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局面。儒法两家的法律思想都对中国的法律思想史有很重要的影响。两者的法律思想既对立又不乏统一。一、儒法两家法律思想的相同点(一)儒家主张人治,法家主张法治儒家主张人治,孔子...
中国传统立法指导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法制史中的发展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制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是一套以“天道”观念和阴阳学说为哲学基础、以儒家学派的主流思想为理论根据、以农业生产方式和血缘家庭家族为社会土壤、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完整而圆熟的法律传统和法律体制。法律的儒家化实际上是儒家思想的法律化。在制定法律时,以“礼”作为立法...
儒家思想在哪个朝代开始统治中国思想界
中国春秋末期孔子创立的学派。在先秦,儒家在诸子百家中为较大学派。秦代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汉初崇尚黄老,儒家一度消沉。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对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直至五四运动之前的2000多年间,儒家思想一直统治中国学术界,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久。儒家思想...
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有什么异同?
先秦儒家与法家均诞生于相似的历史背景,他们的思想中都闪烁着民本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性。(二)不同点 1. 在对待当时社会的现实方面:儒家坚持传统的治道,认为治理百姓应该以礼以德,不应该以法以刑。儒家在治国之时没有认识当初的实行此道的环境已经变了...
儒家的治国理念是什么?
西汉后期,法家思想被“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家所吸收,并开始以儒法并用“儒表法里”的理论治理国家,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被排斥掉。流传到现在的儒家思想,实际上已经充分融入了法家思想的一些精髓,在强调道德约束的同时,以法律对人的行为进行更加严格的约束。这就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以法律和道德双重标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