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翻译

我只要翻译,不要带原文,谢谢大家了。

当代《道德经》的由来

孙享林先生研究老子《道德经》纯属偶然。他的家人、亲属、同事和原工作过的单位都知道,他并不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和研究者,也不是《道德经》和老学研究的世家;执教四十个春秋,专致于机械制图专业,没有接触过任何玄书秘笈,也没有其他特长和爱好;走到六十岁的退休之日,一天也没有离开书斋陋室,没有任何传奇与神秘。即使在传统文化和气功的热潮中,他也没有随波逐流,而是悠然如初。一切都是平常的、平凡的。
一个偶然的机缘,他开始了“静坐”。在经历了一段静坐的过程之后,他才和老子的《道德经》结下了不解之缘,于1986年5月,在一种清静无为的状态下,开始书写自己大脑中浮现出来的老子《道德经》的文字内容。
第一天,他书写的是一个“道”字,第二天是一个“德”字,第三天……在以后的日子里,天天如此,只是书写的文字不同。他的同事知道后才告诉他,他写的是老子《道德经》里面的文字。事后他的同事才在书店里为他买来了晋代王弼的《老子道德真经注》。历时几个月,他在这种静坐无为的状态中书写完了《道德经》的全部文字。结果与与王弼注本的《道德经》有很大的不同。最突出的,就是调整了原来81章的顺序,除第1章没有调整外,其他各章都有变化,并且将81章改为81课,每课都冠以课名。每课的课名,都是由该课文的文字所组成。除了第1课的课名“道”是一个字外,第2课到第81课的课名都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即第2课“闻道”、第3课“善人”……第81课“载营”。另外,对文字,包括句读和标点,也有很多增、删、调、改的地方。他所书写出来的《道德经》总共7111言。这本书于1990年10月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书名为《李聃道德经更正》。
再后来,他在同样的状态中,以同样的方式书写出了《李聃道德经修炼五字诀》、《李聃道德经修炼七字诀》、《李聃道德经宇宙演化九字诀》、《李聃道德经阴阳五行气和谱》、《李聃道德经天地人物道自然》等5本书。在这个过程中,孙享林先生出现了绘画和书法的功能,在无为的状态中,画出了几百张神韵深厚的大图,写出了几百幅笔力遒劲的书法。所有这些内容,孙享林先生把它称为李聃的“道德信息”。这些内容构成了他的“道德经新译”的系列,使之成为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
2003年7月,他的第3本书《老子道德经新译》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这本书是在已公开出版的《李聃道德经更正》和《李聃道德经意解.曲谱》的基础上,结合他讲学的部分内容和部分“诀”综合而成的。
在这些过程中,除开第3本书而外,他与其他许多《道德经》研究专家不同,没有那种辛劳的查阅和翻检,也没有那种搜肠刮肚的冥思苦索,一切都是在“静坐”的无为状态中所为。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只要你坐下来放松入静,大脑中就出现这些文字,你只要记下来就是了。他把这种状况称之为“自然接受道德信息”。
他的这种“自然接受道德信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己接自己记录。第二个阶段从书写《李聃道德经五字诀》开始,则是自己接自己说,他的助手记录。可见,他破译《道德经》的方式是与众不同的,是十分新颖的。
更具特色的是,孙享林先生采用“诀”的语言形式来层层深入的解说《道德经》,把《道德经》的内涵和奥秘揭示得更充分,更明白,包括世人视为“玄之又玄”、“秘之又秘”的内丹奥秘。
下面,我们简略地介绍各种“诀”的基本内容。
1、“五字诀”。所谓“五字诀”,就是从《道德经》每课的原文中首先抽出五个字作为总纲,然后分别用五个字对每一个字加以解释,再用三个“五字句”对这五个字加以解释。
我们以《第1课?道》为例来介绍五字诀:
第一课 道三炼玄入
道——大天地人道:大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万物之灵人。
三——一生二生三:道生个无极,无极生两仪,两仪生三才。
炼——炼光物精神:先炼五色光,再炼珠宝物,后炼精气神。
玄——上中下三玄:上玄是缺圆,中玄圆又圆,下玄玄团圆。
入——入道门曰神:玄入大道门,是神不是人,人神合一神。
2、“七字诀”。所谓“七字诀”,就是从《道德经》每课的原文中首先抽出七个字,也构成这一课的总纲,然后分别用八个字对每一个字加以解释,再用三个八字句对这解释的八个字加以解释。例如《第20课?善者》:
第20课 心善信翕气注人
心——修心道心帮心德心:修心就是修原神也,道就帮助原神成长,原神德高功能越强。
善——善言善事善始善终:原神善就是本性善,性善才有善言善事,凡事都要善始善终。
信——道者必信经传四方:修道的人必须信道,提得高传得出有效,经传四方学有成效。
歙——歙日月精华养其神:日月精华一阴一阳,阴阳不调可以补之,阳大于阴吸阳养神。
气——道气天气地气神气:大道之气乃混元气,天地阴阳和合之气,神气阴阳五行道气。
注——贯注全身振作精神:阴阳五行道自然气,自然之气贯注全身,精神大振言行有劲。
人——人人修道人人德高:道助人人你修不修,名扬天下骄傲没有,德高望重才华奔流。

3、“九字诀”。所谓“九字诀”,是它的每课都有九个字作为这一课的总纲,再分别用九个“九字句”构成整个课文的主体内容,然后再分别用三个“九字句”对每个“九字句”进行解释。但是,“九字诀”与“五字诀”和“七字诀”有所不同,也就是作为总纲的这九个字不是从该课的原文中抽出来的。我们以《第62课?善人》为例:
第六十二课 道生一二三万物之母
道生一个无极混元体——各种元素混成混元体,无边无际浩瀚大无比,整个宇宙为一体无极。
混元体分阴阳生太极——无极圈出有限体太极,太极圈里阴阳相分离,一分为二太极阴阳鱼。
太极阴阳之源离合兮——太极产生阴阳源头兮,混元体进通道单获一,有盈余排出去给天地。
阳分离清轻上浮天体——阳鱼眼睛通道出阳粒,洁白如玉清轻上浮起,渗入色素稳定成天体。
阴重浊下落聚星球体——阴鱼眼睛通道出阴粒,阴暗重浊堆积成球体,火烧熔岩水灌凝壳体。
阴阳和合万物雏形聚——阴阳相合内聚生触角,按照物种本性来定型,雏形定无生命静极生。
老君化寂静万物萌生——老君化寂静动震破静,本性归身使万物惊醒,万物涌动萌芽新生命。
自然物成长生态环境——自然生万物自然养育,自生自灭生养死葬促,优胜劣汰生态环境出。
万物互相制约互依存——万物互相依存保生命,弱肉强食食不生受困,长不成灭不行保平衡。

4、“阴阳五行气和谱”。“阴阳五行气和谱”也是首先用一个“七字句”作为总纲概括该课的主题,再用七个“七字句”解说该课的基本内容,然后分别用三个“七字句”对概括课文基本内容的“七字句”进行解说。我们以《第49课?含德》为例。
第49课 德厚百邪不能进
德厚功能炼上身——德厚标志出功能,单项功能难附身,功能齐全保生命。
无为不争定乾坤——无为不争私欲净,阴阳五行可调整,天地人间任驰骋。
能场自然围自身——周围能场护其身,人自然原神威灵,进出自身自然神。
毒蛇猛兽侵无能——入侵者无门难进,见人袭之无物影,筋骨柔弱不固定。
不食五谷能生存——人定之后超脱身,不食人间烟火能,仙果净身食母轻。
阴阳五行道气生——阴阳乾坤气理顺,五行控生克运行,天地循环人桥行。
脱胎换骨旧变新——皮肉腑骨全换新,影中成形随影行,有影有形无物性。

5、“天地人物道自然”。“天地人物道自然”没有全课的总纲,它首先用七个“七字句”概括课文的基本内容,然后分别用三个“七字句”解说概括课文基本内容的“七字句”。我们以《第61课?常德》为例:
第六十一课
不变之德曰常德——凡物都有德类别,表现优劣积蓄德,德蓄道生升腾越。
万物有形就有情——情是物种的特性,见物生情随环境,情随时空物境生。
情是行云流水情——情牵梦引难修行,无情牵动道性深,天天修道修不停。
本性不变德常存——本性不变修德性,德蓄道生交替增,道性换本性道纯。
物质归宗不清纯——物质混沌难澄清,单一物质难自成,物越纯杂质越隐。
万物保生存竞争——争万物求生之本,修道不争而善胜,无形胜有形清静。
德随物种兴衰定——物种兴衰德显灵,物种衰败德消隐,百邪侵不进德定。
总之,孙享林先生用他记录下来的这些“诀”从不同层面、不同方面、不同点对《道德经》进行了深入解说,让世人对《道德经》的内涵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这些内涵,涉及到宇宙和生命的起源等奥秘,这些奥秘有的正在被当代的高科技所证明。当然还有更多的是目前无法证明的,而需要更多的人们在将来应用更超常规的方式去实践,去证悟,去破译。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26
这里有个网站上的道德经解读很不错,分章读的,比较全面,值得推荐!
http://www.tianyabook.com/gudian/daodejingyiwen/index.html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7-07
在百度里搜道德经全文翻译就可以了

我同意!
第3个回答  2009-07-09
道德经翻译了就没有用了
第4个回答  2009-06-29
在百度里搜道德经全文翻译就可以了

《道德经》四章原文、翻译及赏析
翻译如下:1. 可以用言语表述的道,就不是恒常不变的道;可以用名号称谓的名,就不是恒常不变的名。2. 无名,是天地混沌未开的状态;有名,是万物化生的根源。3. 因此,常常保持无欲的状态,才能观察领悟道的奥妙;常常保持有欲的状态,才能观察领悟道的端倪。4. 无欲和有欲这两种状态都来源于...

道德经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译文: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玄...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2、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

《道德经》全部翻译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 不勤。【译文】:虚神永远存在,可以称它为无比幽深的生殖之源。通向这个无比幽深的生殖之源的门径,就是这个天地世界的根本。它绵延存在而又若有若无,它施展的作用无穷无尽。《老子》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

道德经第一篇原文及翻译
道德经第一篇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译文:“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

老子四章的翻译和原文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

道德经最好的译文
就要听老子娓娓道来了。【翻译】: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

高中老子《道德经》第四章翻译
翻译:用三十根辐条制造的一个车轮,当中空的地方可以用来装车轴,这样才有了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器皿中间必须留出空处,器皿才能发挥盛放物品的作用。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中空部分,才有房屋居住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踮起脚尖想提高自己的高度,反而会站不稳...

翻译古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翻译后请...
1、翻译:如果天下人都知晓美的事物是美的,这就显露出丑来了;都知晓善的事物是善的,这就显露出恶来了。2、意思:天下没有绝对对立的东西,看似矛盾的东西实则是相依相生的,美丑是这样,善恶也是这样,因此,做事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天理,这样子才能够成功。3、出处:老子《道德经》。4、...

老子二十二章原文和翻译
老子道德经二十二章原文和翻译介绍如下:原文: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翻译:委曲反而能得到保全,屈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