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简答反射活动有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在反射活动中神经冲动必须经过反射弧的中枢部分。中枢神经元之间并无原生质相连,它们之间的信息传递主要靠神经元相接触的突触或缝隙连接来完成。因此,信息通过中枢内的传递已经不同于外周的传导,再加上神经元之间连接的方式复杂多样,因此,使反射活动具有与外周传导不同的许多特征:
单向传布  神经冲动在中枢部分传布时,只能由传入神经元向传出神经元的方向进行,不能逆传。这种单向传布的特征由中枢内突触传递的特性决定。因此,在反射弧中兴奋只能从脊髓背根传入,由腹根传出,而不能相反,即背根是感觉性的,腹根是运动性的,这个规律叫做贝尔-马让迪定律。
中枢的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  是中枢神经活动的两种基本过程。两者都发生在突触处。当一神经元兴奋时,通过突触传递可能对后续的神经元发生两种影响:兴奋或抑制(见突触)。除最简单的反射弧由两神经元组成外,复杂的反射弧则由许多神经元组成,每个神经元还可同时接受许多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的作用。而且这两种突触后电位的强度对比,又时刻受各种传入冲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所以,反射活动是中枢兴奋和抑制过程互相作用的结果。如果中枢的兴奋占优势,则出现某一具体的反射;如果中枢的抑制占优势,则此反射减弱或不出现,叫做反射的抑制。
局限化与扩散 在反射活动中,如果给予感受器的刺激强度适宜,一般只引起较局限的反射,而不引起广泛活动,叫做反射的局限化。如刺激过强,会引起广泛的活动,叫做反射的扩散。神经元之间的辐散式联系是反射扩散的结构基础。扩散的广度决定于刺激的强度与中枢不同的功能状态。例如,刺激动物一侧下肢趾端皮肤,只引起踝关节屈曲:如增加刺激强度,兴奋将在中枢内扩散,会使膝关节乃至髋关节也发生屈曲。进一步加强刺激,兴奋还可扩散到对侧中枢,引起对侧下肢伸直。因此,当一侧下肢受到损伤性刺激时,同侧屈肌中枢发生兴奋过程,引起该肢体屈曲,缩回,以避开刺激源;同时,兴奋扩散到对侧伸肌中枢,引起对侧伸肌反射,以支撑身体,维持一定的姿势。这样,受刺激一侧下肢屈曲,对侧下肢伸直,就会完成一个协调的姿势反射。
易化与阻塞  在反射活动中,由单根纤维传入的一次冲动,不能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即不能引起反射效应。这是因为单根纤维传入的一次冲动所引起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很小,只能使神经元的兴奋性提高。但如有许多传入纤维同时传冲动到同一神经元,则在每个突触后膜上所产生的突触后电位可以叠加起来,这个现象叫做空间总和。它会使反射易化。另一方面,冲动在反射弧的中枢部分传布时还可产生阻塞现象。例如,单独兴奋纤维A可引起9个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单独兴奋纤维B也可引起其他9个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由于纤维A和纤维B共同支配其中6个神经元,因此,当纤维A与纤维B兴奋时,只会有12个神经元而不是18个神经元发生兴奋。这个现象叫做阻塞。由此可知,在反射活动中,可由于中枢的易化而使反射活动加强,也可由于中枢的阻塞而使反射活动减弱。
中枢性延迟(中枢延搁)  在反射活动中,从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之间的时间叫做反射时。它包括刺激引起感受器兴奋,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在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上传导以及神经冲动引起效应器发生反应所消耗的时间外,还包括冲动在中枢的突触处传递所消耗的时间。后者比冲动在相应长度的神经纤维上传导所需的时间要长得多。因此,叫做中枢性延迟或突触性延迟。据测定,兴奋通过一个突触所需要的时间为0.3~0.5毫秒,由此可知,在反射中枢内通过的突触数越多,中枢性延迟的时间越长。
后作用  反射活动都由刺激引起,但当刺激停止以后,中枢兴奋并不立即消失,传出神经仍断续发放神经冲动,使反射活动延续一段时间,这一现象叫做反射的后作用或中枢兴奋的后放电。在一定范围内,刺激越强,或刺激作用时间越久,则后作用的延续时间也越长。中枢内神经元之间环路式的兴奋性突触联系是产生后作用的形态学基础。神经冲动经过网状联系中含有不同突触数目的许多侧枝,先后到达同一个传出神经元上,使传出神经元连续不断受到刺激而持续放电,是产生后作用的主要机制。
易疲劳性  当重复快速刺激传入神经时,传出神经元最初的放电频率非常高,但经若干毫秒或数秒钟之后,放电频率便逐渐减少,这种就叫反射疲劳。反射疲劳发生在中枢的突触部位。因此,反射疲劳实质上就是突触传递的疲劳。突触疲劳的机制与突触前末梢递质的耗竭有关。据估计,如果神经递质的来源得不到及时补充,则突触前末梢所储备的神经递质仅够进行 1万次突触传递,其总量可在几秒钟内耗竭。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动物生理学简答反射活动有什么特点
冲动在反射弧的中枢部分传布时还可产生阻塞现象.例如,单独兴奋纤维A可引起9个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单独兴奋纤维B也可引起其他9个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由于纤维A和纤维B共同支配其中6个神经元,因此,当纤维A与纤维B兴奋时,只会有12个神经元而不是18个神经元发生兴奋.这个现象叫做阻塞.由此可知,在反射活动中,...

《动物生理学》 一,试述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1、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方式)是反射。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迅速、准确、作用部位局限和作用时间短。2、体液调节是指由体内某些细胞分泌的某些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全身有相应受体的组织、细胞,调节这些组织、细胞的活...

动物生理学求解!要有解释或参考.大侠来帮帮忙吧!感激不尽!我的参考书...
3.快速射血期和慢速射血期 4. 窦房结 静脉窦 214 有第一行 5. 胆汁不仅能促进维生素A、D、E、K的吸收,而且能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吸收,增强脂肪酶的活性。胰蛋白酶原由肠致活酶活胰蛋白酶激活。6,C 黄体生成素 7C 8等长收缩 肌纤维的长度不变,张力发生改变。等张收缩肌 纤维的...

动物生理学试题库答案
14.基础代谢:动物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的能量代谢水平。15.静止能量代谢:动物在一般的畜舍或实验室条件下、早晨饲喂前休息时的能量代谢水平。16.等热范围:动物的代谢强度和产热量保持在生理最低水平时的环境温度。17.蒸发:机体的热量靠体表呼吸道水份18.辐射:体热以红外线形式向温度较低的外...

动物生理学中直接刺激与间接刺激是什么
直接刺激就是直接接触,火烤,电击等很直接的刺激方式,间接刺激是指动物对特殊的刺激方式产生了条件反射,比如你故意对着你家小狗咂巴嘴,它就会认为你在吃东西,于是也想吃,就会流口水,这就是间接刺激。

动物生理学的图书
特性 二、细胞的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三、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四、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 第三章神经生理 第一节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及其 功能 一、神经元及其基本功能 二、神经胶质细胞及其基本功能 第二节神经元间的功能联系 一、突触与突触传递 二、神经递质 三、受体 第三节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反射...

条件反射对动物有什么意义
因此,个体对内外环境的反射性反应,都是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并存的复杂反射活动。随着环境变化,动物会不断形成新的条件反射,消退不适合生存的旧条件发射。从动物进化上看,动物越高等,形成条件反射的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而生存的能力也越强。参考资料:高教出版社《动物生理学》P308 ...

川农《动物生理学(本科)》22年6月课程考核[答案]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种族所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反射活动。动脉血PCO2增高对呼吸的兴奋主要通过刺激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膜的超极化使膜的兴奋性降低,标志着膜处于抑制状态。骨骼肌的收缩过程需要消耗ATP,而舒张过程是一种弹性复原,无需消耗ATP。四、简答题 胰液是所有消化液中最重要的...

生理学的名词解释
1. 生理学是研究有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涵盖人体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和植物生理学等多个领域。作为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它关注生物机体的生命现象及其内在机制。2. 生理学的历史可追溯至17世纪,以实验为特征的近代生理学起源于此时。英国医生哈维在1628年发表了关于血液循环的研究,实验证明了心脏在血液...

生理学的名词解释
生理学释义:研究有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包括人体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和植物生理学等。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个主要分支,是研究生物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特别是机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实现其功能的内在机制的一门学科。发展历史 以实验为特征的近代生理学始于17世纪。1628年英国医生哈维发表了有关血液循环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