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相声与中国相声有什么不同

日本相声与中国相声之间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相似之处?
那我看电视怎么总觉得日本的相声一点读不好笑???究竟他们笑点在哪????

日本有和相声相似的艺术形式,单口叫做落语,对口叫做漫才。日本的相声是有段位的,年轻人要从低段开始往上。而且,段位跟演出场所是挂勾的,一些高级的演出场所,低段位的演员是不能去的。
漫才,日本曲艺的一种 。又称万岁或万才 。一般由两人表演,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见长,类似中国的对口相声。漫才源于古代日本人大年初一拜年表演的万岁。即把拜年作为一种仪式,由艺人头目和配角为一组,头戴乌纱,身着大礼服,到各家以风趣吉祥的语言道贺,然后击鼓表演歌舞。据说这种歌舞模仿的是唐朝的踏歌舞。这种表演在镰仓、室町时代称作千秋万岁,民间出现了许多艺人。发展至江户时代,甚至连爱知县的很多人都来江户町表演万岁卖艺。到了明治时代,万岁的内容已不单纯是拜年贺词,而是把传统的《三曲万才》和《御殿万岁》融为一体,改称万才,并由艺人园辰于1887年首次作为舞台艺术搬进了剧场。万才后来又改作漫才,形式比以前更加丰富多彩。不仅融进了口技、舞蹈、歌唱等艺术,而且出现了戏剧漫才 (相声剧) 、多口漫才 (多口相声)以及女漫才师表演的漫才。

1949年后,一大批以侯宝林为代表的从中国共产党建政之前就在说相声的演员逐渐转型,将相声的内容加以改造,去掉了大量色情、挖苦别人生理缺陷之类的段子。相声快速普及,成为全国性、全民性的曲艺形式。相声的流行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它是一种以声音为主的艺术,适合以被普及的无线广播作为主要媒体。相声被称为“文艺战线上的轻骑兵”。
除了重新整理的传统相声之外,初期还有很多讽刺型的相声,讽刺“旧社会”或者新时代思想落后的人。但由于共产党的政策,一些人意识到歌颂社会主义的相声的需要。1958年总路线时期,一批歌颂型相声开始大量出现。其间以马季等为代表人物。
尽管如此,在随后的文化大革命中,很多相声艺人遭到打压,曾一度让相声在中国大陆绝迹,只有一些歌颂型相声得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仍然能够演出。
文革之后,相声迅速走红。以 姜昆、李文华的《如此照相》和常宝华、常贵田的《帽子工厂》为代表的一大批讽刺“四人帮”的相声迅速流行。从前侯宝林等人的相声也重新在广播电台播出。
进入1980年代,在日益流行的曲艺形式小品的冲击下,表演形式简单的相声不再得到以电视为主要传播媒体的观众的青睐。一些新的相声形式,如弹唱相声、相声剧等被发展出来,但市场仍然不大(与此同时,相声的大量元素被吸收到小品中)。尽管如此,这段时间里相声还是获得了不小的发展:新一代演员涌现出现,各种内容和形式上崭新的相声段子不断登台,形成了有别之前的“当代相声”。其中无论是歌颂娱乐型还是针砭时弊性的段子,都很多深受大众欢迎的例子。在这一时期的各种大小文艺场合,相声仍是娱乐大众的主角。
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相声开始逐渐式微,新段子越来越少,脍炙人口的更是凤毛麟角,而且内容中讽刺时政的内容也日益罕见,老式的纯娱乐风格相声开始逐渐占据绝对主流地位。在此同时,包括许多知名演员在内的相声演员离开了相声舞台转而从事其他工作,可是新人中能接班的却不多。相声的地位逐渐为繁荣的小品所取代。
在21世纪初,相声在中国大陆出于青黄不接的局面:老一辈艺术家纷纷陨落,1980年代当红的演员们对于相声的发展也表现出了力不从心的状态;在为了重振相声举办的“全国相声大赛”中,新生代亦始终不见勃兴。(中国中央电视台分别在2002年元旦、2003年元旦、2006年国庆节和2008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举办了四届全国相声大赛。首届和第二届受到了观众的好评,第三届第四届相声大赛却被指“看不到相声的相声大赛”。第三届相声大赛闭幕式中马季与主持人周涛和毕福剑合说的相声《学相声》成了马季最后的公开相声演出。)相声的发展前途不被多数人看好,但是在媒体以外的地方,许多以传统方式演出的相声剧团还是保留了一定水平并具有相当多观众的。在天津的许多小剧场与茶馆都可以听到相当精采的传统相声。而同样曾在茶馆传统方式演出的郭德纲在2005年之后的突然走红,虽然不同于真正的茶馆相声,但还是给观众带了一些对传统的认同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3
日本单口叫做落语,对口叫做漫才,日本相声大多配有歌舞杂耍的表演。中国相声也类似,像大保镖就有武戏,也有学打鼓,学曲艺之类的唱词,总体来说,中日相声差别不大
————————————————————
因为日本相声是给日本人听的,给中国人听当然就要汉化了,一些笑料肯定就体现不出来了,好比中国相声讲究韵脚,可是翻译成其他国家文化时,相同意思就不一定有韵脚,加上两地文化不同,不同的人对幽默的感觉不一样,中国相声中荤口能招笑,但有些国家就不一样,反而认为低俗(中国就是这样)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4
日本单口叫做落语,对口叫做漫才,日本相声大多配有歌舞杂耍的表演。中国相声也类似,像大保镖就有武戏,也有学打鼓,学曲艺之类的唱词,总体来说,中日相声差别不大
————————————————————
因为日本相声是给日本人听的,给中国人听当然就要汉化了,一些笑料肯定就体现不出来了,好比中国相声讲究韵脚,可是翻译成其他国家文化时,相同意思就不一定有韵脚,加上两地文化不同,不同的人对幽默的感觉不一样,中国相声中荤口能招笑,但有些国家就不一样,反而认为低俗(中国就是这样)
第3个回答  2015-06-19
落语跟漫才这俩其实也不一样。漫才最早叫万才或者万岁,年代比较早,最早就是拜年形式,有歌有舞。落语年代要稍微近代些,其实类似于国内的评书。最早都是讽刺时评类。我个人也一直欣赏不动落语,感觉落语太讲究。漫才是随着吉本壮大起来的,可以说吉本把漫才产业化了。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竞争十分激烈,新人辈出,当然由于太过激烈,一些艺人也就靠那一个段子,甚至一个词就能火上个一年,但也就一年了,一年后绝对没人记得你是谁。日本的电视业肯定比国内轻松的多,所以在趣味上,普遍要“三俗“些,当然为了收视率,为了搞笑,也是竭尽其能。国内相声干不过日本,我觉得就是电视的影响没发挥好,目前的环境也发挥不了多好。相声毕竟是大众艺术,没有庞大的基数去搞,没有庞大的观众群,没有一个载体肯定发展不起来。漫才就是典型的商业体现。而落语电视上效果就不行,收视率差了去了。国内相声状况有点像日本落语的状况。
第4个回答  2015-06-19
中国相声讲究的是说学逗唱,主要是语言上的;而日本相声讲究肢体语言,靠一些夸张的动作博观众一笑。我认为区别就在这,而且我看日本的相声真是一点也不搞笑,这可能是地方文化的差异导致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