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949-1956年期间的事件(好坏全要)..谢谢!!

对于这段历史,我脑子现在几乎是一片混乱,希望某位好心人可以帮我整理一下哈,历史书里写得太乱了,思路很难理清楚... 拜托拜托
哇塞... 二楼的考试大纲....哇..也不错丫。呵呵,只是里面有很多内容是重复的哈...以后要注意点噢~
谢谢你们大家呀~ 很感谢很感谢

1.考试说明要求及版本内容归纳
《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的整理 考试说明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围绕一届政协、开国大典和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尝试情境体验和理性分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联系西柏坡会议和人民解放军军事上的胜利,结合本课内容,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成立新中国的准备工作。)
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历史过程与意义。(运用相关文献史料来帮助学生理解三大政治制度的基本含义。)
3.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结合中国国情并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比较,分析现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色和形成原因,)
4.感受新中国成立的神圣和庄严,体会人民民主的意志得到反映的喜悦,加深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价值观的认同。 2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决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1954年9月,一届人大举行。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根本制度。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教学要求》之“史论共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的整理 说明
1.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重大外交活动。(联系当时的世界形势的风云变化情况,分析中国外交政策制定和调整的背景,)介绍新中国外交活动中的一些精彩片断,增强历史的生动感和鲜活性,引导学生更好地感悟历史。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应当引导学生分层把握并运用史实加以说明。
3.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值。 2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系 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会议。
1955年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教学要求》之“史论共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同时,在世界上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的整理 考试说明
1.概述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等有关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结合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调整生产关系、恢复国民经济等内容,引导学生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可能性及条件,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用列表的形式,从方针(原则)、形式、结果(特点)等方面,帮助学生归纳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联系“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等内容,从政治体制和经济关系两方面完整地认识中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容。.援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材料,引导学生历史地看待三大改造,正确认识其历史意义和遗留下来的问题。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必修一P114)。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并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为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对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改造,由此开始起步。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较短的时间里,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教学要求》之“史论共享”: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几千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基本结束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中国人民获得了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解放,中华民族开始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的整理 说明
1.概述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的主要思想。联系必修Ⅰ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必修Ⅱ中“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等史实,帮助学生认识毛泽东思想的产生背景和实践意义。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50年代末,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是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进程如影相随的,是建立在具体的阶段性影响的基础上的,可以先做阶段性分析:特定时期—特定内容—特定影响,再做出宏观的概括和整合。
2.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可以援引毛泽东著作(含诗歌)和党的会议决议等史料,参与学生的诵读感悟及理性提炼的学习过程,科学地多方面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理性地并且充满感情地评述共产党人的业绩。
3.体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而不断探索、不懈奋斗的丰功伟绩和创造品格,并且学会感恩。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等方面的论著以及思想主张;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集中地体现在《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教学要求》之“史论共享”: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及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井冈山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提出成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阐述,成为这一时期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则是新历史条件下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也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的整理 考试说明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在内的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知道科技进步对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所能产生的影响,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自主创新的科技要领先世界的价值观念。联系专题二的古代科技,与新中国科技做一比较,既明确古今科技的若干差异,又增强民族自豪意识。 26.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两弹一星”、载人航天、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轨道。2003年10月,中国 “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杨利伟。《教学要求》之“史论共享”新中国科技进步的作用:
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在困难的条件下艰难起步,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科技人员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中国的科技进步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成立新中国的准备工作:( 联系西柏坡会议和人民解放军军事上的胜利、一届政协)
成立过程: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国大典(时间、地点)
意义:①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统治者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②新中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③新中国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④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时间、地点:1954年9月、北京。
(2)内容: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性质:是新中国的根本大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内容:
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③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④意义:宪法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3)意义: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
3、阐述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历史过程与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①初步建立:1949,②发展到新阶段:1956年。③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背景。②目的。③法律保障。④五大自治区。
⑤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结合中国国情并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比较,分析现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色和形成原因
5、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外交。
(1)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从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背景:(联系当时的世界形势的风云变化情况)
内容:
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同时,在世界上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2)重大外交活动
1.1949年底,10多个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2.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缔结。
3.1953年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4.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5.1955年,万隆会议(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 方针。
6.概述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等有关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
可能性及条件(结合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调整生产关系、恢复国民经济等内容)
中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容(从政治体制和经济关系两方面完整地认识、用列表的形式,从方针(原则)、形式、结果(特点)等方面,归纳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
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几千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基本结束了。
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人民获得了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解放,中华民族开始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7、概述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的主要思想。
产生背景(联系和必修Ⅱ中“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内容: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集中地体现在《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
实践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则是新历史条件下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构建体系
新中国历史总体回顾
新中国60余年历史(1949年至今)回顾
历史分期 历史年代 时段特点
过渡时期 恢复时期 1949-1952 恢复经济
巩固政权
改造时期 1953-1956 三大改造
十年曲折发展 1956-1966 曲折发展
十年文革时期 1966-1976 严重破坏
二年徘徊时期 1976-1978 停滞不前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8年至今 改革开放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不知道楼主需要怎样的答案,我觉得一楼“小冰衣”的回答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清那个时期的历史。
如果楼主想要进一步的复习资料,请下载下面的文档:
http://eblog.cersp.com/UploadFiles/2008/10-31/1031582612.doc
---------------------
1949-1956年期间的事件我整理了一些,但仅仅看这些事件的话,会更混乱,呵呵^^

公元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公元1950年
•2月14日,中苏两国政府缔结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施行,土地改革运动展开
•10月8日,毛泽东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布赴朝参战的命令;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到达朝鲜前线
•10月10日,《关于纠正镇压反革命活动的右倾偏向的指示》颁布,中国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

公元1951年
•5月23日,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正式签订,西藏和平解放
•5-7月,批判武训及电影《武训传》,形成了建国后文化思想战线上的第一次批判运动。
•10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出版发行。此后,在全国掀起了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
•10月,增产节约运动在全国各条战线蓬勃展开,涌现出一大批革新能手、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推动了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发出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指示,“三反”运动在全国开展

公元1952年
•1月26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发出开展五反斗争的指示,全国大中城市展开对违法资本家的五反运动
•6-9月,中国在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
•7月1日,新中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通车。
8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积极推行民族区域自治。

公元1953年
•1月,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6月15日,中国毛泽东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朝鲜战争结束
•10月,中国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又对油料、棉花和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供应
•12月16日,中国共产党中央作出《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全国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公元1954年
•6月底,周总理应邀访问了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和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准则。
•9月,中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2月,中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选举毛泽东为名誉主席,选举周恩来为主席
•中国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建成
•中国长江、淮河发生大水灾

公元1955年
•3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通过《关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决议》
•4月,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
•8月,中国与美国开始举行大使级会谈
•9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
•10月,中国共产党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农业合作化高潮兴起

公元1956年
•1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会后全国出现“向科学进军”新风
•4月,中国领导人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7月,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首批12辆解放牌汽车驶下装配线。
•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中国举重运动员陈镜开打破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为中国运动员创造的第一个世界纪录。

(再给一个网址:http://news.ifeng.com/special/60nianjiaguo/60biaozhirenwu/dashiji/
-------------------------
以上是综合了几份资料整理出来的,希望对楼主有帮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9-08
1949年到1956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建国之后当时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因为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还没有全部完成。
为此,我党通过追歼残匪与和平解放西藏等斗争,基本完成了祖国大陆的解放事业;又通过建国初期三大运动(抗美援朝运动、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还通过“三反”、:“五反”运动纯洁了干部队伍,开始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再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以及合理调整工商业等措施使国民经济于1952年底得到恢复。
1953年开始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6年底完成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1949-1956年期间的事件(好坏全要)..谢谢!!
《教学要求》之“史论共享”: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几千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基本结束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中国人民获得了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解放,中华民族开始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

1949年到1956年的历史事件
1949年大事记: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第一届全国政协会的胜利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50年大事记:朝鲜战争、全国解放战争基本结束 1951年:西藏解放 1952年:三反五反运动开始、炮轰金门 1953年:三大改造 1956年:八大召开,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 可能有错的地方,大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到1956年的大事
1、1949年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10月2日:苏联政府决定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0月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毛泽东为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席。10月13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召开常委...

这里求1949-1956过渡时期重要事件时间轴!!!
1.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2.1953年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逐步进行三大改造 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1956年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

请教一下1949至1956年的中国历史。
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长春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沈阳机床厂建成投产,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在武汉开始修建,大批量电子管生产工厂在北京正式投产,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修建的康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建成通车……,...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1949——至今)
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制度。 1955年: 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万隆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 1956年: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5型歼击机);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

这里求1949-1956过渡时期重要事件时间轴!!!
明确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2. 1953年,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启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逐步推进三大改造。3.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 1956年,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建国60年大事件回顾
1949年11月11日,中央军委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现已宣布成立,这一天被定为人民空军成立日。空军的首任司令员是刘亚楼,政治委员是肖华。初创时期的空军尽管部队不多,力量弱小,却仍然提负起了祖国的防空任务,并且在1950年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战火中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有什么重大事件?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即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毛泽东主席用他那带着湖南口音的洪亮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2.1950年抗美援朝,跨过鸭绿江 1950年6月25日,朝鲜...

1949年到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在政治领域发生那些重大变动和...
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1)1949年9月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 (2)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