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用的筷子是怎么演变而来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28
筷子的发展贯穿历史的发展,作为一种文化,筷子也渐渐与政治产生联系。在商纣时期,纣王曾经命人为他私自打造了一双象牙做的筷子,这件事被大臣箕子知道后, 箕子便开始担忧纣王有生活腐化奢侈的苗头,因为纣王已经有了象牙筷子,而为了更好的配套使用,就会想要拥有犀玉酒杯;现在用象牙制作筷子,那么不久便不满足于普通的食物,进而想要吃大象和豹的胎;这样天天想着吃奇珍异品,用品华贵奢侈,便会只想着自己享乐,会荒废朝政,不知进取。
  于是,箕子便面见纣王,对他说:“我害怕用象牙筷会导致恶性发展和不良结果,因而希望大王可以改正自己的行为,不要使用象牙筷。”商纣王觉得箕子一派胡言,将他赶了出去。自此五年以后,纣王开始设酒池,建鹿台,戏美人,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商国的社会越发混乱,统治残暴腐败,不久便亡国了。从一双筷子便可以看出腐败的前兆,慢慢的会欲求不满,最后走向灭亡,这是多少亡国君主的写照。
  古代像这种利用筷子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例子不在少数。在刘邦与项羽对峙时期,一次刘邦被楚军围困荥阳,粮草即将断绝,刘邦本想采用郦食其的谏言分封六国后人以求脱困,谋士张良察觉其中不妥,以一双筷子向刘邦比划并阐述了八项不妥,刘邦才恍然大悟。
  除此之外,在汉景帝时,有一个有名的军事家叫周亚夫,他是汉朝开国功臣周勃的儿子,而且军功赫赫,但他脾气很差,汉景帝不放心他。一次汉景帝邀请周亚夫到宫中参加宴会,但是汉景帝却没有给周亚夫筷子,心高气傲的周亚夫到发现自己没有筷子时,便大声向宫女要筷子。于是皇帝就问他:“难道这你还不满足吗?”这时周亚夫才知道皇帝的用意,便不再作声。宴席过后,皇帝看着周亚夫的身影说到:“此人不能留。”周亚夫死都没想到是一双筷子让他走向灭亡。
  筷子是政治的象征,而筷子也是政治的一种反映,君主以筷子识人,喻人,都是筷子融入政治的表现。筷子可以预知政治之腐败不无道理,民间就有民歌唱:
  “帝王盛宴金满堂,象著一动银千两。贫民破碗舀清汤,竹筷难捞几粒粮。 ”
  这便是“以筷预政”。
  筷子作为生活中最常用的餐具,在重视礼仪文化的古代,被赋予了各种独特的内涵
  在古代,使用筷子要十分注重对象,不同的辈分和身份之间所用的礼仪是不同的。在明初时期,有一才子名唐肃,明太祖欣赏他,便喊他进宫“待膳”。但他却忘记了身份之差,朱元璋面前摆放横筷,引起皇帝大怒,被革去官职,发配充军。
  而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他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筷子习俗。在一些土家族中,客人如果想表示吃饱了,不必再盛饭了,就可以将筷子摆为十字形,主人便知道他的意思;而在一些彝族的主人家,若是没有吃饱,但是又不好意思自己盛饭,可将筷子放在碗的右边,主人看到便会主动为你盛饭,如果吃饱了就可以将筷子放在碗的左边与主人闲谈。
 
第2个回答  2020-09-28
筷子是我们日常吃饭的餐具,也是世界上最常用的餐具之一。一般由木头、竹子制成一些精美的筷子由骨、象牙、银制作,并在筷子顶部加以雕刻,十分精美。

据说中国人使用筷子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下面我们从一双筷子来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一、三代时期
筷子古代称之为梜,汉代称箸,明代开始称“筷”。《礼记》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韩非子喻老》中记载:“昔者纣为象箸”纣王是商的国君,由此可见,筷子至少有三千年的使用历史。关于筷子的民间传说有很多,一者说,是姜子牙收到神鸟启发发明了竹丝筷子;又者说是妲己为了讨纣王开心用发簪发明了筷子;还有的说是大禹在治水的途中发明了筷子。

二、秦汉魏晋时期
这个阶段的筷子有的用象牙磨制而成,《淮南子》中记载,糟丘生乎象箸。这就是证据。普通百姓一般用得竹木筷子。从这个“箸”字就可以看出。汉代有个关于筷子的小故事。

讲的是汉景帝刘启试探宰相周亚夫。邀请他来宴席,赐给他肉而不给筷子。周亚夫向汉景帝要筷子。后来周亚夫因为一双筷子而失去了汉景帝的心。

魏晋时期筷子融入了道教的神秘巫术中,《神仙传》只有记载葛玄常与客食,玄以口中饭,尽化为蜂,数百落于客身,客皆投匕箸惊恐。这是一个道士利用筷子变的魔术。古籍中还有记载,道士用筷子给人治疗打嗝。

南北朝时期,筷子已经融入了民间的风俗中。祭祀要用到筷子。妇人求子也用到筷子。《玉烛宝典》中记载:“妇人以一双竹箸掷之,以为令人有子。

三、唐宋期间的演变
大唐期间,皇帝开始用金筷子。还始兴送玉筷子。李白的诗作《闺情》玉箸夜垂流, 双双落朱颜。

在唐五代,筷子还衍生出了筷子给人治病的功能、选拔人才的巫术,甚至绘画中也加入了筷子,筷子还有给人看相的功能。我记忆中我的家乡就有请筷子神的习俗,我亲眼见过,我姥姥请筷子神。

由此可见,这个时期,筷子从材料上有了革新、艺术上也有涉及、亲友护送筷子,表示吉祥。筷子全方位的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中了。

四、元朝期间

元朝的一大特色就是筷子相关的传说故事有了很大的发展。

元有用筷子劝说人要爱护动物。《胡海新闻夷间续志》中有记载。

元好问曾在《续夷坚志》写了一则“非珍膳不下箸”的故事讽刺奢靡成风。《续夷坚志》中还有一则“旬会之异”的故事,主要写的是友谊。

五、明清时期

明代也有用筷子治病的风俗。相传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第三十八卷就有记载筷子治病的方法。

清代使用筷子的风俗已经很兴盛了。《红楼梦》中有很多关于筷子的记载“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犟的过他."说的众人都笑起。”

清朝的春饼、烤鸭都是用筷子辅助食用的。

明清时期,筷子正是更名为“筷子”,也确定了为筷子长25公分左右、四方体的样子。

筷子文化
后来筷子传入了东亚的很多国家,有了不同的变化。什么才是中国筷子呢?

首先是一头方一头圆,这象征着天圆地方;手持筷子三个手指同时握住,这象征着天地人三才的意思。

然后还有阴阳理念,筷子是两根,象征着合阴阳二为一,如果吃饭的时候缺一双筷子,中国人一般会说,这里少一双筷子,而外国人可能会说,少两根筷子。夹菜时一根筷子动一根筷子静,动为阳,静为阴,此为两仪只像。

筷子的长度为七尺六分,象征着人的七情六欲。

总结
筷子在中国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经过三千多年的使用,筷子早已一双简单的餐具。它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里。小孩子学筷子,要学礼。家里的长辈不同筷子,小辈的就不能动,这是对长辈的尊敬。家里请人吃饭,会说:“不就是多双筷子的事情嘛!”过年要用新筷子,这是吉祥的寓意。不仅局限于餐桌,外国人看起来是“两根小木根”我们看来它是我们文化的传承。
第3个回答  2020-09-28
中国人用的筷子是由手抓饭而演变过来的,而五指抓饭看似非常像筷子,慢慢的有5只爪棒演变成用筷子。中国人用的筷子是由手抓饭而演变过来的,而五指抓饭看似非常像筷子,慢慢的有5只爪棒演变成用筷子。中国人用的筷子是由手抓饭而演变过来的,而五指抓饭看似非常像筷子,慢慢的有5只爪棒演变成用筷子。中国人用的筷子是由手抓饭而演变过来的,而五指抓饭看似非常像筷子,慢慢的有5只爪棒演变成用筷子。中国人用的筷子是由手抓饭而演变过来的,而五指抓饭看似非常像筷子,慢慢的有5只爪棒演变成用筷子。
第4个回答  2020-09-28
筷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代,之所以得名与江南民间忌讳有关。说起为人类饮食服务的历史,这筷子可以算得上刀叉的老祖宗。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茹毛饮血”,主要靠手抓吃食物,自从“人猿相揖别”之后,人们发现把食物做熟了吃更有滋味。先秦时代,人们吃饭一般不用筷子。根据《礼记》中的记载推测,当时人是用手把饭送入口内的。后来由于人们在烧烤食物时,不可能直接用手操作,需借助竹枝一类的工具来放置和翻动食物,在炊具中烧煮肉块和蔬菜的羹汤,也要用它们来取食,久而久之,聪明的先民逐渐学会用竹条来夹取,这就是筷子最早的雏形。筷子古时候单叫箸,箸的起源可追溯到周代,《礼记》、《荀子》、《史记》都提到箸,在《韩非子》特别提到以荒淫奢侈闻名的纣王,使用“象箸”进餐。浙江大学游修龄教授认为:东西方出现进食工具筷子和刀叉的不同,和环境有关系,筷子要发源于有竹子的地方。而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箸从竹声。”则恰好验证了这样的结论。不过《札记》上说:“羹之有菜者用祛,其无菜者不用梜。”而从造字法来看,“梜从木”被有些学者认为是木头筷子。回想我国北方多木,南方多竹,祖先就地取材,竹木均成为我国最原始的筷箸原料还是可能的。研究表明大约到了汉代以后,才普遍使用筷子。后来,“箸”又演变为“筷”,与我国古代江南水乡民俗讳言有关。民间行船时讳言“住”,而船家行船又偏偏在吃饭时离不开箸,二者同音,索性改成“快”,后来为了和常说的“快”区分开来,便加上了竹子头。
第5个回答  2020-09-28
那么中国人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筷子的呢?在我国江淮东部龙庄出土的42根骨箸,还有青海出土的骨箸,距今都7000年了。但一是发现数量少,不能当成当时中华大地上普遍的餐具。再者,按我们的生活常识,筷子就是两根小棍,谁知道当时人们还拿它有没有别的用途。中国最早的筷子是安阳殷墟1005号墓发现的6支铜箸头。这就是为进餐准备的。所以,学界认为筷子当被做餐具使用是在商代。以后慢慢取代了刀叉,到了战国时筷子成为餐桌上的主流,从此我们中国人开始大规模地使用筷子了,而刀叉进入到了厨房,很难再登大雅之堂。为什么用筷子取代了刀叉呢?这是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结果。在商周时期,中国的烹饪技术摆脱了原始的状态,进入到饮食的文明时期。让我们来看看西周的王室和贵族的标准饮食。这时候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周代八珍"。它由2饭6菜组成:"淳熬"(肉酱油浇大米饭)、"淳母"(肉酱油浇黍米饭)、"炮豚"(煨烤炸炖乳猪)、"炮牂"(煨烤炸炖母羊羔)、"捣珍"(合烧牛、羊、鹿的里脊肉)、“渍”(酒糟牛羊肉)、"熬"(类似五香牛肉干)、"肝"(烧烤肉油包狗肝)。这些“八珍”可是厨师事先对食物精加工的,工序很复杂。事先就把食材进行了加工成适合入口的大小块,端出来的菜品已经切好做好了,所以,吃饭时当然不用自己在用刀叉进行分割了,只要用筷子夹住送入嘴中就行了。因为“周代八珍”是中国各地方菜系的鼻祖,所以筷子成为古代中国饮食的主流餐具。所以,在商周及其以后的春秋战国时期,用筷子的则是贵族,用筷子吃饭在当时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之后才慢慢向民间推广普及,取代了刀叉。当时以华夏文化为主的中原文明,讲究华夷有辨,要将自己先进的文明和周围游牧民族区分开来,游牧民族的饮食特点还是以食肉为主,离不开刀叉。所以,筷子就成了先进文化的代表。属于华夏文明的边缘地带使用刀叉,或者底层的打渔狩猎贫苦人使用,因为刀叉对于简单肉类加工比筷子实用多了。后来,中原周边的少数民族受到了华夏文明的影响,也开始提高自己的地位,开始用筷子。但是,还要切肉、吃肉,怎么办?于是,出现了这样的餐具。
这就是“刀筷组合”。 餐刀和筷子套用,而且装在一起,方便携带。吃饭既显得贵族气质有格调,还具有实用切肉的功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