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农民是怎样生活的

如题所述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富裕的农民即地主可以雇佣穷苦农民为其干活,中等的自己维持个一亩三分地,穷的给地主干活。

1、政治方面:

是山河巨变的年代,清政府即将灭亡,保皇党失去了影响力,革命党成为时代先锋,推翻帝制后进入共和,但是袁世凯试图复辟,复辟失败后中国失去了一个权威的中央政府,进入军阀混战年代。

2、思想方面:

帝制失去人心,但是专制还是主要思想,民主作为一个词开始流行,尽管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其内涵。各种政治思潮、人文思想此起彼伏,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思想大解放年代。

3、社会方面:

是一个战乱年代,枪声此起彼伏,战乱时有发生,军阀土匪横行。

4、经济方面:

落后于世界,并且由于战乱,经济还在向下,很多地方民不聊生。

扩展资料

1919年 “五四”运动爆发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

有学者指出,“这个新政治是从对政治的拒绝中、在“思想战”的硝烟之中产生的。文化和伦理居于新政治的核心。

这是现代中国的第一轮“文化与政治的变奏”,我们将在“短促的二十世纪”一再听到它的回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7

连年战乱和饥荒导致国民党政府对农村基层控制力基本丧失,外来商品的倾销使得大量民族资本、手工业者和农民破产。整个十年建国期间,中国都长期处于内忧外患环境,地方的基层管治还须倚赖地主豪绅,国府并未能完全掌控农村政权,导致其施政收效甚微。

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其次是中国的农业经济跟欧美的农业经济根本不同,中国属于一种小农经济,由于经营规模小,透过机械化实现农业现代化,这必须籍壮大工业并从农村大量吸取劳力,从而把农业人口控制在总人口的20%以内为前提,以当时中国落后的的工业水平显然是做不到的。

既然无法实现机械化生产,也就难以实现农产品商品化,难言把整个农业推进入市场经济的轨道。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爆发连串灾荒,水利建设停滞不前,技术落后,不断的内战和紧接着爆发的抗战,最终把农民推向了难以生存的边缘。

扩展资料

20世纪初年的农民运动为后来的中国农村贡献了两个模式,和一种政权结构,一个是运动模式,一个是战争(军事)模式,再加上一个由最贫苦的农民主宰并接受知识分子指导的乡村政权,它们在以后的岁月里起了巨大的作用。

农民问题是是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中的根本问题。中国农民问题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翻身解放和共同富裕。

毛泽东一生高度重视农民问题。毛泽东对中国农民问题的探索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界,分为两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前,通过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政治革命,解放农民;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农民共同富裕。

毛泽东在解决中国农民问题方面,既经历了巨大的成功,也走过了曲折的弯路。正是在毛泽东的带领下,中国农民才永远地站起来,开始堂堂正正地做人,并迈开了通向共同富裕道路的大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民运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06

连年战乱和饥荒导致国民党政府对农村基层控制力基本丧失,外来商品的倾销使得大量民族资本、手工业者和农民破产。

整个十年建国期间,中国都长期处于内忧外患环境,地方的基层管治还须倚赖地主豪绅,国府并未能完全掌控农村政权,导致其施政收效甚微。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其次是中国的农业经济跟欧美的农业经济根本不同,中国属于一种小农经济,由于经营规模小,透过机械化实现农业现代化,

这必须籍壮大工业并从农村大量吸取劳力,从而把农业人口控制在总人口的20%以内为前提,以当时中国落后的的工业水平显然是做不到的。既然无法实现机械化生产,也就难以实现农产品商品化,难言把整个农业推进入市场经济的轨道。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爆发连串灾荒,水利建设停滞不前,技术落后,不断的内战和紧接着爆发的抗战,最终把农民推向了难以生存的边缘。

扩展资料

农民是中国人口的最大多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广大农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中央决定,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顺应了新时代的新要求、新期待,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汇聚起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金十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9-20
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富裕的农民即地主可以雇佣穷苦农民为其干活,中等的自己维持个一亩三分地,穷的给地主干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农民是怎样生活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富裕的农民即地主可以雇佣穷苦农民为其干活,中等的自己维持个一亩三分地,穷的给地主干活。1、政治方面:是山河巨变的年代,清政府即将灭亡,保皇党失去了影响力,革命党成为时代先锋,推翻帝制后进入共和,但是袁世凯试图复辟,复辟失败后中国失去了一个权威的中央政府,进入军阀混战年代...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农民是怎样生活的
1、政治生活: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正经历着政权的更迭与动荡。清朝政府已经崩溃,保皇派的影响力日渐式微,革命派成为时代的先锋。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袁世凯的复辟企图失败后,中国陷入了一段缺乏权威中央政府的时期,各地军阀混战不断。2、思想观念:随着帝制的终结,人们开始对专制统治产...

20世纪中国农村与城市生活的变迁
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经历了显著的改善和提升。从年人均纯收入134元增长至4140元,反映了他们生活水平的巨大飞跃。2. 农民的饮食习惯经历了从经常挨饿到食物丰富的历史性转变。恩格尔系数的显著下降表明了他们饮食结构的变化,从70年代的70%降至50%,达到了小康水平。3. 衣着...

20世纪初期中国农村生活特点是什么?
20世纪初期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第一个高潮,当时的农业经济无论是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营方式上,还是在农业经济构成、农民生活状况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谓基本特征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发展、转型农业和非均衡性。士绅精英、村庄领袖的“参政”,在20世纪前期并未得到延续,从二三...

20世纪中国农村与城市生活的变迁
走平坦路,喝自来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读免费书,报医药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4140元,他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有了大幅改善和提高。农民回忆和统计数字见证了他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巨变。变化一:从天天耕作吃不饱到不种田却吃得好 【 今昔对比 】...

19世纪20到30年代中国农业家庭消费的特点及原因
原因:1840年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主权国家,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农民占社会人口的大多数。很多人也只能吃饱饭就很不错了。1912年民国成立后,虽然在制度上有了进步,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底层人民依旧苦不堪言。原因:当时我国处于闭关锁国状态,政治腐败,官僚资本结构...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民特征
以当时中国落后的的工业水平显然是做不到的。既然无法实现机械化生产,也就难以实现农产品商品化,难言把整个农业推进入市场经济的轨道。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爆发连串灾荒,水利建设停滞不前,技术落后,不断的内战和紧接着爆发的抗战,最终把农民推向了难以生存的边缘。

《骆驼祥子》社会背景分析是什么?
《骆驼祥子》社会背景分析,具体如下:以20世纪20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背景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国旧社会,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生活更加艰辛,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是造成主人公悲惨命运的根本。1936年,老舍的一位山东大学朋友谈起他雇佣车夫的经历与见闻:一位车夫买了...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们的生活情况?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们的生活情况 1、服饰方面:那个时候,服装的功能是遮体御寒。到1978年时中国人民的穿衣问题得到了解决,人人有衣穿,基本能够穿暖。但是服装供应还是比较紧张的,新衣服只有年节才穿。人们讲究朴素。农村人们日常的衣服上会打补丁。城乡人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凭布票购买衣物,而且...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的哪个时期?
20世纪 2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侵略,中国资本 主义经济发展迟滞,工厂倒闭。农村经济凋 敝。外无民族独立,内无民主制度,人民遭受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双重压迫。 军阀混战, 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帝国主义的侵 略和掠夺,加上 天灾 ,农民生活几乎陷入绝 境。美国提出 门户开放政策 。 1922年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