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奸雄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怎么样了?

如题所述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曹操却成了通缉犯。这一天,他易容改装逃到了中牟县,结果被县令陈宫给认出来了,立刻被关进了大牢。

半夜,陈宫审问他为何要暗杀董卓,曹操不屑地训了陈宫一顿,打算慷慨就义。没想到陈宫竟然大为感动,反而决定弃官,追随曹操一起讨伐董卓。

曹操和陈宫两人走了三天,到了成皋县时天色已晚,便前往投靠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吕伯奢非常高兴的招待了他们,还说要出去买酒。

曹操和陈宫等了很久,不见吕伯奢回来,忽然听到了磨刀声,以为吕家要杀他们卖给官府,便不分青红皂白的把吕家老小全杀光了,这才发现他们磨刀是为了杀猪宴客。

两人连夜开始跑路,跑了一半遇到买酒回来的吕伯奢。曹操不动声色,突然挥剑杀了吕伯奢,还丢下了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陈宫看曹操如此狠辣,想杀了曹操又不忍动手,便独自离开了。

扩展资料: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说了这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也是一种无奈,既然失手,不如一路走到黑,不然又能怎样?

当时被全国通缉,已是惊弓之鸟,以董卓的残暴,如果曹操行踪暴露,最后被捕,恐怕也是死无葬身之地,只是可怜了吕伯奢一家了。这件事也引得陈宫离他而去投了吕布,给他制造了不少麻烦,后来曹操的父亲曹嵩被陶谦的部将所杀,也是老天爷对他的惩罚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操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9

曹操逃走,先是被抓,被陈宫救下,一起逃亡,后因操不仁杀吕伯奢一家,陈宫弃之投了吕布,曹操回乡招兵买马,招贤纳士,开始逐鹿中原的一生。

亲戚叫吕伯奢,生卒年不详,成皋人。曹操的故人。曹操在离开董卓返回乡里的途中经过吕伯奢家,因怀疑吕伯奢家人将要谋害自己而杀死吕伯奢的家人。

故事内容

曹操刺杀董卓一事暴露之后,董卓下达追杀令,曹操为了保命准备逃回老家,不巧的是追杀令早就到了,在一县城被陈宫抓获,曹操谎称自己是客商,结果被陈宫发现,陈宫笑着说:曹孟德如成客商,那我陈宫是何人?你这个豪门公卿当然不屑于认得我,我可识得你啊!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原来陈宫之前在洛阳求官的时候见过曹操,只是当时的曹操看不起他,对他没有理睬而已!

陈宫命人把曹操压入死牢,准备用他的人头谋个一官半职,此时的曹操是绝望的,以为自己就要命丧与此,心中还是有很多的不甘。当天晚上,陈宫独身来到监牢询问曹操为什么刺杀董卓,曹操心知必死,便厉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慷慨激昂地抒发自己振兴汉室、治国平天下的大志。

令曹操意想不到是陈宫听完他的这番话之后,突然纳头叩拜,一直赞扬曹操是忠义之士,随后表示自己愿意追随曹操而去,其实董卓倒行逆施,天下英雄都想杀之,而曹操的刺杀就让他成为了当时被人敬仰的英雄。

陈宫把曹操放了出来,自己也跟随他一起开始了逃亡之路,沿途的关卡都在搜捕他们二人,而且两人的赏金加起来足足有三千担粮食,在当时的社会,有很多吃不上饭的人为了一点粮食都能拿出命来,于是他们两人就成为了那些人梦寐以求的猎物了。

两人逃到了一出宅院,这个宅院的主人是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刚开始陈宫还担心他会出卖他们,向官府通报,不建议曹操去拜访。但是曹操对非常自信的说:吕公义士也,断然不会卖友!进去之后,吕公看到狼狈不堪的曹操,心中大喜。

因为最近几日朝廷官员都是来捉拿曹操的,很担心他的安危,看到他没事自然也就高兴了,吕公对曹操可谓是招待周全,为了让他们喝上酒,不惜路途遥远出山为他们换酒。吕公刚出去没多长时间,两人刚要睡下,听到外面有吆喝之声:“把院门拦住,不要让那贼货跑了!快拿刀来,绑起来宰喽!

听到这里曹操相当吃惊,引起了他的怀疑:吕公以换酒之名去报告官府,他们要杀了我们领赏啊。陈宫陈宫也连声长叹“我早就说过,半斗粮谷就值一条人命!世道人心啊……”

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只能以死相拼了。两个人立刻拔刀冲出去,见一个杀一个,一会时间就把整个吕府的人杀光了,但是杀到后院,两人才发现绑着一直刚被杀好的猪,陈宫这才恍然大悟:是我们多心了,误杀了好人啊,曹操见状,也知道自己闯了大祸,只能马上离开,不然等吕公换酒回来,看到这一幕,怎么解释啊,于是曹操和陈宫二人再次逃离。

两人连夜开始跑路,跑了一半遇到买酒回来的吕伯奢。曹操不动声色,突然挥剑杀了吕伯奢,还丢下了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陈宫看曹操如此狠辣,想杀了曹操又不忍动手,便独自离开了。

扩展资料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nìng wǒ fù rén,wú rén fù wǒ) 解释:宁可我对不起其他人,不能其他人对不起我。

该句最早出现在孙盛《杂记》中。曾经有人理解为 “难道是我对不起别人,没有别人对不起我吗?”,但是该理解不符合古汉语的特点,古汉语的反问句会有语气词或者宾谓倒叙,但此语明显没有。

对于该句的理解,也可以参考清代小说曾朴《孽海花》第34回:“你不要拉我,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我今天只好学曹孟德!” 的理解。

这段文字主要注意两个地方

一、既而凄怆曰

从人的心理角度上来看,人知己铸成大错,愧疚难当,悲怆恸哭者,乃人之常情,很简单的说,一个人在悲痛的时候,他说的话定然是饱含痛苦之情的,当他因为自责而悲痛的话,语句中的感情色彩更加是自愧难当的,这里总结来说,姑勿论曹操后来所说的话的意思,就从感情色彩来说,在曹操杀死吕伯奢一家以后,若是发表言论,那当然是愧疚悲伤的语句的。

二、“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为什么在“宁”和“毋人”上面加上双引号呢?当然是为了着重这两个词的意义了。

(1)“宁”字的意思有很多,比如说解成“宁愿”、“宁可”、“女子归省”等等等等,那么当代社会在“宁”字的解释中,有哪个解释能符合这一句话呢?

有两个,一个是“宁愿”、“宁可”;另外一个就是“难道”、“难道说”了(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那么“宁我负人”这一句话就有两个意思了:“宁可我辜负/对不起别人”和“难道是我辜负/对不起别人”。

那么来看“毋人”的意思了。

(2)“毋”字的意思也有很多,“毋”字有“不要”、“不”、“没有”、“无”等禁止的意思。

那么到底哪一种适合用在解释“毋人负我”一句上呢?

我们先看此前的一个说法:“不可天下人负我”,好了,这个解释里面,“不可”包含了两个意义:一是禁止词“不”,二是允许词“可”。

那么按照上面对于“毋”字的使用例子来看,要说成“不可”的意思的是“毋或”,只有“毋”是不能表示“不可”的,而在“毋人负我”这句中,“毋”是一个代词而非动词,那么适合的意思就是“没有”、“没有人”。

那么整句的解释应该怎么说呢?“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就应该是:“难道是我辜负\对不起别人,没有人辜负\对不起我吗?”

在这句话里面,不可能把“毋人”解释成“莫叫人”、“不可天下人”,为什么呢?把“莫叫人”摊开来说,就是:“不要让人”,把“不可天下人”摊开来说就是“不可让天下人”,就是说,即使勉强把“毋”解释成“不可”、“莫”等意思,但是这句话里面却缺少了一个词,就是要解释成“让”、“使”意思的词。

这个词可以说是整句中的重心词,也就是说,这个词是不可省略的。然而“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一句中正是没有解释成“让”、“使”等意思的词,那么这句话的解释就不可能解释成“宁叫天下人负我,莫叫(不可)天下人负我”了。

所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应该是一个反问句,自责的反问句,“难道是我对不起别人,没有人对不起我吗?”

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遂行。 --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回) (演义中误作“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其实是别有用心,实为贬低曹操。而曹操原话又加上说话的语调则更能说明他是在进行自我安慰。 )

解释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解释:我曹操心怀天下,若天下太平,我死不足惜。但汉末天下纷乱,我死后谁来诛董卓匡扶天下?天人虽多但又有谁?有志有能,能够做到?恐怕只有我一人吧!我之命要为将来天下人博取幸福。

所以为了以后将来,我不得不慎。凄惨悲伤道:“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心态【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对于普通人在那个时候死了是无足轻重的,但曹操死了,历史就会改变。

公元189年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从小道逃归乡里。董卓大怒,行文郡县缉拿。途中曹操投宿故友吕伯奢家,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逃至中牟(今河南鹤壁西)为亭长所疑,带至县府。时捉拿曹操之公文已至中牟,功曹知其即为曹操,但以世乱,不宜拘天下英雄,请县令释放曹操。曹操死里逃生,至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且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19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曹操逃走,先是被抓,被陈宫救下,一起逃亡,后因操不仁杀吕伯奢一家,陈宫弃之投了吕布,曹操回乡招兵买马,招贤纳士,开始逐鹿中原的一生。

亲戚叫吕伯奢,生卒年不详,成皋人。曹操的故人。曹操在离开董卓返回乡里的途中经过吕伯奢家,因怀疑吕伯奢家人将要谋害自己而杀死吕伯奢的家人。

扩展资料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于麾下;生活上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2-03
三国演义里有一段曹孟德刺杀董卓的描写,写到曹操借了司徒王允的七星宝刀前去刺杀董卓,没想到被识破,情急之下假装献刀,然后又假装试马,骑马出城逃走。
第4个回答  2019-09-19
曹操逃走,先是被抓,被陈宫救下,一起逃亡,后因操不仁杀吕伯奢一家,陈宫弃之投了吕布,曹操回乡招兵买马,招贤纳士,开始逐鹿中原的一生。

一代奸雄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怎么样了?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曹操却成了通缉犯。这一天,他易容改装逃到了中牟县,结果被县令陈宫给认出来了,立刻被关进了大牢。半夜,陈宫审问他为何要暗杀董卓,曹操不屑地训了陈宫一顿,打算慷慨就义。没想到陈宫竟然大为感动,反而决定弃官,追随曹操一起讨伐董卓。曹操和陈宫两人走了三天,到了成皋县时天...

赤壁之战结束后曹操干嘛去了? 后来又发生了什么?
败走华荣道,当然这是假的!回了南郑曾经叹息郭奉孝,然后休息一段时间在战吴,无功,然后杀害马腾赶走马超再是功占汉中,之后在一次功吴,说过:生子当生孙仲谋.无功,又发动汉中之战,又败!最后被关云长的进功逼得差点迁都,最后一代奸雄在疾病劳碌中死去。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也在所不惜。典型的例子就是,在《三国演义》的描述中,曹操刺杀董卓失败之后,他一路逃亡,犹如丧家之犬一般,在遇到父辈世交吕伯奢好心收留之际,他误以为吕伯奢报官,想要加害于他,于是先下手为强,将其全家杀之。

你是如何看待曹操杀吕伯奢的?
也就是只是只此一件事,一句话成就曹操“一代奸雄”之名。我觉得其实曹操误杀了吕伯奢全家后心里肯定是后侮的,但是杀已经杀了,与其让吕伯奢回家后,一个老头在那伤心、绝望、痛不欲生,还不如一刀杀了干脆。向吕伯奢解释,道歉又有何用呢?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都杀了!陈宫失望,遂于操分...

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
吕布刺杀董卓后,天下诸侯纷纷争抢地盘,曹操却没有这样做,他明白,汉献帝还活着,东汉需要振兴。于是亲自前往洛阳将无人问津的汉献帝及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接往许都。虽然汉献帝落魄成不像个皇帝,但曹操还是将他奉为天子,而且细心的曹操还办了一件非常体面的事情—送还赏赐。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最大...

一代奸雄曹操,为何被人认为是一个疑心重的人?
曹操曾经想要为国除害去刺杀董卓,但是并未成功,气急败坏的董卓四处抓捕,被逼入绝境的曹操走投无路,逃到了他父亲的拜把兄弟吕伯奢家中,吕伯奢对于到来的大侄子热情款待,并让家人磨刀杀猪,要给曹操压惊洗尘。可是生性多疑的曹操在听到磨刀的声音时,却怀疑是吕伯奢一家要谋害于他,就将吕伯奢...

曹操的墓葬到底在哪里?三国历史上说的72个疑冢真的是他的吗?
曹操是三国历史上最为出名的一方霸主,他打败袁绍,消灭吕布,挟天子以令诸侯,逼得刘备只能在蜀中之地不得出关,虽然在赤壁遭受过重创,但是不失为一代奸雄。曹操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在很多的方面的都可以体现出来曹操的生性多疑。比如说曹操曾经行刺董卓失败之后逃亡,后来在逃亡路经中牟县被捕,这个...

曹操曾经只身行刺过董卓吗
因为谁都知道曹操号称奸雄,最擅长装模做样骗取别人的信任,设计除掉他厌恶的人,比如“梦中杀人”之事和借扰乱军心杀掉杨修等,所以曹操决不是一个拍案而起,拔剑而出的莽夫,而且他也清楚即使杀死了董卓他也必死无疑,作为一代奸雄,自然不会愿意成为别人的争权夺利的棋子,更不愿成为这场斗争的炮灰...

曹操和曹丕相比 两人行为为什么截然相反
在汉灵帝死后,外戚董卓把持朝政,曹操起兵声讨董卓,虽然结局失败,却逐渐占据大义的名号,后来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打败起义军,收降卒30万,曹操的军事实力得到极大的扩充,迈入领兵步阵的格局中。董卓被杀后,曹操接受部下建议迎接汉献帝,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手段,虽为汉臣,实际上把持朝政。▲汉献帝其后又...

一身建安风骨,是奸雄还是枭雄,该如何评判曹操的一生?
由此可见曹操在民生方面做得也是非常优秀的。性格问题。曹操在历史上一直为人所诟病,其最主要的因素,应该就是其性格因素所决定的。其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心我。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仓皇逃脱。在逃亡路上吕伯奢好心收留,却落得个家破人亡的凄凉下场。其二,疑心杀华佗。曹操头疾复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