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战争时期的感人事迹、

最好是二战时期、不要重复的,其他战争的也可以,最好有读后感。
要六篇、不要太短了的,俄打印的、在这先谢谢大家了。
一定要救命啊,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0-15
(一)勇气 (DC.秋斯尼)

在英国举行的那次相当拘谨的军人午餐会上,大家谁也不认识谁。我坐在一个美国伞兵身边。他是第101空降师——一巴顿英雄部队的,约摸二十岁。像多数跳伞运动员一样,他长得比一般美国军人颀长些,而且肩膀很宽,看上去是个孔武有力的硬汉子。他胸前闪耀着的勋章缓带,比我记忆中任何将级官衔以下的人都要多。他开头有些怯生生的,不很健谈。但是过了不久,他的拘束消失了,给我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在大规模进攻开始的前一天(进攻法国前24小时),盟军向诺曼底空投了伞兵,这个年轻人就是其中之一。不幸的是,他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地方着陆。

那时候天差不多亮了,老早已经在脑子里记熟了的标志,他一个也没有找到,也见不到任何战友。他吹响了用以集合队伍的尖声警笛,却得不到任何响应。焦虑不安的几分钟过去了,他再吹一遍,还是一个人也没有来。他于是知道原定计划出毛病了,他现在是单枪匹马,完全陷落在敌人控制的土地上了。他懂得,必须马上找个地方隐蔽起来。

他着陆的地点,是在一个整洁的、收拾得挺漂亮的果园里的一堵墙附近。在熹微的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栋小小的红色屋顶的农家。他不知道住在里面的人是亲盟国的呢,还是亲德国的,但是他总得碰碰运气啊。他朝那房子奔去,一边温习着寥寥可数的几句法语,那是专为应付这种紧急状况而学的。

听到敲门声,一个年约三十岁的法国女人开了门。她长得并不漂亮,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她显然是刚从做早饭的灶间出来的,她的丈夫和她的三个小小的孩子——一个是婴儿,坐在一张高椅子上———坐在饭桌旁边,惊异地盯着他。

“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哦,当然啦。”法国女人说着便把他带进屋里。“赶快,你得赶快。”做丈夫的说,他迅速地把这个美国人推进壁炉旁边的一个大碗橱里,“砰”的一声关上橱门。

几分钟后,六个德国士兵来了。他们已经看到这个伞兵降落,而这一间又是附近惟一的房子。他们搜查得干净利落,转眼之间就找到了这个美国伞兵,把他从碗橱里拖了出来。 那位仅仅是由于藏起美国人而犯罪的法国农民,在被拉出厨房的时候,想要招呼他妻子一声,但是一个德国士兵一拳打在他的嘴上,他就说不出话来了。德国人命令他站到院子里,他并没有受到审讯,也不能向妻儿说一声再见,根本无所谓手续不手续,就被当场枪毙了。妻子呜咽,孩子放声大哭起来。

德国士兵知道怎样发落敢于掩护敌人的法国老百姓,不过对于如何处置他们的这个美国俘虏,却显然有一场争论。于是他们暂时把他推入一间棚屋里,把门闩上。棚屋后边有一个小小的窗口,由此望去,可以看到田野边缘的那片树林。那伞兵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

德国人发现他逃走了。他们一边跑到棚屋后边来追他,一边向他开枪。子弹没有打中目标。不过从当时的情况看来,逃脱是没有什么希望的。

他刚跑进树林——蓄意经营的、没什么灌木和杂树的法国树林——就听到周围都是追兵,互相吆喝着。他们分散开来,正在很有次序地进行搜索。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看来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了。他没有什么机会了。

对,还有最后的一次机会。伞兵振作起来押了这一注。他拼命往回跑,避开一棵又一棵的树,离开树林,再次跑进田野。他跑过了棚屋,穿过院子,院子里还躺着那个被杀害的法国人的尸体。这个美国兵又一次来到这户农家,敲响了房门。那位法国女人很快打开了门。她满脸苍白,泪眼模糊。他们面对面地,站了也许一秒来钟。她没有向她丈夫的尸体看上一眼,一直看也不敢看他一下。她直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他的到来使她变成了寡妇,孩子们变成了孤儿。

“你愿意把我藏起来吗?"他问。
“哦,当然啦。快!”

她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他在碗橱里躲了三天。法国农民的葬礼举行的时候,他是呆在那儿的。三天之后,诺曼底地区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队。德国人再没有来过这户农家。他们想不到需要再来搜查这间房子,因为他们不理解他们所要对付的这种人民。也许,他们理解不了,人类的精神竟然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两种勇气打败了他们——智胜他们的美国青年的勇气,和那位法国女人的勇气——她毫不犹豫地给了美国伞兵第二次机会。

我被这真实的故事里的两位主角迷住了。我常常想到他们,并把这个故事多次讲给美国驻法国和意大利的战士们听。不过我缺乏口才,总也不能圆满地表达出我对这两位卓越人物的看法。直到全欧胜利日以后,当我准备回国的时候,碰上了一位空军将领,他才把我感受到的确切地说出来了:
“青年伞兵有的是拼命的勇气。”他说,“在牢笼里,他看到了而且抓住了惟一的出路。他是个勇敢机灵的孩子。不过,那位法国妇女的勇气呢,是经常同你在一起,永远不会让你丢脸的。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
“幸福?”我惊奇地望着他。
“对,幸福。”将军重说一遍,“她懂得她信仰的是什么。”

(二)默契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在欧洲一处战场上,美德两国正在进行着一场阵地战。双方依托战壕和铁丝网相互拼命射击,伤亡很大。

在一次冲锋结束后,有一名年轻的德国士兵负了重伤,被铁丝网缠住,不断发出痛苦的呻吟。因为他滞留的位置非常靠近美军的阵地,没有人敢去救他。这时从美军阵地里爬出了一个同样年轻的美国士兵,他冒着枪林弹雨爬向了那个德国士兵。他的同伴见状都不约而同地停止了射击,德国阵地方向的枪声也渐渐地减弱了。

美国士兵逐渐靠近德国士兵,帮助他解开了缠在身上的铁丝网,并扶起他一步步走向德国阵地。此时双方的所有士兵都停止了射击,阵地上一片安静,只听到他们的脚步声。

年轻的美国士兵将受伤的德国士兵送到了对方的战壕中,周围的德军士兵赶忙开始照顾那名受伤的士兵。一名德军军官走了过来,向美国士兵敬了礼,又将自己身上佩带的一枚奖章别在了他的身上。然后目送美国士兵离开了战壕。双方没有对话,没有交流,只有默契。

那个年轻的美国士兵在一片寂静中走回了自己的阵地。当他的身影进入战壕之后,阵地上激烈的枪声又再度响起......

(三)最好的朋友

那是发生在越南的一个孤儿院里的故事,越南战争时期,由于飞机的狂轰滥炸,一颗炸弹被扔进了这个孤儿院,几个孩子和一位工作人员被炸死了。还有几个孩子受了伤。其中有一个小女孩流了许多血,伤得很重!

幸运的是,不久后一个中国医疗小组来到了这里,小组只有两个人,一个女医生,一个女护士。女医生很快的进行了急救,但在那个小女孩那里出了一点问题,因为小女孩流了很多血,需要输血,但是她们带来的不多的医疗用品中没有可供使用的血浆。于是,医生决定就地取材,她给在场的所有的人验了血,终于发现有几个孩子的血型和这个小女孩是一样的。可是,问题又出现了,因为那个医生和护士都只会说一点点的越南语和英语,而在场的孤儿院的工作人员和孩子们只听得懂越南语。

于是,女医生尽量用自己会的越南语加上一大堆的手势告诉那几个孩子,“你们的朋友伤得很重,她需要血,需要你们给她输血!”终于,孩子们点了点头,好像听懂了,但眼里却藏着一丝恐惧!

孩子们没有人吭声,没有人举手表示自己愿意献血!女医生没有料到会是这样的结局!一下子愣住了,为什么他们不肯献血来救自己的朋友呢?难道刚才对他们说得话他们没有听懂吗?

忽然,一只小手慢慢的举了起来,但是刚刚举到一半却又放下了,好一会儿又举了起来,再也没有放下了!

医生很高兴,马上把那个小男孩带到临时的手术室,让他躺在床上。小男孩僵直着躺在床上,看着针管慢慢的插入自己的细小的胳膊,看着自己的血液一点点的被抽走!眼泪不知不觉的就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医生紧张的问是不是针管弄疼了他,他摇了摇头。但是眼泪还是没有止住。医生开始有一点慌了,因为她总觉得有什么地方肯定弄错了,但是到底在哪里呢?针管是不可能弄伤这个孩子的呀!

关键时候,一个越南的护士赶到了这个孤儿院。女医生把情况告诉了越南护士。越南护士忙低下身子,和床上的孩子交谈了一下,不久后,孩子竟然破涕为笑。

原来,那些孩子都误解了女医生的话,以为她要抽光一个人的血去救那个小女孩。一想到不久以后就要死了,所以小男孩才哭了出来!医生终于明白为什么刚才没有人自愿出来献血了!但是她又有一件事不明白了,“既然以为献过血之后就要死了,为什么他还自愿出来献血呢?”医生问越南护士。

于是越南护士用越南语问了一下小男孩,小男孩回答的很快,不加思索就回答了。回答很简单,只有几个字,但却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因为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四)聂荣臻元帅与日本孤女

1940年8月20日,在八路军总部的统一指挥下,晋察冀军区、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发起了以正太铁路为重点的大规模交通破袭战——这就是后来所说的“百团大战”。
当时晋察冀军区的攻击重点是井陉煤矿和娘子关。战斗一打响,战士们势如破竹般扑向井陉煤矿守敌,迅速抢占了东王舍矿区。丧心病狂的日寇为阻击我军前进,不顾自己的侨民尚未撤退,便用迫击炮朝着东王舍村猛轰,矿区顷刻间变成了一片火海。
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火中,忽然半倒塌的日式房子里传来凄厉的呼救声和婴儿的哭喊声。三团一营的两名机枪手,毫不犹豫地冲进烈火中,背出了两个小姑娘和她们奄奄一息的父亲——她们的母亲已被本国军队的炮弹炸得粉身碎骨!
虽然战士们拿出了当时奇缺的急救包抢救,但两个孩子的父亲——东王舍车站日本副站长加藤清利终因伤势过重,死在了八路军前线的包扎所里。两个孩子成了孤女!
聂荣臻司令员听说后,下令将两个日本小姑娘接到司令部所在地——井陉县洪河漕村,派人给她们检查身体,还叫警卫员买来糖果等食品,后专门派人将她们送还到日本兵营。
1980年,《人民日报》发表了《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报道,在中日两国引起强烈反响。经多方努力,人们终于在日本宫崎县都城市找到了两个小姑娘中的姐姐——美穗子。当年,她和妹妹被送到日军兵营后,妹妹因病在石门铁路医院身亡。1980年,美穗子携全家来中国,向聂帅和帮助过她的中国人民表达了诚挚的感谢。聂帅救孤的佳话由此传遍了全世界。

(五)美国101空降师的格言——“Nuts”!

1944年12月16日,德军在阿登森林地区对盟军发动突然袭击。美军的战线开始崩溃,盟军的整个北翼受到严重威胁。12月17日,第101空降师接到战斗命令后,立刻向北驱车107英里,直扑巴斯托涅。巴斯托涅位于阿登东部公路网的中心。第101空降师的任务是夺占巴斯托涅,扰乱德军的交通线。12月20日,德军夺占了最后一条出入巴斯托涅镇的道路,把它孤立起来。德军在西线的胜利取决于击败第101空降师和占领巴斯托涅。强大的德军装甲与步兵部队试图从北面、南面和西面突破美军的防线,但每一次都被美军击退。第101空降师面对德军5个师的轮番进攻,始终坚守阵地,直到12月26日美军第4装甲师突破德军重围进入巴斯托涅为止。德军在要求被围在巴斯托克的美军投降时,只得到第101空降师副师长麦考利夫准将的回答:“Nuts!”在其后的3个星期中,第101空降师经历了巴斯托涅战役中最血腥、最惨烈的几次战斗。随后,它与美军第3步兵师一起,逐个清剿了阿登地区德军孤立的抵抗区,结束了德军在那个地区的抵抗。保卫巴斯托涅的英勇行为,为第101空降师赢得了“优异部队嘉奖令”。在美国陆军历史上,全师获得这一荣誉还是第一次。
(“Nuts”在大部分电影、电视剧中都被翻译成“神经病”;小说中翻译的是“屁话”;口语中译成“呸”......)

(六)给仇人一块面包

二战时期,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带领下,团结一致,浴血奋战,在付出巨大的代价之后,终于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战争胜利的当天,上万名疲惫不堪,无精打采的德国战俘排成长长的纵队,在荷枪实弹,威风凛凛的苏联士兵的押解下走进莫斯科城。
得知法西斯战俘进城的消息后,人们几乎倾城而出,纷纷涌上街头。在宽阔的莫斯科大街两旁,围观群众人山人海,挤的风雨不透。在围观的人群中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儿童。
苏军在战胜入侵的德国法西斯的同时,自己也付出了重大的伤亡。这些老人,妇女和儿童就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当中许多人的亲人,在这场异常残酷的战争中被入侵的德国法西斯杀害了。
失去亲人的痛苦把原本温和,善良的人们激怒了,他们怀着满腔的仇恨将牙齿咬得咯咯响,一双双充满血丝与复仇火焰的眼睛齐刷刷的向俘虏走来的方向注视着。
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大批的军队和警察出动组成一堵墙,排在愤怒的人群前面。
战俘出现了,近了,更近了。围观的人群开始骚动,有人喊出打倒法西斯的口号,有人叫骂着让杀人的凶手偿命,接着人群潮水般地向前涌。负责维持秩序的警察企图阻止,马上被汹涌人潮冲得七零八落,最后警察和士兵手拉手组成人墙,好不容易才将人潮挡住。
此时,战俘已经来到人群前面,他们个个衣衫褴褛,步伐蹒跚,每向前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他们有的头上裹着绷带,有的身带重伤,有的失去手脚躺在担架上不断发出痛苦的呻吟。
面对激怒的人群,德国战俘呆滞,木讷的目光中充满了恐惧与惊慌。出于求生的本能,他们不住的后退。许多战俘本来就身负重伤,疲惫不堪,在遭到如此惊吓后瘫软在地。担架上的重伤号被扔在地上,无力逃脱,拼命的哭号呼救。
这时,一位中年妇女在混乱中拼命挤过人墙,冲到一个受伤的战俘跟前举拳要打。
这是一个失去双腿的重伤号,他头上打着绷带,破烂的军装上沾满了血迹,脸上的稚气表明他绝不会超过20岁。面对扑面打来的拳头,他无力躲闪,瞪着惊恐的眼睛,发出绝望的哭泣。
蓦地,中年妇女停住了,木雕泥塑般站在那里。她怔怔的看着年轻的战俘,心头一阵剧烈的刺痛,在这个年轻伤号稚气的脸上,她分明看到了自己刚刚战死的儿子的影子!
妇女犹豫了一下,叹了口气,那只高举的拳头无力的垂了下来,妇女从怀里掏出一块用纸包着的面包,轻轻的递到伤号的面前。年轻的伤号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用惊恐的,带着泪光的眼睛盯着面包,不敢去接。直到妇女硬把面包塞在他手中,他才如梦方醒,抓起面包连裹在外面的纸都顾不上撕,就狼吞虎咽大吃起来,看得出他一定几天没吃饭了,饿坏了。
看到伤号饿成这个样子,妇女缓缓蹲下身子,用颤抖的手轻轻抚摸着伤号头上的弹伤,失声痛哭起来!
悲怆的哭声撕心裂肺,骚动的人群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人们惊呆了,一个个用惊异的目光注视着眼前的一切。空气仿佛一下子凝固住了,整条大街一片死寂。
良久,人们才醒悟过来。这时,出人意料的一幕出现了:那些老人,妇女,孩子,纷纷拿出面包,火腿,香肠等各种食品,一起向受伤的战俘拥去...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9-20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2)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的搜查。
(3)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松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4)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5)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来到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候,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6)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7)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急需黄继光的英雄事迹,必须简短!!!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

急需战争时期的感人事迹、
二战时期,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带领下,团结一致,浴血奋战,在付出巨大的代价之后,终于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战争胜利的当天,上万名疲惫不堪,无精打采的德国战俘排成长长的纵队,在荷枪实弹,威风凛凛的苏联士兵的押解下走进莫斯科城。 得知法西斯战俘进城的消息后,人们几乎倾城而出,纷纷涌上街头。在宽阔的莫斯科大街...

抗日英雄事迹。 急需!!!
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 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 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

感人的抗日英雄故事400字以上
1、谢晋元 率领八百壮士坚守上海四行仓库 谢晋元团长带领八百名英勇孤军死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掩护五十万名中国军队撤退,上海保卫战一役,彻底粉碎了日本“三月亡华”迷梦。 一九三七年芦沟桥战起,八月十三日即展开了中日首场大型会战——“淞沪会战”。当时的上海是中国最大港埠,又是我国经济文化交通...

有没有中华民族抗日英雄的故事!!
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1940年河北唐县儿童团员在执行“安检”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

中国英雄人物的故事急需!!◎#¥%……※×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作战。 1952年11月11日,邱少云所在连队在朝鲜平康前线反击391高地作战中担负突击任务,并奉命于夜间在距敌60米的山脚下潜伏,以待次日傍晚发起突袭。12日11时,他的潜伏地不幸被敌盲目发射的燃烧弹击中。为了不暴露部队的整个行动计划,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

急需两个关于战争英雄故事(简短)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

谁知道我国战争时期的爱国英雄,伟大的,最好有点小毛病.急需!!!_百 ...
“时犹能言,下城始陨”。左宝贵是甲午战争中清军高级将领血战沙场,壮烈殉国的第一人。 左宝贵牺牲后,奉军失去主帅,无人指挥,日军乘势占领了玄武门。营官杨某挟左宝贵尸体欲自玄武门冲出,可是日军已进城,“塞满街巷,杨某亦死乱军中”。两人忠骸,均不知下落。 左宝贵在平壤战死后,尸骨无存,清军将士冒着炮火硝烟,...

发生在战争时代的故事
给仇人一块面包——发生在二战的感人故事二战时期,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带领下,团结一致,浴血奋战,在付出巨大的代价之后,终于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战争胜利的当天,上万名疲惫不堪,无精打采的德国战俘排成长长的纵队,在荷枪实弹,威风凛凛的苏联士兵的押解下走进莫斯科城。 得知×××战俘进城的消息后,人们几乎倾...

急需抗战英雄故事,要简要,最好经典一些
抗日小英雄传奇故事——稚嫩的肩担起沉重的抗争 2005-6-3 16:03:09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