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观后感篇一:京剧观后感
上个星期五,学校举行了一次“京剧进校园”的活动。这对于我这个艺术“文盲”来说是个不错的活动。
初次见到京剧的我无不兴奋起来,刚开始由一位老爷爷上台演讲,京剧做为“中国国粹”我还是知道一点的,但听了他的演讲我几乎是大开眼界,于是在听的同时,我也用心的记下了笔记。
过了几分钟后,随着主持人的介绍,第一个节目-------《变脸》出现了。舞台上出现了一个身披黑色斗篷的大汉后,表演开始了,音乐响起了,只见那大汉两手空空,在宽阔的舞台上随意游走,就当我们感到无聊的时,他缓缓的走到了舞台中央,“唰”一下,瞬间就变成了另一张脸,把我们从呆滞的目光中托出来,似乎觉的还不够,他又缓缓向我们走来,好似要与我们握手,可是突然一下,那鬼魅的脸又变成了另外一张,使我们不禁鼓掌起来,赞叹起来......
继《变脸》之后,令我们为之赞叹的应该是《金猴贺喜》这个节目了,五个猴子中有一个年仅八岁的表演者不由让我们赞叹有加,年纪虽小,但表演天赋并不比其他猴子差。让我记忆最深的是最后翻跟斗的时候,我数了一下,足足做了二十多个!!想想一个不满十岁的小孩翻了那么多筋斗,做了那么多特技,他在台下是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流下了多少汗水!!真可谓“台下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京剧是我国四大名剧之一,它也是我国的国粹,看了这场京剧表演我仍不忘记,这是我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注:蓝色字体是改动后的痕迹
京剧观后感篇二:京剧读后感
京剧《少年中国梦》读后感 我带着一份期待观看了此剧,一个字形容:“值”。
《少年中国梦》以淞沪抗战为时代背景,讲述教育家陶行知在上海创办报童工学团的故事。演绎了陶行知和一群报童们之间学习、交流、感人的故事。在剧中陶先生的影响下,报童们开展了从不识字到学习识字,到做小先生,同伴的小先生,家长的小先生。互帮互学,通过行来学知识,通过行来掌握技能——做长凳,通过行来救国救民。在报童工学团,这些穷苦的流浪儿不仅学识字,学文化,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有一些报童在陶行知先生的关心教育下,后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本剧始终贯穿陶行知先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教育理念,以实践第一的观点,揭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可以说,剧情设计新颖、巧妙,以几个非常小的切入点,展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真谛。
观看此剧,过程中有两点我的感触很深。第一点是陶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教学思想”在剧中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小东北”不会,大家一起教,家长不会,由小孩教。
京剧观后感篇三:京剧《沙家浜》观后感
京剧《沙家浜》观后感
《沙家浜》这部现代京剧讲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某部和敌人迂回作战,一度撤离常熟一带,留下18个伤病员,和当地群众生活在一起、战斗在一起,结下了鱼水之情的故事。当时日寇疯狂扫荡根据地,反动武装忠义救国军的头子胡传魁、刁德一秉承日寇大佐黑田旨意,千方百计企图搜捕新四军伤病员。但沙家浜的抗日军民团结一心,群众巧妙地掩护了救助了伤病员。之后,郭建光率领痊愈归队的战士们,配合大部队的行动,组成突击排直插沙家浜,活捉了日寇黑田和汉奸胡传魁、刁德一。沙家浜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我认为全剧有两个主线,也是矛盾突出和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地方,一个是被困在苇荡中的18个伤病员如何和外界通消息及脱险。具有代表性的唱段是阿庆嫂唱的“要沉着,莫慌张,风声鹤唳,引诱敌人来打枪”和“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还有郭建光唱的“阿庆嫂她怎么不来探望”。等到第二个主线出现时,也就是如何和汉奸作斗争,如何解放沙家浜,刚开始只用了刁德一的一句台词“伤病员安全转移!”一荒而带过前面的情节,马上转入后面的主要矛盾:审问沙奶奶。代表性唱段是“八一三日寇在上海打了仗”和后面的郭键光的“飞兵奇袭沙家浜”。
《沙家浜》的唱词,千锤百炼,字斟句酌,曲尽人情,提高了京剧唱词的`文学品位,也体现了本色美的艺术魅力。在第四场《智斗》中阿庆嫂与刁德一之间经典的对话。
刁德一:这个女人不寻常!
阿庆嫂: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妙语联珠,亦庄亦谐;不卑不亢,不阴不阳。一个是旁敲侧击,一个是沉着应对;一个是稀里糊涂,一个是察言观色。阿庆嫂与刁德一那一句句合辙押韵的台词显露着刁德一的阴险与阿庆嫂的机智,句句滴水不漏,让人心弦紧扣,再配上激越的西皮唱腔,真正显示出京剧的醉人魅力!你看那阿庆嫂在春来茶社提壶续水,面不改色,镇静自如,敬佩之情从我心底油然而起。看来在危难来临的关键时刻沉着镇定,临危不惧是顺利脱险的关键。阿庆嫂这个形象精明干练、态度稳重,演员身姿优美、音色嘹亮、字正腔圆,表演得惟妙惟肖,是一个很成功的人物形象。汪曾祺先生凭着丰富的阅历、练达的观察,将剧中人物的思想状态刻划得入木三分,丝丝入微。常常通过简明易懂的语句,画龙点睛,出色地勾画出剧中人物之间微妙的内在情绪与复杂的思想感情。这种带有泥土味的“大众文化”的本色唱词,生动自然,形象鲜明,观众听了,完全能心领神会,感到无限的亲切。这是京剧《沙家浜》的成功之处,也充分展示了朴实无华的本色美唱词的艺术魅力!
By yaodanni
京剧的观后感范文5篇
京剧的观后感 京戏《龙凤呈祥》观后感 京戏的起源是徽剧与昆剧的结合,再加以民间艺人的自我改编,所创造出来的新的剧种。唱腔或优美,或粗犷,或沉稳,曲风多变。是中国 传统 文化 中的精髓,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世界精神文化遗产之一。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
京剧观后感
京剧观后感篇一:京剧观后感 上个星期五,学校举行了一次“京剧进校园”的活动。这对于我这个艺术“文盲”来说是个不错的活动。初次见到京剧的我无不兴奋起来,刚开始由一位老爷爷上台演讲,京剧做为“中国国粹”我还是知道一点的,但听了他的演讲我几乎是大开眼界,于是在听的同时,我也用心的记下了...
观京剧有感
观京剧有感1 4月的一天,下午第一节课,学校举行了京剧进校园的活动。 终于等到下午了,我们来到小操场坐好,好戏马上就要开场了。第一个上场的节目是“孙悟空”。那个孙悟空活灵活现的在地上蹦来蹦去,神气极了。接着又观看了“龟兔赛跑”、“天女散花”等精彩的表演。掌声一阵接着一阵。 但是让我印象最深的...
京剧《霸王别姬》观后感范文5篇
霸王别姬 观后感 1000字 《霸王别姬》展现的是中国一个个真实的年代,讲述了从民国初期,横跨了民国时期,抗战,解放,等一系列历史,包括人们生活状态,京剧 文化 ,这对中国的那些年代是一个很好的复现。在不到三小时的影片里,观众感受到这段期间内政权交替的频繁。片中程蝶衣和段小楼二人也渡过了风风雨雨。此片借...
京剧《拾玉镯》观后感150字?
思路:根据情节展开。《拾玉镯》,它是京剧《法门寺》的一折。整个内容充满动感,丰富有趣。以花旦做工为主,虽然唱词不多,但是却十分的引人入胜。演员仅仅通过眼神,肢体的配合,表现出了小姑娘孙玉娇的丰富内心情感。我十分的喜爱这出戏。这折戏没有如《西厢记》一样轰轰烈烈的剧情,没有像《龙凤...
京剧《红灯记》观后感_1500字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京剧《红灯记》观后感_15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这是一种预成论与不变论。即使李玉和在夸...
求助京剧《智取威虎山》观后感,600字以上,求助啊求助!
[京剧《智取威虎山》观后感]从来没想过看京戏,也没想过看现代剧,更没想过看《智取威虎山》,尤没想过为之激动和叫好;但这一切在党校的组织下,于3月30日晚间均实现了!京剧不愧为国粹,仅一出戏,我就喜欢上了这门艺术,京剧《智取威虎山》观后感。但要说到收获,是《智取威虎山》的剧情剧目和...
戏曲表演观后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戏曲表演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京剧之所以被誉为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还被称为是“国粹”,我想原因应该就在眼前的。戏曲表演中。充满缤纷色泽的服装,浓重的中国气息,...
京剧《打焦赞》观后感 300字
京剧《打焦赞》的剧情是:杨排风是天波府中烧火的丫环,有一身好武艺。当杨宗保被辽邦韩昌掳去,杨延昭派孟良回天波府搬兵时,排风应声而出;孟良很轻视她,比武之后,孟良打败了,遵携排风赶赴三关。焦赞见到排风,也瞧不起。被排风打败后才心服口服。后排风出战,打败韩昌,救回杨宗保。观后感的...
京剧凤还巢作文
京剧“凤还巢”观后感 一、剧情简介 告老还乡的侍郎程浦,家中有二女。正妻所生长女雪雁,相貌丑陋,品行不端;已故侧室所生次女雪娥,品貌端庄。一日,程浦与皇族出身的朱涣然一同出游,遇亡友之子穆居易,程浦欲则其为婿。不日,程浦寿辰,穆居易前来拜寿,留宿于书馆。雪雁趁夜冒雪娥之名前去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