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的由来?

谁知道天津人的由来?

我知道天津建城600余年,但却一直以为天津人大多数都是山东来的。
朋友说,天津人大多数都是来自安徽。两相争执不一
最后,百度说了算。
据说,天津人主要有两个来历,一是在朱重八(元璋)时期,从江苏徐州(靠近安徽凤阳)迁来的一批人,因此,两地的口音有近似之处,鉴于本人语言能力差,无从考证,姑且听之;二是走陆路闯关东的人发现此地甚好,于是留下了一批人,大概这是天津人相对保守、小富即安的文化来源了。
看来确实有不少安徽人迁徙到了这块风水宝地,那所谓闯关东的又是什么人呢?应该就是我说的山东人了吧.
历史上比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就是:”走西口”和”闯关东”了吧.再看看这是怎么回事吧
《走西口》是一首古老的山西民歌,据说它已经流传了一两百年。这首歌不但山西人会唱,山西邻近的内蒙、陕西,甚至更远一点的宁夏、青海、甘肃也有许多人会唱。
中国有句老话叫“十里不同音”,说的是民歌有很强的地域性。之所以西北许多地方的人会唱《走西口》,原因大概是,当时有许多山西人曾到过这些地方,他们中的一些人一直在唱这首歌,时间长了,当地人也学会了。包头,现在是内蒙古草原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超过两百万。在一百多年前,这里还只是个叫包克图的小村子。包头人说,因为山西人到这里做生意,才一点一点有了今天包头城的雏型,现在包头城里还流传着“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这样的说法。复盛公就是山西一户姓乔的商人在一百多年前开的商号的名称。山西,明、清两朝的许多地方志中,也提到了当时山西人到西北谋生的经历。由于有这种经历的人太多,在一些地方竟成了一种风俗。
走西口大概是在明代的中期开始,那么截止时间大概到清朝末年,其中的高潮应该是在明末清初,这个时候数量是最大.前后持续了将近三百年左右,而且应该说走西口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由于山西当时人口比较多,所以生活比较困难。于是呢?人口外迁,这是一部分人。另一部分人就是由于在内蒙这一带,当时的边防需要,所以晋商就是在明代中期时候,内蒙边防的需要发展起来的。那么一部分人走西口,就是为了适应这种要求,到口外去发展商业,发展贸易,以至于到后来的票号。所以走西口这个现象,实际上就是中国移民的一个部分。
再来看看“闯关东”
关东是指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因东三省位于山海关以东,故称。
闯关的流民,以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人为多,而其中又以山东人为最。
关东之要「闯」,说明那是越轨犯禁的行为。其实,在近代自咸丰十年(1860)后,前往关东谋生,不仅不违禁,而且成为合法的了。「闯关东」一语在近代之所以被广泛使用,是因为这一词语早已存在,并已约定俗成。「闯关东」由来已久了。
远在宋辽金元时期,就有汉族流民出关觅事,来去自由,大可不必「闯」。清王朝建立之初,流民出关也不存在「闯」的问题,相反,得到清政府相当的鼓励。关东本来就人烟稀少,加上开国战争的影响,人民走死逃亡,「民人畏出关如虎」。福临入关建都北京,百万满族人随军入关者就达90万之多,以致关外「荒城废堡,败瓦颓垣,沃野千里,有土无人」,一片荒凉。关东是「龙兴之地」,为强根固本,清廷屡颁诏令,命地方官「招徕流民」,开垦荒田。顺治十年(1653)设辽阳府(下辖辽阳、海城二县),颁布《辽东招民开垦条例》,宣布开放辽东,奖励官、民招揽、应招。《条例》规定,「招民开垦至百名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六十名以上,文授州同州判,武授千总;五十名以上,文授县丞主薄,武授百总;招民数多者,每百名加一级。所招民每名口给月粮一斗,每地一,给种六升,每百名给牛二十只」。在这一优惠政策的「激励」下,「燕鲁穷氓闻风踵至」者不少,但规模有限,仍属涓涓细流。尽管如此,清廷却颇感不安,《辽东招民开垦条例》颁布15年后,也即康熙七年(1668),宣布关闭山海关的大门,《条例》作废。

嘿嘿,看来我们两个人说的都很有道理哦。别看只是小小的一个城市,原来也可以引伸出这么多的名堂呢:)
另外,在搜索的过程中还发现的一个好玩的东东,贴上来分享一下:
咱们都是天津人,天津老城里的人,1840年前大部分是明代禁军的后裔,明代朱棣伐北用的是徽军,就是安徽人,这些徽军随朱棣北上,到了现在天津建天津卫,天津老城最早的组成就是这些人,如果你与安徽人有接触的话会发现,现代安徽话(尤其是江北)和天津话从发音到用词有很多相同之处。塘沽1840年开埠之后由成立迁移过去的,也有很多是以前天津卫驻守大沽炮台的士兵后裔,这些天津的官军大部分讲天津话。而南郊小站和西青都是后来李鸿章袁世凯在北洋练兵时带来的淮军后裔,所以和别的地方说话都不一样。武清旧属河西务河间府,北京,通州(通县),等人比较多,也更多受北京影响,各方面习惯都比较接近北京通州,看看现在廊坊人说话就可见一斑。武清属北京话。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明朝朱棣带领大批从安徽招募的老弱残兵到天津戍边、屯垦,朱棣登基后赐名天津
大批安徽兵就此留在天津繁衍后代,形成最初的天津人。
李鸿章袁世凯在北洋练兵时带来的安徽兵都留在天津,所以天津人多是安徽兵繁衍的后代。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1-21
不少天津人都听老人讲祖上在山西洪洞大槐树村,而根据有关资料,也确实发现天津许多早期人物籍贯是山西,因此山西移民的记载,使得一些人相信天津话来自山西;第2种说法认为天津人是“燕王扫北”时从江苏、安徽移来的
天津方言,
不是天津地区的方言,而是特指以天津旧城为中心的一个尖朝南,底朝北的三角形方言岛内人们所说的土语,即天津话。这个方言岛以北的居民,语言接近北京话,东北一带接近唐山一带方言,西南和东南则接近静海方言。由于方言岛内居民祖先可能是来源于明初的安徽省东部和江苏省北部。因此,这个方言区内的语言与“岛”周围的天津土语有很明显的区别。纯天津方言应该是静海、津南地区的口音,再汇集安徽、江苏等地口音,才有了今天的天津方言。
天津早期人口构成中有一支是安徽人。尤其是安徽方言对天津话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但说天津人来自安徽是不恰当的。天津总体来说是个移民城市。五湖四海三教九流汇聚于此。
第3个回答  2020-10-09
据说,天津人主要有两个来历,一是在朱重八(元璋)时期,从江苏徐州(靠近安徽凤阳)迁来的一批人,因此,两地的口音有近似之处,鉴于本人语言能力差,无从考证,姑且听之;二是走陆路闯关东的人发现此地甚好,于是留下了一批人,大概这是天津人相对保守、小富即安的文化来源了。

天津人的由来?
据说,天津人主要有两个来历,一是在朱重八(元璋)时期,从江苏徐州(靠近安徽凤阳)迁来的一批人,因此,两地的口音有近似之处,鉴于本人语言能力差,无从考证,姑且听之;二是走陆路闯关东的人发现此地甚好,于是留下了一批人,大概这是天津人相对保守、小富即安的文化来源了。看来确实有不少安徽...

天津人为什么有很多安徽人后裔
天津简称津,意为天子经由之渡口天津是安徽人后裔来历跟明朝皇帝朱棣有很大关系。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后,长孙朱允炆继承皇位,成为建文帝。朱棣认为,一定是宫中有奸臣捣鬼,遂于建文二年(1400),以靖内难之命,率大军从三岔河口以西顺利度过南运河,一路袭沧州、打济南、破扬州,终于在1402年攻...

天津人的由来
不少天津人都听老人讲祖上在山西洪洞大槐树村,而根据有关资料,也确实发现天津许多早期人物籍贯是山西,因此山西移民的记载,使得一些人相信天津话来自山西;第2种说法认为天津人是“燕王扫北”时从江苏、安徽移来的 天津方言,不是天津地区的方言,而是特指以天津旧城为中心的一个尖朝南,底朝北的三角...

为什么天津人被称为“卫嘴子”?
1. 天津的由来可追溯至明朝永乐年间,当时设立了一个名为“天津卫”的军事防御体系。这个名称至今仍被使用,体现了天津的历史底蕴。2. 天津人善于言辞,喜欢交流,这种地域文化特点使得他们通常被认为是“卫嘴子”。他们的口才和社交能力往往使他们能够在各种场合中表现出色。3. 天津人见多识广,他们的...

天津博物馆(上),天津人文的由来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为什么天津人被称为“卫嘴子”?
首先要从天津的由来说起,天津又叫天津卫。还有就是天津人爱说吧!再有就是天津人见识广。最后就是有点贬义的意思啊,就是天津人爱忘事,也就是说话不算数。因此,都与天津人的嘴有关系,加上天津过去叫天津卫,就取卫加嘴子合在一起,这样,过去的人人都叫天津人叫‘卫嘴子’啦!和过去人叫...

天津的由来?
明朝朱元璋让四子朱棣带领大批从安徽固镇招募的老弱残兵到天津戍边、屯垦,朱棣登基后赐名天津 大批安徽兵就此留在天津繁衍后代,形成最初的天津人。

天津人为什么有很多安徽人后裔?
形成最初的天津人。史书上对靖难战争有记载 “村庄毁去十之八九,民仅存十之一二”,“春燕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少人烟,青辚白骨,怵惊心目” 。李鸿章、袁世凯在北洋练兵也是招募的安徽兵,这些安徽兵大多留在天津繁衍后代。所以天津市区大多数是安徽兵繁衍的后代。 .....

为什么说天津人都是”卫嘴子“?
它的流行进一步促进了天津人的口腔运动和语言能力。9. 天津的戏曲文化,例如《狗不理包子》和《武松打虎》等作品的传播,也展现了天津人的幽默感和风趣表达方式。10. 天津人以他们的幽默方言和交谈技巧为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他们的口才和言辞能力成为了他们的标志,这也是“卫嘴子”这一称号的由来。

为什么说天津人都是”卫嘴子“?
天津人一天到晚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是由于天津属于港口城市,来往商人很多,那么做生意就要用语言沟通,这就使得天津人越来越会说话。再加上天津戏曲快板的流行,因此天津人就给人们留下了爱说且会说的印象。首先说一下“卫嘴子”其中“卫”字的由来,天津在古代,是军队驻军的地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