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回顾]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可获得的信息总量中,眼睛要占80%以上。人内心的隐秘,胸中的冲突,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在不断变幻的眼神中流露出来,它犹如一面聚焦镜,凝聚着一个人的神韵气质。泰戈尔说:“一旦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表情的变化将是无穷无尽的。”?高尔基在回忆列宁的演讲时写道:“在他那蒙古型的脸上,一双锐利的眼睛在闪闪发光,表现出一个不屈不挠的战士对谎言的反对以及对生活的忠实,他那双眯缝着的眼睛在燃烧着,使着眼色,讽刺地微笑着,闪烁着愤怒。这双眼睛的光泽使得他的演讲更加热烈、更加清晰,有时仿佛是他精神上有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从他的眼睛里喷射出来,那内容丰富的话语在空中闪光。”当代演讲家彭清一演讲时,总是以自己的亲身体验现身说法,把饱满的热情淋漓尽致地“写”在眼里,其眼窝、眼睑、虹膜和瞳孔组成一台完整的戏。?只有在眼光接触的情况下,才能建立真正的沟通基础。与别人谈话时,有些人令我们感觉自在,有些人却不然,甚至似乎不值得信赖。这主要和他们说话时注视我们或正视我们视线的时间长短有关。某人不诚实或有所隐瞒时,其眼睛和你的眼睛视线相接的时间就少于1/3。当时间超过2/3时,原因之一,他或她发现你很有趣或很吸引人而瞳孔扩张;原因之二,他或她心怀敌意,发出无言的挑战而瞳孔收缩。研究指出,当A喜欢B时,会经常凝望B,让B知道A喜欢他,期盼B因而喜欢A。换句话说,为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别人谈话时,你的视线应该和他的视线相接大约60%到70%的时间。因此紧张胆怯的人,他正视你眼睛的时间低于1/3,令人无法信赖。谈判时,应避免戴深色眼镜,因为这样会使别人感到你在瞪他们。?在与人交谈中,正视对方,表明对对方的尊重;斜视对方,表明对对方的蔑视;看的次数多,表明对对方的好感和重视;看的次数很少或不屑一顾,表明对对方的反感和轻视;眼睛眨动的次数多,表示喜悦和欢快,也可表示疑问或生气;眼睛眨动的次数少甚至凝视不动,表示惊奇、恐惧和忧伤;如果不敢直视对方,也可能是因为害羞,可能有什么事不愿让对方知道;如果怀有敌意的双方互相紧盯着,其中一方突然把眼光移向别处,则意味着退缩和胆怯;如果谈判时有一方不停地转动着眼球,就要提防他打什么新主意或坏主意;如果是频繁而急促地眨眼,也许是表示羞愧、内疚,但也可能表明他在撒谎……?眼睛的沟通是管理者沟通中最重要的一项行为技巧,它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唯一能和他人直接接触的部分。不要以为单是眼神接触即能达到“传情”效果,毕竟,良好的眼睛沟通和所谓“惊鸿一瞥”大不相同。?[案例分析]
日本学者斋木深在《心理学的趣味实验》中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两个朋友乘车外出,其中一个很自信地说:“我不用说话,也不要有什么行动,就可以使坐在对面的这位女士让座位给我。”说完,便开始专心致志地凝视对面那位年轻女士的眼睛。开始,她回头看了一眼那位朋友,好像没在意,那位朋友还是一直盯着她的眼睛。果然,那位女士站了起来走向后面,把位子让给了他。? [巧手点金]
眼睛被誉为“心灵的窗户”。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在职场中,如果内心有什么欲望或情感,必然会表露于视线上。因此,如何透过视线的活动了解他人的心态,对人与人之间交往中的心理沟通具有重要意义。眼神的奇妙变化倾诉着一个人微妙的心曲,它是会“说话”的。在沟通中,让眼睛说话,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以明亮有神、热情友善、充满智慧的眼神,向听众表明你的坦诚、灵活、自信和修养,获得良好的第一印象。?2.用眼神的变化表达自己内在的丰富感情。比如,讲到兴奋的时候,睁大眼睛,让它散发出兴奋的光芒;讲到哀伤处,眼皮下垂,或让眼睛呆滞一会儿,以渲染哀伤的情绪;讲到愤怒时,瞪大眼睛,怒视前方,让其充满着逼人的神色……总之,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就应当配以什么样的眼神。?3.三种视线交替使用。三种视线指环顾的、专注的、模糊的。环顾的视线,可以照顾全场,关心每一位听众,增强听众的“参与感”,表明管理者是同所有听众交谈;专注的视线,就如同进行“典型调查”,把准听众的心理,可以用来启发引导听众,或者赞扬、鼓励听众,或者制止个别听众的骚动,从而调整、控制氛围;模糊不清的视线,可以向听众表现演讲者在认真思考,加强话语的价值,也可以借此为视线变化的过渡,稳定自己激动的情绪,同时向受众表明自己有较好的经验与修养。?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