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公子白和公子纠争位的历史

如题所述

齐僖公三十三年(前698年),齐僖公驾崩,留下三个儿子,太子姜诸儿、公子姜纠和公子姜小白。齐僖公死后,太子诸儿即位,是为齐襄公。当时,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

不久,齐襄公与其妹鲁桓公的夫人文姜秘谋私通,醉杀了鲁桓公。对此,管仲预感到齐国将会发生大乱。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君的女儿,因此管仲和召忽就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去躲避。

齐襄公十二年(前686年),齐国内乱, 两个逃亡在外的公子,一见时机成熟,都想急忙设法回国,以便夺取国君的宝座。

鲁庄公知道齐国无君后,万分焦急,立即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国,后来发现公子小白已经先出发回国。管仲于是决定自请先行,亲率30乘兵车到莒国通往齐国的路上去截击公子小白。

人马过即墨30余里,正遇见公子小白的大队车马。管仲等公子小白车马走近,就操起箭来对准射去,一箭射中,公子小白应声倒下。管仲见公子小白已射死,就率领人马回去。

其实公子小白没有死,管仲一箭射中他的铜制衣带勾上,公子小白急中生智咬破舌尖装死倒下。经此一惊,公子小白与鲍叔牙更加警惕,飞速向齐国挺进。

当他们来到临淄时,由鲍叔牙先进城里劝说,齐国正卿高氏和国氏都同意护立公子小白为国君,于是公子小白就进城,顺利地登上君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

扩展资料:

相关人物:

1、齐桓公

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姜姓,吕氏 ,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上古五霸之一,与晋文公并称“齐桓晋文”,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

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三子、齐襄公之幼弟,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后即国君位。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逐渐强盛。齐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是为平定宋国的动乱。

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便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

前679年,各诸侯与齐桓公在鄄(juàn)地盟会,齐桓公从此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此外,齐桓公还灭了谭、遂、鄣等小国。 

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齐桓公晚年昏庸,在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于公元前643年病死。

2、公子纠

公子纠(?—前685) 春秋时齐国人。齐僖公之子,齐桓公之兄,母为鲁女。齐襄公时,政令无常,恐遭杀害,于鲁庄公八年(前686)携管仲、召忽奔鲁。

襄公与公孙无知被杀后,齐国内乱,鲁派兵护送他返齐争位,管仲射中公子小白的衣扣(齐桓公),小白倒地装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

鲁国于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结果这时出奔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桓公)已先回齐即位。即为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威胁入侵庇护公子纠的鲁国。鲁国忧虑齐国的入侵,所以在笙渎处死了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则被押回齐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子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齐桓公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君位之争
关于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君位之争,可以说是春秋时的一件重大事件,所引出来的历史名人也不少,管仲就是其中一位。如果从知名度来看,他甚至超出了齐桓公(也就是公子小白)。这不仅是因为管仲有过人的政治才能,更因为他是一个理财高手。换句话说也就是管仲的智商和情商应该都很高,这从他最初请命阻击小白就可以看出来。因为小白当时选择莒国作为避难之处其实就已经棋胜一招了,与小白的舅国卫国相比,莒国更可以让他有机会介入齐国的权力中心。因此管仲选择了我们昨天所分析的第二方案,应该是公子纠获得先机的唯一机会了。
当管仲决定阻击公子小白之时,他应当是只身(或只带少数随从)前往的,如果从距离上来看,这样作应该并没有足够的把握。因为从距离上来看,如果管仲从曲阜(鲁国国都)出发,到达阻击地点的距离,和到达临淄的距离差不多。之所以认定管仲是只身前往,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管仲在用箭“射杀”公子小白之后,未能上前验证自己的战果。对于贵为公子的小白而言,他同样有数量不少的随从,这一定程度上也会减慢他的行进速度。当然,这也让管仲失去了上前补上一箭的机会。
当管仲从莱芜盆地选择向东插入公子小白的北上路线之时,理论上他可以在齐莒通道的任意一点上实施他的计划。不过最理想的阻击地点是在两条路线的交汇点上,这个点在后来齐人的防御工事——长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齐人也据此修筑了齐鲁第一关——穆陵关。之所以这里会成为战略要地,原因有二:一是因为这里正好处在“沂沐河谷”的北端,在这里沂蒙山与五莲山之间存在着一些断续的丘陵,也让可以选择的道路开始收窄,变得利于防守和伏击;另一个原因则是,对于后世的齐人来说,主要的地缘压力来自北部的河北平原与南面的江淮平原。在后者占据主导地位的诸侯国(主要是吴、越、楚),如果想快速进入齐国核心地区的话,沿沂蒙山东侧通过穆陵关进入齐地是最为理想的线路。
不管怎么说,如果管仲真的如历史所记那样,进行了这次传奇式的阻击,那么上述线路是他最有可能的选择。尽管管仲当时轻装简行,速度应当比公子小白要快,但在行进距离差不多是小白的三倍的情况下(曲阜——穆陵关约260公里,莒县——穆陵关约83公里)。能够与公子小白基本同时到达穆陵关附近仍然是一个奇迹。更有可能的情况是,管仲本人当时是在牟国(莱芜)等待消息,尽管公子纠呆在牟国的安全不能得到保证,但作为一个幕僚来说,并不会有什么危险。如果这种假设成立,那么管仲在收个消息之后,一方面派人前去曲阜通知公子纠,另一方面前往齐——莒通道上截击公子小白就变得更加合理了。在双方都倾尽全力的情况下,在莱芜收到消息就东行的管仲,应该正好比在莒县收到消息再北行的公子小白早一部到达后来的穆陵关附近,并选择好伏击地点。
在管仲自以为阻击成功,而公子小白抢先一步到达临淄之后,这场好戏才算刚刚开始。在没有彻底铲除对手之前,成了齐桓公的小白并不能算是完胜。而由于有了鲁国的介入,其后发生的两场战争成为了齐鲁两国达成地缘平衡的最佳注脚。 在公子小白回到临淄之后,未能抢得先机的公子纠自然是不会甘休的。其实就算公子小白肯让出君位,鲁国也断不会浪费这个机会的。即使鲁国没有野心借此控制齐国,但让自己的外孙做了齐国国君,并就此与鲁国修好还是可以期待的。 由于收到了管仲所传递过来的错误情报,公子纠和护送他的鲁国军队走得并不算快,一共花了六天时间走到了临淄附近。如果以250公里计,一天大约40多公里,也就是80多里地。换句话说也就是军队日行夜宿的正常速度。这种走法倒是有利于保持体力的,不过当他们进入齐境之后,相信一定会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急行军以争取时间。 其实我们之前也说过了,由于齐鲁之间的距离远长于齐莒之间的距离,因此即使公子纠昼夜行军也未必能够先一步到达临淄。因此鲁国这次是派遣了军队护送公子纠,换句话说,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9-01
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君位之争
关于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君位之争,可以说是春秋时的一件重大事件,所引出来的历史名人也不少,管仲就是其中一位。如果从知名度来看,他甚至超出了齐桓公(也就是公子小白)。这不仅是因为管仲有过人的政治才能,更因为他是一个理财高手。换句话说也就是管仲的智商和情商应该都很高,这从他最初请命阻击小白就可以看出来。因为小白当时选择莒国作为避难之处其实就已经棋胜一招了,与小白的舅国卫国相比,莒国更可以让他有机会介入齐国的权力中心。因此管仲选择了我们昨天所分析的第二方案,应该是公子纠获得先机的唯一机会了。
当管仲决定阻击公子小白之时,他应当是只身(或只带少数随从)前往的,如果从距离上来看,这样作应该并没有足够的把握。因为从距离上来看,如果管仲从曲阜(鲁国国都)出发,到达阻击地点的距离,和到达临淄的距离差不多。之所以认定管仲是只身前往,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管仲在用箭“射杀”公子小白之后,未能上前验证自己的战果。对于贵为公子的小白而言,他同样有数量不少的随从,这一定程度上也会减慢他的行进速度。当然,这也让管仲失去了上前补上一箭的机会。
当管仲从莱芜盆地选择向东插入公子小白的北上路线之时,理论上他可以在齐莒通道的任意一点上实施他的计划。不过最理想的阻击地点是在两条路线的交汇点上,这个点在后来齐人的防御工事——长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齐人也据此修筑了齐鲁第一关——穆陵关。之所以这里会成为战略要地,原因有二:一是因为这里正好处在“沂沐河谷”的北端,在这里沂蒙山与五莲山之间存在着一些断续的丘陵,也让可以选择的道路开始收窄,变得利于防守和伏击;另一个原因则是,对于后世的齐人来说,主要的地缘压力来自北部的河北平原与南面的江淮平原。在后者占据主导地位的诸侯国(主要是吴、越、楚),如果想快速进入齐国核心地区的话,沿沂蒙山东侧通过穆陵关进入齐地是最为理想的线路。
不管怎么说,如果管仲真的如历史所记那样,进行了这次传奇式的阻击,那么上述线路是他最有可能的选择。尽管管仲当时轻装简行,速度应当比公子小白要快,但在行进距离差不多是小白的三倍的情况下(曲阜——穆陵关约260公里,莒县——穆陵关约83公里)。能够与公子小白基本同时到达穆陵关附近仍然是一个奇迹。更有可能的情况是,管仲本人当时是在牟国(莱芜)等待消息,尽管公子纠呆在牟国的安全不能得到保证,但作为一个幕僚来说,并不会有什么危险。如果这种假设成立,那么管仲在收个消息之后,一方面派人前去曲阜通知公子纠,另一方面前往齐——莒通道上截击公子小白就变得更加合理了。在双方都倾尽全力的情况下,在莱芜收到消息就东行的管仲,应该正好比在莒县收到消息再北行的公子小白早一部到达后来的穆陵关附近,并选择好伏击地点。
在管仲自以为阻击成功,而公子小白抢先一步到达临淄之后,这场好戏才算刚刚开始。在没有彻底铲除对手之前,成了齐桓公的小白并不能算是完胜。而由于有了鲁国的介入,其后发生的两场战争成为了齐鲁两国达成地缘平衡的最佳注脚。 在公子小白回到临淄之后,未能抢得先机的公子纠自然是不会甘休的。其实就算公子小白肯让出君位,鲁国也断不会浪费这个机会的。即使鲁国没有野心借此控制齐国,但让自己的外孙做了齐国国君,并就此与鲁国修好还是可以期待的。 由于收到了管仲所传递过来的错误情报,公子纠和护送他的鲁国军队走得并不算快,一共花了六天时间走到了临淄附近。如果以250公里计,一天大约40多公里,也就是80多里地。换句话说也就是军队日行夜宿的正常速度。这种走法倒是有利于保持体力的,不过当他们进入齐境之后,相信一定会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急行军以争取时间。 其实我们之前也说过了,由于齐鲁之间的距离远长于齐莒之间的距离,因此即使公子纠昼夜行军也未必能够先一步到达临淄。因此鲁国这次是派遣了军队护送公子纠,换句话说,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baidu.com/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void function(e,t){for(var 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a=+new Date,i=[],o=function(){this.removeEventListener&&this.removeEventListener("load",o,!1),i.push({img:this,time:+new Date})},s=0;s< n.length;s++)!function(){var e=n[s];e.addEventListener?!e.complete&&e.addEventListener("load",o,!1):e.attachEvent&&e.attachEvent("onreadystatechange",function(){"complete"==e.readyState&&o.call(e,o)})}();alog("speed.set",{fsItems:i,fs:a})}(window,document);

鲁国方面已经预料到这场赛跑并不会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当然,如果鲁国的军队在帮助公子纠取得君位之后,并“适当”的留下着部队,将自己的防线向齐国方向推进一点,我们也并不应该感到奇怪。
现在的形势很明显了,如果鲁国人不想空手而回的话,那么一场大战就不可避免的了。在鲁国军队向北走出泰沂山脉,准备向东拐向临淄时,已经接受公子小白领导的齐国军队也已经在临淄城的西面布阵了。战争发生的地点在现在淄博市的背面,一个叫“恒台县”的地方,春秋时那里叫“乾时”(也称“干时”),因此这场遭遇战也被称作“干时之战”(公元前685年)。如果仔细观察地形图的话,会发现泰沂山脉向北延伸的那些丘陵到这里便到头了,也就是说有足够的开阔地来进行春秋各国所习惯使用的“车战”。其实在后世,战争的双方并不一定有机会在开阔的战场排兵布阵,也进行一场“公平”的角斗。如果有机会,占得先机的一方更愿意使用伏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特别是在宋襄公坚持这种“君子”的战法,被楚人打得满地找牙之后(泓水之战,公元前638年),军事家们就更加坚定了以结果为导向的战术了。在其后不久秦晋之间所发生的那场著名的“崤之战”(公元前627年)就验证了这一点。 虽然“崤之战”的地缘背景非常值得探究,并且还进入了中学课文,但今天它还不是我们的重点。不过有另一篇彪炳“中学课文”的战役会进入我们的视线,那就是以“曹刿论战”而闻名于世的“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实际上还是齐国那场君位之争的延续,在齐国的领土战胜了鲁国人,固然能够让齐桓公(公子小白)就此稳定自己的地位,但鲁国和公子纠的存在,仍然是一个现实的威胁。相比于鲁国来说,公子纠倒不会成为重点,因为他已经失去了最好的机会。在形势尚水明朗之时,鲁国人尚不能捧他上位,现在齐桓公在干时取得的胜利更是让国内那些还在犹豫的贵族们倒向了小白一方。
而鲁国人如果留下了公子纠只会惹火上身,因此在齐国的压力之下,鲁国人主动清除了这颗过气的棋子。只是在国与国之间的博弈当中,很多人和事件只是一个诱因罢了,或者说起得只是一个导火索的作用。对于齐桓公来说,无论公子纠死没死,他都需要以鲁国为目标,主动发起一场战争以确立齐国的大国地位。
关于“长勺之战”的发生地点有两个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是在莱芜的东北部,也就是鲁国人选择了在齐国人刚刚走出山谷之后,便在他们所能看到的第一片开阔地就与鲁国人相遇了;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曲阜的北侧。
就这两种说法而言,我更相信前者。因为齐国的这次远征其实并不是一次突袭,鲁国人在杀掉公子纠之后就已经知道了,齐桓公是决不会善罢甘休的,因此战争的准备一早也就在进行之中了。就鲁国的实力而言,大部分人都认为无法抵御齐国的戟,而曹刿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自告奋勇指挥这场战役的。

春秋时期公子白和公子纠争位的历史
齐僖公三十三年(前698年),齐僖公驾崩,留下三个儿子,太子姜诸儿、公子姜纠和公子姜小白。齐僖公死后,太子诸儿即位,是为齐襄公。当时,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不久,齐襄公与其妹鲁桓公的夫人文姜秘谋私通,醉杀了鲁桓公。对此,管仲预感到齐国将会发生大乱。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君的...

春秋时期公子白和公子纠争位的历史是怎样的?
1、关于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君位之争,可以说是春秋时的一件重大事件,所引出来的历史名人也不少,管仲就是其中一位。如果从知名度来看,他甚至超出了齐桓公(也就是公子小白)。这不仅是因为管仲有过人的政治才能,更因为他是一个理财高手。2、换句话说也就是管仲的智商和情商应该都很高,这从他最...

行,桓公是哪一国的国君?齐桓公为什么能霸主和一匡天下?由此你得到什 ...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国最开始是姜子牙的封国,齐桓公姓姜,未当国君前称为公子白。后来在鲍叔牙的帮助下,在与公子纠争夺国君的过程中胜出,当上了齐国的国君。后来在鲍叔牙的推荐下,任用起了公子纠的师傅、鲍叔牙的好友管仲,由此,在管仲、鲍叔牙等人的帮助下,齐桓公一步一步当上了霸...

很多行业都有自己的祖师爷,那么青楼的祖师爷是谁呢?
青楼的祖师爷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相管仲。有人读三国崇拜诸葛亮,但是诸葛亮的偶像是齐国名相管仲。诸葛亮经常自比管仲,而管仲则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宰相,在他的治理下,齐国迅速的成为霸主,并且经济一度领先于其他国家,而管仲也是我国青楼的创始人,并且被青楼供奉为祖师爷。齐国在公子小白之前,政治混...

交友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
春秋时期,齐国的鲍叔牙和管仲是好朋友。鲍叔牙侍奉齐公子小白,管仲辅佐齐公子纠。后来,公子白和公子纠争位,公子小白打败公子纠做了齐国的国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 齐桓公想让鲍叔牙当国相帮他治理国家。鲍叔牙却认为自己没有当国相的能力,他大力举荐管仲。 齐桓公不同意,因为当年在争斗中,管仲为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几位名人经历了什么?
(5)管夷吾举于士: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放被录用。管仲(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群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举于士,指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录用。士,狱官。(6)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是从隐居的海边被举用进...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姓名的专业问题
一、齐姜 芈楚 二、公子、或者王子。只要是楚国王族后人都这样称呼。就算是春秋的齐桓公也曾经被称为公子小白,晋文公曾被称为公子重耳。这个公子、王子就是身份。贵族身份的表示。三、你怎么不吧百里孟明视、西乞术跟白乙丙加一块儿说???(ˇˍˇ) 想~白起的祖先是楚国公子后人白公胜。...

管鲍之交的意思
"管鲍之交"本义指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深厚友情(管:管仲。鲍:鲍叔牙。交:交情)。后来形容朋友之间交情深厚、彼此信任的关系。该成语在句中一般充当宾语;含褒义。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白,管仲事公子纠。

中国历史上十大谋臣是哪十位?
吕尚(姜子牙)渭水垂钓,愿者上钩.钓来文王,帮助武王伐纣,推翻商朝.姜子牙无论在民间还是上层都享有盛誉.宋人出版的武经七书其中有一本叫六韬传说就是吕尚所著.管仲 这个打仗怕死,爱占朋友小便宜,弃公子纠而投公子白(齐桓公)的管仲,却帮助齐桓公九匡天下.而且中国第一个妓院,就是在他主持国务院工作期间...

历史上有谋略的政治家和阴谋家都有谁?
1、王莽。根据历史和稗官野史记载,在西汉末年,王莽是当时掌权的王氏外戚中,号称最温良恭俭让的一个,也是当时王氏家族最得人心的一个,在逐渐走入政坛之后,在篡位前,朝野纷纷表示,王莽绝对是治世之能臣。最终获得朝政大权之后,王莽逐渐暴露出其本性,最终窃国篡位。称新朝。并且推行一系列的改制措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