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造成工伤如何获得赔偿

如题所述

交通事故造成的工伤获得以下赔偿: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其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八条
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一)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
(二)住院伙食补助费;
(三)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
(四)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
(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
(六)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七)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
(八)因工死亡的,其遗属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因工死亡补助金;
(九)劳动能力鉴定费。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交通事故赔偿后,工伤还赔偿吗
法律主观:交通事故后认定为工伤,可以获得双重赔偿,但是双重赔偿并不是两类赔偿相加,如何赔偿,法律没有统一规定,而要看当地的规定,很多地方是差额赔偿,就是说先按交通事故赔偿处理,赔偿金额低于工伤保险待遇标准的,其差额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有的地方是伤者得到肇事方赔偿后,工伤赔偿要做一些扣除,...

交通事故引发工伤的赔偿方式
交通事故引发的工伤可获赔付包括:伤残辅助器具配备费用、经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确认需护理的生活费用、医疗及康复费用以及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时享有的一次性医疗补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八条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一)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

关于交通事故又是工伤如何理赔
在既是交通事故又属于工伤的情形下,伤员员工有权同时获取两方面赔偿:工伤责任方及交通事故责任人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员工在依法享有工伤赔偿权利之后,还能向行为人追偿医疗费用、住宿费用、交通费用、护理费用以及误工费用等人身伤害相关事宜。【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

造成工伤的交通事故赔偿条件是什么
或通过严格程序被官方认证为工伤伤者,并持有相关证明文件即可享有工伤赔偿权益。然社会保险行政主管部门将会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的六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受伤情况的裁定认定过程。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

交通事故引发的工伤,是否可获得双重赔偿
在因交通事故引发的工伤问题上,受害者既可寻求对第三方人身伤害进行侵权赔偿,同时还能依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申请相应工伤保险待遇。尽管侵权赔偿与工伤待遇属于两个独立的法律范畴,但两者并无冲突,受害者有权依据不同法律关系获取双重赔偿。【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

交通事故工伤涉及到哪些赔偿
一、交通事故工伤涉及到哪些赔偿 1、工伤赔偿项目有:(1)治疗费;(2)住院伙食补助费;(3)外地就医交通费、食宿费;(4)康复治疗费;(5)辅助器具费;(6)生活护理费;(7)一次性伤残补助金;(8)伤残津贴;(9)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10)丧葬补助金;(11)...

上班的时候发生交通事故怎么要求工伤赔偿
法律分析:劳动者在工作中发生了交通事故,如果该交通事故又属于工伤,劳动者既可以选择交通事故索赔,也可以选择工伤事故索赔。但是,如果劳动者已获得交通事故责任方的民事赔偿,用人单位不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如果交通事故得到的赔偿少于工伤赔偿,用人单位则应赔偿差额部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

交通事故工伤怎么赔
1、交通事故赔偿已给付了医疗费、丧葬费、护理费、残疾用具费、误工工资的,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不再支付相应的待遇;2、交通事故赔偿给付的死亡补偿费或者残疾生活补助费,已由伤亡职工或亲属领取的,工伤保险的一次性公亡补助金或者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不再发给;3、职工因交通事故死亡或者致残的,除...

交通事故工伤赔偿的处理步骤
法律分析: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一般工伤赔偿,应该进行工伤鉴定,伤者的医疗费、营养费、误工费等其他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然后根据等级进行赔偿。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职工有...

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可以双赔吗
一、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可以双赔吗1、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可以双赔。如果员工在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对方主责的,可以由单位申报工伤,被评上工伤后,员工能享受工伤待遇,并且可以要求事故责任方赔偿。在办工伤赔偿手续的时候,需要提供交警部门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等证明材料。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