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置“扬州路”,范围大致为今天的江苏省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和安徽省滁州市南部一带,相当于南宋时期淮南东路沿江地区,即扬州、泰州、通州、真州、滁州。
元代的“路”,相当于宋代的“州”、“府”,是行省的下属单位,而宋代的“路”则是省级单位,下辖若干府、州、军,二者不可混淆。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将“路”改为“府”,扬州路大部分划归扬州府,另有少部分属于滁州直隶州、应天府。
有关见解
2000年版的普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收录了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名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有“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之句。课本对“烽火扬州路”作了这样的解释:指整个扬州都有金兵劫掠。路,宋代行政区域名,相当于现代的“省”。这种解说,似过于轻率。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因为,宋朝虽有“路”级的行政单位,但始终没有设立过一个“扬州路”。辛弃疾词中的“烽火扬州路”之“路”,只能是“道路” 。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北宋之初,全国划分15路,分别是京东路、京西路、河北路、河东路、陕西路、淮南路、江南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两浙路、福建路、西川路峡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当时,扬州是“淮南路”路府所在地。此后,又划分为18路,分西川路和峡路为益州路、利州路、梓州路、夔州路,江南路分为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此后,又划分为23路,江淮路为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分陕西路为永兴军路和秦凤路,分京西路为京西南路和京西北路,分河北路为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分京东路为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这时,扬州属“淮南东路”。
南宋时期,宋与金的国界,东以淮河中流,西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南宋将全国划分为16路,分为两浙东路、浙西路、京西南路、淮南东路、淮南西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成都府路、潼州府路、利州路、夔州路、福建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以后虽还有分合变化,但在宋朝始终没有设立过“扬州路”。南宋时期,扬州仍属“淮南东路”。
历史记载是清晰的,那么,误解又是怎样造成的呢?
误解的诱发点之一是:历史上确实也设立过“扬州路”。但那是在元朝,它与辛弃疾的“烽火扬州路”毫无关涉。
粗疏会造成误解。宋朝搞路级制,这是基本识,扬州是名城,也是一般常识。稍不留神,会有可能将“扬州路”之“路”认作行政区域名。
当然还有可能是文化素养问题所致。注释者也许会认为,如果把“烽火扬州路”之“路”当作“路”讲,会使“烽火”所及的范围变得狭窄,只有把这“路”看作是行政区域,才算是包括了“扬州全境”,才符合辛词的本意。
就算宋朝真有个“扬州路”的行政区域,面对辛词中的“烽火扬州路”,把“路”解释为“道路”仍不失是上策。诗词贵在形象思维,行政区域名的“路”是抽象的,模糊的,道路的“路”是形象的,鲜活的。况且,词中“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一个“望”字在前,你给它个行政区域,怎么“望”啊?这一个“望”是深沉的,是真实的,道路上的连绵烽火,辛弃疾头脑中可以呼之即来。当然,这“路”也不仅仅就专指“道路”,它可以是借代性的,所指的可以很多。因为这是诗词用语,不能抠得太死!
扬州路的行政区划
元置“扬州路”,范围大致为今天的江苏省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和安徽省滁州市南部一带,相当于南宋时期淮南东路沿江地区,即扬州、泰州、通州、真州、滁州。元代的“路”,相当于宋代的“州”、“府”,是行省的下属单位,而宋代的“路”则是省级单位,下辖若干府、州、军,二者不可混淆。明朝建立...
扬州路行政区划
明朝建立后,行政区划有所调整,扬州路大部分划归扬州府,少数地区归属滁州直隶州和应天府管辖。在学术研究中,有一个误解曾围绕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烽火扬州路”展开。2000年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中将“路”解释为宋代行政区,这可能过于简化。实际上,宋朝并没有设立过名为“扬州路”...
辛弃疾词:烽火扬州路!路是宋朝的行政区划,偶想知道古代的扬州路包刮...
宋代行政区域只有“淮南东路”,辖今江苏省北部、安徽省东北部一带,扬州为其首府。
城西街道行政区划
城西街道,位于某个区域,其行政区划详细包括了以下的居民委员会和行政村:景光、安居、林机、闸南、海光、海阳、闸西、招贤、森南、森森、九里、任景、头营、唐楼、九龙、引东、兴业、西仓,总共18个居委会,以及麒麟和朱庄两个行政村。这些社区构成了城西街道的主体。据最新统计数据,城西街道的总...
烽火扬州路的路指什么
“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地区到处都是抗击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这句诗中的“路”指宋朝时的行政区划,扬州属淮南东路。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
怎样把下列词里的倒置语序句子改为正常语序?
1.望中(原)犹记四十三年(前),烽火(中的)扬州路(注:路,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区、市)。2.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正常)
辛弃疾 烽火扬州路指的是哪里
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地区,到处都是抗击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路,宋朝时的行政区划,扬州属淮南东路。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为: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
“烽火扬州路”中的“路”是什么意思?
就是“扬州地区”。第一,这首词作于南宋,行政区划已经形成。第二,理解为“道路上”太狭隘,体现不出金兵南侵时抗金的烽火四起的场面。第三,解释为其他意思就更不通了。疑问是宋代有没有一个行政区域名叫“扬州路”呢,原来宋代国家的行政区划以“路”为单位,是为了汲取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
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的行政区划
至元十四年(1277)升泰州路,二十一年(1284)复降泰州,仍属扬州路。海陵县:上,倚郭。如皋县:上。通州:中。宋属淮南东路。至元十五年(1278)升通州路,二十一年(1284)复降通州,仍属扬州路。静海县:上,倚郭。海门县:上。至元年间徙治礼安乡偏东南。崇明州:至元十四年(1277)于通州崇明沙(即姚刘沙)置崇明州,...
烽火扬州路的路古今异义
4. “烽火扬州路”中的“路”若理解为“道路”,则显得范围过于狭窄,无法表现出金兵南侵时抗金的烽火四起的宏大场面。5. 若将“路”解释为其他含义,则与历史事实不符,例如宋代并无名为“扬州路”的行政区域。6. 宋代使用“路”作为行政区划单位,是为了避免唐朝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反映出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