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40万人都挖不动武则天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0-29
唐初,太宗李世民汲取从古至今,没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的历史教训,开创了“因山为陵”的葬制。这样陵墓的地宫被厚厚的山体包围,想要盗掘必须找到墓道口,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和时间。
武则天与唐高宗合葬的乾陵营建时,正值盛唐,国力充盈,本身建筑牢固。而且所在的梁山是石灰岩山体,挖掘难度更大。黄巢当时用40万将士盗挖乾陵,直挖出一条40余米深的大沟,也没有找到墓道口,后因官军追剿,黄巢才不得不悻悻撤兵。如果时间充裕,难保不被他找到入口。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为什么40万人都挖不动武则天墓
唐初,太宗李世民汲取从古至今,没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的历史教训,开创了“因山为陵”的葬制。这样陵墓的地宫被厚厚的山体包围,想要盗掘必须找到墓道口,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武则天与唐高宗合葬的乾陵营建时,正值盛唐,国力充盈,本身建筑牢固。而且所在的梁山是石灰岩山体,挖掘难度更大。黄...

为什么40万人都挖不动武则天墓
2、乾陵石固墓坚:因为乾陵依山为陵,是在海拔1000多米的梁山半山腰打洞开凿的墓穴,山上都是坚硬的青石,盗这种石头墓,非常难。即使按照现在的盗墓技术,打开墓穴至少要1~2个月的时间。对于盗墓者来说,时间太长了,还没打开盗洞,就被逮住了。3、乾陵修建的时候,正值盛唐,国力充盈,陵园规模宏大...

40万人都挖不动武则天的墓为什么
1.挖的方向不对2.唐代以山为陵,完成之后用石块封门,再以铜汁浇注,那是非常牢固的,进过长时间的地貌变化,于外无异,这样山就成了天然的屏障。3.盗墓是个技术活,并不是人多就可以的干得了的

为何40万人都挖不动武则天的墓?
一是他们找寻的方向不对。他们找到的是采石路,而不是乾陵墓道的一个方向。在挖墓的过程当中,他们始终找不到墓道口在哪里,因为那个时候的挖掘工具都比较简单可,因此虽然人很多但是效率很低!另外,武则天与李治合葬的乾陵是非常牢固的墓葬。这座墓葬基本上将整个山给掏空了,然后又用铁水将整个山给浇筑...

为什么40万人都挖不开武则天墓
因为挖错了方向,没有找到墓道口。事件经过:有人告诉了黄巢,在梁山西侧黄土地下埋藏着大量碎石。这个消息就是在暗示黄巢,唐陵中最富有的乾陵的入口很可能就在梁山的西侧,那些碎石大概就是修筑完乾陵后剩余的原料。黄巢大喜,立即调出 40 万士兵,跑到梁山西侧开始挖掘。但这些人都是农民出身,对...

为什么四十万人都挖不动武则天墓
提要:武则天的陵墓,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过,甚至出动40万人去挖。然而,没有人能打开乾陵。汉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扫荡了,康熙大帝连骨头都凑不齐,为什么武则天乾陵独善其身? 文物专家郭沫若先生曾对周恩来总理说过:“毫无疑问:肯定有不少字画书籍保存在墓室里!打开乾陵...

为何有人说出动40万人都挖不动武则天墓?
【三】仅仅就黄巢为何动用40万大军而不得,老百姓为何开山炸石就能够发现,这是因为年代的原因,唐末黄巢起义局里武则天去世的时代相比较建国后时间不算久远,所以,他的地宫墓室门仍然保持着他建设时候的状态和水平,也就是它的深度和厚度。但随着地壳的运动,经过近千年的变化和运动,地理地貌早已发生...

40万人都挖不动的武则天墓,为何如此坚固?
这里所说的40万人是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为筹集军费率领40万人来武则天墓所在的乾县梁山来盗掘宝物,一是由于乾陵直接在石山内部挖建,有大山固石的天然保护;再者,关键的是,黄巢农民军中没有饱学之士,不懂乾陵坐北朝南的结构特点,挖错了方向。他派人向着留有修建陵墓所剩的碎石方向开挖,可惜这...

为什么40万人都挖不动武则天墓
史书记载,唐乾陵建造极其坚固,先是在山中凿洞,甬道中有数道石门,后用条石塞住墓道口,条石之间用铁水灌注,墓上有大型的地面建筑.黄巢起义军40万人发掘因风雨雷电而不可发,后来历代都有人盗掘,原因多数是有风雨.请采纳~

揭秘史上最难挖的武则天墓,40万人挖不动的原因
武则天以她的才智和手段逐步登上了皇位,尽管早期并未受到宠爱,但她的果断和英气最终赢得了李治的青睐。她的陵墓乾陵采用的是阴山为名的墓葬形式,这得益于唐朝对陵墓安全的重视,尤其是从唐太宗时期就开始的挖山造林策略,使陵墓难以被盗掘。乾陵的规模宏大,工程浩大,动用了二十万人历时二十二年,不仅...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