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荆轲我想对你说为话题的作文

如题所述

荆轲我想对你说

漫步于南湖堤岸,夜深了,行人廖廖,没有月光,只有昏暗的路灯为伴,秋风飒飒,湖面上闪现几点斑驳的碎影,波涛声在我耳畔回响,似乎在轻轻诉说陈年往事。

荆轲,当年你提剑出燕京,以一己羸弱之躯深入强秦,心中是否有一份凄凉与悲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还。”伴着高渐离的筑声,你上路了,我想你的心中应该是百味杂陈的,太子丹的猜忌是否让你有几分失望与伤心,既是因为多年的忠诚相随,也是为了心中的侠心精神。“其人居远未来”,望看面前的乳臭未干的秦武阳,你是否为任务的成功与否而心存怀疑?了然一身于万军之中取秦王首级,你知道其中的难处,纵使成功,秦国统一天下已成定局,在秦国白万雄师的铁骑面前,又有多少时日留给燕国苟延残喘?那么多联盟被逐个击破,秦师势如破竹,局势又岂是燕国一国之力所能左右?你一定想到了。然而你义无反顾地奔咸阳而去,为的是太子丹的知遇之恩,为了不让月光与樊将军的血白流,为了易水诀别,垂泪泣涕的兄弟们,为了虽不是生于斯长于斯的燕国。这就足够了,纵然此举如螳臂挡车,你也要奋力一搏。

马车渐行渐远,我想你知道这一次,没有返程。

你终究是失败了。后人“惜其剑术踊,其功虽不成”的评价是否创伤感?太子丹的死是否令你无奈?你是否因刺秦王时的些许疏懊悔?你终究是英雄,我想对你说你无愧于你所信奉的侠义精神,你决定“壮士死知已,提创出燕京”的那一刻起,你就注定为后人所铭记,因为你的忠诚,你的侠义,你的爱国之情。敢以一人力刺杀秦王,这是何等大的勇气,名垂青史的是在殿堂之上处变不惊的镇定,流芳千古的是倚柱而矣的恢弘的气魄。“其人虽已汉,千载有余情。”

闭上眼,是你陌生而熟悉的面容。

荆轲(?-公元前227年),姜姓,庆氏(古时"荆"音似"庆")。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人,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随之由田光推荐给太子丹。

荆轲与秦舞阳入秦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在交验樊於期头颅,献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之地图,图穷匕见,荆轲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剑击成重伤后为秦侍卫所杀。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荆轲是司马迁笔下的一位刺客。虽然他刺秦王没成功,但他那种临危不惧的精神,让我钦佩不已。

荆轲,我想对你说。你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真值得称道。你明知此行必死无疑,可你还在易水旁悲壮高歌,多么有血性的男子汉啊!从此,你顶天立地地站在史册上,也成了我心中当之无愧的英雄。

我敬佩你做事胸有成竹、深谋远虑。你想,如果把刀放在身上,一旦被搜出,秦王一定警戒。你把刀卷在地图中,神不知鬼不觉。你的计划真周密,这点我要向你学习。可燕子丹帮你选的随从没见过世面,泄露了你的秘密,这是你失败的一个原因。

不过秦王不能杀!你想想如果秦王没了,还有万里长城吗?还有更糟糕的呢!如果秦王没了,那六国之间的战争又会继续,天下又会大乱。最惨的还不是百姓?秦王统一了天下,让百姓有一个大家,你又何必为燕子丹夺一个小家而卖命呢?所以,为了天下,秦王不能杀!

再说秦王小心谨慎,手下众多,所以你这样只会白白送了两人性命啊!

嘿,荆轲,都说成者为王,败者寇。但在人们心中,你却是失败的英雄!

二,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仔细浏览那些千古流传的佳句,细细品味那些名垂千史的英雄人物,我在他们之中,找到了你,荆轲。
你,荆轲,在燕国面临存亡之际,出于回报太子丹的知遇之恩,也为解除燕国的危机,愿意入秦去刺杀秦王。去刺杀秦王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信物。所以你果断地决定“私见樊於期”。 擅长辞令的你先动之以情,激起了樊於期对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又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最后告诉了樊於期自己的行动计划。你这一席对话可谓真诚感人,使樊於期“仰天太息流涕”,并且 “偏袒扼腕而进”,甘心自刎献头,以作信物。
你,荆轲,仅凭一把匕首就到深不可测的秦国去刺杀秦王,这简直就是自寻死路。但你却有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义无反顾的登上了通往秦国的道路。在易水,你那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千百年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
你,荆轲,入秦见到秦王后,依然镇定自若。当“图穷而匕现”, 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也竟“色变振恐”,眼看事情就要败露,而你却还依旧面不改色心不跳,见机行事。在与秦王搏斗中,你本可以成功的刺杀秦王,但因夏无且扔过来的药箱,你反被秦王“断其左股”, 最后“被八创”。当你知道事情已经失败时,却还能够“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荆轲,我敬佩你的,有勇有谋,能言善辩,我欣赏你的重情重义,镇定机智。虽然你没有刺杀成功,但你在我心中永远都是一个英雄。追问

谢谢。

追答

点击采纳为满意答案 好吗?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