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如题所述

1、口头民俗学(口传文学)

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童话、谚语、谜语、绕口令、民间歌谣、史诗。

2、风俗民俗学(仪式庆典)

家族制度,社会制度,婚丧祭祀、迷信、游戏、民间舞蹈、民族音乐。

3、宗教民俗学(信仰寄托)

民间宗教、佛教、道教、灵魂转世、妖怪、占卜、巫术、民俗疗法。

4、物质民俗学(常民生活)

民间美术、民间饮食、民俗服饰、民间建筑。

扩展资料

中国民俗学运动的发端,与蔡元培、鲁迅等的提倡密切相关。蔡元培是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1917年至1922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倡科学与民主,广聘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刘半农进步学者及其它著名学者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后调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仍继续倡导他的进步主张。

对中国民俗学运动有着重要的启蒙、指导和推动作用。从20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的半个世纪中,娄子匡、邓师许、杨成志、杨堃、汪玢玲等学者都对我国民俗学运动进行过分期论述:由于写作作时间过早,郑师许在1935年只分为两个时期(他称为“时代”)。

即“民国七年时北京大学为开辟草莱时代,民国十六七年至二十二年时广州中山大学的耕耘播种及开花结实时代;杨成志、娄子匡、汪玢玲都分为北大、中大、杭州三个时期;杨堃写于1948年的《我国民俗学运动史略〉却分为多达五个时段,即1922-1925年的北大起源时明。

1928-1930年的广州中大全盛时期、1930-1935年的杭州衰微时期、1936-1937年的复兴时期和“近九年来北平的民俗学研究”。

只有中国民俗学运动发展到一个较长的历史时间内,我们才能站在时代的高处来进行回顾、梳理、求得较为客观的、符合实际的分期法。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9-12
1.以民俗为研究对象即为民俗学吗?2.“民俗”和“民间传承”能否视为同义?在上边列举的那本入门书中,“民俗”的定义是:“地域社会的住民从其生活或生产活动中产生并传承下来的生活文化以及维持这种生活文化的思维方式(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2]。在这里,“民俗”被理解为是从地域社会中独立产生的,这和大致在同一时期出现的“民俗学的目标是揭示基层文化的特征”之说,以及将“民俗”与“风俗”或“流行”等相比较而认为“民俗”是比较稳定的事象等论点一样,在战后产生,并在197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传承母体论或地域民俗学中得到进一步强调。在上述入门书中,虽然肯定柳田国男完成了日本民俗学体系化的工作,但是在见解上却与柳田背道而驰。
柳田在昭和9年(1934)的《民间传承论》中,对以前及同时代的“民俗学”进行过如下批评:“初期的‘民俗学’即使是在其本国也是非专家所事之学,并且他们有极其偏爱古代研究的倾向。并且把体系化的工作看作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所以也难怪一些只看到具体细微调查的人会认为:‘啊,原来如此,由于是关于人民的风俗习惯的学问,所以叫民俗学’”(着重号为笔者所加)[3]。此外他在《青年与学问》中还流露出这样的担忧:“令人担心的是,把它译成‘民俗学’的话,研究的范围是否会因此而受到局限”[4],柳田的这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众所周知,这一时期柳田一方面在回避“民俗学”这一用语,同时另一方面又试图重新对其体系化。可见柳田的这些说法无非是担心人们把他的所事之学,单纯地看作是研究“人民风俗之学=民俗”的学问。他在《民间传承论》中说:“我们的学问是要把事象本身作为观察对象,据实地审视,洞察那些所谓‘已知的’、‘理所当然’的现象中背后的真理。留心常民自身所不知的、至今也无意识的事象”。[5]如后文所述,在《乡土研究的生活法》等书中柳田也仍然坚持这样的看法。
为什么柳田这样执着地忌讳“民俗学”这一用语呢?他自己有这样一段论述:“弃用‘民俗学’虽然可惜,但是我们还是必须避开它。至少在其内容被净化、在理解上达到一定共识之前,‘民俗学’这一用语最好不要在日语中使用。况且,这门学问尚未体系化’”。[6]这里,柳田使用了“况且”,表明没有体系化并不是避开使用民俗学这一用语的根本理由。在这里,柳田除了对已有的“民俗学”进行批评外,还隐含了对当时把研究对象视角与方法同出一辙的把“民俗”视为文化遗产、并把民俗称为“国体精华”的内务省、文部省的方针心怀疑忌。
就前者而言,例如在《民间传承论》中,柳田就对以往称之为日本 “民俗学”研究中的三种倾向进行了批评。第一是“不顾理论上的脱节,在关联甚远的蛮夷中追寻比较研究的对象”的世界主义倾向。[7]第二“把《万叶集》中表现出的日本人的面貌作为日本人原型”的偏向古代研究的倾向,[8]指出“自古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的事物是不存在的”[9]。第三批评以乡土自豪感的倾向,认为“如果这样继续下去,乡土研究就会和一般的历史研究脱钩,陷入与文化法则毫不相干的纯粹的嗜好之中”。[10]与此相对,柳田则抱有“把民俗学建立在科学的根基上的雄心”[11],主张要“从原生态去观察日本人的生活现象的整个横断面”,通过对这个横断面的“详尽观察”,“重视亲眼目睹的事实,把其作为最可靠的资料”,[12]来确立民俗学的科学性。对于他批评的第一种倾向,柳田在别的文章里还写到,“将太平洋诸岛,或非洲内陆偏远地区原始住民的生活与日本人生活习惯的部分相似的部分进行比较观察,把这样的研究称之为民俗学[13]”(着重号为柳田原注)柳田特别强调这种研究只注意“习惯的部分”,可见,柳田并不是像以往的“民俗学”那样以“民俗”为对象的就称之为民俗学,而是通过方法论来试图与之区别。
大概柳田所忌讳的是象这样把“民俗”作为对象来处理所带来的诸多问题。换句话说,是如何看待“民俗”概念的问题,就像避免把tradition翻译为会引起“政治性联想”的“传统”,而是处理为“传承”那样(同上,265页)[14],极力避免因使用“传统”这样的用语而必然派生出来的政治性。上述的对“民俗学”的三点批评可以说都是针对如何看待“民俗”而提出的。
第2个回答  2020-12-27

第3个回答  2009-08-25
民俗学的研究对象是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为主的传承文化现象的性质、状况、特点,揭示它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09-08-25
笼统地说是研究民间文化,现在分科很细,学科建立之初以研究民间文学为主,如今以具体的某个民俗事项进行学术讨论。理论建设比较缺乏,概论性的书比较普遍。现在把民俗学划分到是社会学的二级学科,硕士拿的的是法学硕士学位。民俗学如今有很重的人类学倾向。

民俗学的解释民俗学的解释是什么
民俗学是研究民间风俗、传说、口头文学等现象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涵盖了民间的各种故事传说、神话、歌谣、风俗、口头文学等。民俗学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的搜集、分类、整理和研究。在网络上,民俗学被定义为一门研究风俗习惯、口承文学、传统技艺、生活文化及其思考模式,以阐明这些民俗现象在...

民俗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1. 口头民俗学涉及口传文学,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童话、谚语、谜语、绕口令以及民间歌谣和史诗。2. 风俗民俗学专注于仪式庆典,涵盖家族制度、社会制度、婚丧祭祀、迷信活动、游戏、民间舞蹈和民族音乐。3. 宗教民俗学探究民间宗教、佛教、道教信仰、灵魂转世观念、妖怪传说、占卜实践和巫术疗法等。4...

民俗学家研究范围
民俗学者的研习领域极为广泛,涵盖了人类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他们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食、衣、住、行这些基本生活元素,还包括教育、娱乐等各个层次的活动。这些看似平凡的习俗与传统,实际上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们不仅是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民族身份和文化传承的基石。民俗,作为民间生活的具体表现...

民俗学家的研究范围
有关人类活动的一切细节,都可以作为民俗学者的研究对象。而且其中还包含和传达着重要的文化信息。民俗是常民生活形态的真实反映,举凡生活中食、衣、住、行、育、乐的内涵与形式,以及其间思想、行为、仪节、活动的记录与形成,都是民俗学探讨的主题,这种约定俗成的习惯与风俗,不仅是人们生活的提升与...

民俗学的意思民俗学的意思是什么
民俗学的词语解释是:以民间风俗、传说、口头文学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民俗学的词语解释是:以民间风俗、传说、口头文学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拼音是:mínsúxué。词性是:名词。结构是:民(独体结构)俗(左右结构)学(上下结构)。注音是:ㄇ一ㄣ_ㄙㄨ_ㄒㄩㄝ_。民俗学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

人类学和民俗学研究的有什么区别
在研究对象方面,有时两者的研究领域几乎重合,特别是在探讨特定文化现象时,两者的目的往往是一致的。尽管如此,这两门学科在理论体系方面存在差异。文化人类学作为一门较为成熟的学科,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理论框架,而民俗学则相对较新,还在不断构建和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文化人类学侧重于对人类...

民俗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1、口头民俗学(口传文学)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童话、谚语、谜语、绕口令、民间歌谣、史诗。2、风俗民俗学(仪式庆典)家族制度,社会制度,婚丧祭祀、迷信、游戏、民间舞蹈、民族音乐。3、宗教民俗学(信仰寄托)民间宗教、佛教、道教、灵魂转世、妖怪、占卜、巫术、民俗疗法。4、物质民俗学(常民生活...

名俗学的研究范围
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及社会生活里的种种民俗文化现象,大体具有以下特点:它们是社会性和集体性的,一般要经过民众的认同和长期实践,才能成为风俗;它们大多以类型或模式的形态存在;它们在时间上具有传承性,空间上具有扩展性。上述特点使得民俗现象能够显著地区别于社会生活中那些个人的和暂时性的现象。

民俗研究过程中需要哪些研究方法?
1.田野作业法,又叫直接观察法。因为民俗学的研究对象是广大群众的生活、文化现象,而这些一向是很少被记录的,并且,随着社会情势的发展,它不免或多或少的变化着。为了得到鲜活的、丰富的科学资料,就必须进行实地调查、采集工作。这种工作收获的结果,就是民俗科学的建筑基础。田野作业法,是民俗学研究...

民间文学与民俗文学的关系
民间文学是指从民间流传故事中采集、形成的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本土文学作品,其表现形式有民间小说、神话故事、民间传说、评书、说唱艺术等,是一种通俗文学或口头传播的文化现象。民俗学研究的对象是各地民俗习惯,如饮食、服饰、婚嫁、丧俗等等。从性质上看,前者属于文学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后者是社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