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简介(300字!!!)

谢谢啦

《西游记》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这个问题到现在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它是一部神魔小说,有的则认为它是一部玄幻小说,还有的认为它是一部浪漫主义小说,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最高峰,反驳者说它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这些看法未免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之所以被列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就说明,它首先是一部古典文学作品,是长篇小说。至于小说的内容是什么性质,神魔还是玄幻?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抑或两种手法的相互结合?是可以加以探讨的。但是,长期以来,对《红楼梦》的研究,已经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对《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研究,也有不少学者和著作。自易中天《品三国》以来,把古典名著作通俗化宣讲,已经形成一定的气氛和模式,而《西游记》却鲜有品评。这一方面说,《西游记》是一部特别博杂的著作,很难对它进行品评或消解;另一方面,也说明,《西游记》还没有能够引起学者和专家的重视。因此,对这样一部小说作出合理而准确的品评,首先了解或考察一下它的成书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一、《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和考察论证,《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已经成为定论。也就是说,它是一部私人著作,作者有名有姓,还有考古发现为证。但是,这部小说在定型之前,也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一样,经过很多年很多人的口头传播和演绎。从故事内容的真实性来看,它源于唐太宗时期玄奘去天竺诸国取经的历史事实。玄奘是一个和尚,唐太宗选他西去取经,是经过反复考察才决定的。一是玄奘比较热心研究和传播佛教,二是他对大唐帝国无比忠诚,是厚道人,长相也带有中国特征。他历经千辛万苦,经过十七年的长途跋涉,到达阿富汗和印度等国,取经归国后译成佛家经典七十三部,堪称历史伟人。他的徒弟沙门慧立写作一部《慈恩三藏法师传》,记载了他们沿途所遇到的山河险阻、恶劣气候、野兽侵袭,妖魔鬼怪,以及所见异国风土人情、奇特的自然现象等。这是一部传记性记实著作,受时代局限性,里边不少带有迷信色彩和宗教色彩的东西。同时也留有很大想象空间,为后来的演绎者提供了历史脚本。

与此同时,玄奘的另一徒弟辩机,根据玄奘的口述,也录成一部《大唐西域记》,成为唐代寺院的俗讲题材。因为他们要弘扬佛教,也需要讲一下取经的故事,以配合佛教内容的灌输和讲解。到了宋代,这两本书逐渐演变成《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这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已经远离历史史实,演绎成为说书者的故事。其中增添了许多内容和人物,比如:弟子悟空成了“猴行者”,沙僧成了“沙和尚”,西王母也被纳入西天取经故事中,白衣妇人演化为“白骨精”。但猪八戒还是没出现。

唐僧西天取经故事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金元时期。元代有吴昌龄的杂剧《西游记》、杨景贤杂剧《西游记》六本二十四折,元末明初无名氏《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这时候,猪八戒已经被写进取经故事。孙行者的神通更大,性情带有几分野性。增加了取经之前大闹蟠桃会的情节。过女人国和火焰山,也是依《诗话》而生发。托塔王李靖、哪吒、而郎神等一批神话人物也加进来。这个时期的取经故事,逐步演变为带有个人传记性质的故事。如金院本《唐三藏》、《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

需要注意的是,唐朝的对外开放,带来的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西游记》的故事在整个亚洲特别是东亚流传极广。远在日本江户时代的宝历八年(公元1758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西田维则就开始翻译,经过三代人七十四年的努力到天宝二年(公元1831年)完成。著名的《绘西游记》也在天宝八年译成。以致《西游记》在日本一直流传不衰。 他们流传去的版本,为后来考证《西游记》的作者提供了较为原始的资料。研究者还发现在朝鲜汉语教科书《朴通事谚解》中引述“车迟国斗圣”故事片段和八条注,这部书中有一段对话:一人说要买《赵太祖飞龙记》、《唐三藏西游记》;一人说为何要买“那一等平话”?那人回答:“《西游记》热闹,闷时节好看”。下面便叙说孙行者过车迟国和伯眼大仙斗法的一段情节。与小说《西游记》第四十六回大体相似。从中可以看到西游故事的主要人物、情节和结构均已定型。今本《西游记》的一些主要情节,大体上都具备了,只是描写还不够精细。这说明,在吴承恩整理撰写《西游记》之前,元代曾经有过一本叫《西游记》的平话。因此,可以说,《西游记》的演变过程,是民间集体创作的结晶。

在吴承恩之前,还有丘处机的《长春真人西游记》。于是便有人错认为《西游记》是丘处机所作。清朝的汪象旭就在所撰《西游证道书》中提出《西游记》为南宋时的邱处机所著。这一看法提出后,清朝的文人大多赞同。但是,清朝末年纪昀等人开始怀疑此说,认为《西游记》中多处描写明朝的风土人情,而邱处机是南宋末代人;此外《西游记》中多处使用江苏淮安方言,而邱处机一生在华北地区活动,并未在淮安居住过。也有明朝清朝道士、文人以为《西游记》是道士炼丹之书。

清中叶以后,吴玉搢《山阳志遗》、阮奎生《茶余客话》、丁晏《石亭记事续编》等淮安人著述,根据《天启淮安府志》及小说中方言俚语等材料,提出作者是吴承恩,但未得到响应。但是,他们的研究结果更接近事实,因为他们有许多无可辩驳的历史和考察资料。

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胡适在《西游记考证》、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才集中论定作者为吴承恩,并得到普遍赞成。但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淮安府志》所著录的吴承恩《西游记》是否就是今存百回本小说《西游记》,尚需作进一步的证明。理由是今存吴承恩诗文及其友人文字中从未提及撰写《西游记》一事;二是《淮安府志》所载吴承恩著《西游记》一事并未说明是演义、稗官,而通常情况下演义、稗官是不录入地方志的;三是在清朝藏书家黄虞稷所著《千顷堂书目》中吴承恩所著《西游记》被列入舆地类(即地理类)。

清初学者吴玉,在乾隆十年(1746年)纂修《山阳县志》时,又见到明代天启年间《淮安府志》卷十九《艺文志》一《淮贤文目》载: 吴承恩《射阳集》四册□卷,《春秋列传序》、《西游记》。这说明吴承恩在山阳时所著书籍有个详细的目录,《西游记》是列在其中的。在吴承恩任过县令的长兴县,1954年前后还曾出土过《西游记》手稿。

据沧浪书院考古发现:吴承恩晚年因一宗冤案获罪,出狱后赴蕲州(今蕲春县蕲州镇)任荆王府“纪善”(明代亲王属官,行“讲授”之责)。第一代荆王是明仁宗的儿子,封地原在江西,后迁在蕲州(县级州),在蕲州已经五代。现收藏于江苏淮安县的吴承恩半截棺头板,上面亦有“荆府纪善”字样。吴承恩的晚辈吴国荣在《射阳先生存稿跋》中,也提到此事。这些物证和史证,说明吴承恩晚年确实生活在蕲州。正是这个时期,吴承恩写成了《西游记》。在《西游记》中,随处可见蕲州的山水形貌和乡风民俗。

再后来,资料证明吴承恩就是《西游记》作者的论据似乎更多起来,而且更有说服力。主要有:一,吴承恩的个人情况与《西游记》创作者的特征完全吻合。二,对各种质疑给出了较为合理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解释。三,语言学研究发现,《西游记》使用的语言,乃是淮安一带方言。这也是最有说服力的研究。1980年以后这方面的研究有突破性进展,几乎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吴承恩就是《西游记》的作者。(相关的研究请参阅刘修业的著作及颜景常著《〈西游记〉诗歌韵类和作者问题》)。在淮安,吴承恩的故居又有一些新发现,而且还动用了法医为吴的头骨进行了鉴定,他的享年应该在72岁到74岁之间,误差不超过两岁。那些认为吴承恩活到八十多岁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据考证,《西游记》的版本较多。明朝流传的《西游记》,各种版本大都没有署名。现存最早的是金陵世德堂刊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二十卷一百回,一般认为是刊于万历二十年(1592)。这个《西游记》版本的出版单位是蕲州的金陵书院。因此,《西游记》的原始版权属于荆王府所有,具体人是荆王室的朱鼎臣。万历、崇祯间另有三种百回本,均无专叙玄奘出身的一节故事。清初汪象旭、黄周星评刻的《西游证道书》才补入玄奘出身这一节,成为第九回,把原来的第九、十、十一三回的内容改成第十、十一两回,后遂成为定本。自鲁迅与胡适确认吴承恩为《西游记》作者以来,解放后出版的各个版本的《西游记》,都以吴承恩署名。

经由吴承恩的重新构思、组织和编写,较之此前流传的传记、传说、故事、诗话、评话,小说《西游记》不仅内容大大丰富,前七回基本上就是孙悟空的小传,从出生、学艺,到亮相,大闹天宫,戏耍蟠桃会,得罪玉帝,请来佛祖将其压于五行山下,后又中新起用。人物描写比较集中,人物性格发展规迹非常清楚。后八十多回的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和严谨,而且人物塑造更加鲜活、丰满,还增加了许多新的人物。《西游记》的想象更加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属于半文言,应该是当时淮安一带的口头语言。特别是增加了童趣,使这部宏著更加适合于儿童欣赏,简直是老少皆宜、雅俗共赏。更为重要的是,小说《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小说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另外撰写,在此文中不再涉及)。

明朝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将《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定为“四大奇书”。因为那时《金瓶梅》已经问世。再后来,《红楼梦》横空出世,《金瓶梅》被列为色情禁书,《红楼梦》就与《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一起并列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结束了魏晋以来搜神志怪小说的短小模式,将神魔志怪小说推向了长篇小说的高峰。《西游记》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通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起来,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西游记》既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又在一定程度上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因此,说它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完美的作品,也丝毫不觉得过分。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公认的浪漫主义杰作。《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所谓“光辉思想”,我认为就是《西游记》中所表现出来的民主主义思想,因为它是反封建专制的,影射当时腐败明朝廷的。《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这主要是从艺术性上来加以肯定。从19世纪开始,它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西游记》大胆而丰富的想象,说明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而又富有奇特想象力的民族。

《西游记》问世之后,它与其它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一样,也有许多续作或续书。百回本《西游记》问世之后,很快风行一时,并且出现不少《西游记》的续书。比如:《南游记》、《东游记》《后西游记》《续西游记》等等。这些续书又分几种情况:一种是模仿《西游记》笔法,选择相似的题材,偶尔借用一下前书的人物,如《南游记》、《东游记》,从书名就可以知道是模仿前者,另外孙悟空、观音等形象也在里面出现。可笑的是,《南游记》居然为孙悟空编出了一大帮儿女,尤其是那位女儿“月孛星君”,泼辣得很呢。《东游记》中孙悟空嫉恶如仇的脾气不减当年。因为八仙与龙王争斗不休,玉帝派兵擒拿,惹恼了大圣,“一棒打下,二十万天兵没其一半”。这种其实还算不上严格意义的续书。真正意义上的续书主要有这样三部:《续西游记》、《西游补》、《后西游记》。清末民初又有《也是西游记》、《西游新记》等。此后还有一些续作。以上这些续书,从整体上看,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均不及原著,然各有特色,均有一些精彩的章节,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作为一部富有魅力的伟大作品,《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它不仅成为中国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成为世界人民喜爱的作品。现在,既有美国版的《西游记》,也有日本版的《西游记》。它被人们称为跨越时代,跨越民族,跨越国度的“三跨越”作品。到目前为止,已有英、法、德、西、罗、日、朝、越等多种外文译本。仅在日本的日文译本就达三十余种。译名也有多种,例如:《圣僧的天国之行》,《一个佛教徒的天国历程》,《猴》,《猴王》,《猴与猪神魔历险记》。最早关于唐僧取经故事是明代前期的朝鲜文译本和18世纪中叶的日文译本。

改编为电影的有:《大话西游》 ,《新西游记》(台湾版,1982年), 《齐天大圣东游记》(香港版,1995年)。

改编为电视剧的有:《西游记》(中央电视台); 《西游记》 (无线电视剧); 《西游记》 (2006年日本电视剧) ;《西游记》(台湾版,1983年); 《齐天大圣孙悟空》(港台合作,2002年);

日剧西游记系列 。

改编为动漫卡通的有:《大闹天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4年); 电影动画短片〈铁扇公主〉; 连环画《西游记》; 连环画(漫画)《七龙珠 大圣王》; 日本动画《最游记》系列 ;电视卡通《太空西游记》(日本版,1980年代,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皆有自己的太空船,相关图可见此,图中为孙悟空造型); 漫画《最游记》。

其它衍生作品有:京剧《三打白骨精》, 儿童故事《猪八戒吃西瓜》等。

自从网络开通以来,网络小说《悟空传》 、网络游戏《 西游记MUD》、 网络游戏《 梦幻西游》等也相继诞生,恶搞《西游记》的也不少。

这说明,《西游记》已经成为一座艺术宝库,可待开发的艺术形式还有很多。

二、吴承恩其人其事。

从小就看《西游记》连环画,长大之后又读原著。在我的印象里,能写出《西游记》这样一部旷世经典著作的人,应该具备几个特别的条件。一是作者有一颗至老不衰的童心,因为《西游记》太了解儿童的心思,好像是专门为儿童准备的小说。二是要有极渊博的知识,三教九流都要熟悉,儒释道贯通融为一体,还要精通诗词歌赋。三是想象力极为丰富,天上地下,阴曹地府,没有他想象不到的地方。四是要生活在沿海地带,去过花果山,水帘洞,有经济基础作后盾的先进思想,即民主精神,或曰无政府主义思想,不然就不会有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情节。吴承恩恰恰具备了这些条件。

根据史料,我初步整理出吴承恩的成长及生活规迹。

吴承恩,生于1506年,卒于1582年。他的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他的父亲吴锐做过明代的小官僚,是个好学不倦的知识分子,经商之余爱读书。这就使吴承恩一出娘胎就成长在好学的氛围中。吴承恩在纪念父亲的《先府宾墓志铭》中。写到这一点:“性一无所好,独爱玩群籍。不问寒暑雨旸,日把一编坐户内。大官过。亦不知,前弱呵之,乃徐起。自六经诸子百家,莫不流览.独《尚书》、左丘明《春秋》未尝一日置也……每读书至屈平见放,伍大夫鸱夷,诸葛亮出师不竞。周子隐战没,檀公被受,岳鄂武穆死诏狱,未尝不双双流泪也。 ”(见吴承恩《射阳先生存稿卷之三》) 。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

1、生活经历。

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少年时,就已名冠乡里,他除奋好学外,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如《百怪录》、《酉阳杂俎》之类的小说野史,这类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潜默化中养成了搜奇猎怪的嗜好,这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

青年时代的吴承恩是狂放不羁、轻世傲物的年青人。社会地位的低下,贫穷困苦的处境,使他对当时的社会极为不满。吴承恩约二十岁时,与同乡一位姓叶的姑娘结婚,婚后感情甚笃。嘉靖十年,吴承恩在府学岁考和科考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取得了科举生员的资格,与朋友结伴去南京应乡试。然而才华不如他的同伴考取了,他这位誉满乡里的才子竟名落孙山。

第二年春天,他的父亲怀着遗憾去世了。接受初次失败的教训,吴承恩在以后三年内,专心致意地在诗文上下了一番苦功。然而在嘉靖十三年秋试中,他仍然没有考中。吴承恩羞恨交加,这年冬天,竟病倒了。两次乡试的失利,再加上父亲的去世,对吴承恩的打系是沉重的。在他看来,考不取举人,不仅付资无由,而且愧对父母,有负先人。但他并不以为自己没考取是没本事,而只是命运不济,他认为“功名富贵自有命,必须得之无乃痴?”

他父亲去世以后,需要操持全家的所有开支。但他却没有独立支撑门户的能力,更没有养家活口的手段。家中生活来源,除了每月从学府里领回六斗米外,只能坐食父亲所留遗产了。品尝了社会人生酸甜苦辣的吴承恩,开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虑社会人生的问题,并且用自己的诗文向不合理的社会进行抗争。从此,他开始了《西游记》的写作。

吴承恩有三位好友:沈坤、李春芳、朱日藩。前二位是状元,后一位是进士。这三位走的是科举成名的道路。获得举世闻名的成就,有权有势。荣华富贵。其中朱日藩为人内向,精通八股,对吴承恩非常关心。朱日藩字子价。号射陂,宝应县人。嘉靖甲辰进士,历官乌程令、南京刑部主事、南京兵部车驾司员外、南京礼部主客司郎中、升九江知府,卒于官。擅长诗与书法,著有山带阁集三十三卷。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中最受孩子们青睐的一大名著,它是我国古典名著中充满神活色彩与浪漫主义的一部经典之作,它塑造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难万险,求取真经名到仙班的故事,众人对它颇为关注评论四起,褒贬不一,不止是内容,连本书作者也受到置疑。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人。约生于明孝忠弦治十三年(1500)卒于万历十年(1582),享年83岁。45岁中岁贡,61岁任长兴县丞,67岁辞官归田,寿终。 《西游记》中有四个人人皆知的取经人。他们就是聪明机智的孙悟空、贪吃懒惰的猪八戒、意志坚定的唐僧和老实憨厚的沙和尚。下面,我就对这四人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 《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众在迢遥的西方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将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形象化为妖魔鬼怪所设置的八十一难,以动物幻化的有情的精怪生动地表现了无情的山川的险阻,并以降妖服怪歌赞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小说是人战胜自然的凯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9-05
一.《西游记》概括
《西游记》著于16世纪明朝中叶,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中国,乃至亚洲部分地区西游记家喻户晓,其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闹天空”、“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尤其为人熟悉。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七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二.《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 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确如此。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如在孙悟空的形象创造上,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又如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也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不仅如此,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宫、如来佛祖管辖的西方极乐世界,也都浓浓地涂上了人间社会的色彩。也而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玉皇大帝手下十万天兵天将,竟然抵不过孙猴子一条金箍棒,而让真正的贤才去当不入流的马夫,其统治之昏暗,虚弱,不言而喻。如来佛祖所创佛教,僧人自然不能以钱财所迷,可是佛祖竟然默许手下人收取贿赂,而《西游记》一路上妖魔鬼怪,多与神佛有瓜葛,如青牛精是太上老君坐骑,金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童子,狮驼岭三魔王均与文殊,普贤菩萨甚至如来佛祖有关系,这反映封建社会官官相护的黑暗情景。
第3个回答  2009-09-11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优秀的神话小说,也是一部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小说以整整七回的“大闹天宫”故事开始,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全书首要的地位。第八至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徵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经的缘起。从十三回到全书结束,讲述仙界一只由仙石生出的猴子拜倒菩提门下,命名孙悟空,苦练成一身法术,却因醉酒闯下大祸,被压于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观音向孙悟空道出自救的方法:他须随唐三藏到西方取经,作其徒弟,修成正果之日便得救。孙悟空遂紧随唐三藏上路,途中屡遇妖魔鬼怪,二人与猪八戒、沙僧等合力对付,展开一段艰辛的取西经之旅。
写作时代为明朝中期,当时社会经济虽繁荣,但政治日渐败坏,百姓生活困苦。作者对此不合理的现象,透过故事提出批评。共一百回,六十余万字。分回标目,每一回目以整齐对偶展现。故事叙述唐三藏与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经过八十一次磨难,到西天取经的过程。
内容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叙三藏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第4个回答  2009-09-04
《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讲述唐朝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中国,乃至亚洲部分地区西游记家喻户晓,其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尤其为人熟悉。几百年来,西游记被改编成各种地方戏曲、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漫画等,版本繁多。在日本等亚洲国家也出现了以孙悟空与红孩儿为主角的文艺作品,样式众多,数量惊人。关于《西游记》的作者,旧时传说是元朝的全真教道人丘处机,现在则一般认为是明朝的吴承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