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差异中,什么是言语行为差异?

如题所述

在开放的现代社会,跨文化的言语交际显得愈发重要,已经成为现代交际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随处可见,言语环境中的文化因素受到普遍重视。下面是英汉文化中十大常见差异。

1.回答提问

中国人对别人的问话,总是以肯定或否定对方的话来确定用“对”或者“不对”。如:

“我想你不到20岁,对吗?”

“是的,我不到20岁。”

(“不,我已经30岁了。”)

英语中,对别人的问话,总是依据事实结果的肯定或否定用“Yes”或者“No”。如:

“You're not a student,are you?”

“Yes,I am.”

(“No,I am not.”)

2.亲属称谓

英语的亲属以家庭为中心,一代人为一个称谓板块,只区别男性、女性,却忽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显得男女平等。如:

英文“grandparents,grandfather,grandmother”,而中文“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再如,父母同辈中的称谓:英文“uncle”和“aunt”,而中文“伯伯、叔叔、舅舅等,姑妈、姨妈等”。

还有,英文中的表示下辈的“nephew和 niece”是不分侄甥的,表示同辈的“cousin”不分堂表、性别。

3.考虑问题的主体

中国人喜欢以对方为中心,考虑对方的情感。比如:

你想买什么?

您想借什么书?

而英语中,往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如:

Can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

4.问候用语

中国人打招呼,一般都以对方处境或动向为思维出发点。如:

您去哪里?

您是上班还是下班?

而西方人往往认为这些纯属个人私事,不能随便问。所以他们见面打招呼总是说:

Hi/Hello!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

How are you?

It's a lovely day,isn't it?

5.面对恭维

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谦虚谨慎,对别人的恭维和夸奖应是推辞。如:

“您的英语讲得真好。”

“哪里,哪里,一点也不行。”

“菜做得很好吃。”

“过奖,过奖,做得不好,请原谅。”

西方人从来不过分谦虚,对恭维一般表示谢意,表现出一种自强自信的信念。如:

“You can speak very good French.”

“Thank you.”

“It's a wonderful dish!”

“I am glad you like it.”

所以,学生要注意当说英语的人称赞你时,千万不要回答:“No,I don't think so.”这种回答在西方人看来是不礼貌的,甚至是虚伪的。

6.电话用语

中国人打电话时的用语与平时讲话用语没有多少差异。

“喂,您好。麻烦您叫一声王伟接电话。”“我是张英,请问您是谁?”

英语中打电话与平时用语差别很大。如:“Hello,this is John speaking.”

“Could I speak to Tom please?”

“Is that Mary speaking?”

西方人一接到电话一般都先报自己的号码或者工作单位的名称。如:

“Hello,52164768,this is Jim.”

中国学生刚开始学英语会犯这样的错误:

“Hello,who are you please?”

7.接受礼物

中国人收到礼物时,一般是放在一旁,确信客人走后,才迫不及待地拆开。受礼时连声说:

“哎呀,还送礼物干什么?”

“真是不好意思啦。”

“下不为例。”

“让您破费了。”

西方人收到礼物时,一般当着客人的面马上打开,并连声称好:

“Very beautiful!Wow!”

“What a wonderful gift it is!”

“Thank you for your present.”

8.称呼用语

中国人见面时喜欢问对方的年龄、收入、家庭等。而西方人很反感别人问及这些私事。西方人之间,如没有血缘关系,对男子统称呼“Mr.”,对未婚女士统称“Miss”,对已婚女士统称“Mrs.”。

中国人重视家庭、亲情,认为血浓于水。为了表示礼貌,对陌生人也要以亲属关系称呼。如:

“大爷、大娘、大叔、大婶、大哥、大姐等”。

9.体贴他人

在西方,向别人提供帮助、关心、同情等的方式和程度是根据接受方愿意接受的程度来定的;而中国人帮起忙来一般是热情洋溢,无微不至。例如:一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看到一位老教授蹒跚过车水马龙的马路,出于同情心,他飞步上前挽住老人,要送他过去,但是他得到的却是怒目而视。请看下面的对话:

Chinese student:Mr.White,you are so pale,are you sick?

English teacher:Well...yes.I have got a bad cold for several days.

Chinese student:Well,you should go to a clinic and see the doctor as soon as possible.

English teacher:Er...what do you mean?

中国人建议患上感冒的人马上去看医生,表示真诚的关心。而美国人对此不理解,会认为难道他的病有如此严重吗?因此,只要回答:“I'm sorry to hear that.”就够了。

10.请客吃饭

中国人招待客人时,一般都准备了满桌美味佳肴,不断地劝客人享用,自己还谦虚:“没什么菜,吃顿便饭。薄酒一杯,不成敬意。”行动上多以主人为客人夹菜为礼。

西方人会对此大惑不解:明明这么多菜,却说没什么菜,这不是实事求是的行为。而他们请客吃饭,菜肴特别简单,经常以数量不多的蔬菜为可口的上等菜,席间劝客仅仅说:“Help yourself to some vegetables,please.”吃喝由客人自便自定。

可见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可忽视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倾向,要适时导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充实学习者的知识结构,提高认知能力。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30
Speech act theory is an important theory in the pragmatic study of language. It was originated with the British philosopher John Austin in the late 50’s of the 20th century.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语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最初是由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According to speech act theory, we are performing actions when we are speaking. 根据言语行为理论,我们说话的同时是在实施某种行为。 According to speech act theory, a speaker might be performing three acts simultaneously when speaking: locutionary act, illocutionary act, and perlocutionary act. 根据言语行为理论,说话者说话时可能同时实施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 a) A locutionary act is the act of uttering words, phrases, clauses. It is the act of conveying literal meaning by means of syntax lexicon and phonology. 言内行为是说出词、短语和分句的行为, 它是通过句法、词汇和音位来表达字面意义的行为。 b) An illocutionary act is the act of expressing the speaker’s intention; it is the act performed in saying something. 言外行为是表达说话者的意图的行为,它是在说某些话时所实施的行为。 c) A perlocutionary act is the act performed by or resulting from saying something; it is the consequence of, or the change brought about the utterance; it is the act performed by saying something. 言后行为是通过某些话所实施的行为,或讲某些话所导致的行为,它是话语所产生的后果或所引起的变化,它是通过讲某些话所完成的行为。 American philosopher-linguist John Searle classified illocutionary acts into five general types. Each type has a common, general purpose. 美国的哲学语言学家约翰.舍尔把言外行为分为五类,每一类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的、普遍的目的。这五大类是: a) representatives: stating or describing, saying what the speaker believes to be true 阐述类:陈述或描述说话者认为是真实的情况 示例: I have never seen the man before. / the earth is globe. b) directives: trying to get the hearer to do something 指令类:试图使听话者做某些事情 示例: Open the window! /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picnic with us? c) commissives: committing the speaker himself to some future course of action 承诺类:说话者自己承诺未来要有一些行为。 示例: I promise to come. / I will bring you the book tomorrow without fail. d) expressives: expressing feelings or attitude towards an existing state 表达类:表达对某一现状的感情和态度。 示例: I’m sorry for the mess I have made. / It’s really kind of you to have thought of me. e) declarations: bringing about immediate changes by saying something 宣告类:通过说话引起骤变。 示例: I now declare the meeting open. / I fire you. Important remark: All the acts that belong to the same category share the same purpose or the same illocutionary point, but they differ in their strength or forth. 每一类中的行为都有同样的目的,但具有同样目的的言外行为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言外之力。

在文化差异中,什么是言语行为差异?
英语的亲属以家庭为中心,一代人为一个称谓板块,只区别男性、女性,却忽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显得男女平等。如:英文“grandparents,grandfather,grandmother”,而中文“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再如,父母同辈中的称谓:英文“uncle”和“aunt”,而中文“伯伯、叔叔、舅舅等...

什么是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休克现象?
所谓言语行为,是指通过语言的运用来完成的交际行为。在日常的言语行为中,不同文化背景的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文化误解和冲突并不鲜见,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亲属称谓上中西就存在很大的差异:汉语中清晰地区分“兄”和“弟”,而英语中没有与之完全对等的词;英语中简单的一个uncle就概括了汉语中的姑父、...

浅谈用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语言本身就包含着行动的力量,即言语行为力量,简称语力。根据不同的语力,奥斯汀从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理论中抽象出三种行为:1说话行为locutionary act,它的语力在于命题本身,说话者能够说出有意义和所指的句子,其主要作用在于陈述。2施事行为illocutionaryact,指在特定的语境中赋予有意义的话语一种言语行...

中外社交礼仪文化差异问题分析
告别语的功能之一是维系交谈双方的社会关系,可以采用不同的告别语来结束谈话,在结束言语交际行为上,中西方人采用的语用策略也会有一些差异。 例如,在朋友家做客,要离开时,西方人常使用的道别语是:“Goodbye,Seeyou,Goodnight”等,而中国人(主人)常常会委婉地说:“再坐一会儿吧”、“这么着急干嘛”等表示礼貌、客...

女孩抓起你的手和你十指相扣是在勾引你吗?
文化差异:不同的文化对于身体接触有不同的接受程度和含义。在一些文化中,手牵手或十指相扣可能是友谊的象征,而不一定与浪漫或勾引有关。个人关系:你们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如果你们是亲密的朋友或家人,这个动作可能是表达亲密和信任的方式。非言语沟通:观察她的其他非言语行为,如眼神交流、面部表情...

试论言语行为理论看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论文摘要:在跨 文化 交际中,由于文化的差异,常常会出现一些语用失误和误解。这些误解常常能导致交际失误乃至失败。本文对招呼言语行为、恭维言语行为、请求言语行为在英两种不同的文化中进行对比。举例并说明三种言语行为产生的语用失误给来自不同文化人交际所带来的麻烦.提醒外语学习者在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中注意文化差异...

你觉得把开黄腔当成性骚扰是不是过于保守了?
当考虑文化差异时,有一些人可能会认为,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交规范不同,他们的社交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不应该被视为性骚扰。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一些国家的文化中,给予对方称呼可能被视为一种表示关怀和友谊的方式。但是,如果这种言论被认为是冒犯的,不敬的,配合不当的体态语言,或侵犯了社交规范,而其发生在工作...

言语交际与文化的关系
1. 文化对言语交际的影响:文化对言语交际的影响是显著的。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决定人们在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例如,在一些文化中,交流可能更注重言语的委婉和间接,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更强调言语的直接和明确。此外,文化的差异也会导致人们对言语行为的理解和评价不同。2. 言语交际在文化...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语言和言语的概念)
语言是对同一集团所有人所说的话的抽象,它排除了一切个体差异,只有作为语言而存在的共性。言语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和结果。3、动态不同:语言是静态的,言语是动态的,语言在一定时期内处于静止状态,随着社会的变化,语言的发展,语言也会出现适应性变化。所以语言的静止是相对的,静中有动。

理解非言语行为要注意什么多选题
3. 文化差异认知:不同文化背景下,相同的行为可能含义迥异。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直视表示尊重,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被视为不礼貌。了解文化差异有助于正确解读非言语行为。4. 概括与推断能力:理解非言语行为不仅需要观察和描述,还需要能够从观察到的细节中进行概括和推断,如通过身体语言推断情感状态。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