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测评内容
来自:广州新东方 戴斌
2008年的国家公务员面试即将在2月20日至29日举行,对于许多进入面试考生而言,或许其中的很多考生是第一次进入公务员的面试,对于即将到来的面试或多或少会感到一定的陌生。对此广州新东方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教研组组长戴斌老师将从公务员面试的测评内容着手,从实战的角度,剥除无谓的理论表述,帮助广大考生直观地了解在面试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
从实战的角度出发,公务员面试大致是从以下六个角度考察考生是否适合从事公务员工作:
一、考生的反应速度
考察的理由:公务员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将面对各种突发情况,而公共管理工作牵涉面大,如果对突发情况处理不善,将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因此在选拔公务员的过程中,考官绝对会倾向于选择反应速度较快的考生,这本身也是于公务员的职业特点是相匹配的。
考生反应速度的表现领域:答题思考时间的长短。一般来说,考官在问完问题之后,对考生的“计时”就开始了,如果考生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深思熟虑”之后再开始答题的话,无疑是不会得到考官的青睐的。考官很多时候看问题都是很辨证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考官问:“如何解决医疗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一个考生思考两分钟后想出了3个对策,而另一个考生思考了10分钟后想出了6个对策。这个时候,考官会选择哪一位考生?考官只会选择前面那位思考了两分钟后就回答出答案的考生。为什么?因为在实际的行政工作中,很多时候都是要“即场做出决定或反应”的,不大可能让你回去思考一下再给答案的。所以,我们常常可以感觉到,一个优秀公务员其实不一定需要学历很高,但他的思维速度一定是很快的。因为行政工作和司法最大的不同在于,行政工作更强调“效率”。
二、 答案的思想内容
考察的理由:公务员是从事公共管理工作,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代表的是“国家”这个整体,而不是个人。所以公务员的工作和言行体现的是“公共性”,而不是“个体性”。所以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我们在面试答题过程中一定要维护公共利益,思想内容就绝对需要与国家政策相一致,所以答案的思想内容就显得很重要了。
答案思想内容的表现领域:分为正反两面,正面是“给出的答案有没有支持国家的政策”,反面是“有没有反对国家的政策实施”。举个简单例子,考官问:“请问你对医疗改革有什么看法?”如果考生的答案观点是倾向于支持医疗改革的话,那么就比较容易得到考官的认同,因为我国目前的主流的观点是支持医疗改革的。但也有可能有部分考生会认为医疗改革其实不合适,我国目前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不高,推行医疗改革将使一些低收入人群看不起病。或许这个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我们要看到的是,“整个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什么,是支持医疗改革,还是反对医疗改革?“整个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支持医疗改革,尽管改革总是有“阵痛”的,但还是要将医疗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下去。
三、答案的逻辑性
考察的理由:我们目前所考的公务员考试,实际上是竞争成为“基层公务员”,而不是领导。那么,从职位的匹配性来看,我们就要想一下,我们成为“基层公务员”之后要面对些什么人,要做些什么事情。有一件事情或许是所有“基层公务员”的无法回避的,那就是向领导汇报工作。在这个时候,“基层公务员”在汇报工作时候的“逻辑性”就很重要了。为什么呢?我们从实践出发,想一下,其实领导最怕的是哪种下属呢?其实下属能力不是最可怕的,因为能力不足可以培训一下。最麻烦的就是面对“说了半天,都不知道说了些什么”的公务员。为什么会出现“说了半天,都不知道说了些什么”的情况呢?关键还是逻辑性。其实一个人对同一个事物,其掌握和表达的信息是相差不大的(当然不认真做调研的公务员是除外的),但为什么常常会出现“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去“表述”它,可能有些人可以让“听者”清晰明白事物的“来龙去脉”,而有些人却可以让“听者”“不知所云”呢?因为人要认知事物,常常需要通过内在的逻辑关系把各种信息“串联”起来,才有可能了解别人口中的事物究竟是什么。
答案逻辑性的表现领域:答案思维的严密性。这里可能显得比较抽象。戴斌老师在这里找一道真题讲解一下吧:
2007年1月13日国家公务员面试题
2、关于博物馆,你认为是政府拨款比较好,还是自己盈利维持?
参考答案:关于博物馆,戴老师认为首先要辨证得看待这一问题。作为博物馆来说,其是一个公益性的机构,其首先应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的需求,之后才去考虑经营和盈利的问题,前者优先于后者。而国内的博物馆的类型是多样化的,每个博物馆的具体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应该是本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处理该问题。从时代的发展需求来看,政府要努力减轻财政负担,尤其是不必要的财政负担,从而能有更多的财政盈余来保障社会稳定和改善社会发展环境。因此,如果国内的某些博物馆能够在保证实现公益性作用的前提下,是应该尽可能地通过自己盈利来维持。假如某些博物馆缺少政府拨款就无法保证实现公益性作用的话,我认为就应该通过政府拨款的方式来维持经营。
真题分析:上面的答案其实有两个角度:博物馆的盈利性和公益性的“取舍”和“兼顾”问题。
首先戴斌老师在答案中先将两者的轻重关系做了定论:“作为博物馆来说,其是一个公益性的机构,其首先应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的需求,之后才去考虑经营和盈利的问题,前者优先于后者。”即我们的逻辑关系是:我们定性博物馆是一个公益性的机构→首先应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的需求→之后才去考虑经营和盈利的问题→前者优先于后者(潜台词是前者后者我们都“想要”,但必须先要“公益性”,后要“盈利性”)。整个逻辑是很清晰,逻辑之一是“要什么,不要什么。”逻辑之二是“先要什么,后要什么。”
其次对“是否通过政府拨款的方式来维持经营”做了定论,那就是用“条件假设”的方式,确定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政府拨款——即在“某些博物馆缺少政府拨款就无法保证实现公益性作用的话”的情况下。如果考生不做“条件假设”,直接定论“应不应该通过政府拨款的方式来维持经营”,就会显得过于绝对而没有逻辑性。这里“逻辑性”的体现使得答案更加严密。
四、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考察的理由:公务员工作常常是需要权威性的,而日常工作的权威性,尤其是面对人民群众的权威性如何体现。其实很多时候,人民群众与公务员的接触是通过“语言接触”的。那么我们试想一个情景:某位公务员(简称甲公务员)说话经常是不连贯,一见到“生人”说话就喜欢“断点”,有一句没一句的,说话经常“卡壳”。而另一位公务员(简称乙公务员)说话很连贯,对群众的疑问回答起来有板有眼,一就一,二就二。对此,请问我们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我们会觉得哪位公务员更权威一些呢?我们会更支持哪一位的工作呢?答案是明显的,乙公务员会得到更多的认同,也更容易开展工作。从这个角度看,大家就能明白为什么公务员面试会很强调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这也是从公务员实际工作的需要出发的。
语言表达连贯性的表现领域:这里需要着重强调的是,考生在面试考场中要尽量避免语气助词,少做长时间的停顿。可以用“口语化”的语言做详细的表述,但不能出现明显的“无话可说”的状态,因为一旦在面试中“卡壳”,扣分是很多的。因为在考官眼中看来,一是“不自信”的表现,二是“思考问题”不透彻的体现。
五、语言表达的得体性
考察的理由:或许有一个道路,所有的人应该都能接受,那就是“公务员说话绝对不能让人感到不舒服”。这里请大家注意的是,“公务员说话绝对不能让人感到不舒服”的对象除了领导之外,实际上面对同事甚至是“行政相对人”,同样不能说出什么“难听”的话来,这里体现的就是“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而因为一个说话的“得体性”也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
语言表达得体性的表现领域:说话是否过于绝对。我们要辨别有无激进式的言语,其实要避免“说话过于绝对”。举个例子,如果考官问:“你如何看待近年来的煤矿生产安全问题?”而考生这样的表述:“这个问题就是因为有关生产人员没有负好安全责任而产生的。”表面上看,这样回答似乎没有什么问题,“原因”确实是有那么回事。但这个表述的错误在于,我们怎么可能从面试题目的“简短信息”中“绝对化”地断定责任人只有一个呢?这很明显就是一种“用语不得体”的表现。如果我们改动一下,做这样的表述:“这个问题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有关生产人员没有负好安全责任而产生的。”这样一来,答案内容没有变,但就显得更“得体”了。
六、考生的仪表举止是否得体
考察的理由:公务员是一种“职业”,而任何职业都需要有“职业形象”,公务员也不例外。有一句话叫“相由心生”。实际上一个人的“内涵”是会影响一个人的“外在表现”的。这里,戴斌老师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我们常常会发现公务员常常会长着一个“公务员”的样子,作为一个群体来讲,我们常常很容易通过一些“仪表举止”,从而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可能是一个公务员。至少我感觉,一个“飞扬跋扈”的人,基本上不可能是我们的人民公仆。我们会这样想,其实面试考官也会这样想。所以如果一个连仪表举止都不得体的人,是很难被考官认同的,可能在没有回答问题之前,就会被“先入为主”地认定“不适合从事公共管理”工作。
仪表举止得体的表现领域:
(1)是否穿着正装。作为面试者,一定要穿着正装,绝对不可以穿着运动装或是休闲装。
(2)举止要礼貌,要习惯说“谢谢”。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尊重。
(3)不要有任何不雅的动作。比如“搔首挖耳式”的乱动、转笔、东张西望等。
(4)不要抢答问题,也不要问任何题外话。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