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资料: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参考资料:兰亭序-百度百科
真迹在哪至今依然是个谜团。
唐太宗对《兰亭集序》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还将临摹本分赐贵威近臣,并以真迹殉葬。因此有说法是随唐太宗李世民埋在昭陵,
然而五代时期历史上鼎鼎有名的盗墓者温韬在盗取了李世民的昭陵后,在他的出土文物清单上却并没有看见《兰亭集序》的踪影,因此有传言称是李世民的儿子唐高宗李治偷偷换取了《兰亭集序》的真迹,后随葬于李治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之中。所以也有说是随葬于李治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中。
扩展资料:
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兰亭集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兰亭序》的真迹,一直被智永珍藏,临去世时将其传给弟子辩才。辩才博学多才,精于琴棋书画,尤其精于书法。他得到《兰亭序》后,十分珍视,秘不示人,在自己居住的房间房梁上掏了一个暗龛,专门用来珍藏《兰亭序》。那时的皇帝正是唐太宗,酷爱书法艺术,对王羲之的墨宝更是情有独钟,每每得一真迹,便视若珍宝,唯恐失却。他先后三次将辩才请到长安,热情款待,同时询问《兰亭序》下落。但无论李世民怎样百般盛情,辩才只是装憨作痴,推说自己侍候先师智永时确实见过《兰亭序》,但经过几十年的战乱,早已不知去向。
扩展资料:
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兰亭集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