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其一赏析(马嵬其一赏析自埋红粉自成灰)

如题所述

马嵬其一赏析(马嵬其一赏析自埋红粉自成灰)


唐诗《马嵬二首》中,李商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安史之乱中马嵬坡的悲剧。其一诗中,"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描绘了叛军的汹涌和唐玄宗无奈之下亲手埋葬爱妃的凄凉情景。诗人质疑,如果玄宗真认为杨贵妃有倾国之力,为何不坚守长安,而要仓皇逃往马嵬?这反映出对玄宗逃避责任的讽刺。


其二诗则进一步剖析了玄宗与杨贵妃的悲剧性命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暗示了即使有再美好的期待,也无法改变他们阴阳两隔的现实。"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通过对比逃难时的不安与往日宫廷生活的宁静,揭示了玄宗与贵妃爱情的幻灭。最后,诗人以"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尖锐地指出,即使贵为天子,也未能保护所爱,而普通百姓的幸福生活却遥不可及,引人深思。


这两首诗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描绘,更是李商隐对人性、权力与爱情的深刻反思,体现了他作为诗人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和情感投射。


作者李商隐以独特的艺术手法,透过这两首诗,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无情和人性的复杂,留下了对古代帝王与红颜的哀婉长歌。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马嵬其一赏析(马嵬其一赏析自埋红粉自成灰)
马嵬其一赏析(马嵬其一赏析自埋红粉自成灰)唐诗《马嵬二首》中,李商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安史之乱中马嵬坡的悲剧。其一诗中,"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描绘了叛军的汹涌和唐玄宗无奈之下亲手埋葬爱妃的凄凉情景。诗人质疑,如果玄宗真认为杨贵妃有倾国之力,为何不坚守长安,而要仓皇逃...

马嵬其一赏析(马嵬其一赏析自埋红粉自成灰)
首篇通过"冀马燕犀动地来",生动描绘了安史之乱的突发和杨贵妃被杀的无奈,"自埋红粉自成灰"则揭示了唐玄宗的痛苦抉择与爱情的终结。李商隐质疑,如果唐玄宗真认为杨贵妃能颠覆国家,为何在危难中不倚重她的力量,而是仓皇逃离?这反映了他对杨贵妃命运的深深同情。第二首诗则进一步探讨了杨贵妃死后...

马嵬其一赏析(马嵬其一赏析自埋红粉自成灰)
李义山,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以笔触描绘人间悲欢,对比帝王与平民的境遇,揭示生活的真谛。他的诗作,如《马嵬》般,不仅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对人性、权力与爱情的深刻洞察。尽管李白在困境中仍有豪情万丈,但李商隐的《马嵬》却如一曲哀歌,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历史的冷峻与诗人的悲...

马嵬二首赏析
第一首,唐天宝十四年(755年),东平郡王、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叛乱。范阳即幽州,在今河北省,古属燕国、冀州。“冀马燕犀动地来”即是说此事件。逃难路上,六军威迫唐玄宗下令缢死了“红粉”杨玉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初,玄宗也抑郁而死。所以说他“自埋红粉自成灰”。杨贵妃佳人...

马嵬二首译文 | 注释 | 赏析
马嵬二首 [唐代] 李商隐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译文及注释 译文 风云突变,安禄山举旗造反,叛军震...

马嵬作品评析
公元755年的天宝十四年,东平郡王安禄山在范阳叛乱,这标志着"冀马燕犀动地来"的历史事件。在逃难中,唐玄宗被迫接受六军的逼迫,下令缢杀了杨玉环,这一悲剧在"红粉"的称谓中显得尤为沉痛。随后的758年初,玄宗也抑郁而终,他的命运可以用"自埋红粉自成灰"来形容。杨贵妃以其绝色倾城,让唐明皇深信"...

李商隐:马嵬·冀马燕犀动地来
原文 :冀马燕犀动地来, 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 玉辇何由过马嵬。注释 :1、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

马嵬袁杖,马嵬李商隐同名《马嵬》,两首作品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其一】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袁枚的《马嵬》: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

马嵬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
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3、译文 其二 空荡荡的马嵬坡下,独见玉颜空死处。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深情,...

李商隐《马嵬二首》
第一首七绝,诗人以“冀马燕犀动地来”开篇,描绘了安史之乱的浩大声势,接着以“自埋红粉自成灰”表达了杨贵妃的悲剧命运,以及唐玄宗自食其果的讽刺。最后两句“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则深刻揭示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与国破家亡之间的因果关系。第二首七律,诗人以“海外徒闻更...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