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美国观后感 500字的 不用太好

如题所述

美国真正的崛起之迷
美国早在是英国殖民地时就对教育非常重视,到1775年,英属13个殖民地人口不过260万,但已仿效英国牛津、剑桥等大学创办了哈佛、耶鲁等9所学院,教育环境甚至都强过今天的北京市。 殖民地时期的初等教育相当发达。北部几个殖民地以麻省(Massachusetts)为代表,特别重视普及教育,当局曾于1647年发布法令,规定市镇中只要有50户居民就应设立一所小学,于是市镇学校在北部兴起。这种由地方当局办理、干预教育的做法,超过了其宗主国--英国的教会办学的方针,一举奠定国民素质的优势!
在这个世界,凡是受过教育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美国的《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当我们热血沸腾地听着这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声音的时候,请不要忘了美国还有一个伟大之处,那就是《宪法》所标榜的以教育培养国家公民。为了普及教育,他们先是采用了英国的兰卡斯特导生制。1818年兰卡斯特本人还应邀到美国宣讲导生制。英国式的教育不能满足这个新国家对教育的要求。1843年,贺拉斯• 曼(Horace Mann,当时任麻省教育厅长)考察德国,才引进了当时普鲁士的教学制度,同时大力宣传卢梭、裴斯塔洛齐等欧洲教育家的思想,美国各地的小学遂开始采用西欧最先进的教学制度。
南北战争以后,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迈得更快,这期间新成立的大专院校就有二百余所! 它一面学习当时欧洲重视学术的样板——柏林大学,于1876年创设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立大学研究院,致力高深的学术研究;一面根据国会于1861年、1890年所通过的二个《摩雷尔法》,由国会拨地、拨款资助各州大办农(业)工(艺)学院,很快培养出大批适合工农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当今举世闻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由此而来。工农学院初办时,由于众多贫苦学生求学其中,曾被讥为"牧牛娃学院",在高等教育的"平民化"方面大大领先于欧洲。事实证明,穷人的对财富的渴望远远高过富人子弟!这就为美国造就了一批敢于冒险和创新的高知识人才,当他们对财富的渴望的欲火被点起,那就是火山,那就是海啸,那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高潮!
南北战争以后,公立中学本来是兼顾学生升学与就业两方面要求的4年制综合中学,由于此时学生逐年猛增,准备升学者日少而准备就业的日众,所以逐渐以职业准备为主要职责,课程随之发生变化,加强自然科学和实用科目,这是美国中学的显著特点。公立中学逐渐以职业准备为主要职责,课程随之发生变化,加强自然科学和实用科目,这是美国中学的显著特点。不仅如此,1880年麻省理工学院创办了工业中学,1888年明尼苏达州首创农业中学,此后各种职业中学不断大量涌现。欧洲人由于世俗观念而不喜欢职业中学,以"生来平等"为信念的美国人则没有这种历史包袱。职业中学造就了一批实业家和发明家,第一架飞机的发明家莱特兄弟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据统计,1870-1940年,美国人口增加了3倍,而中学生则增加了90倍。当时的口号是:"中等教育为所有适龄青年敞开大门",到1918年时美国高中已发展到2万多所,而12亿人口大国的中国到1998年才有1万多一点的高中。由此可见,美国的高效率、高技术、高产出靠的是科技,靠的是先进的教育。今天,美国基础教育的方法在杜威式教育法的基础上几经改进,教育的口号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各州都将40%的税收用于教育。上世纪80年代垄断着大约70%左右的专利发明,70%以上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奥运会奖牌总数第一。
“2061计划"是美国促进科学协会联合美国科学院、联邦教育部等12个机构于1985年启动的一项面向21世纪、致力于科学知识普及的中小学课程改革工程,它代表着美国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趋势。为此计划,美国动员了800多位科学家、企业家、大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参与了这项再造青少年智慧的宏大工程。他们总结战后科学、数学和技术领域的深刻变革和未来发展趋势,汲取美国8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成果,打造21世纪新的美国人。
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不客气地说,中国由于难以接受别人的教育思想,国民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的相比都不是一个等级。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
这是就是时代的差距!
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27
美国早在是英国殖民地时就对教育非常重视,到1775年,英属13个殖民地人口不过260万,但已仿效英国牛津、剑桥等大学创办了哈佛、耶鲁等9所学院,教育环境甚至都强过今天的北京市。 殖民地时期的初等教育相当发达。北部几个殖民地以麻省(Massachusetts)为代表,特别重视普及教育,当局曾于1647年发布法令,规定市镇中只要有50户居民就应设立一所小学,于是市镇学校在北部兴起。这种由地方当局办理、干预教育的做法,超过了其宗主国--英国的教会办学的方针,一举奠定国民素质的优势!
在这个世界,凡是受过教育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美国的《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当我们热血沸腾地听着这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声音的时候,请不要忘了美国还有一个伟大之处,那就是《宪法》所标榜的以教育培养国家公民。为了普及教育,他们先是采用了英国的兰卡斯特导生制。1818年兰卡斯特本人还应邀到美国宣讲导生制。英国式的教育不能满足这个新国家对教育的要求。1843年,贺拉斯• 曼(Horace Mann,当时任麻省教育厅长)考察德国,才引进了当时普鲁士的教学制度,同时大力宣传卢梭、裴斯塔洛齐等欧洲教育家的思想,美国各地的小学遂开始采用西欧最先进的教学制度。
第2个回答  2013-02-23
在自然辩证法课上,我们观看了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中的第四集,关于英国成为工业强国的历程。有句话说得好,当我们对现在和将来感到困惑的时候,历史往往会告诉我们答案。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的富强,将创造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一过程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近代以来160多年的追赶,使我们更需要去探索自己的强国之路。
在这集中,介绍了英国成为工业强国的历程。
随着英国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成熟,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手工工场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为了鼓励发明创造,英国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法》。这一切,使得英国出现了全民热衷于发明、生产和贸易的景象。
当牛顿发现了宇宙运行的规律后,科学的精神渗透到英国社会中;当瓦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后,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当亚当·斯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后,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球市场。
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的兴盛历程给予我们很多的启示,英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有着其深厚的社会原因,英国人民乃至贵族、皇室对于科学的尊重,对新技术、新发明的全民性崇拜为英国的迅猛发展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平台。
牛顿用他智慧的头脑为英国带来了一场科学的革命,指引人们从对自然界的迷信和恐惧状态走向科学时代,他告诉人们自然界存在规律,而且规律可以被认知。牛顿去世时,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葬在威斯敏斯大教堂,抬棺椁的是两位公爵,三位伯爵和一位大法官,成千上万的市民去送行,这是一个国家对于这位科学巨人的尊重,整个社会都在向一个科学家表达无限的敬意。当亚当斯密走进会场,所有的绅士们停止交谈,起立向这位学者表达敬意,斯密很不好意思的说:“大家请坐。”首相说:“您不坐我们是不会坐下的,哪有学生不给老师让座的呢?”看到这里我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正是这种对科学的尊重,促使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
反观我国的历史和现状,我们国家不是一个重视科技的国家。且不谈在封建社会,科学的概念尚未出现在中国人的世界中,学而优则仕,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但是科学上的成就却寥若晨星。即使是现在,我们总是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抓好教育,要科技强国,而事实上我们做的远远不够好。知识和知识分子可以说并为真正得到过足够的尊重,也就说明,科技并未得到真正的重视。
这首先是一个观念的问题。如今的社会,金钱是衡量一个人成就的重要标准,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对社会的贡献,对国家的贡献,显得越来越空洞。公众会对一个为慈善事业捐款的富豪致以无限的敬意,而那些用科技的力量改变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的科学家却往往不为人知。媒体关注的除了娱乐圈的八卦新闻,就是某某富豪排行榜,有钱是了不起的,民众眼中科学家远不及企业家有分量,年轻人把追求财富作为奋斗的目标,好工作也以薪酬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国家对科学家和知识分子也没有给与足够的尊重,在物质上也相当的不慷慨,一个大学教授的收入和一个工人差不多,远不如个体小老板。

写一篇《大国崛起-美国》观后感 500字就行了。
1620年,怀着对日益腐朽的教会与王国的不满,100多名英国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横渡大西洋,漂到北美大陆,这是起点,100年后,英国政府在北美设立殖民地政权,强征印花税,新大陆的清教徒才发现,怎么也逃避不了英政权的阴影,这一百年来积压下来的仇恨象火山一样爆发,以波士顿倾茶事件为引爆点,北美民...

《大国崛起-- 美国》观后感
他们总结战后科学、数学和技术领域的深刻变革和未来发展趋势,汲取美国8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成果,打造21世纪新的美国人。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不客气地说,中国由于难以接受别人的教育思想,国民整体...

大国崛起观后感
篇一:《大国崛起》观后感 《大国崛起》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以历史故事的形式,运用富有思辨性的语言,描述了自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九个国家竞相登上世界舞台中心的历程。它站在整个世界文明的高度,以全球的视野和历史的眼光,从政治、经济、思想、宗...

大国崛起观后感心得体会五篇
我读唐晋的《大国崛起》这一本厚重的书,它是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世界性大国崛起历史的书籍。书中提到的9个国家的崛起历程,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国家崛起的震撼,更多的是一个国家如何在顺应发展潮流中通过经济的崛起从而实现国家崛...

大国崛起之美国观后感
如果帝国在现代汉语里是一个略带贬抑的名词的话,那么把它用在美国的头上,我觉得有必要加以一定的修饰,那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帝国。可惜的是,在央视的《大国崛起》系列片里,由于当局意识形态的局限性,美国篇和苏联篇一样都令人失望。用西人的谚语说就是:BEAT AROUND THE BUSH,不得要领。 《大国崛起 美国...

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500字5篇
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500字篇1 《大国崛起》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历史纪录片,它激励着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奋发图强,不忘国耻,振新中华。从中,我了解了各国的发展历史,开阔了我的视野,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先后崛起的国家,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具有典型...

大国崛起美国篇的观后感 800字左右
在华盛顿的领导之下,经过八年的战争才最终赢得了独立。你说一个国家有了完善的政治、经济体系,有了大量的财富,有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及人才,还有广阔的空间任其发展,同时又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它能不强大么?看了大国崛起,我只能感叹,美国,命真的是太好了,它的崛起是有理由的。不过,我更...

《大国崛起之美国》观后感200字左右
《大国崛起》是以介绍中、美等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过关键作用的九个大国为主题的纪录片。美国,无疑是其中之翘楚。《新国新梦》和《危局新政》分别是介绍美国的两集的标题。该片以美洲大陆被发现作为开端,一直讲述到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结束。纵观美国建立的230余年,不难发现,其...

看大国崛起的观后感5篇
看大国崛起的观后感1 《大国崛起》前言部分有这样的描述“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先后崛起的国家,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阐述其发展历史,探寻其发展轨迹, 总结 其 经验 教训,对于今天的中国尤其大有裨益。”这就对本书的高度总结和概括。 《...

《大国崛起》的观后感
我想,中国一定也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推动着。大国崛起观后感2 这个礼拜,看完了《大国崛起》。这部长达12集的纪录片,我觉得是央视近年来最好的影片,拍得很大气宏伟,尤其是它的音乐跟动画制作水平,感觉很像美国大片了。影片中对各国发展分析的也不错,有如一位博大精深的历史老师,让我很好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