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怎么能说有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巩固基础

如题所述

泽东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是富有远见的科学发展道路。毛泽东所勾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蓝图,所确定的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以重工业优先、农轻重(国防)平衡发展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对农业的地位与作用的阐明以及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办法等等见解,大大超过了10~20年后国外发展经济学家才提出研究的水平,是对人类做出的一项最卓著的贡献。可参看北京大学博士生郭根山发表在网络上的《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毛泽东经济发展战略新论》一文

毛泽东为我们党和人民所指明的现代化道路,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是一条真正具有伟大光明前途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道路。我们应当加倍珍重,认真研究,遵照这条大道前行。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但是,在怎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路线选择问题上,却存在着许多歧见。有的主张走西方国家已经走过的资本主义工业化老路,一步一步地向前爬行。有的主张放手让资本主义大发展,待实现了工业化之后再采取社会主义革命措施,一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诚然,毛泽东是不赞成这两种意见的。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考察、分析了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和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各自所展现的不同特点和经验教训,从中国国情出发,指明了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这条现代化发展道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点。

1.对改头换面的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战争本性和国内阶级斗争的长期性,必须有清醒的认识,防止导致卫星上天而红旗落地那样的不幸结局。

苏联教科书增订本加了一段话,说现在苏联已经不再受资本主义世界包围了。毛泽东说,“这个说法有使人睡觉的危险。”须知,“在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周围,布满了美国的军事基地,这些基地的箭头,都是朝向苏联和社会主义各国的。”“1959年,欧洲十几个国家共产党的会议中说,现在出现了永远消灭战争的可能性,出现了把一切物力、财力利用来为人民服务的可能性。这种说法,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阶级分析,没有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区别开来。……不消灭阶级,怎么能消灭战争?”[1]其实,局部战争从未间断,而无硝烟战争的攻势就更是花样翻新,无孔不入了。

毛泽东讲,“有的同志说,有三类社会主义国家:一类是退回到资本主义;一类是不满足于现状,不停顿地向共产主义前进;还有一类是达到一定阶段就停顿下来。就目前已知的情况来说,苏联的工业和农业,还是在发展,是不停顿的;但是在社会制度、生产关系这些方面,多年来基本上是停顿的,而且这几年来还出现了值得引人严重注意的倒退现象。”[2]这一方面表现在官僚特权阶层已经形成,另一方面除了存在个体经济外,还存在大量钱权交易、投机倒把的隐形资本主义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自全盘否定斯大林后,出现了大量的地下组织、地下刊物和持不同政见者,他们与西方资产阶级串通一气,相互呼应,对苏共的执政地位和苏维埃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而当时苏共领导人和苏联主流理论家却一个劲地宣扬“三无世界”(无战争,无武器,无军队)和“阶级斗争熄灭论”,从而埋下了苏共变质、苏联解体的隐患。

2.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点,外争国家的完全主权,内争无产阶级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权,决不因巨大利诱而拿原则作交易。

这一条是毛泽东为我国人民确立的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不逾地遵循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则。国家主权是所在国人民能够独立自主地生产生活的最根本、最主要的政治权利。而要取得和维护国家的政治主权,首先必须通过革命手段,使国家政权掌握在本国人民手中,再则必须在经济上、科技上,尤其是国防上拥有独立自主地研制、开发、发展的能力和实力,从而不受别国的操纵和愚弄。

中国人民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人民,过去深受帝国主义侵略而丧失国家主权之苦难。丧失国家主权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本国制度腐朽,统治阶级政治腐败,经济、科技和文化教育落后,畸形发展,国家实力软弱,受制于人。为了摆脱落后被动挨打的局面,唯一的出路是坚持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点,实行全民大动员,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苏联、东欧一些国家曾经要求我们不要搞完整的工业体系。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据理力争,坚持要独立自主,建设完整的工业体系。“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怎么能说有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巩固基础?”“在国与国的关系上,我们主张,各国应当尽量多搞,以自力更生、不依赖外援为原则。自己尽可能独立地搞,凡是自己能办的,必须尽量地多搞。只有自己实在不能办的才不办。特别是农业,更应当搞好。吃饭靠外国,危险得很,打起仗来,更加危险。”[3]

毛泽东反复强调现代化建设要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点,决不是不要对外开放,不要争取外援,不要相互支援,它的实质在于外争国家的完全主权,内争无产阶级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权,决不因巨大得诱而拿原则作交易。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坚持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方向和道路,全国人民才会有光明的前途。

毛泽东不但这样说,而且在他主政期间确确实实地坚持这样做了。为了争取外援而又不丧失独立自主原则,新中国刚成立两个来月,毛泽东就启程前往苏联访问,以高超的智慧、魅力和耐心用两个多月时间同斯大林进行了多次商谈,双方终于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对于刚建立的新中国能够站稳脚跟,无疑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此开始,中国得到了苏联3亿美元贷款和156个经济建设项目的技术援助,并且得到了苏联限期归还中长铁路和旅大港的承诺。1958年,赫鲁晓夫向中国提出在中国建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要求,毛泽东敏锐地意识到这是要控制中国。他顶住了苏方压力,经过同赫鲁晓夫面对面的据理商谈,当即回绝了赫鲁晓夫的要求,决心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设自己的海陆空军。当苏联撤走专家后,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成立了各种集体技术攻关队伍,各自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坚持“两参一改三结合”,克服了各种困难,起动了自主开发两弹一星等高科技工程,卓有成效,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做出了重大贡献,弘扬了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英雄气概。

3.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多快好省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还是在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和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毛泽东都始终强调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坚持工人阶级的领导权。这首先是由于工人阶级的特性和共产党的阶级性、党性所决定的。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唯一能够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的阶级,是唯一能够加强自身团结并团结、联合其他海内外人民群众一道革命、一道建设、一道前进的阶级,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因而是共产党的最可依靠的阶级基础,又是人民共和国的领导阶级。再则,毛泽东所关注的现代化,是指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即能够使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受益、共同享用、共同繁荣发展的全面的现代化。只有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才能坚持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点,外争国家的完全主权,内争工人阶级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权,确保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还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备条件,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根本政治前提,离开了工人阶级,还有什么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可言呢?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3-17
毛泽东将工业体系的建立作为工业化的标准之一。他说:没有完备的工业体系怎么能说有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巩固基础呢?(《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3页。)

此话的背景是: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曾要求中国不要搞完整的工业体系,而是通过社会主义阵营内的国际分工解决问题。毛泽东不能同意这种受制于人的主张。面对中国这样的大国经济,他认为,革命和建设都要靠自己。

在过去300年里,全球发达国家的比例不到20%。现代世界发展中国家升级为发达国家的可能性仅为5%。这样有限的机遇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受到普遍关注。1949年,新中国的工业水平正如毛泽东所言:“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汽车、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许多机器不能造”《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党的文献》2003年第4期。,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十分落后。在人口众多、基础薄弱等内部条件极差的背景下,面对西方发达大国对华封锁、禁运的恶劣外部环境。为了跨越贫困陷阱,在资本要素稀缺程度近乎零的基础上,追赶世界现代化步,以毛泽东为首的新中国领导人带领共和国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于新中国诞生后三十余年,初步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在中国史无前例,在世界也罕见,值得后人铭记。
第2个回答  2015-12-09
为共产党打下天下,使广大农民翻了身。
确立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使人民当家做主。
新中国成立后,努力发展军工业,使中国国力增强。
政治方面民主集中制,人大制,社会主义宪法,
经济方面国有化政策,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体系,大型基础设施建设
第3个回答  2014-11-29
http://www.zgdsw.org.cn/n/2012/1218/c244520-19931043.html

为共产党打下天下,使广大农民翻了身。

确立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使人民当家做主。

新中国成立后,努力发展军工业,使中国国力增强。

政治方面民主集中制,人大制,社会主义宪法,

经济方面国有化政策,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体系,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怎么能说有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巩固基础
只有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才能坚持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点,外争国家的完全主权,内争工人阶级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权,确保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还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备条件,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根...

为什么说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_百 ...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积极探索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业化道路,工业化的战略重心逐步转向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市场作用、低成本出口导向、建设开放型经济、基于产业演进规律不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深度解读|毛主席4大战略,奠定中国工业化基础
1、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1953年,毛主席提出逐步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强调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同时也要兼顾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伟人从国家经济长远发展来思考,认为在重点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多发展一些农业和轻工业,重工业发展的基础会更加稳固。因为农业和轻工业为人民生活需求提供了保障,人民生活有了...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
再者,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固也需要工业化的支撑。新中国成立后,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而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作为支撑。通过工业化,可以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固和发展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最后,从历史背景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加速推进工业化。...

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1. 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成就,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这一成就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2. 独立的工业体系的形成加强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工业部门对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它...

...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社会层面,这一体系的建立对改革开放和国家实力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它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直接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国际影响力方面,中国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增强了其在全球事务中的发言权。它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中国在国际秩序中的和平与...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建立,为中国以后的...
我国建国的时候仅仅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因为此时我国的经济基础还不是公有制。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以后,公有制在我国占主导地位,因此我们认为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从此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确定,可以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搞社会主义建设。

当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后.如何走好这条道路
中国民族工业从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产生,经过80多年的发展,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整个民族工业资本不过只有20.08亿人民币,重工业基础尤其薄弱,中国也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不过能再走这条已经被历史证明难以走通的道路。相反,前苏联所走过的工业化道路对新中国来说有着...

...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再者,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体系的建立为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它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显著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从国际影响的角度来看,中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增强了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话语权。它...

近现代中国历史经典两问
总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巩固和发展,体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得出的必然结论。所以,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自己的实际相结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