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关羽丢失的荆州,历来都有很多的讨论。但不外乎这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关羽的一时疏忽,二是认为关羽性格上的弱点导致。换句话也就是说,若关羽谨慎一些或者性格好一点,那么荆州就不会失去了。事实真是如此吗?
当然不是,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看似很偶然,其实背后却隐藏着一种必然。也就是说荆州的失守在当时来说是必然的,不在乎关羽是否周密防范还是怎样。其实,我们只要回到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之下,认真分析一番便可知为何了,原因不外乎有这三点:
一、双方实力的悬殊。
只要涉及到战争,就必须考量这个因素:实力。这个实力不单是某一方面的,而是综合的实力。比如官渡之战,曹操虽然兵力比不上袁绍,但是曹操的谋略高明,因此即使军事实力弱小的曹操依然击败了强大的袁绍。
而此时的镇守荆州的关羽,其实力显而易见处于完全的劣势。首先来说关羽只有荆州的力量,而东吴却是举全国之力打这一仗。以关羽的能力想要战胜东吴,显然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就算关羽不发动襄樊之战,老老实实的守着荆州,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关羽还要面对曹操这个劲敌,更可怕的是,孙权和曹操最终达成了联盟,共同来对付关羽。原本提防一个东吴就已经不容易了,可这时候又偏偏惹上了曹操。就算关羽能力强,前面能打几场胜仗,但是终究会守不住荆州。
二、双方将帅的差距。
袭取荆州孙权派遣的主将是吕蒙,就在关羽整肃兵马打樊城的时候,关羽为了防范吕蒙,就留了很大一部分兵力守荆州。此时的吕蒙难以找到突破口,于是原本想要袭取荆州的战略也只好暂时搁浅,若是关羽有所防备,成功的难度必然会大大增加。而此时的陆逊则向吕蒙献上一计,假意以重病辞职,让孙权召他回建邺。当关羽听说吕蒙不在陆口,便彻底放松警惕,把荆州的武装力量全部调往了樊城。可以说,东吴将帅之间的完美配合,为接下来袭取荆州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反观关羽总以为自己能力强,完全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诸葛亮曾多次叮嘱关羽,镇守荆州的时候始终要牢记一个原则:联吴抗曹。关羽答应的是很好,但实际做起来却完全与之背道而驰。首先当孙权主动抛出橄榄枝,想要和他结成儿女亲家的时候,关羽非但态度不好,还当面把前来说媒的使者给狠狠的羞辱了一番,说什么“虎女焉能嫁犬子”。这明显就是羞辱了孙权,而孙权作为一国之君,居然受到一位盟军守将这样的羞辱,岂能善罢甘休?关羽即使不同意这门婚事也没关系,完全可以用委婉的语言拒绝,最起码不会影响到双方的联盟嘛。可是关羽却偏不,仍我行我素,活在极度自我的世界里。
当关羽调集荆州的守备力量全部投入襄樊的时候,随军司马王甫劝阻关羽不要这样做,可是关羽自视甚高,根本听不进任何人的建议,总以为别人不如自己,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摆平一切。最后当荆州丢失的时候,关羽才开始后悔,可是又有什么用呢?
三、双方内部人心的差异。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打仗更是如此,东吴能够成功夺取荆州,在于君臣之间的齐心协力、完美配合。吕蒙攻打江陵之后,派出虞翻诱降了傅士仁、糜芳。而得知江陵失守的关羽急忙撤军,此时孙权已经安排陆逊攻占夷陵和秭归,彻底阻断了关羽回川的退路。无奈之下,关羽只好向刘封求助,但是被拒绝。败走麦城的关羽,最终被孙权派遣的朱然和潘璋截住擒获。由此可见,整个过程中,东吴君臣配合得有多么完美。
可是关羽的内部却出现了很大的问题,部将跟关羽人心背离,傅士仁、糜芳的投降,以及刘封、孟达的见死不救就是关羽领导无方的问题。原本荆州的人才就紧缺,关羽还不懂得善待部下,加紧的笼络他们,反而经常揪着傅士仁和糜芳的一点小错不放,小题大做。这就导致他们二人心生怨恨,以至于将他们逼到了东吴的阵营。这就导致了关羽彻底断绝了粮草的来源,一支军队要没有了粮食,那么将士必定生乱。
再加上上庸的刘封和孟达对关羽的袖手旁观,这就让关羽的处境更加的危险。而这不能怪刘封和孟达见死不救,毕竟若是一个部将对你不满,那可能是对方的问题。可要是很多部将都对你不满,那么这就不是别人的问题了,那就是关羽自身的问题了。
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真的是大意吗?
其实,关羽并非因为“大意”才失的荆州。关羽在荆州问题上没有“粗心大意”,他领军直取曹操襄阳时,随军司马王甫曾提醒过他:“今东吴吕蒙屯兵陆口,常有吞并荆州之意,倘率兵径取荆州,如之奈何?”,关羽是这样安排的:“吾亦念及此。汝便可提调此事:去沿江上下,或二十里,或三十里,选高阜处置...
大意失荆州的主人公是谁
大意失荆州的主人公是关羽。大意失荆州,即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失去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赤壁之战后,荆州七个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刘备入蜀(四川),留关羽镇守占据的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其中南郡是刘备向东吴借的。刘备得到蜀川后,将长沙、桂阳两...
大意失荆州是谁丢的荆州
3、大意失荆州的主人公是关羽。大意失荆州,即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失去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
关羽是因大意失荆州死的吗?
不是,关羽死因是自己刚愎自用且自己的军队最后军心涣散,一击即溃。在关羽攻打樊城之时,曹操就曾向关羽透露过孙吴会突袭荆州的消息,但是关羽一时犹豫,认为吴军没有这样的实力,而且关羽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实力,认为樊城不日可下,而最终樊城没有攻下,反而错过了救援荆州的最佳时机。而在败退荆州之后...
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真的是大意吗?
不是。 诸葛亮派关羽镇守荆州。关羽出兵攻打曹操,孙权乘虚而袭荆州,导致荆州失陷。现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导致失败或造成损失,有粗心大意、骄傲轻敌的意思。 败走麦城,是汉建安二十四年,蜀汉将关羽在败走麦城时为吴将截获,被斩于临沮的故事。后以“走麦城”喻陷入绝境。形容事事能成功的人也有失败的...
关羽丢失荆州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真的是大意吗?
并非大意,一方面是关羽的性格使然,他刚愎自用、自傲、目空一切根本就不听他人的建议,这样终究会落败的;另一方面这也是大势所趋,当时东吴对荆州虎视眈眈,稍不注意,他们便会引兵西进夺取荆州,所以也并非全错在关羽。关羽在镇守荆州之后,志得意满,自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一武将,任何人都不是自己的...
是谁大意失荆州
大意失荆州的是关羽。大意失荆州,即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失去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赤壁之战后,荆州七个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刘备入蜀,留关羽镇守占据的荆州五郡,其中南郡是刘备向东吴借的。刘备得到蜀川后,将长沙、桂阳两郡还给了孙权。后来关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区,...
关羽真的是因为“大意”才失掉荆州的吗?
“关羽大意失荆州--骄兵必败”这句歇后语传诵已久,大家都认为是关羽太过骄傲自负轻视敌人而导致战败丢失了荆州,其实关羽这锅背得有点冤了。荆州的失去,并不仅仅只是因为关羽的大意。关羽失去荆州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关羽糜下军队兵力不足。两军对决的胜败,除了战略决策,兵力占很大主因...
关羽失荆州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关羽失荆州的原因是粗心大意、骄傲轻敌。赤壁之战后,荆州七个郡被刘备、曹操还有孙权三家瓜分,刘备入蜀,留关羽镇守占据的荆州五郡,其中南郡是刘备向东吴借的。刘备得到蜀川后,将长沙桂阳两郡还给了孙权。后来关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区,由于关羽的大意疏忽导致孙权派吕蒙乘虚偷袭荆州三郡失陷。
关羽失去荆州真的只是因为太大意了吗?
大意只是一部分原因,关羽高傲自大,他看不起孙权连带着讨厌东吴的人,那真正有才能的人就很可怜了,躺着也中枪。有人把关羽失荆州的事情归类为大意,其实不是大意。关羽此人刚愎自用,与自己同谋的兄弟们有很多不和睦,打仗要的就是团结和和睦,不然怎么来的打胜仗,可惜关羽不明白这一点。一、原因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