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游过程中和结束后,我花了很长时间来整理照片和旅途见闻,写了六篇游记。
1、河北正定:
自在正定,惊喜之旅
2、四川成都:
成都半日,浮生偷闲
3、四姑娘山:
川西初体验,仙境在人间
4、川藏风光:
雪山彩虹,扎西德勒
5、稻城亚丁:
心中净土,稻城亚丁
6、国道风光:
川藏景观大道,不负时光不负你
还有一篇关于青城山和都江堰的,还没来得及写。
这些游记,基本都是晚上孩子睡觉之后的深夜完成的,有时候甚至会写到凌晨一两点钟。
回家以后,用电脑写作排版的速度还快;旅途中间的三篇是半夜在住宿的酒店里,用手机一个字一个字的敲出来的。
做过公众号的朋友都很清楚,公众号编辑其实是不太支持手机端的,需要用手机登录到公众号的网页来排版。手机屏幕相比电脑窄的多,也小的多,编辑起来非常崩溃,且稍不留神就会退出编辑界面,重新再来一次。
那么, 为什么写游记的过程如此辛苦甚至是有些自虐的味道,我却还是乐此不疲呢?
是我想要得瑟吗?是我想要炫耀吗?是我想要铭记吗?
都不是。
我写游记的过程,恰恰是为了清空,为了忘却,为了抽离。
如果把我们的日常生活比作一个不断循环旋转的巨大的轮子,旅行好像是按下了这个轮子的暂停键,让我们暂时脱离司空见惯的人事物,打断一下长久不变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暂时辞别熟悉的日常琐碎, 从一种强有力的情绪与处事惯性中解放出来。
若非有深刻的自我觉知,很难体会到这种无意识和自动驾驶的惯性。
曾听很多人谈起这种惯性,感觉自己 被集体意识的洪流裹挟着前进 ,睁开眼睛就要起床、工作、吃饭和见人,生活里似乎少了自主性和愉悦性。而 旅行恰恰让我们可以从这种洪流中暂时抽身出来,站在岸上,静静观看一下滚滚向前流动的生活之水,像个旁观者一样,清醒而全面地觉察它的方向和流量。
也因此,旅行的过程里,我们的感官会更容易打开,我们的心绪也会更容易平静,接收到的灵感会更多。
出门旅行时,每天都有不同的感受,到某一个地方也有新鲜的启发。我们之前惯常的做法是:感觉真美啊,真好啊,发几句感慨,然后拍个照,发个朋友圈,放在手机里,放在相机里,然后回到家,最后忘记。
直到某一天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突然翻起照片来,就开始对着一堆又一堆杂乱无章的照片开始追忆,开始思念,开始向往:我还去过这些地方啊?我还有过这些经历啊?真想再去一次啊!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里面缺少一种极致体验和释放清空的过程。 即:倘若我们旅行中 每到一处,都把全身心的自己和当地风景融为一体,用心去感受到当时的美好和真实,痛快淋漓地玩过嗨过,无论是艳阳高照,还是刮风下雨,都亲身体验过,全情投入过,这些风景的气息就会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就会不留遗憾,而后就可以彻底决绝地放弃。
如同生命,如果我们认真细致的活过,就不会惧怕死亡和失去。
在旅行的每个当下,都体验到极致,内化成为身体里每个细胞的记忆,沉淀成自己生命的一种底色。这是我在今年暑假游开始时设定的一个导航仪。
我写游记,我整理图片,记录下当时的所思所感,貌似回忆和留恋,而实际却是清空和忘却的过程。
我来过,我感受过,内化成我的一部分,然后清空,放掉。全心全意去到下一个地方。
因为在过往的生活里,我们太容易: 在当下的时候迷茫,在失去的时候惋惜。
就像我们川藏之旅的十几个团友的聊天内容一般:
司机田师傅是四川人 ,他说他在川藏线上看够了一座座大山,等他退休以后一定要买一辆越野车去海边住几年;
来自 厦门的两个小美女团友 说,她 们看腻了大海,冬天住在海边儿又潮又冷,一点儿情调儿也没有;
来自 北海的一对年轻伴侣团友 ,他们希望能去大都市转一转,体验一下繁华和飞快的节奏;
来自 北京的团友是一对新婚夫妇 ,他们则说京城大而拥挤,还不如自己家乡的小镇安宁清净;
来自 平原地区的我们仨 呢,看够了一马平川的平淡无趣,心里向往着高山的雄伟和大海的辽阔。
我们所在的最熟悉的地方,在我们心中往往是没有风景的。因为我们总是在期盼着去到新鲜的地方。大部分人很多时候的生存状态是: 身在此处,而心在他乡。
就像体制内的工作人员渴望着自由职业者任性的作息安排,随心所欲的午睡时间;也像是自由职业者羡慕着体制内工作者稳定的保障,旱涝保收的生活底气。
每个人都会感觉:熟悉的地方,平常的日子,乏味,无趣,内心渴望换一个环境或换一个工作,以为那样之后自己就会生龙活虎,元气满满,就会重生起航。
而我旅行的过程,我写游记的经过,我深刻的经验到:旅行的意义就是通过换一个环境,换一个活法,让我们在另外一个角度去看清楚: 你的心绪不宁,到哪个神仙圣地,都是徒劳的挣扎。
我印象很深刻的一次旅行是14年去云南。在出发之前,我看一个心理学老师的朋友圈,她当时正在洱海,看到她拍的照片和写的文字,风轻云淡,心旷神怡;而当我三天之后到达洱海,我发现其实那里并没有她描述的那么美,很多地方都在修建新的客栈,很多地方都有建筑施工的垃圾。
我私信去问,她回答说: 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美景和垃圾,看你的眼睛选择看向哪里,看你的心里装着什么。
看到我写的暑假游记,很多朋友都赞叹景色很美,对川藏风光产生了向往;也有很多朋友评论:很文艺,你活得很滋润,很潇洒等等。
其实,这条路途中间有很多地方在修路,有些路段非常颠簸;特别是四姑娘山附近,路边有很多山上掉下来的落石,并不十分安全。纯小资,怕吃苦的朋友,你不要选择这条路线。皮糙肉厚的,可以试一下。
你之所以看到我写的游记很美,是因为我感觉一切真的很美,包括修路和颠簸。
旅行,让我们得以从日常生活里跳出来,喘一口气,静一下心;等我们再次扎到生活的洪流中时,会对自己的处事和情绪有更多的觉知和体察。
因为 外境永远只是一个机缘, 这一生你要想活的幸福,走的洒脱,只有一条路可走:
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专注在每个当下;脚下生出根来,深深扎到现实生活的土壤里,坦然接纳身边所有真实的发生,好的坏的都收下,工作赚钱,做饭吃饭,汲取营养,向阳生长,开出惜福感恩的花朵。
PS: 就像这篇文章里的照片,都是我在我家附近随手拍的;如果用心,你同样也会感受到美和幸福。
◆ ◆ ◆ ◆ ◆
借由生活的面包,闻见灵魂的香气。
我想请教一下写游记的要领。
游记是建立在旅游的基础上的,旅游只是人们感性认识的过程,而写游记则是人们理性的过程、对材料筛选、加工的过程、是情感升华的过程。有些朋友把旅游仅仅作为游山玩水、休闲娱乐,到了一处风景胜地,摆上几个姿势,拍上几张“到此一游”的照片,或者买回来一大堆当地的土特产,就感到很满足了,而往往...
我为什么要写游记?
是我想要得瑟吗?是我想要炫耀吗?是我想要铭记吗?都不是。我写游记的过程,恰恰是为了清空,为了忘却,为了抽离。如果把我们的日常生活比作一个不断循环旋转的巨大的轮子,旅行好像是按下了这个轮子的暂停键,让我们暂时脱离司空见惯的人事物,打断一下长久不变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暂时辞别熟悉的日常琐...
为什么出去玩回来都必须写游记作文
爸爸、妈妈带我们走在满山满谷的翠绿草地上活动筋骨,有时在上坡路段我们还比赛看谁先到达目标,爸爸说:运动,一方面可以让我们的体力变好,另一方面是让全家人有机会相聚,在这片充满羊儿的山坡上,我们渡过了悠闲且健康的假日,随后踏上归途。
我是五年级学生,老师要我们写一篇游记,各位大哥大嫂,哥哥姐姐,帮帮忙...
刚开始,我爬得很轻松,几乎是一步两个台阶,边跳边走的,渐渐的,我感觉到累了,脚步也放慢了一点,当爬到山顶的时候,我已是气喘吁吁。云龙山有两个地放令我感受最深,一个是系满了红布条的大树,听人你家说,只要在红布条上写下愿望,系在树上,愿望就能实现。还有一个就是山顶的那一个大平台,站在平台上,徐州...
游记怎么写呢??老师假期让写一篇游记,可是我假期门都很少出,写去哪的...
一、按游览的顺序写。我们在参观或游览一个地方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移而进行的,因此,我们必须以游览为线索,由先而后依次记述游览过程中所见到的景物,这样,读者才会对你游览的地方有一个清晰的、全面的印象。二、写出景物的特点。大自然的景物各不相同,都有自身的特点,我们要认真回味...
游记的特点
1、游记的特点:写游记要有中心思想。写游记要以游踪为线索。写游记要选择重点景物,抓住其大小、形状、色彩、轮廓、动态和静态等方面的特点。2、游记这种文体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更加成熟、更显重要,它是作者在旅游中所见所闻所感的记述,是作者思想感情与自然人文画面融为一体的美文。篇中有我,情景融合...
写游记有什么要求吗?
还有以景物的组织关系、方位关系等作为记游的线索的.我们建议大家初学写游记时,一定要用一定的线索来组织文章,以求在一开始就养成条理清晰的写作习惯.2、游记中的主体 主体指的事做这件事的人或集体.既然是游,就一定有游的主体.在游记的写作中,如果缺少了人,就与说明文或写景散文差不多了.对游记中...
写游记要注意什么?
一是写山水风光、名胜古迹;二是写与上述风光名胜有关的社会文化内容;三是写自己的见闻感想.当然,这三方面的内容在文章中并不是截然分开,而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在写游记时要在这三方面开拓思路,选择材料,确定重点.但要注意,一定要结合自己的见闻感想来写,千万不能全抄游览说明书。
写游记的结尾应该注意些什么?
游记主要是记录旅行的行程和感受,结尾的部分对自己的感受进行总结,同时有深刻的认知或者反思为佳。 游记结尾如下: 通过游览杭州西湖\/苏州园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历史之美永远无法被磨灭。只有在自然景观的庞大之中才感受到自我的渺小。我不仅被其美景所震撼,更加意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
老师叫写一篇游记,我写发传单的可以吗?谁能帮我把这两者联系起来拟个题...
不可以的。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