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比较著名的一段时期,自赤壁之战(公元208年)起,至西晋统一中国(公元280年)止。期间,曹氏的魏国,刘氏的蜀国和孙氏的吴国三国鼎立,故而,称为三国时期。
东汉末年,董卓专权,天下各路诸侯联军讨伐。其中,作为八校尉之一的曹操也参与了讨伐。从此之后,曹操势力日益强大,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奉汉献帝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消灭北方的袁术、吕布、张绣、袁绍等人,统一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公元208 年,曹操率八十余万大军,准备一举击溃东吴孙权的势力;此时,刘备的谋士的诸葛亮力劝东吴与其联手,合力抗曹。孙权接受了诸葛亮的建议,并在赤壁一战中以火攻击溃了兵力占优的曹军,而刘备则趁机夺取了汉中与蜀地,三国鼎力的局面正式形成。
公元215年,曹操趁刘备与孙权为荆州开战之机,出兵攻占了汉中,直接威胁着刘备的蜀地。刘备与孙权和解回兵汉中,击溃曹军,并斩杀曹操大将夏侯渊。公元219年,刘备军大将关羽进攻曹操的樊城,曹操遣使与东吴联盟。孙权的大将吕蒙也建议借机袭取江陵。于是孙曹两军夹击,斩关羽于麦城。孙刘联盟被彻底破坏,北方的局势得以缓和。次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逼献帝退位,自立为帝,国号为魏。随后,刘备与孙权分别在成都建业称帝。刘备因身为汉室宗亲,故国号仍为汉,但其仅有益州一隅之地,故称为蜀汉。
公元222年,刘备为给关羽报仇,发兵大举进攻东吴,但被东吴大将陆逊击败。刘备兵败逃至白帝城,次年病死于白帝城的永安宫。刘备死后,其子刘禅继位,是为蜀后主,由诸葛亮等人的辅助。为了实现刘备的遗愿,诸葛亮自蜀建兴五年至十二年(公元227—234年)六次出兵伐魏,但均告失利,本人也于公元 234 年卒于两军阵前。此间,魏帝曹丕已于魏黄初七薨(公元226年)。其子曹睿继位,以司马懿为辅政大臣。此后,魏国大权逐渐落入司马氏手中。司马懿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多次出兵汉中,与诸葛亮、姜维等蜀将交战,遏制了蜀国的北扩。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司马懿之子司马昭遣钟会、邓艾等数路人马伐蜀,并于当年攻占成都,后主刘禅降魏,蜀汉灭亡。
魏灭蜀之后,蜀吴联盟不攻自破,吴国完全处于魏的包围之中。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帝曹奂,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这就是历史上的西晋王朝,司马炎是为晋武帝。此时,东吴的皇位已传于孙皓。吴主孙皓沉于逸乐,不问国事,致使司马炎大举发兵伐吴。晋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公元280年,晋军攻克建业,孙皓面缚请降,至此西晋统一全国。
自东汉末年,由于连年战乱,使中国人口数量下降,经济水平大幅降低,而持续了近八十年的三国鼎立局面进一步加深了经济的恶化。无论蜀吴,都曾因粮食问题而不能完成其军事行动。故而,蜀汉魏氏及吴氏在其统治期间都将农业生产放于首要地位。而由于战争的需要,金属冶炼及造船等技术,在三国时期都有较大进步。但是,连年的征战毕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较缓慢的时期。
三国鼎立局面在中国共维持了七十二年的时间,但三国时期人才众多,其中不乏在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大政治家、大军事家。被誉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就是以此段历史为背景写成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19
东汉末年,即位的皇帝都很小,权力就落在了大臣手中,朝廷渐渐控制不住国家,于是手握兵权的人纷纷佣兵自立,比较厉害的比如董卓,袁绍,孙策。各路军队互相兼并,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获胜,实力大增,孙策乘机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刘备也夺取了巴蜀。曹操在赤壁之战中遭重挫,无力南下,三国鼎立的格局就形成了。
第2个回答  2010-08-19
大厦之将倾,汉廷形同虚设,群雄并起。曹操凭借着个人的雄才大略,扫荡了多路诸侯,唯有西蜀刘备,江东孙权不曾剿灭。三足鼎立,争斗半百,天下百姓苦不堪言,多有战乏,民心思定。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08-19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小皇帝是毒死一个换一个(宦官给扶上去的),各地的地方官员都屯兵自居,各养幕僚,形成了很多的地方势力。当时董卓是最大的一股势力之一。

曹操和董卓从小原本就熟识。董卓也一直看不起曹操。董卓专权时,曹操还是个有远大抱负立志光复东汉朝堂的正面人物。但是后来由于被陷害和强烈的要在乱世立足,不再受欺压才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第4个回答  2010-08-19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地方军阀割据

《三国演义》创作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三国演义》创作背景是: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

三国的历史背景谁知道
1、黄巾之乱:东汉末年,朝廷官员腐败,外戚和宦官之间互相争权夺位,相互轮番擅权,同时更加残酷地剥削压迫人民,上至皇族下至地主均强占土地,使之出现"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对百姓加重征收赋税,加之旱灾和水灾连年发生,致使广大农民生活贫困,倾家荡产,"流离沟壑,嫁妻卖子",到处出现"...

《三国演义》是什么历史背景下的作品?
第一阶段讲述的是群雄逐鹿的故事。这个故事的背景是在东汉末年,因为朝廷腐败无能,朝廷黑暗,宦官弄权,百姓民不聊生,所以走投无路下的百姓只能选择犯上作乱,其中最大的代表就是黄巾贼,历史上称之为黄巾起义。

《三国演义》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1. 《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发生在元末明初,这是一个社会矛盾激烈、农民起义频繁的时代,群雄割据,经历了多年的战乱。2. 朱元璋在剿灭群雄后,成功推翻了元王朝,建立了明王朝。在这个动荡的时期,人民生活困苦,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对人民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了解和同情。3. ...

三国演义历史背景?
三国演义历史背景 一、东汉末年政治混乱 三国时期,正值东汉末年,朝廷内部腐败,外患不断,黄巾起义等农民战争爆发,加剧了朝廷的危机。各路豪强军阀趁机割据一方,形成了军阀混战的局面。二、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经过连年的战争与争夺,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其中,魏国占据了北方大部分...

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一、历史背景:三国时期是一个混乱和割据的时期,形成了以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也是从汉代四百年太平时期到四百年混乱的过渡时代,也可说是魏晋南北朝大纷乱的开端。三国形成于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魏文帝始,后历明帝、魏齐王、高贵乡公、元帝;蜀则历蜀汉昭烈帝刘备及后主刘禅;吴则历孙权 ...

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
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 一、东汉末年政治混乱 三国演义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这一时期政治混乱,朝廷内部腐败,导致民不聊生。地方豪强和军阀纷纷崛起,各自占据一方,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为三国时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随着政治形势的演变,魏、蜀、吴三个政权的争夺...

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一、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三国时期始于公元220年,结束于公元280年,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是东汉末年的混乱和军阀割据的自然延续。东汉末年,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导致民不聊生。这一时期,地方豪强和军阀势力迅速崛起,他们各自为政,相互争斗,最终形成了以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求三国演义历史背景:当代的背景、特点
历史上三国的背景 三国时期简介 三国是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与公元220年魏国代汉,终于公元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公元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公元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三国局面的形成 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灵帝死,刘辩继立为...

三国演义的背景世界,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所以黄巾民变是促使东汉灭亡的导火线,也是三国时代的序幕。《三国演义》的故事就从这儿开始了,最先一章就是讲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并且投军讨伐黄巾起义军的。有一点值得注意,作者视刘汉江山为正统,故小说中对黄巾起义多有贬损,骂为贼寇。历史上任何一个统治阶级,包括文艺作品,都没有正面肯定农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