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赎人子贡受牛典故
“子贡赎人、子路受牛”的故事,出自《吕氏春秋》: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如果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可以到国库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孔子知道后说:“子贡做错了。从今以后,鲁国人将不会从别国赎回奴仆了。向国家领取...
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
儒家满口的仁义道德,为什么子路救了一个人,接受别人赠送的一头牛还得到孔子的赞扬,反而子贡救人不图回报,却遭到孔子的批评呢?其实子贡犯了一个大家都容易犯的错误,他硬生生地把原本人人都能达到的道德标准超拔到了大多数人无法难以企及的高度。这样就会造成很多人对赎人望而却步。并不是每个人都像...
子贡让金 子路受牛
如果单纯从道德的角度看,子贡要比子路高尚,但若要论社会影响,子路受牛更加有积极正面的引导力。子贡的的行为把本是平淡的赎人善举拔到多数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让后人望而却步。如果非要将现实的道德标准拨到普通人可望不可及的高度 尽管这是我们所希望的,但最终的结果却是适得其反,多数人没有子...
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的介绍
孔子说:你做错了,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再愿意为在外的同胞赎身了。你如果接收了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别人就不肯再赎人了。又有一次,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为了感谢他就送了他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说:“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
战国故事:子贡赎人与子路受牛
再难有人愿意出钱向各诸侯国赎回人民了!”孔子的另一位学生子路,曾经救起一名掉入水中的人。被救之人为了感谢救命之恩,就送给了子路一头牛。子路接受了被救之人的牛。 孔子听到这个事情后,内心非常的欢喜,说道:“从今以后,鲁国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愿意自发地去拯救掉入水中的人了!”
子路赎人子贡受牛典故
子路赎人子贡受牛典故的含义是: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其他国家遇见沦为奴隶的同胞,可以出钱将他们赎回来,然后到国库报销。子路救了一个落水者,于是到国库去领钱,孔子知道后批评他。而子贡赎回了一个鲁国人,却拒绝了国家的补偿,孔子反而批评他。因为子路的行为,会鼓励更多的人去赎回沦为...
战国时期哪个国家规定凡国人在国外见到本族人被卖当奴,可赎之回国...
《吕氏春秋》记载了“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这样两个故事:孔子的弟子子贡出国游历,见到一个鲁国籍的奴隶,便自己出钱将他赎了回来。按照当时鲁国的规定,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凡有人能花钱把他们赎回的,可以到国家报销赎金。但子贡赎了人却不愿接受国家报销的赎金,一时在鲁国被传为佳话。孔子...
从“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说起
《吕氏春秋》中的“子贡赎人”与“子路受牛”故事,揭示了孔子对人性的深刻洞察。道德并非仅是少数人的标准,而是需要在实际中平衡利弊。以子贡为例,他赎回鲁人并拒绝领取政府奖励,虽然体现了高尚的品质,但孔子认为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道德标准过高,让大多数普通人望而却步。在当前的道德宣传中,过分...
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的小结
子贡的错误在于把原本人人都能达到的道德标准超拔到了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这样使很多人对赎人望而却步。违反常情、悖逆人情的道德是世上最邪恶的东西。把道德的标准无限拔高,或者把个人的私德当作公德,两种做法只会得到一个结果,这就是让道德尴尬,让普通民众闻道德而色变进而远道德而去!!综上...
孔子的哪个学生救了落水的孩子被孔子表扬,另一个谁赎了难民不要金钱
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的故事 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